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104~
104 四技二專 年
統一入學測驗
家
政群幼保類、生活應用類專業科目(一)
家庭教育
(本試題答案係統一入學測驗中心104.5.4.公布之參考答案)
選擇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____ 26. 「提供為人父母者,教養子女的相關知識、態度與技巧」,是屬於家庭教育中的何種範圍? (A)家庭資源管理教育 (B)多元文化教育 (C)親職教育 (D)子職教育。親職教育
____ 27. 爸爸為了幫助小光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便在每天晚餐後,花兩小時來閱讀相關書籍,這是屬於何種行為改變技術? (A)示範法 (B)消弱法 (C)代幣法 (D)隔離法。親職教育
____ 28. 有關「家庭倫理教育」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是增進家族成員間相互尊重與關懷的教育活動 (B)可使家族成員共同履行家庭義務與責任 (C)有助家族成員間的互相關懷與體諒 (D)實施對象只針對家庭中的手足。家庭倫理教育
____ 29. 下列哪些項目是我國現行家庭教育法(103年6月18日修正)所規範的家庭教育範圍(其他家庭教育事項除外)? (1)家人互動教育 (2)多元文化教育 (3)失親教育 (4)性別教育 (A)1、2、3 (B)1、2、4 (C)1、3、4 (D)2、3、4。家庭教育的意義與範圍
____ 30. 近年來臺灣男性的外籍配偶中,以下列何者所占比例較高? (A)大陸與港澳 (B)越南 (C)菲律賓 (D)印尼。多元型態的家庭
____ 31. 「重組家庭」的所有稱呼,包括下列哪些? (1)繼親家庭 (2)混合家庭 (3)典型家庭 (4)重建家庭 (A)1、2、3 (B)1、2、4 (C)1、3、4 (D)2、3、4。多元型態的家庭
26.(C) 27.(A) 28.(D) 29.(D) 30.(A) 31.(B)
____ 32. 下列何者不屬於「有效的積極傾聽技巧」? (A)眼光的接觸 (B)避免分心的動作 (C)尊重與接納的態度 (D)不停的發問。
人際關係維繫與溝通的技巧
____ 33. 下列有關性霸凌的敘述,何者正確? (1)個人對自我歸屬性別的自我認知與接受 (2)透過語言對他人之性別特徵進行貶抑 (3)對於性別角色的認定過於僵化與類化 (4)透過肢體對他人之性別特質進行攻擊 (A)1、2 (B)2、3 (C)2、4 (D)3、4。性別教育
____ 34. 下列有關臺灣婚姻現況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離婚率增加,未婚同居情形減少 (B)結婚率降低,初婚年齡提高 (C)晚婚現象趨緩,不婚比例降低 (D)婚前性行為比例下降。婚姻教育
____ 35. 下列有關婚姻教育的敘述,何者錯誤? (A)只要是未婚者、適婚者、將婚者或已婚者,皆是婚姻教育實施的對象 (B)是在結婚前、後所實施的一種婚姻教育相關學習活動 (C)主要是一種幫助夫妻提升經營婚姻生活的治療教育 (D)婚姻教育的實施應貫穿婚前與婚後整個家庭生命週期。婚姻教育
____ 36. 下列何者不屬於「家庭倫理教育」的內涵? (A)夫妻關係與互動 (B)手足關係與互動 (C)姻親關係與互動 (D)同儕關係與互動。
家庭倫理教育
____ 37. 下列選項是同住在一起的全部家人,何者是主幹家庭(stem family)? (A)爸爸、未婚的小孩 (B)夫妻且還沒生小孩 (C)祖母、媽媽、未婚的小孩 (D)祖父、爸爸、未婚的小孩、叔叔、嬸嬸。家庭的組成
____ 38. 下列有關家庭教育的描述,何者正確? (1)家庭教育可以透過傳播媒體推展 (2)家庭教育只針對即將成為父母者的教育 (3)家庭教育必須符合個人及家庭的需求 (4)家庭教育的內容無法考量少數人的家庭價值 (A)1、2 (B)1、3 (C)2、3 (D)2、4。
家庭教育推展機構、相關資源與實施方式
32.(D) 33.(C) 34.(B) 35.(C) 36.(D) 37.(C) 38.(B)
____ 39. 下列有關家庭生命週期的敘述,何者正確? (A)空巢期家庭代表家庭生命週期結束 (B)一旦子女搬離原生家庭,家庭生命週期就結束 (C)一個人可能歷經家庭建立期、擴展期,再回到建立期 (D)家庭建立期一定比家庭擴展期、家庭收縮期所經歷的年數短。
不同發展階段的家庭教育
____ 40. 下列有關隔代教養家庭的敘述,何者正確? (A)隔代教養家庭中的祖父母須承擔教養孫子女的責任 (B)專指65歲以上的祖父母教養孫子女的家庭 (C)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皆是父母雙亡 (D)隔代教養家庭在當今社會中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多元型態的家庭
____ 41. 單親母親與一位未曾生養子女的單身男性結婚,所組成的重組家庭,在其家人關係發展中,不可能包含以下何者? (A)繼父 (B)繼手足 (C)親手足 (D)半手足。多元型態的家庭
____ 42. 下列有關人際關係的敘述,何者錯誤? (A)人際關係可用以檢視心理是否健康 (B)人際關係是人類存在於社會的基本需求 (C)當我們期待自我實現時,表示我們不需要他人的支持 (D)人際關係是指在某一段時間裡與某人經常保持的社會接觸。人際關係與溝通的重要性
____ 43. 下列哪些溝通技巧,能使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係更為和諧? (1)有效的積極傾聽 (2)父母要有自我覺察能力 (3)沒有輸家,達到雙贏結果 (4)使用「你訊息」,避免用「我訊息」 (A)1、2、3 (B)1、2、4 (C)1、3、4 (D)2、3、4。親職教育
____ 44. 下列親屬關係中,何者的親等最相近? (A)自己和公婆 (B)自己和表哥 (C)自己和堂哥 (D)自己和侄子。家庭的組成
____ 45. 下列哪些是家庭進入收縮期的家庭教育內涵? (1)與國中子女討論擇偶議題 (2)為獨生女上大學前做準備 (3)面對第一個子女搬離家庭 (4)面對配偶死亡 (A)1、4 (B)2、3 (C)2、4 (D)3、4。
不同發展階段的家庭教育
____ 46. 下列有關特殊兒童家庭的敘述,何者正確? (1)家庭中有藝術興趣的兒童 (2)家庭中有學習障礙的兒童 (3)家庭中有語言興趣的兒童 (4)家庭中有棋藝傑出的兒童 (A)1、2 (B)2、3 (C)2、4 (D)3、4。
多元型態的家庭
39.(C) 40.(A) 41.(B) 42.(C) 43.(A) 44.(A) 45.(D) 46.(C)
____ 47. 下列何者不屬於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所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主要內容? (A)共同願景 (B)精進思考 (C)團隊學習 (D)自我超越。多元型態的家庭
____ 48. 下列何者屬於「非語言技巧」的內容? (A)信件 (B)音調 (C)數字 (D)符號。人際關係維繫與溝通的技巧
____ 49. 「溝通時所傳遞的口語和非口語訊息之間的不一致」,是屬於下列何種溝通問題? (A)雙重訊息 (B)虛偽的溝通 (C)雙重束縛式的溝通 (D)溝通陷於是非對錯之爭。家人關係與溝通問題的解決策略
____ 50. 下列有關個人家庭生活價值觀的描述,何者正確? (1)受到年齡的影響 (2)受到父母的影響 (3)父母應全盤為孩子訂定家庭生活價值標準 (4)家庭生活價值觀一旦建立,將成為行為的準則 (A)1、2、3 (B)1、2、4 (C)1、3、4 (D)2、3、4。變遷中的家庭生活價值觀
47.(B) 48.(B) 49.(A) 50.(B)
休息一下!看我一眼,茅塞頓開 解 析
26. (C)親職教育:以父母親為教育對象,幫助為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親職角色與職責,學習具體有效教養子女的知識與技能,以培養身心健全下一代的「終身教育」歷程。
27. (A)示範法:家庭環境中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身教、言教、境教。示範者「以身作則」,藉由示範而使對方因觀察、模仿而學習到新的正確行為。題中小光爸爸使用的就是身教示範。
28.(D)家庭倫理教育實施對象共包括三種關係的家族成員:夫妻、血親、姻親關係。
29.依103年6月18日修正後之家庭教育法內容包含: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失親教育(100年新增)、倫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102年新增)、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其他家庭教育事項。
30. (A)以民國100年統計:外籍配偶大陸港澳者占62.6%,東南亞占22.7%次之,其他國籍14.7%居第三。
31. (B)經由再婚而形成的新家庭的名稱(目前無統一稱法):
1.雙核心家庭(binuclearfamily)。2.混合家庭(blendedfamily)。3.重組家庭(reconstitutedfamily)。4.重建家庭(reconstructedfamily)。5.繼親家庭(step-family)。
32. (D)應避免插嘴,需等對方表達到一個段落之後再適切發問。
有效的積極傾聽技巧注意事項:
1.與對方眼神接觸使對方感到被尊重。
2.適度表露臉部表情:適度微笑、點頭回應……等。
3.避免分心的動作或姿勢。
4.適切發問:需等對方表達到一個段落之後。
5.重述對方的話,反映自己了解的準確度。
6.避免插嘴。
7.給對方發言的機會:聽與說者互相尊重,平順互換角色。
33. (1)個人對自我歸屬性別的自我認知與接受:屬於心理(社會)性別定義。
(3)對於性別角色的認定過於僵化與類化:屬於性別刻版印象之定義。
(C)性霸凌:依102年之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條指出: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於他人之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之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
34. (A)離婚率、未婚同居情形增加。(C)晚婚現象、不婚比例增高。(D)婚前性行為比例增高。
35. (C)婚姻教育是以「預防為前提」的觀點,以增進夫妻及家庭關係之品質的穩定與滿意度,是一種幫助夫妻提升經營婚姻生活的預防教育。
36. (D)家庭倫理關係對象包括:夫妻、血親(含手足、親子、祖孫關係)、姻親關係等的「親等」互動,不含同儕關係。
37.主幹家庭(stemfamily)組成型態如下:
1.祖父母(第一代)與夫婦(第二代),至少是二代已婚。
2.祖父母(第一代)、夫婦(含已婚及未婚第二代)與未婚之子女(第三代)。
3.祖父母、夫(或婦)與未婚之子女為新三代家庭。
(A)爸爸、未婚的小孩:單親家庭。
(B)夫妻且還沒生小孩:夫婦家庭。
(C)祖母、媽媽、未婚的小孩:主幹家庭(stemfamily)。
(D)祖父、爸爸、未婚的小孩、叔叔、嬸嬸:擴展、聯合家庭。
38. (2)家庭教育的對象包含:祖父母、父母、子女……等所有家庭成員(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家庭成員)。
(4)家庭教育的內容與推展方式考慮不同群體的多元性,以滿足不同年齡的需要,依不同的群體、針對家庭中不同成員的年齡,包括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中老年人,依其需要提供合適該年齡需求的課程。
39. (A)空巢期家庭代表家庭生命週期結束:空巢期屬於收縮期第七階段,是中年父母、子女皆離家階段~退休階段,非家庭生命週期結束。
(B)一旦子女搬離原生家庭是收縮期第七階段,家庭生命週期是第8階段負擔生計者退休~兩人年老去世完成才結束。
(C)一個人可能歷經結婚有家庭建立期、擴展期,也可能因為離婚而再婚,再回到建立期。
(D)如果是頂客家庭,建立期長,且不經擴展期就可以直接到收縮期。
40. (A)隔代教養家庭定義:孫子女因父母的某些因素(工作、離異、入獄、身體失能等)無法同住,而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負起照顧孫子女和教育責任的家庭,父母很少或根本沒有協助教養。
(D)隔代教養家庭在當今社會中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41. (B)繼手足(stepsibling):雙方前次婚姻所生之子女,彼此之間不存有血緣關係。因繼父結婚前未曾生養子女,故此重組家庭不會有繼手足出現。
42. (C)當我們期待自我實現時,表示我們不需要他人的支持。
依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ofNeeds):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尊重→自我實現。當低層次滿足後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目標,需求理論如金字塔般,由下往上滿足。
馬斯洛認為,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被認可,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需要才能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有成就感,對社會充滿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才能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最高層次:自我實現。
43. (4)使用「我訊息」,避免用「你訊息」。
親職教育常見的教育訓練模式中,父母效能訓練的重點(共有三個技巧):
1.積極傾聽(activelistening)
2.使用「我」的訊息:孩子的行為惹父母生氣時就可以使用以「我」為開頭的訊息與子女溝通,將感覺傳遞給子女知道,而不是批評與訓誡。
3.積極溝通:「沒有輸家』,讓親子產生雙贏的溝通方式。
另外,(2)父母要有自我覺察能力:有些孩子之所以會有錯誤的行為或目標,是因為孩子對事件與經驗的錯誤解釋,誤以為經由這樣的方式,可以獲得歸屬感。所以父母要有自我覺察能力,改變自己的做法,讓孩子對事情的看法與親子互動有正向解釋,行為自然會改變。
44. (A)自己和公婆:一等直系姻親。(B)自己和表哥:旁系四親等。(C)自己和堂哥:旁系四親等。(D)自己和侄子:旁系三親等。
45. (1)(2)為擴展期第5階段:子女青少年階段,最大子女12歲~20歲。
(3)(4)為收縮期階段(含下列3階段):
第6階段:子女送出階段、第一個子女離家。
第7階段:中年父母階段、子女皆離家,空巢期~退休。
第8階段:退休、老年父母階段、生計負擔者退休~兩人年老去世。
46. (C)特殊兒童分2類
1.身心障礙兒童:生理或心理上的顯著障礙。
2.資賦優異兒童:在各項領域中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47. (B)彼得.聖吉(PeterM.Senge)所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主要內容:
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願景。4.團隊學習。5.系統思考。
48.(B)副語言(說話的語氣):如伴隨語言出現的聲調,如音量、音質、音調高低、速度等都具不同意義,其他如嘆氣、啜泣、咳嗽、打哈欠……等屬於非語言。
49. (A)雙重訊息:家人的言行不一,常會造成彼此接受訊息的混亂。
(B)虛偽的溝通:溝通時只有表面語意的交換,不涉及內在的真正想法與感受。
(C)雙重束縛式的溝通:發出同時含有兩個相互矛盾、「兩難式」的指令,使得收訊者無所適從,選擇任何一個訊息都是輸的。
(D)溝通陷於是非對錯之爭:將關注焦點鎖定在爭執彼此的是非對錯,使得家庭的意見溝通變成意氣之爭。
50. (1)(2)家庭生活價值觀受到個人年齡、教育程度、親子相處、父母社經地位、家庭組成大小、性別等影響。
(3)父母應全盤為孩子訂定家庭生活價值標準: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相同,價值觀之間也沒有高低的分別,價值觀雖可幫助我們評定他人,但卻不可因著價值觀的不同,而用個人主觀的價值來批評或論斷別人,父母全盤為孩子訂定家庭生活價值標準並不客觀。
(4)家庭價值觀:一種家庭的態度傾向,引導個人在家庭中的行為。也是一種評量家庭意義以及衡量理想家庭的標準,會在個人經營家庭的過程中,不斷的影響人們的決定與行為。
試題分析
一、命題焦點
104年考題出題比例占最高的是第二篇家庭教育的內涵,共占11題44%、第三篇社會變遷與家庭占6題24%(較去年8題32%少)、第四篇家人關係與溝通占4題16%(較去年2題8%多2題)、第五篇家庭教育的推展占2題8%、第一篇家庭的本質占2題8%。跟往年一樣,考題比重集中在第二篇及第三篇,占68%(去年84%),其中第一篇家庭的本質與第五篇家庭教育的推展今年出題數仍較少,都只有各出2題,今年以親職教育出題數3題最多,其中較特別的是雖然題目不難,但是性別教育特別提出有關性霸凌的議題,與時事相呼應,值得注意。
今年的考題,基本上題目都沒有超出課本範圍,有關法令的題目除了29題(103年6月18日修正後之家庭教育法內容)、33題(性霸凌)外,其餘大部分題目都屬記憶性題目及觀念性題目,對於熟讀記憶性題目及整體概念清晰的考生有利。但整體而言,難易度適中,有鑑別度。
大多數考生,可能覺得今年考題難度較去年低,原因是今年度法令的題目數少,概念性靈活性題目也較去年少,有些題目雖然看似課外題,但是答案鑑別度高,對各單元有熟讀的同學,拿高分應該不難。
二、未來命題趨勢
(一)歷年出題重點:
以第2篇及第3篇為主,尤其是親職教育:每年出題數2~4題,性別、婚姻教育:每年出題數2~3題,多元型態家庭:由於內容多且包含許多熱門的社會議題,不論是時事、現況題都是未來命題的重心,每年約3~6題,每個不同的多元家庭每年輪流各出一題,另外家庭生命週期:每年固定1~2題。有些可能是重覆出現的考古題(如第2章家庭的類型),幾乎每年出現,都是可以拿到分數的重要章節,一定要把握,所以除了課本外,最好另外準備一本有歷屆試題及統整度高的參考書,多作題目,可增加應考能力。
(二)未來考題方向:
1. 注意與時事、法令相關的題目(要留意法令更新)、與臺灣家庭社會現況相關的議題、與親職教育相關政府機關活動政策、理財消費、婦女安全、環保等相關的資訊。
2. 對於變化較多的整合題、應用題、時事題等,可能因題型變化度高,平日應多吸收與課程相關的新資訊(包括家庭法律、家庭教育法令更新、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等)外,平日需作筆記整理,以利統整。
3. 記憶性題目:如定義、比較性題目(如比較傳統與現代觀念相異的題目),都需熟記。
三、配分比例表
家庭教育 | 題數 | 家庭教育 | 題數 | |
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 0 | 變遷中的家庭 | 0 | |
家庭的組成 | 2 | 多元型態的家庭 | 5 | |
家庭經營的重要性 | 0 | 變遷中的家庭生活價值觀 | 1 | |
家庭教育的意義與範圍 | 1 | 人際關係與溝通的重要性 | 1 | |
家庭教育的特性 | 0 | 人際關係維繫與溝通的技巧 | 2 | |
親職教育 | 3 | 影響家人關係的因素 | 0 | |
子職教育 | 0 | 家人關係與溝通問題的解決策略 | 1 | |
性別教育 | 1 | 家庭教育法 | 0 | |
婚姻教育 | 2 | 學習型家庭 | 1 | |
家庭倫理教育 | 2 | 國內外家庭教育專業發展現況與展望 | 0 | |
不同發展階段的家庭教育 | 2 | 家庭教育推展機構、相關資源與實施方式 | 1 | |
合計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