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
專業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要點
95年04月25日94學年度第12次系務會議通過
95年05月15日94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院務會議通過
95年05月15日94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通過 98年09月14日98學年度第1次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98年10月01日 98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院務會議通過
98年10月14日98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教務會議通過
103年12月30日103學年度第1學期第5次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104年01月14日103學年度第1學期第4次院務會議通過
104年04月08日103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教務會議通過
106年10月31日10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107年05月15日107學年度第2學期第3次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107年05月23日107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院務會議通過
107年06月06日107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核備通過
107年12月11日107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107年12月26日107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院務會議修正通過
108年04月10日107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教務會議核備通過
一、依據:本要點依據「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辦法」訂定之。
二、課程名稱:專業服務學習
三、修課年級:大學部四年級上、下學期。
四、修別:必修。
五、學分:零學分。
六、修課時數:至少18小時。
七、課程內容:
(一)自主規劃專業學習:期以鼓勵學生成為全球公民角度,請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規劃其專業服務學習項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請參閱附件)。
(二)獲得專業證照、能力鑑定證書。
(三)至本系合作機構服務。
(四)協助系上辦理活動(如:演講、研討會、論文發表會…等)或代表校系參加比賽。
八、實施方式:
項目 | 實施方式 | 採計時數 |
自主規劃服務學習 | 在進行下列(1~4項)服務工作前,請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繳交計畫書乙份(格式另訂之)予指導教師審核通過後,方可執行;並於完成後由活動單位予以記錄認證,若無,請檢具相關參與證明文件予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於記錄卡予以記錄認證。 1.公務機關、單位所舉辦之各項公益性服務活動。 2.政府立案成立之公、私立社會公益團體、慈善機構所舉辦經政府相關單位核備之各項公益性服務活動。 3.校內行政單位提出,經指導教師核定之義工性服務活動,或由教師指派,於班級課程表時間以外進行之服務活動。 4.本校學生社團經學校相關單位核備參加或舉辦之各項校外非政治、商業、營利、報酬性之公益性服務活動。 | 核實採計時數 |
5.參與校內外多元文化、社會、環境及經濟等與本系課程相關議題或至合作實踐場域、社區進行之專業服務。(本項完成服務後,檢具成果報告1~2頁向本系提出申請,經系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採計服務時數。) | ||
獲得專業證照、 能力鑑定證書 | 由發證單位於記錄卡予以記錄認證。若發證單位未予認證者,請檢具證明交由系辦於記錄卡予以記錄認證。 | 核實採計時數 (專業證照每張採計18小時;能力鑑定證書每張採計9小時) |
至本系合作機構服務 | 1.合作機構不定期公告於系網頁。 2.進行服務工作前,須填寫申請書 (格式另訂之),經指導教師及系主任同意後方可。 3.完成服務工作後,需繳交「服務心得」報告(格式另訂之),經指導教師簽名後,送交系辦留存。 4.由合作機構於記錄卡予以記錄認證。 | 核實採計時數 |
協助系上辦理活動或代表校系參加比賽 | 學生參加活動後,由系辦於記錄卡予以記錄認證。 | 至多採計10小時 |
代表學校或系上參加比賽(每次採計2小時) |
九、評量方式:
(一)服務滿18小時核給成績80分;未滿18小時成績核給不及格。
(二)超過18小時每一小時加2分,最高99分。
十、指導教師:由本系專任教師擔任。
十一、選課程序:本課程選課程序悉依本校選課辦法辦理。
十二、學生應於每學期期末考前二週將「學生服務證明」繳交至系辦,俾利記錄時數。
十三、本要點經系務及院務會議通過,送教務會議核備後實施。
永續發展目標
目標 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目標 2.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
目標 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目標 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目標 5.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目標 6.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目標 7.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永續的,及現代的能源
目標 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
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目標 9.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目標 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目標 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
目標 12.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目標 13.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目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目標 15.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
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目標 16.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
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容的制度
目標 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