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尾巴〉
教學設計者:劉振中、許育健、吳燕燕
一、教材:動物的尾巴
出處: 馮輝岳(2012)。動物的尾巴。康軒五年級下學期國語課本。臺北市:康軒。
〔1〕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地上跑的,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牠們的尾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形狀各異。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
〔2〕猴子長長的尾巴,是跳躍時的平衡器,它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像卷尾猴能利用尾巴抓住樹枝盪秋千,甚至倒掛著身體睡覺。更好玩的是,在獼猴的社會裡,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只有猴王才可以將尾巴高高的豎起來呢!
〔3〕松鼠的尾巴又寬又大,用處很多,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讓牠在樹林間飛跳時,能保持身體的平衡;當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時,也可以利用尾巴讓身體如降落傘般平穩著地;天冷時,牠們就用毛茸茸的尾巴,把自己裹起來,像一條溫暖的大圍巾。
〔4〕魚類的尾巴在水中左右擺動,身體就會向前推進,不但是游泳最佳的工具,還可以像船舵一樣,控制前進的方向。有一種魟魚,牠的尾巴長得格外奇特,有如一條細長的鞭子,這「鞭子」上還長著毒刺,可以作為防衛的武器。
〔5〕大部分鳥類的尾巴,都有又長又寬的羽毛,當這些羽毛展開時,能讓牠們便於掌握飛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雄孔雀,藍綠色的尾巴,摻雜著紅、紫、橘和紅銅色的羽毛,相當豔麗。在繁殖期間,雄孔雀會豎起尾羽成一個大扇形,在雌孔雀面前不停的一邊抖動,一邊跳舞,這就是孔雀最為人所知的求偶舞──孔雀開屏。據說孔雀尾羽上的眼狀斑紋,還具有迷惑敵人的作用呢!
〔6〕蜥蜴的尾巴,是施展金蟬脫殼的最佳道具—當牠被敵人攻擊時,會自斷尾巴,藉著留在原地持續扭動的尾巴,吸引敵人的注意,而斷尾的蜥蜴,則早已乘機逃之夭夭了。
〔7〕我們平常大都會注意動物的頭部,卻很少留意動物的尾巴,其實,動物的尾巴也是重要的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想一想,假如動物沒有了尾巴,或是把牠們的尾巴交換,會有哪些趣事發生呢?
二、導讀
學生的學習經驗中,有關認識動物的課程,大多集中在動物的生活方式與運動方式。因此,學生對動物的軀幹、四肢等主要器官瞭解得比較多,對動物「尾巴」的瞭解,相對就比較少。
凸顯尾巴的重要性
本課是說明文,作者為了凸顯「尾巴也是重要的器官」,技巧的選擇了陸地上的猴子、松鼠和蜥蜴來說明,水裡的魚類以及空中的鳥類也舉特殊的魟魚和孔雀為例。
陸地上猴子和松鼠,除了跳躍時尾巴都發揮平衡的功能外,猴子尾巴還能抓握樹枝、象徵權力,松鼠尾巴也比其他動物多了緩降、保暖的功能;更特別的是,蜥蜴的尾巴在緊要關頭能用來斷尾求生。水中生活的魚類,尾巴一般都能推進和控制方向,但魟魚的尾巴還特別具有防禦的功能。鳥類尾巴一般都可掌握飛行方向,雄孔雀的尾巴卻還具有求偶、迷惑敵人的功能。
結構清楚,層次分明
本課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寫作。文章先總說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不同的尾巴有不同的功能,接著舉五種動物為例,最後點出動物尾巴的重要性。
各段落中也可看出作者的寫作層次。作者先提出尾巴的一般功能,再舉出特殊的例子,這樣可以讓學生先掌握基本概念,再瞭解動物尾巴特殊的功能。就學習而言,可讓學生先掌握整體,再瞭解特殊,循序漸進,鞏固知識與概念。
舉例生動,善用技巧
一般而言,說明文容易枯燥乏味。然而,本文作者舉例生動,連結學生經驗,凸顯尾巴的特殊功能;善用設問,點出重點,也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巧用譬喻,為學生理解文本搭建鷹架,這些作法,都成功的幫助學生閱讀這篇說明文。
此外,標點符號的應用也發揮了幫助學生閱讀的功能。分號的用法,讓學生清楚知道作者的分類;破折號的使用,進一步舉例說明,幫助學生理解;而特別標出詞句的引號,也達到強調的用意。
寫作手法,值得深究
本文是一篇國語文教學的教材,然而,教學時可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第一段中將動物分為「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但是文中舉例的動物順序卻沒有相對應,可引導學生進行探討。
其次,作者對於一般魚類及蜥蜴的尾巴外形並未提及,這種避免重複的文學寫作手法,和一般科普文章的敘寫方式有所不同;而作者基於寫作意圖,對於動物尾巴的一般功能輕描淡寫,對於特殊功能刻意強調的方式,也值得教師教學時多加留意。
統整學習 擴充知識
為凸顯尾巴的重要,文章中所舉例的動物,可能無法代表該類的動物,進行分類、比較等策略的教學時,需多加注意。例如:猴子和松鼠尾巴的平衡功能相較於牛、馬等動物,顯得更為重要,若根據文章的訊息就推論平衡是所有陸上動物尾巴的重要功能,就值得進一步探討了。
基於寫作意圖,作者選取可以凸顯尾巴重要性的動物進行說明,為了讓學生有更完整的瞭解,可以搭配康軒五下自然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進行教學。
三、文本分析
(一)分析一
1.標題:動物的尾巴
2.副標題:無
3.段落大意
總說:大部分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用途不同。〔1〕
分說:
─猴子有長長的尾巴,有平衡、抓握樹枝、權力象徵的功能。〔2〕
─松鼠又寬又大的尾巴,有平衡、緩降、保暖的功能。〔3〕
─魚類尾巴有推進、控制方向的功能,魟魚像鞭子的尾巴還有防禦的功能。〔4〕
─鳥類尾巴又長又寬,可掌握飛行方向,雄孔雀的尾巴還有求偶、迷惑敵人的功能。〔5〕
─蜥蜴的尾巴可發揮斷尾求生的功能。〔6〕
總結:動物的尾巴雖少被留意,但也是重要器官。〔7〕
4.全文主旨:動物的尾巴是重要器官。
5.寫作特色:
(1)修辭
─譬喻:用熟悉的說明不熟悉的,用具體的形容抽象的,將事理變得淺顯易懂。
‧猴子長長的尾巴,是跳躍時的平衡器。〔2〕
‧猴子尾巴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2〕
‧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2〕
‧松鼠尾巴讓身體如降落傘般平穩著地。〔3〕
‧松鼠毛茸茸的尾巴,像一條溫暖的大圍巾。〔3〕
‧魚尾巴像船舵一樣,控制前進的方向。〔4〕
‧魟魚的尾巴有如一條細長的鞭子。〔4〕
‧魟魚尾巴上長著毒刺,可以作為防衛的武器。〔4〕
‧蜥蜴的尾巴,是施展金蟬脫殼的最佳道具。〔6〕
─摹寫:對事物的情況,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受加以形容描述。
‧天冷時,牠們就用毛茸茸的尾巴,把自己裹起來。〔3〕
‧雄孔雀藍綠色的尾巴,摻雜著紅、紫、橘和紅銅色的羽毛,相當豔麗。〔5〕
‧在繁殖期間,雄孔雀會豎起尾羽成一個大扇形,在雌孔雀面前不停的一邊抖動,一邊跳舞。〔5〕
‧當牠被敵人攻擊時,會自斷尾巴,藉著留在原地持續扭動的尾巴,吸引敵人的注意。〔6〕
─設問:不直接陳述意見,刻意用詢問的語氣,凸出論點、引起注意、啟發思考。
‧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1〕
‧把牠們的尾巴交換,會有哪些趣事發生呢?〔7〕
(2)標點符號
─破折號:功用是補充說明
‧它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像卷尾猴能利用尾巴抓住樹枝盪秋千,甚至倒掛著身體睡覺。〔2〕
‧這就是孔雀最為人所知的求偶舞──孔雀開屏。〔5〕
‧蜥蜴的尾巴,是施展金蟬脫殼的最佳道具──當牠被敵人攻擊時,會自斷尾巴。〔6〕
─分號:功用是分開複句中平列的句子
‧讓牠……能保持身體的平衡;當松鼠……如降落傘般平穩著地;牠們就用……像一條溫暖的大圍巾。〔3〕
─問號: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
‧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1〕
‧把牠們的尾巴交換,會有哪些趣事發生呢?〔7〕
─引號:功用是標出特別用意的詞句
‧這「鞭子」上還長著毒刺,可以作為防衛的武器。〔4〕
(3)句型
─條件複句:重點在後半部。
‧「不管……,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1〕
─遞進複句:後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進一層。
‧卷尾猴能利用尾巴抓住樹枝盪秋千,甚至倒掛著身體睡覺。〔2〕
‧魚類的尾巴不但是游泳最佳的工具,還可以像船舵一樣,控制前進的方向。〔4〕
6.動物尾巴分類簡圖:
(
二)分析二(符號說明:
表示提問的第1題,以下類推。)
全
文主旨:動物的尾巴是重要器官
寫作特色:譬喻、摹寫、設問
四、提問
題號 | 討論問題 | 層次 | 參考答案 | ||||||||||||||||||
1 | 文章中依序介紹了哪幾種動物? | 二 | ─(猴子)→(松鼠)→(魚類)→(鳥類)→(蜥蜴) | ||||||||||||||||||
2 | 文章第一段的內容,最主要的重點是什麼? | 二 | ─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 補充說明:利用設問修辭,引起讀者注意,凸顯作者論點。 | ||||||||||||||||||
3 | 文章中提到5種動物的尾巴,牠們的「外形」跟「功能」分別是什麼? | 一 |
| ||||||||||||||||||
4 | 文章中,猴子和松鼠的尾巴有什麼共同的功能?為什麼牠們需要這個功能? | 二 | ─平衡的功能 跳躍時可以維持平衡 | ||||||||||||||||||
5 | 文章中,魟魚、孔雀和蜥蜴的尾巴,面對敵人時有哪些異同? | 三 | ─相同:尾巴都具有防衛功能 相異:防衛的方式不同 魟魚用毒刺防衛;孔雀用眼狀斑紋迷惑敵人;蜥蜴自斷尾巴,吸引敵人的注意 | ||||||||||||||||||
6 | 作者運用「以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這種寫作手法來說明尾巴的功能,請各找出一句你認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讓讀者瞭解的句子,並說明你的理由。 | 三 | ─較容易瞭解的句子:(句子內容請看教學設計部份) 理由: 因為手、降落傘、大圍巾、鞭子是學生生活經驗中較熟悉、較容易瞭解的東西。 ─較不容易瞭解的句子:⑧⑨ 理由: 對於一般學生而言較為抽象、較不熟悉,但是請教師考慮學生生活經驗、學習背景酌情給分。 | ||||||||||||||||||
7 | 作者在第1段、第7段都以問句做結束,這兩個問句有哪些異同? | 四 |
| ||||||||||||||||||
8 | 作者在第一段提到:「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和後面介紹的5種動物順序不一樣,在不增減訊息的情況下,你會怎麼調整,使前後的敘述一致? | 四 | ─第一段不動,後面段落按照順序排成:鳥類、魚類、猴子、松鼠、蜥蜴。 ─第一段調整成:地上、水裡、天上;後面段落順序排成:猴子、松鼠、蜥蜴、魚類、鳥類。 | ||||||||||||||||||
9 | 你認為這篇文章的標題適不適合?請說明你的理由。 | 四 | ─適合 理由: 文章中同時提到尾巴的形狀和功能,而且因為形狀、功能互相影響,更凸顯尾巴的重要。 ─不適合 理由: 本文藉著尾巴的特殊功能來凸顯尾巴的重要性,原來的標題不夠明確。可以改為:動物尾巴功用大、動物尾巴的重要、小小器官大功用…… |
五、教學設計
設計A、B、C方案的提問,是為因應不同學生的反應而搭的鷹架,供教師教學調整之參用。教師可評估學生學習經驗與能力,選擇略高於孩子能力的方案進行教學,使孩子具有挑戰性與成功感。若教師選擇A方案進行教學時,學生未能了解該方案的意圖,則調整為B方案或C方案,而非每個方案都要進行教學。
教學流 程 | 備 註 | ||||||||||||||||||||||||||||||||||||
引起動機,導入主題 【個人思考】 ‧播放動物尾巴的圖片 ,請學生聚焦於尾巴。 1.剛剛的圖片中,所有的動物都有尾巴嗎? 2.有沒有觀察過小貓小狗的尾巴?你知道小貓小狗尾巴動作的意義嗎? 3.如果上帝要送你尾巴,你想要怎樣的尾巴?為什麼? | 教材教具: 動物尾巴圖片,其中青蛙沒有尾巴。 補充說明: ‧學生的回答可能提到文章中的動物,可順勢引入主題。 ‧引起動機時間不宜太長。 | ||||||||||||||||||||||||||||||||||||
閱讀文本,提問討論,深入理解 【全班討論】 1. 文章中依序介紹了哪幾種動物?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請學生從2-6段的第一句找出線索,並依序排列。 C方案提供寫上動物名稱的紙條,讓學生依序排列。 【全班討論】 2. 文章第一段的內容,最主要的重點是什麼?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文章第一段可以分為三句,你認為哪一句是最主要的重點? C方案文章第一段分為下面三句,你認為哪一句是最主要的重點?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 尾巴的形狀各異 尾巴特殊的用途 ‧學生找出答案後,教師可進一步說明作者運用設問修辭,引起讀者注意,凸顯作者論點。 【小組討論】 3.文章中提到5種動物的尾巴,牠們的「外形」跟「功能」分別是什麼?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提供表格,學生根據2-6段內容填寫。 ‧教師示範,全班共做第2段。 ‧學生參考第2段作法,分組完成3-6段。 C方案提供表格及已完成部分的外形答案卡、功能答案卡,讓學生放入表格中。 ‧教師可以視學生狀況提供答案卡。 【小組討論】 4. 文章中,猴子和松鼠的尾巴有什麼共同的功能?為什麼牠們需要這個功能?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文章中,猴子和松鼠的尾巴都有「平衡」的功能,牠們在什麼時候需要這個功能? C方案文章中,猴子和松鼠的尾巴都有「平衡」的功能,和牠們的「運動方式」有什麼關連? 【小組討論】 5.文章中,魟魚、孔雀和蜥蜴的尾巴,面對敵人時有哪些異同?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提供表格,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 C ˙可以用毒刺防衛 ˙用眼狀斑紋迷惑敵人 ˙斷尾吸引敵人的注意 魟魚 孔雀 蜥蜴 【兩兩討論】 6.作者運用「以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這種寫作手法來說明尾巴的功能,請各找出一句你認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讓讀者瞭解的句子,並說明你的理由。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下列句子都用了類似的寫作手法,你認為哪一個句子最容易讓人瞭解?哪一個句子最不容易讓人瞭解?說明你的理由。 ‧教師從文章中摘取9個譬喻修辭的句子。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個人經驗,選擇其中一個他認為最容易讓讀者瞭解的句子。 猴子尾巴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 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 松鼠毛茸茸的尾巴,像一條溫暖的大圍巾。 魚的尾巴像船舵一樣。 猴子的尾巴是跳躍時的平衡器。 松鼠尾巴讓身體如降落傘般平穩著地。 魟魚的尾巴有如一條細長的鞭子。 ⑧魟魚尾巴可以作為防衛的武器。 ⑨蜥蜴的尾巴是施展金蟬脫殼的最佳道具。 C方案提供四句讓學生各選擇一句,並說明理由。 猴子尾巴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 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 松鼠毛茸茸的尾巴,像一條溫暖的大圍巾。 魚的尾巴像船舵一樣。 【小組討論】 7.作者在第1段、第7段都以問句做結束,這兩個問句有哪些異同?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問句在讀者閱讀時發揮的功能有哪些異同? C方案提供表格和選項,讓學生填入。 吸引讀者注意 讓讀者繼續看下去 讓讀者重新回顧文章,再做思考 【小組討論】 8.作者在第一段提到:「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和後面介紹的5種動物順序不一樣,在不增減訊息的情況下,你會怎麼調整,使前後的敘述一致?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可以調整第一段,或是調整後面段落的順序。 C方案根據第一段的訊息,可以怎麼排列這5種動物的順序? 【小組討論】 9.你認為這篇文章的標題適不適合?請說明你的理由。 A方案原提問 B方案從文章中「內容的重要性」及「描述的多寡」判斷這篇文章的標題適不適合?並說明你的理由。 C方案從文章中「內容的重要性」及「描述的多寡」選擇一個適合的標題,並說明你的理由。 動物的尾巴 動物尾巴功用大 小小器官大功用 尾巴用途比一比 | 參考答案: (猴子)→(松鼠)→(魚類)→(鳥類)→(蜥蜴) 教材教具:長紙條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共同功能:平衡 理由:跳躍的時候可以發揮平衡的功能 參考答案: A方案 相同:尾巴都具有防衛功能 相異:防衛的方式不同 B方案
教材教具: ‧B方案提供表格 ‧C方案提供寫上動物名稱及防衛方式的長紙條 參考答案: ‧較容易瞭解的句子: 理由: 因為手、降落傘、大圍巾、鞭子是學生生活經驗中較熟悉、較容易瞭解的東西。 ‧較不容易瞭解的句子:⑧⑨理由: 對於一般學生而言,較抽象、較不熟悉。 補充說明: ‧「權力的象徵」相對於「手」,對學生來說是較為抽象的;對多數學生而言,「圍巾」相對於「船舵」是更為熟悉的。 ‧教師可依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背景酌情給分。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第一段不動,後面段落按照順序排成:鳥類、魚類、猴子、松鼠、蜥蜴。 ─第一段調整成:地上、水裡、天上;後面段落順序排成:猴子、松鼠、蜥蜴、魚類、鳥類。 參考答案: ─適合 理由: 文章中同時提到尾巴的形狀和功能,而且因為形狀、功能互相影響,更凸顯尾巴的重要。 ─不適合 理由: 本文藉著尾巴的特殊功能來凸顯尾巴的重要性,原來的標題不夠明確。可以改為:動物尾巴功用大、動物尾巴的重要、小小器官大功用…… | ||||||||||||||||||||||||||||||||||||
綜合活動,統整歸納 【個人思考】 1.看完這篇文章,你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完成右邊的學習單。 ‧學生如果提到文章主旨的部分,可以先進行第3題。 【全班討論】 2. 除了這些,你還想知道什麼? ‧引導學生完成右邊的學習單。 ‧鼓勵學生課後查詢想知道的內容。 【全班討論】 3. 文章中提到「尾巴雖小,也是重要器官」,在生活中面對不起眼的人、事、物,我們應有怎樣的態度和思考呢?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達到情意教學的目標,尊重各行各業的人,肯定自己的價值。 | 教材教具:
補充說明: 不論學生提到內容方面,例如想知道哪些動物也會斷尾求生;或提到形式方面,例如還有哪些標點符號和修辭有助瞭解文意,均可引導學生進行延伸學習。 |
六、選題組合
老師可依據文本分析的重要概念,並考慮問題間的關聯性,挑選部分的問題進行教學。
以本文為例,重要的部分有關於動物尾巴的特殊功能及作者的寫作形式,教師教學時可以視狀況選擇一部份為主軸,將「直接歷程」的問題放在前面,「解釋歷程」的題目排在後面,逐步引導學生回答較開放性思考的問題。茲例舉可能的問題組合如下:
重要內容 | 選題組合與排列 |
掌握資訊比較異同 | 第3、4、5題 |
賞析作者寫作安排 | 第6、7、8、9題 |
七、學生評估表
小朋友:
恭喜你完成這一次的學習活動。為了讓你更清楚掌握學到的成果和學會的策略,請你仔細回想:
.老師的提問有沒有幫助你「注意到文章的重點」、「瞭解文章的意義」、「體會文章的趣味」?
.老師的教學有沒有幫助你「學到讀懂文章的方法」?
你對自己學習成果、學習過程的反省思考很重要,將有助於你以後的學習,請認真回答以下的題目。
題號 | 思考 | 很有 幫助 | 有幫助 | 普通 | 沒有 幫助 |
1 | 文章中依序介紹了哪幾種動物? | □ | □ | □ | □ |
2 | 文章第一段最主要的重點是什麼? | □ | □ | □ | □ |
3 | 文章中提到5種動物的尾巴,牠們的「外形」跟「功能」分別是什麼? | □ | □ | □ | □ |
4 | 文章中,猴子和松鼠的尾巴有什麼共同的功能?為什麼牠們需要這個功能? | □ | □ | □ | □ |
5 | 文章中,魟魚、孔雀和蜥蜴的尾巴,面對敵人時有哪些異同? | □ | □ | □ | □ |
6 | 作者運用「以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這種寫作手法來說明尾巴的功能,請各找出一句你認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讓讀者瞭解的句子,並說明你的理由。 | □ | □ | □ | □ |
7 | 作者在第1段、第7段都以問句做結束,這兩個問句有哪些異同? | □ | □ | □ | □ |
8 | 作者在第一段提到:「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和後面介紹的5種動物順序不一樣,在不增減訊息的情況下,你會怎麼調整,使前後的敘述一致? | □ | □ | □ | □ |
9 | 你認為這篇文章的標題適不適合?請說明你的理由。 | □ | □ | □ | □ |
【給老師的話】:
1.你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問)有什麼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對今天的學習方式(全班討論、小組討論、自己想)有什麼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完課,對這篇文章看法有沒有什麼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次上課,你學到什麼方法,請選出你覺得收穫最多的部分。(最多兩項)
( )學會透過語詞、句型更理解內容。
( )學會找證據支持觀點。
( )學位以表格、畫圖等方式整理訊息。
( )瞭解標題與標題、標題與內容的關聯。
( )能以不同觀點看文章。
( )懂得賞析作者的創作。
1舉凡出現〔〕內的數字,均表示自然段的段落,例如:〔1〕表示文本的第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