南華大學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課程教學綱要
科目名稱:溝通與談判 科目代號:
英文名稱: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授課教師:黃原亮、翁國峰
開課系所 | ■教育發展委員會 | 上課教室 | |||
學分數 | 2學分 | 授課時間 | 星期二第3、4 節 | 修別 | □必修□必選□選修 |
教學目標 | .溝通部分: (一)傳授基本溝通理論,與實際團體與人際溝通技巧,以增進學習興趣。 (二)設計二至三次團體動態(group dynamic)活動,使同學體會團體溝通之技巧 (三)上課期間培養學生主動溝通之精神,引導學生熟悉運用網路溝通及學習。 .談判部分: 透過談判學理論與實踐之大體介紹,由淺入深,由國內至國外,綜合實際案例,俾學生能活學活用,對「談判」能有一定程度之掌握。本課程內容主軸概分為談判之「政治面」、「商業面」及「人際面」,從這些面向,逐步配合談判理論,期能有較完整之講授。 | ||||
課程綱要:(含每週授課進度) 「溝通」課程部分: 課程主要分為人際溝通、溝通理論與組織溝通三大部份,有別於一般僅介紹溝通技巧課程。 一、人際溝通及態度改變技巧(合理行動理論、成功的溝通、樂在溝通)中國人的溝通技巧 二、溝通理論簡介—傳播模型、訊息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等。 三、團體溝通--團體動態之溝通技巧,與組織溝通訊息理論 四、虛擬環境下的溝通(網路溝通)。 五、組織間溝通與知識管理(創新與學習)。 「談判」課程部分: 第一週談判學起源與發展:課程簡介 第二週政治談判(一)~~城池理論與實力法則:一九三七至四七年之國共談判 第三週政治談判(二)~~僵局與困境的存在:一九七○年代台灣黨內外談判 第四週商業談判(一)~~談判結構分析:議題窮盡、分割與鎖定 第五週商業談判(二)~~談判競賽模擬:一九七九年日本三菱與美國克萊斯勒的談判 第六週國際談判~~美國、日本與中國式之談判術比較 第七週古典談判~~清初康熙與三藩的談判過程研究 第八週削肉餵鷹、一統江湖:多邊性談判的心略(個案:WTO談判過程) 第九週方法論解析~~溝通與談判之比較 第十週人際談判~~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第十一週結論~~談判理論之運用:談判心法與技巧解析 | |||||
講授方式 | 1■課堂講授2■分組討論3□實習4□參觀訪問5■其它網路留言版 | ||||
課程其他 特色 | 本課程除傳授同學溝通與談判之相關知識外,另有一大共同特色,即充份運用網路以輔助教學。除網路留言版之外,還教導同學如何運用網路資源收集研究資料,並利用共享軟體作為撰寫學術論文及報告的輔助工具。簡介如下:
二、學術研究工具簡介與使用:教導同學運用如何運用Scholar's Aid軟體建檔、分類所收集之資料以減省繁瑣之論文資料匯整工作;及運用Acrobat Reader中文版軟體收看pdf格式文件,並以PdfFactory製作pdf格式文件之方法。 | ||||
教材教具 | 網路留言版、Adobe Acrobat中文版、Scholar's Aid、PdfFactory | ||||
主要參考書籍 |
3.顧淑馨譯「樂在溝通—做個會說話的上班族」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0 4.Zartman, I. William ed.,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8. 5.關中,《國共談判(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六年再版。 6.林懷卿譯,Winkler, John原著,《第一流的談判法(1):英國談判術》(Negotiating),台北:金林,民國七十四年。 7.林懷卿譯,Winkler, John原著,《第一流的談判法(2):日本、美國談判術》(Negotiating),台北:金林,民國七十四年。 | ||||
成績考核 方式 | ■學期報告:30 % □平時考試:% □期中考試:% ■學期考試(含口試):30 % ■其他:網路與課堂表現40% |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