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

格式
pdf
大小
792.94 KB
頁數
16
作者
動物保護科黃瓊儀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1-27,离现在 3 26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 

壹、 

前言................................................................................................................ 1 

貳、 

飼養照護指南內容........................................................................................ 2 

一、 

飼養與照護通則.................................................................................... 2 

(一)  生活環境........................................................................................ 2 
(二)  基本照護須知................................................................................ 2 
(三)  飲食須知........................................................................................ 6 
(四)  幼犬照護........................................................................................ 6 
(五)  活動與社交.................................................................................... 7 

二、 

各種飼養類型的照護指引.................................................................... 8 

(一)  室內飼養........................................................................................ 8 
(二)  戶外飼養........................................................................................ 9 
(三)  多隻犬隻共同飼養........................................................................ 9 
(四)  籠內飼養...................................................................................... 10 
(五)  繫繩飼養...................................................................................... 11 
(六)  外出活動的防護.......................................................................... 12 
(七)  具攻擊性寵物的注意事項.......................................................... 13 

參考資料...................................................................................................................... 15 
 

 

 

 

background image

壹、 前言 

根據我國《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動保法)的規定,飼主對於所擁有、

管領的動物,都應該遵守動保法第 5 條第 2 項的規定,給予動物最基本的照護,

以及乾淨、安全、健康的生活條件。這是基於「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

,對

於所有動物、寵物都應該要遵循的動物福利原則與精神。我國第一份《動物福利
白皮書》當中的策略三,也是將重點放在建立寵物的「動物福利指標」

,藉此強

化飼主與業者管理。此份《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

(以下簡稱:本指南)參考先

進國家的犬隻飼養準則或標準,並結合動物科學領域相關專家之建議,針對犬隻

的習性、特性,以及常見的生理、心理狀態,提供我國飼主在飼養、照顧犬隻的

時候,所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與建議。 

「動物福利」雖然是常見用語,但仍必須取決於飼養或照顧動物之目的,依

照不同動物的習性和特質,維持動物身心健康與正常生長所需要的條件。目前國

際間最普遍接受的原則,是 1992 年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 FAWC) 所確立的「五大自由」(five freedoms),亦是各國落

實動物福利的重要參考。五大自由的基本概念如下: 
  免於飢渴的自由:容易取得清水及食物,以維持健康與體力。 
  免於不適的自由:提供適當的環境,包括遮蔽處與舒適的休息處所。 
  免於痛苦傷病的自由:疾病預防措施或迅速提供診斷及治療。 
  表達天性行為的自由:提供充足空間、適當設施及同伴。 
  免於恐懼壓力的自由:適當的環境及對待,避免造成心理痛苦。 

德國所訂定的《動物保護法》中,就具體落實了五大自由的精神,規定凡是

飼養、照顧或是對動物有照顧義務的人,都必須要盡力做到以下的原則: 
  必須提供符合動物習性與其生理狀態所需要的營養、照護方式及飼養環境。 
  不得限制可能與動物習性相關的活動,而增加動物疼痛或造成不必要的傷

害。 

  必須具備提供符合動物習性與其生理狀態所需要營養、照護方式及飼養環境

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有鑑於現在人們飼養犬隻的風氣日益增加,犬隻不僅是我們社會的一份子,

更是許多家庭重要的成員夥伴,這也意味著人類與犬隻的生活領域環境將會高度

重疊;特別是做為寵物的犬隻,牠們的生活、飲食、健康、行動等方面,更與人

們息息相關。為了落實與提升對犬隻動物福利的保障,無論是決定針對個別犬隻

終生擁有與飼養的飼主,或是不分目的,與犬隻長時間相處的人,例如:臨時受

託照護者(為求精簡,本指南通稱為「飼主」

,都適合參考本指南的建議指引。

此外,本指南也能做為學生、一般民眾生命教育重要的資訊來源,藉此共同營造

人犬共存、共榮的友善社會。 

background image

貳、 飼養照護指南內容 

為了維持生理、心理的健康,我們人類必須生活在舒適、安全、乾淨的環境。

而犬隻有著比人類還要更敏銳的感官與知覺,當然也會有同樣的需求,任何髒亂、

惡劣,或是不舒適的環境,都可能對寵物的健康造成影響。因此,飼主必須確保

犬隻擁有一個適當的生活環境,並且滿足牠們的基本的生理需求。 

以下提供針對犬隻的飼養指南或指引,飼主可以根據這些建議來飼養犬隻。

但每隻犬隻的狀況都會有所不同,飼養過程中如有任何疑問,都應該要及時諮詢

獸醫師或尋求專業協助。 

一、 飼養與照護通則 

(一)  生活環境 

  設置犬隻飼養設施時,必須考慮到犬隻的習性及生理、心理的狀況,確保犬

隻的生活環境有適當的日照與通風,並且維持適當且舒適的溫度或濕度。 

  應提供犬隻安全且可躲藏的空間,讓牠們可以自由選擇。 
  應每日定期巡視飼養設施及其周遭的活動環境,以適當的清潔方式維持生活

環境清潔、飲食衛生,並防止臭味、寄生蟲或積水、潮濕等情況發生。 

(二)  基本照護須知 

  飼養犬隻應依照動保法的規定完成晶片植入、寵物登記、狂犬病預防注射、

絕育等措施。 

  飼養犬隻的三大基本義務:  
  晶片植入與寵物登記:晶片內存有犬隻本身的登記資料與飼主的簡要資

訊,是犬隻最重要的身分識別依據,收容所、獸醫院等相關機關、機構透

過掃瞄晶片,可以查詢到飼主的聯絡資料,所以確實進行寵物登記可以確

保犬隻走失時更順利找回。而除了初次取得、飼養犬隻時要進行登記之

外,未來如果有需要,也包含資料變更、寵物轉讓、死亡註銷。 

  狂犬病預防注射:飼養犬隻過程中,每年應該定期施打狂犬病疫苗。此外,

也建議每年為犬隻接種疫苗(例如:8 合 1、10 合 1)以及每月寄生蟲預

防藥(例如:心絲蟲、跳蚤、壁蝨),將可預防大部分的常見疾病。如果

有關於疫苗接種或疾病預防等相關疑問,應諮詢獸醫師的專業建議。 

  絕育:飼主應該要為犬隻進行絕育,不能任意繁殖犬隻。如果有特殊的需

求,則必須依法向主管機關申報並提出免絕育申請。 

  取得犬隻後,建議要攜帶犬隻進行健康檢查、驅蟲;特別是遊蕩犬或來源不

明的犬隻,應該要特別注意,避免牠們帶有寄生蟲或是患有疾病。 

  建議飼主在飼養前應對犬隻的生理構造有基本認識,平時也應注意犬隻的外

觀健康狀況,例如:皮膚、四肢、行為、口腔、排泄物(寄生蟲)、進食情形、

活動與精神狀況等。如果有發現異常的情況,應立即諮詢獸醫師的專業建

議。 

  飼主應對犬隻的常見行為模式(例如:肢體行為、吠叫行為)有基本認識,

如因個別犬隻有易造成困擾,或甚至有過度或不當的行為,必須進行調整或

background image

社會化與適應性訓練,則應該諮詢相關專業建議,以尊重犬隻習性、確保犬

隻健康、避免造成犬隻生理或心理負面影響的適當方式,進行教育或訓練。 

  犬隻行為小教室 

  常見易造成困擾的行為: 

  吠叫: 

  吠叫行為是犬隻的生物本能行為,也是牠們因為警覺的自然

反應。 

  若是犬隻因為特別敏感或其它原因,導致過度吠叫而造成困

擾,可以試著提供有安全感的環境,以及人犬正面關係互

動、豐富生活內容,例如:適量散步、多樣化且緩和的遊戲,

滿足其它生活基本需求與陪伴時間。 

  如有特殊的情況或健康、安全上的疑慮,則建議尋求獸醫師

或動物行為相關的專業建議與協助。 

  亂咬東西: 

  嗅聞、舔、咬是犬隻重要的感官功能,更是識別危險的方式

之一,幼犬也可能透過這些行為來學習如何互動、探索世

界,或情緒不佳時做為緩和自身情緒的方式。 

  如果這些行為已經因過度而造成困擾,可以試著提供多樣化

且安全的啃咬玩具或食物,並將不希望犬隻咬到、接觸到,

或具有危險性的物品收好,以豐富其生活內容並提供具安全

感的環境。 

  如有特殊的情況或健康、安全上的疑慮,則建議尋求獸醫師

或動物行為相關的專業建議與協助。 

  隨意大小便: 

  因每隻犬隻的天性與成長經驗不同,大多數犬隻會保持睡覺

及用餐地點的整潔,有些犬隻更會希望外出如廁,但原則上

並沒有固定如廁的觀念。 

  幼犬對於大小便的控制力較弱,但如果每天都有足夠外出如

廁的機會(一天約 4~7 次)

,會隨著年紀成長與學習而提升

控制力。 

  如果希望訓練犬隻在室內如廁,可以先挑選犬隻經常選擇的

特定地點(通常是空曠、可輕易轉身不會碰觸到週邊物品的

地方)

,鋪上足夠大小的適當材質(例如:尿布、報紙)

,在

犬隻「完成」如廁的時候給予獎勵(通常是食物)

,以創造

未來在同樣地點及材質如廁的動機。 

  某些剛離開高度壓力環境,或是生活環境發生變化(例如:

剛搬家)的犬隻,會因為生理因素而有更高頻率的如廁需求。 

  多犬隻飼養的家庭,犬隻之間經常透過排泄物做氣味資訊的

background image

溝通,或是迴避某隻較容易產生衝突犬隻的視線,應提供數

個不同如廁地點的環境安排。 

  導致隨意大小便的情況可能也會受到健康狀況、人為處置及

環境安排不當的影響,如有特殊的情況或健康、安全上的疑

慮,則建議尋求獸醫師或動物行為相關的專業建議與協助。 

  認識行為訓練: 

  飼主如果因為犬隻有過度或不當的行為而造成困擾,可以帶著犬

隻尋求行為諮商或其他專業協助。 

  一般而言,訓練前會先透過問卷與訪談的方式了解犬隻與飼主、

所在家庭的背景,再加上現場觀察來評估潛在的問題,如果可以

排除生理健康的問題,則針對犬隻進行基本的服從訓練;於此同

時,除了犬隻的課程外,飼主也需要認真地陪犬隻一起練習,如

此才能發揮訓練的成效。 

  基本穩定度訓練: 

  六大基本指令與動作:這些動作是從簡單到困難,且前後動

作具有相關性,如果飼主能夠訓練犬隻服從這六大指令,將

可能更容易解決一些行為問題。這六大指令包含: 
  過來 
  坐下 
  趴下 
  等一下(時間上) 
  等一下(空間或距離上) 
  跟著走 

  身體照護訓練:訓練犬隻能接受全身撫摸,並接受皮膚狀況

檢查、梳毛、修剪指甲、刷牙等日常照護。 

  散步訓練:依照犬隻當時的狀態選擇適當的環境,並以不造

成疼痛及限制四肢身體活動的配件,讓犬隻有足夠活動、表

達的機會。可參考第六節「外出活動的防護」的建議。 

  基礎就醫適應性訓練:不一定要在生病時才去醫院,可以先

與動物醫院聯絡好,選擇適當、人犬不多的時段,到醫院量

量體重、由醫師進行簡單的檢查,並給予食物獎勵以建立好

的聯想。 

  示警與攻擊行為的識別與防護: 

  一般而言,除非是受到威脅,否則犬隻不會無故攻擊。 
  犬隻的示警或攻擊行為是具有階段性的,有經驗的犬隻為了避免

衝突,會先透過表情與聲音示警,也會主動拉開安全距離;如果

這樣做都無法降低威脅,才會有進一步的攻擊行為。 

  人們可以透過觀察犬隻的表情、聲音、姿勢、動作,來識別犬隻

background image

是否處於害怕、警覺的狀態,或是避免犬隻有進一步的攻擊或衝

突發生。常見的階段性警示行為包含:撩牙、撩嘴皮、低吼、吠

叫、嘶吼(帶有更明顯的嘴巴表情,並可能噴出口水)。 

  由於犬隻的示警或攻擊行為通常具有階段性,因此當遇到犬隻有

一些警告訊息時,可以嘗試慢慢拉開與犬隻的距離,並且面對著

犬隻逐漸離開現場,讓犬隻意會到威脅性降低,進而避免遭受攻

擊。 

 
  犬隻的生理構造因為沒有如同人類一樣的汗腺,而是利用嘴巴進行散熱,為

了維持犬隻正常順暢的呼吸、散熱、進食、飲水等機能,不應該長期使用嘴

套;如果因為特殊情形,必須暫時使用嘴套時,也應選擇合適的尺寸與材質,

並隨時注意牠們的生理狀況,避免造成不適或影響健康與安全。 

  避免將犬隻飼養或置於易有高分貝、高頻噪音的環境,也應避免突如其來的

聲響,這些將對犬隻的身心狀態有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危險。 

  要特別注意環境中可能造成的危害,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去避免或是排除某

些危害,但仍可能存在一些無法掌握的戶外危害因子;相形之下,犬隻可能

無法主動分辨危害性,如果犬隻對這些戶外危害因子進行碰觸、嗅聞、舔食…

等動作,可能會造成對牠們健康或生命的威脅,必須要慎防。 

  常見的環境危害:生活環境中,有很多物質對我們人類來說可能會造成健

康甚至生命的危害,這些物質基本上都應該要加以注意,不要讓犬隻碰

觸、嗅聞、舔食;但是也有部分物質對人類無害,卻會嚴重影響犬隻健康,

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急性中毒、死亡。以下為一些常見對犬隻有害的物品

或物質,平時應避免讓犬隻容易接觸、誤食。除了這些物質之外,如有對

其它個別物品、物質有疑慮,或是犬隻因接觸特定物品、物質而有異常症

狀時,應儘速尋求獸醫師的協助。 

  危險物品,例如:易碎或尖銳、高溫、其它犬隻可能無法主動辨別的危險

物品等。 

  化學製劑,例如:清潔劑、殺蟲劑、農藥、肥料、除草劑、次氯酸水、酒

精、生髮水、防曬油等。 

  環境污染物質,例如:PM 2.5、油煙、香菸等。 
  具有毒性的動、植物。 
  腐敗或受汙染的食物。 
 
  因應不同犬隻品種的需要,飼主應該留意相關正確的犬隻照護資訊與知識,

並認識常見的犬隻症狀與疾病,亦應定期對犬隻進行適當的照護與保健措施,

並注意牠們的健康狀況。 

  飼主在照護犬隻、清理犬隻的排泄物或生活環境後,應馬上洗手,並且避免

與犬隻共用餐具,以預防人犬共通的傳染疾病。 

background image

  飼主應該確保犬隻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與品質。 
  犬隻的睡眠 
  平均而言,成犬一天建議睡眠時間約 12 至 14 小時,幼犬則需要 14 至 16

小時以上,但仍應依據個別犬隻的狀況或需求而定。 

  建議提供犬隻有選擇睡眠地點的機會,讓牠們可以調節體溫,或符合牠們

的習性與需求。 

  如有任何疑問,應及時諮詢獸醫師或尋求專業協助。 
 

(三)  飲食須知 

  餵食犬隻應考量犬隻的性別、品種、年齡、活動量、體重、健康狀況等,提

供足量、品質合格且符合不同犬隻營養需求的食物。 

  必須注意的是,有些我們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並不完全適合犬隻,部分食物

甚至可能造成犬隻健康、生命的立即危害。給予食物前如有任何問題,建議

先諮詢獸醫師的專業建議。 

  替犬隻轉換新食物時,應採用漸進式轉換方法,讓其逐步適應新食物,如有

特殊情況,也應遵循獸醫師的專業建議。 

  建議每日至少早晚各餵食 1 次,但如果根據獸醫師專業判斷,針對個別犬隻

有其它建議的妥善處置方式,則遵循獸醫師專業建議。 

  依動保法的規定,應確保犬隻在其平常習慣的活動區域內,於任何時間皆有

充足且乾淨的飲水。 

  犬隻飲食注意須知 
  選擇品質合格且符合犬隻個體營養需求的飼料、罐頭,或無調味料的鮮

食,有助於維持犬隻的健康與營養均衡。 

  根據動保法規定,必須提供犬隻適當、乾淨且無害的食物,飼主如有任何

問題,務必立即諮詢獸醫師的專業建議,以維護犬隻的健康。 

  特別注意: 

  錯誤的食物範例:必須注意,常見的人類食物例如:洋蔥、大蒜、巧

克力、葡萄、堅果類(例如:夏威夷豆)

、口香糖(含木醣醇)等,

對於犬隻而言,可能會造成健康的危害。另外,太鹹、太油、含有咖

啡因的食物,也不適合犬隻食用。 

  許多民眾會將吃過的骨頭、便當、剩菜剩飯做為犬隻的食物來源之

一,但除了必須注意犬隻的營養均衡且食物安全適當之外,啃食骨頭

或是剩食中較堅硬的殘渣,可能會造成犬隻口腔、消化道的危害,建

議避免餵食此類食物。 

  食物處理或是保存不當容易孳生細菌,犬隻若是攝取這些受到汙染的

食物也會導致疾病,因此在準備食物時應該特別注意。 

 

(四)  幼犬照護 

background image

  幼犬留在母犬身邊的時間越長,藉由彼此的互動與相處,對於其社會化將可

能有更好的效果。平均而言,幼犬出生後超過六至八週才適合與母犬分開;

但如果根據獸醫師的專業判斷,有其它建議的妥善處置方式,則應遵循獸醫

師專業意見。 

  應針對不同幼犬的年紀與身體狀況,給予合適的飲食、不同時期的餵食頻率、

及其它照顧事項;但如果針對個別犬隻有其它建議的妥善處置方式,則遵循

獸醫師專業建議。一般而言,正常、健康的幼犬可以依照以下的模式給予飲

食: 
  初生幼犬時期:餵食次數須較頻繁,大概每 2~3 個小時餵食一次。 
  3~4 個月:一天至少餵食 3 次。 
  8~9 個月以後:一天至少餵食 2 次。 
  食物選擇:犬隻離乳初期因牙齒還沒長出,必須先吃離乳飼料、軟式飼

料、罐頭或將飼料泡水;大概 8 週後開始長牙,即可轉成顆粒質地較硬

的食物。 

  必須要特別注意幼犬有沒有特定的急症症狀,包含:拉肚子、流鼻水、咳嗽、

打噴嚏、流眼淚等,常見疾病與症狀可參考指南附件;如果發現有類似症狀,

務必儘速尋求獸醫師的協助。 

  餵食幼犬應儘量維持頻率,也要注意進食的情況,避免幼犬因為飢餓、進食

過快,而導致呼吸道異物梗塞。 

  幼犬成長過程中,飼主可以適時依照個別犬隻的生理、心理狀況,給予適當

的行為教育與穩定度訓練,使牠們認識基本的規則與指令,除了可以避免牠

們長大後可能養成的過度或不當行為外,更能預防部分意外發生。 

  幼犬的社會化與行為教育 
  一般而言,3-14 週齡是犬隻生命中最關鍵的學習時期,這個時期的幼犬

學習速度快、效果好,且會影響牠們成年後的行為。可以趁這個時候讓犬

隻多多接觸外在環境與其他人、犬,促進牠們社會化與社交能力,更有助

於透過模仿來學習適當的互動方式與行為舉止。 

  針對幼犬的教育如果有疑問,可以尋求獸醫師或動物行為相關專家的專業

建議,或是參加適合的幼犬訓練課程。 

 

(五)  活動與社交 

  為了滿足犬隻對社交接觸的需求,單獨飼養的犬隻建議每天要與主人有數次

較長時間的接觸相處。 

  犬隻有社會化的需求,不論是與人類,或是與其他犬隻、動物,因此建議要

針對不同犬隻品種的需求與特性、年紀和健康狀況,選擇適當的活動與社交

方式。 

  攜帶犬隻在沒有適當實體防護措施(例如:安全圍籬)的戶外進行活動時,

均應進行必要的防護措施以確保安全;飼主也要隨時對犬隻有足夠的照護與

background image

看顧,注意自己的犬隻與其他人或動物互動的情形,並針對緊急事件規劃應

變措施。 

  外出和社交接觸也要評估犬隻品種的需求與特性、年紀和健康狀況,選擇適

當的活動方式。 

  建議每日至少有 20-30 分鐘的運動或散步時間,讓犬隻有更多機會接觸外在

環境,有助於牠們的社會化,並促進感官功能。然而,越大型的犬種通常需

要越多的活動量,因此建議飼主可以針對所飼養犬隻的需求,或是尋求專業

的建議,給予犬隻最適合的活動空間、時間與方式。此外,也建議提供犬隻

較好的散步體驗,讓牠們有充分活動、探索、嗅聞等機會。 

  犬隻的運動或散步時間 
為 了 滿 足 犬 隻 的 運 動 需 求 , 德 國 曾 於 2020 年 計 畫 修 正 《 犬 隻 命 令 》

(Hundeverordnung)

,討論是否加入「每天溜狗至少 2 次、每次 1 小時」的新

規定。然而有專家指出,犬隻活動量應該依照犬隻的身體或健康狀況而定,並

且也應該考量不同室外環境條件。 

本指南經過諮詢、彙整國內獸醫、動物行為與動物保護等多方面的意見,並且

參考我國民情、環境等因素,將犬隻外出運動或散步的建議時間訂為每日至少

20-30 分鐘。這個建議時間是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提供飼主參考的最低建議

量,如果飼主在條件允許下,能夠多帶犬隻外出運動、散步,將有助於促進犬

隻的生理、心理健康,也能有更多的互動機會。 

 

二、 各種飼養類型的照護指引 

(一)室內飼養 

室內飼養可以增加犬隻與人類相處、互動的機會,也可以讓犬隻處於較穩定、

安全的範圍。但室內的環境狀況與空間配置,應該要考慮到犬隻的健康與舒適,

特別是犬隻對於環境的感受比人類更為敏銳,應至少維持在人類都會覺得舒適、

安全的條件;另外,也因為室內飼養,使人類和犬隻的生活空間及距離相近,必

須考量兩者間需要適應的相關問題。因此,建議飼主應該要注意以下事項: 
  提供安穩的生活環境。 
  維持適當的室內溫度及濕度環境。 
  維持適當的通風與自然採光。 
  維持良好通風,並盡力降低異味。 
  考量犬隻品種的差異,應選擇適合的飼養環境(例如:防滑地板等)。 
  減少空氣中化學物質的影響。 
  預防人犬共通的寄生蟲感染。 
  排除一些可能的危害因子,預防突發事故發生。 
  其它生活中常見對犬隻具有危害的物品或物質,亦可參考本指南「常見的環

境危害」段落。 
 

background image

(二)戶外飼養 

在戶外飼養犬隻時,環境不確定性將會比室內飼養更高,除了可能影響舒適

度外,甚至可能影響犬隻的健康或安全,因此必須要比室內飼養更加注意。如將

犬隻飼養在戶外,建議確保以下飼養原則: 
  應讓犬隻有遮蔽風雨及日照的躺臥處,並確保犬隻可以正常、自由使用。 
  依照動保法的規定,應確保犬隻在飼養設施內有足夠移動、躺臥及伸展空

間。 

  避免直接將犬隻飼養於容易發生危險的地點,例如:過於靠近馬路。 
  必須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避免犬隻隨意遊蕩於公共區域,或是發生其他可

能的危害。 

  應確保犬隻的戶外飼養空間遠離排水溝、草叢、蚊蟲容易孳生處,並遵循常

見疾病預防或寄生蟲防治等相關措施。 

  天氣炎熱時,應該注意犬隻的通風、散熱,並適度補充水分,當戶外溫度超

過攝氏 35 度時,應特別加強隔熱、降溫與通風,以避免熱傷害。 

  毛色為黑色或深色的犬隻,因為表面較容易吸熱,要特別注意牠們的散熱。 
  如果將犬隻飼養於戶外,飼養設施必須能夠應付不同的天氣狀況,採用可以

隔熱、保暖,且健康無害的建造材料,並確保犬隻安全不受傷。 

  飼養設施內外的躺臥處應避免髒亂及過於潮濕。 
  當戶外溫度低於攝氏 10 度時,應加強保暖措施;但如果個別犬隻有特殊情

形,則遵循獸醫師專業建議。 

  如果飼養原本居住在寒帶、生理構造散熱不易或其它原因導致本身不耐高溫

的犬種,飼養設施的環境溫度則建議不超過攝氏 30 度。 

  短吻犬 

  常見犬種:鬥牛犬、法鬥、巴哥、拳師犬、西施、沙皮狗、日本狆等。 
  注意事項:因為先天呼吸道結構異常,而影響牠們正常呼吸散熱的機

能,導致容易有呼吸困難、熱衰竭、熱中暑等症狀。因此,這類型的

犬隻不能讓牠們處在溫度過高的環境,並要隨時注意補充水分與散

熱。 

  短吻犬的常見熱傷害症狀:眼神呆滯、張口呼吸、喘氣、虛弱癱軟、

大量流口水等,如有發現必須要儘速就醫。 

 

(三)多隻犬隻共同飼養 

在飼主有足夠意願與能力的狀況下,多隻犬隻飼養或許可以讓犬隻不會無聊,

更有助於犬隻的社會化;但是,相對也必須要比飼養單隻犬隻付出更多的心力。

如果飼養多隻犬隻,建議確保以下飼養原則: 
  飼養多隻犬隻時,應提供足夠的資源(例如:食物和水碗、玩具、床,以及

生活空間),以避免犬隻相互攻擊、爭奪。 

  飼養多隻犬隻時,應盡量讓牠們彼此相處、互動,這將有助於犬隻的社會化;

background image

10 

同時也要提供相對的足夠空間,滿足個別犬隻所需要的安全領域需求。 

  在犬隻相互危害對方時,應即時將牠們隔開,以避免更多衝突。 
  飼養犬隻可能產生吠叫聲、異味、跳蚤、塵蟎、毛髮等環境或衛生方面問題,

飼養多隻犬隻時必須比飼養單隻犬隻要更加留意。 

(四)籠內飼養 
為了維持犬隻健康的生理、心理狀態,原則上不建議長期將犬隻飼養於籠內。

如果要將犬隻暫時飼養於籠內,必須符合動保法的相關規定;除了維持清潔、乾

淨外,也要顧及犬隻的舒適、安全,而且籠具的尺寸、材質及設計建議符合以下

原則:  
  應依照犬隻的體長選擇適當籠具大小,且應依照動保法的規定,確保犬隻可

以在籠內充分伸展、活動。 

  適當籠具大小的判斷方式:必須要確保適當的籠具面積與空間,才能讓

犬隻有充分伸展的空間。本指南參考美國所採用的判斷與計算方式

1

,提

供犬隻飼主做為參考(建議最低標準): 

  內部底面積: 

  確認身長:測量犬隻的鼻子尖端到尾巴根部的水平長度(公分)。 
  計算底面積: 

1.  將身長加上 15 公分,並換算為公尺。 
2.  將換算後的公尺數值相乘計算後得到平方值,即為建議底面積

(平方公尺,建議可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一位)。 

  範例:一隻身長 90 公分的犬隻,計算籠具底面積的算式如下: 

1.  90(公分) + 15(公分) = 105(公分) = 1.05(公尺) 
2.  1.05(公尺) × 1.05(公尺) = 1.1025 (約為 1.1 平方公尺) 

  內部寬度:短邊至少 90 公分以上。 
  內部高度:依照犬隻的完全站立高度,其頭頂與籠具頂端建議至少保留

15 公分,確保犬隻站立或一般活動時不會輕易碰撞到籠具上方。 

   

 

                                                      

1

參考自美國聯邦法規:9 CFR § 3.6 (c)(1)(i)。 

background image

11 

 

  籠具的圍欄、護欄建議以健康無害的材料製成,並且應確保犬隻不會輕易跳

出籠具而導致受傷。 

  如果飼養環境的空間允許,建議使用圍片、圍欄取代籠具,可以讓犬隻有更

充足、安全的活動空間,也能增加飼主跟犬隻互動的機會。 

  籠具的底部若為鐵網、鐵柵或有間隙、網格,其縫隙必須小於犬隻腳掌可陷

入的寬度;並建議增設腳踏墊或適當墊料,避免犬隻腳部受傷或疼痛。 

  籠具至少要保留有一面可以讓犬隻看到外面,並且維持適當、充足的採光。 
  避免將犬隻直接栓在籠內,以免造成生命健康的危害。  
  建議每日至少有 20-30 分鐘的戶外運動或散步時間。 
  動保法第五條第二項第 5 款: 
  飼主對於其管領之動物,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五、以籠子飼養寵物者,其

籠內空間應足供寵物充分伸展,並應提供充分之籠外活動時間。 

 

(五)繫繩飼養 

為了維持犬隻健康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原則上不建議長期將犬隻以繫繩方式

飼養;如果要將犬隻暫時以繫繩飼養,必須符合動保法的相關規定,並參考以下

原則: 
  繫繩飼養空間建議注意以下事項: 

  應提供犬隻適當的繫繩長度,繫繩中心的綑綁高度也不宜過高,以維持

適當、安全的活動半徑與空間。 

  保持犬隻有適當且安全的自由活動範圍,且必須留意不要讓犬隻的行動

範圍鄰接道路或其它交通工具的通道。 

  如果有提供籠具或狗屋讓犬隻遮蔭或躲藏,也應該參考本指南對籠內飼

養的相關指引;並使犬隻在籠內的活動不受限制,且有足以躺下及自由

轉身的空間。 

  應讓犬隻有遮蔽風雨及日照的躺臥處,且確保犬隻能自由、充分利用。 
  應提供設施或措施避免犬隻的食物及飲用水打翻或被污染。 
  活動空間內不得放有任何障礙物或可能導致犬隻受傷的物體。 
  犬隻活動空間的地板構造必須安全無害,確保不會造成犬隻傷害或疼痛,並

且容易保持清潔乾燥。 

  僅可使用寬度較寬且不銳利的項圈,確保不會勒脖或導致受傷;鬆緊度則建

議為一根手指頭的空間為基準。 

  僅可使用牢固不會扭捲的繫繩,飼主必須小心注意,防止繫繩因犬隻的活動

background image

12 

而纏住牠們頸部、四肢,或其它身體部位,導致犬隻身體或生命的危害。 

  繫繩重量必須輕,並要確保犬隻安全不受傷。 
  建議每日至少有 20-30 分鐘的戶外運動或散步時間。 
  如果有以下情況之一,則不建議採繫繩的方式飼養: 

  十二個月齡以下的幼犬。 
  懷孕期間且離分娩期約剩三分之一的時期的母犬。 
  正在哺乳的母犬。 
  患有疾病或有創傷的犬隻,如果繫繩會造成牠們疼痛或傷害。 
  其它依獸醫師判斷或專業意見,不適合繫繩的情況。 

  動保法第五條第二項第 6 款: 
  飼主對於其管領之動物,應依下列規定辦理:六、以繩或鍊圈束寵物者,

其繩或鍊應長於寵物身形且足供寵物充分伸展、活動,使用安全、舒適、

透氣且保持適當鬆緊度之項圈,並應適時提供充分之戶外活動時間。 

 

(六)外出活動的防護 

犬隻飼主或照顧者攜帶犬隻外出活動時,必須遵守以下注意事項,以確保犬

隻本身及其他人、動物的安全: 
  依照動保法的規定,攜帶犬隻外出到公共場所時,應該由七歲以上的人陪

伴。 

  攜帶犬隻外出活動或移動時,必須要有適當的防護措施(例如:牽繩、不傷

呼吸道且舒適的胸背帶等,並不要使用會緊縮頸部的 P 字錬)

。除了避免犬

隻走失外,也可以防止犬隻突然因興奮、刺激、驚嚇等原因而失控,產生較

具危險的行為,例如奔跑、衝撞、攻擊等,導致犬隻本身,或是其他人、車、

動物的危險。 

  為了防止犬隻因突發行為,導致牽繩瞬間拉扯而影響安全,必須隨時留意並

適時調整牽繩的長度。 

  避免犬隻隨意接觸、舔食、啃咬小動物的遺體、有毒的動植物,或是其它動

物排泄物。如有防護犬隻啃咬、舔食的必要,可以使用透氣嘴套防範,但必

須注意嘴套的尺寸、材質與通風功能,且要定時拿下,讓犬隻可以喝水。但

必須注意的是,短吻犬並不建議使用嘴套,以免阻礙牠們呼吸道正常散熱機

能。 

  不應將犬隻單獨留置在車內。 
  須注意周遭環境、天氣、溫度的變化,或是戶外設施的各種危險因素,以免

對犬隻造成健康或安全的危害。如有對犬隻的健康或安全產生危害的情況,

也應該要立即排除,或是採取必要、及時的防範、緊急處置措施。 

  犬隻衝突的排除:如果在外散步活動時遇到其他犬隻而發生衝突,建議飼

主可以採取以下步驟,以脫離犬隻間的衝突狀況。 

  保持距離:慢慢拉開犬隻,使牠們能保持較適當的安全距離。 

background image

13 

  緩慢行走:避免過大的動作,緩慢地移動來安撫犬隻的情緒。 
  轉身離開:犬隻情緒逐漸平復後,慢慢轉身離開,避免再次引起衝突。 

  應該避免在炎熱的天氣攜帶犬隻外出,避免牠們受到足部傷害,或是其它熱

傷害(例如:中暑)

。 

  犬隻中暑的注意事項: 
  由於犬隻身上沒有汗腺可以散熱,且體外又有毛髮覆蓋,在炎熱環境下可

能會散熱較慢,進而導致中暑的發生(體溫上升至約 40 度以上)

。如果沒

有及時察覺並採取緊急處置,可能會造成健康上的危害,嚴重甚至可能導

致死亡。 

  毛色為深色或黑色的犬隻,表面較容易吸熱,必須特別注意。 
  平時應注意犬隻的身體狀況,外出活動要避免過於炎熱;並且要注意補充

水分,特別是短吻犬,更應特別注意牠們的散熱與生理狀況。 

  如有發現犬隻發生中暑的症狀,應立即將犬隻移至較陰涼處,以冷水沾濕

牠們的身體與腳掌幫助降溫,並提供飲水以補充水分,且儘速安排就醫。 

  犬隻中暑的常見症狀: 

  張口喘氣 
  流口水 
  結膜充血、眼睛發紅 
  焦躁不安、來回踱步 
  心跳加快 
  嘔吐 
  反應遲鈍 
  四肢無力、站立困難 

 

(七)具攻擊性寵物的注意事項 

部分犬隻因為其品種的自然天性或是個體的特別狀況,對於周遭環境較為敏

感,且較具有攻擊性及危險性。動保法針對這些「具攻擊性寵物」訂有特別的規

範,並且區分為「危險性犬隻」

「無正當理由曾有攻擊人或動物行為紀錄之犬隻」

而農業委員會則依據動保法公告「危險性犬隻」的品種,以及攜帶這類犬隻外出

時應有的防護措施。 

飼主除了參考本指南第六節「外出活動的防護」的建議之外,也應遵守動保

法與相關法規針對「具攻擊性寵物」所訂的注意事項,以確保其他人、動物的安

全。 
  依照動保法的規定,攜帶具攻擊性之犬隻外出到公共場所時,應該由成年人

陪伴,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  攜帶具攻擊性之犬隻外出活動時,建議避開人潮較多的場所及時段。 
  攜帶具攻擊性之犬隻外出活動時,為了防止犬隻行為意外失控而引起傷害,

必須使用繩或鍊牽引,並戴上透氣口罩等防範措施。此外,飼主若未負責任

background image

14 

地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而導致他人或其他動物受到傷害,除可能依法受罰

外,也必須負起賠償的責任。 

  動物保護法第 20 條: 

  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之人伴同。 
  具攻擊性之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成年人伴

同,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  前項具攻擊性之寵物及其所該採取之防護措施,由中央主管機關公

告之。 

  動物保護法第 33 條: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依本法處罰外,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機關應令飼主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逕行沒入其動物: 
  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使具攻擊性寵物無成年人伴同或未採取

適當防護措施,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

(第一項第 4

款) 

  《公告具攻擊性寵物及其出入公共場所該採取之防護措施》 

  具攻擊性之寵物指危險性犬隻及無正當理由曾有攻擊人或動物行為

紀錄之犬隻。 

  危險性犬隻指以下品種及與其混血之犬隻: 

  比特犬(Pit Bull Terrier):美國比特鬥牛犬(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  or  American  Pit  Bull )、 史 大 佛 夏 牛 頭 犬     

( Staffordshire  Bull  Terrier )、 美 國 史 大 佛 夏 牛 頭 犬

(American Staffordshire Terrier)

。 

  日本土佐犬(Japanese Tosa)。 
  紐波利頓犬(Neapolitan Mastiff)。 
  阿根廷杜告犬(Dogo Argentino)。 
  巴西菲勒犬(Fila Braziliero)。 
  獒犬(Mastiff)

:西藏獒犬(Tibetan Mastiff)

、鬥牛獒犬(Bull 

Mastiff)

、義大利獒犬(Cane Corso)

、波爾多獒犬(Dogue de 

Bordeaux)

。 

  具攻擊性之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成年人伴

同,並採取下列防護措施: 
  以長度不超過一點五公尺之繩或鍊牽引。 
  配戴不影響散熱之透氣口罩。 

background image

15 

參考資料 

一、中文文獻: 

《動物保護法》。 

《公告具攻擊性寵物及其出入公共場所該採取之防護措施》。 

《臺北市犬貓飼養基本照護規則》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

。動物福利白皮書。 

楊姮稜、莊瑩珍(2001)

「優質狗主人」養成手冊。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附

設動物醫院。 

 

二、外文文獻: 

德國《動物保護法》

(Tierschutzgesetz)

。 

德國《犬隻命令》

(Hundeverordnung)。 

英國《動物福祉法》

(Animal Welfare Act)

。 

英國《犬隻福利實踐指南》(Action Plan for Animal Welfare)

。 

日本《動物愛護管理法》(動物の愛護及び管理に関する法律)。 

日本《家庭動物等飼養及保管標準》(家庭動物等の飼養及び保管に関する

基準)。 

日本《住宅密集地犬貓妥適飼養指南》(住宅密集地における犬猫の適正飼

養ガイドライン)。 

美國聯邦法規。 

 

三、網路資料: 

動物保護資訊網。 

挪威食品安全局:

https://www.mattilsynet.no/dyr_og_dyrehold/kjaledyr_og_konkurrans

edyr/hund/hvor_mye_plass_trenger_hunden_inne.16454?fbclid=IwAR1sm

TuZ_dpSxmvb8ixPnJe93KKlzZOFpWgSbHwkbRKmV-wOwsjTP2Tf-k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