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國文「我在圖書館的一天」生涯教育融入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7.44 MB
頁數
16
上傳者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22,离现在 4 27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年級 國文領域生涯發展教育融入教學課程設計

主題/單元名稱

第六課 我在圖書館的一天

設計者

康軒編輯團隊

實施年級

二年級

節數

12節課

總綱核心素養

C 社會參與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領域學習重點

核心素養

-J-C1 閱讀各類文本,從中培養道德觀、責任感、同理心,並能觀察生活環境,主動關懷社會,增進對公共議題的興趣。

議題

學習主題

生涯教育與自我探索

實質內涵

J3 覺察自己的能力與興趣。

J4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

J6 建立對於未來生涯的願景。

學習表現

2-Ⅳ-1 掌握生活情境,適切表情達意,分享自身經驗。


學習內容

Ba-Ⅳ-2 各種描寫的作用及呈現的效果。

Ca-Ⅳ-2 各類文本中表現科技文明演進、生存環境發展的文化內涵。

學習目標

一、能說出文中圖書館的綠建築特色。二、體會作者探訪圖書館的閒適心情。

三、感受在圖書館閱讀的樂趣。

四、體會作者所談論什麼是「作家」,進而了解自己對未來職

業的想像。

教學資源

課本、習作、學習單、教學PPT、教學電子書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第四節

()朗讀課文: 請學生先朗讀該段落的課文。(指定學生、組別分段或分句朗讀)

()講解作者談論「什麼是作家」的段落,進而介紹作者鍾文音的相關背景引

導學生對作家職業的興趣。

()延伸活動---生涯發展教育融入

1.帶領學生至學校圖書館進行導覽,並指導學生查閱鍾文音或其他作家的

相關圖書。

2.發放生涯發展教育融入教學學習單,引導學生對作家職業的討論與分享。

3.請同學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介紹及如何達成目標。

()教師總結有關生涯發展的相關認知


第四節結束



5


5



30








5









生涯發展教育融入領域教學學習單

領域:國文科班級:801 座號:姓名:

作家職業介紹


如何成為作家


對作家的看法


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介紹


如何達成目標














臺南市柳營國民中學109學年度上學期

九年級生涯發展教育融入領域教學教案/延伸活動設計表

領域別:  社會  

版本

康軒

冊別

第五冊

單元/活動

名稱

就業與失業

設計者

朱莉菁

教學/活動

時間

45分鐘

實施對象

九年級學生

領域

能力指標

1-4-2 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2-4-6 有效蒐集、分析各項資源,加以整合並充分運用。

2-4-7 充分蒐集運用或開發各項資源,做出判斷與決定。

生涯發展教育

能力指標

3-3-1 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

3-3-4 瞭解教育及進路選擇與工作間的關係。

3-3-5 發展規劃生涯的能力。

單元/活動

目標

1. 認識個人、環境等影響就業失業及生涯決定的要素。

2. 探索就業失業的概念及造成因素。

3. 依照自己所重視的價值觀,規劃未來生涯發展的方向及具體的行動計畫。

課前準備

學習單

參考資料

康軒第五冊課本

評量方式

口頭問答、學習單

教學/活動內容

時間

教學資源

備註

【引起動機】

1.以最近熱門的無薪假議題為題材,先讓同學依收集的新聞資料分享自己的看法?那些因素影響個人被迫放無薪假?

2.請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歸納出學生意見,並連結到就業與失業概念。



【進行「就業與失業概念說明」活動】

1. 了解何為就業與失業

2. 就業與失業的要件

3. 如何成功就業

4. 為何會失業

5. 就業失業各需具備何種價值觀




【個人省思】

1.教師請學生作自我省思:「在這些生涯實現者的特點中,我欠缺的項目是哪些?這些項目對我而言重要嗎?我可以怎麼做?」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多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其擁有或欠缺的特質給予適當的引導。

3 教師發下學習單並要學生填寫學習單內容。



【回饋與統整】

教師歸納統整:每個實現生涯目標的人,其成功絕非偶然的,尤其需要具有面對挫折、壓力時的勇氣與方法。
















10








25









10

課本








課本









學習單











臺南市柳營國民中學109學年度上學期

九年級生涯發展教育融入領域教學教案/延伸活動設計表

領域別:英語  

版本

康軒

冊別

第五冊

單元/活動

名稱

Lesson 6 I Have to Decide Whether I Should Go to High School or a Vocational School

設計者

賴虹妤

教學/活動

時間

45分鐘

實施對象

九年級學生

領域

能力指標

2-2-2能以簡易的英語參與課堂上老師引導的討論。

3-2-5能瞭解課文的主旨大意。

3-2-6能瞭解對話、短文、書信、故事及短劇等的重要內容與情節。

生涯發展教育

能力指標

2-3-2瞭解自己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所適合發展的方向。

3-3-4瞭解教育及進路選擇與工作間的關係。

單元/活動

目標

了解討論未來志向時的態度及想法。

課前準備

學習單

參考資料

康軒第五冊課本

評量方式

口頭問答、學習單

教學/活動內容

時間

教學資源

備註

【引起動機】

引導學生討論課名頁上問題:Do you usually choose A or B? Why?,帶出本課主題:決定人生志向。

【課文內容說明】

1.先聽教學CD播放Dialogue

2.請學生跟著老師念1~2次。

3.課文內容與重點講解。

【個人志向學習單】

1.教師請學生作自我省思:「從課文內容中,主角對於未來高中或高職的選擇,考量點為何?」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教師發下學習單請學生填寫自己的想法。

【發表】

學生分享自己對於高中高職選擇的想法




3




15




17






10


課本




課本




課本、學習單




學習單





臺南市柳營國民中學109學年度下學期

九年級生涯發展教育融入領域教學教案/延伸活動設計表

領域別:  英語  

版本

康軒

冊別

單元/活動

名稱

Lesson 6 We'll Be Best Friends Forever

設計者

賴虹妤

教學/活動

時間

45分鐘

實施對象

九年級學生

領域

能力指標

2-2-3 能以簡易的英語表達個人的需求、意願和感受。

2-2-5 能依人、事、時、地、物作提問和回答。

4-2-1 能依提示填寫簡單的表格。

6-1-1 樂於參與各種課堂練習活動。

6-1-2 樂於回答老師或同學所提的問題。

生涯發展教育

能力指標

2-2-2了解工作世界的分類及工作類型

3-3-1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訊

3-3-2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

單元/活動

目標

1. 透過短文閱讀,訓練閱讀策略。

2. 透過小組討論,能夠學會思考及與他人分享之能力。

3. 覺知現在的自己可以做哪些準備來面對未來職業世界的變化。

課前準備

影音資料、學習單。

參考資料

康軒第六冊課本

評量方式

口頭問答、學習單

教學/活動內容

時間

教學資源

備註

【引起動機】

利用課文內容請學生分享未來理想職業為何?


未來職業活動

  1. 利用Voicetube 播放TED 演講影片:

The jobs we'll lose to machines and the ones we won't

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44480

  1. 進行Task Two,請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先利用網路資源或字典,查找各項職業。

  2. 教師可將表格內職業分配給各組,各組針對分配到的職業名稱分享給全班,之後要求各組完成各項提問。

【發表】

各組發表分享


3



10




10


12



10



課文



影片



學習單






學習單







臺南市立柳營國民中學109學期生涯發展教育

融入領域教學教案設計表

領域/科目

藝術與人文/美術

冊別

九上

實施年級

九年即

版本

翰林

單元名稱

畫風.寫景.優遊

時間

6節,270 分鐘

主要設計者

簡芷瑩

學習目標

1. 認識西洋風景畫的歷史與名作欣賞。

2. 認識中國寫景山水畫。

3. 欣賞台灣風景畫之美。

4. 認識寫生的各類媒材及其運用。

5. 進行戶外寫生創作。

學習表現

1--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2--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多元的觀點。

2--3

能理解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以拓展多元視野。

3--3

能應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

學習內容

E--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意涵。

A--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A--2

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視覺文化。

P--4

視覺藝術相關工作的特性與種類。

核心素養

總綱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領綱

-J-A3

嘗試規劃與執行藝術活動,因應情境需求發揮創意。

-J-B3

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

-J-C2

透過藝術實踐,建立利他與合群的知能,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能力。

-J-C3

理解在地及全球藝術與文化的多元與差異。


生涯發展教育

能力指標

J3覺察自己的能力與興趣。

J4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

J7學習蒐集與分析工作/教育環境的資料。

J9 社會變遷與工作/教育環境的關係。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備註

此課程採異質性分組

第一節

事先請學生準備過去旅遊中的照片或明信片,也可以FBIG方式

分享。

一、引起動機(10)

1與學生討論是否有旅遊經驗,看到美景時怎麼記錄當下(大部分會

以照紀錄)

2.教師將自己出遊經驗整理成簡報,與學生升分享旅遊寫生與拍照

的不同。

二、發展活動(20)

1.介紹現代藝術家的旅遊寫生方式(ex:速寫、旅遊手帳)

2.欣賞西洋古典繪畫與17世紀荷蘭風景畫作,引導學生發現古今風

景畫的異同。

3.介紹浪漫主義畫家與畫作。

4.介紹巴比松畫派畫家與畫作。

5.介紹印象派畫家與畫作。

三、綜整活動(15)

1.請同學模仿老師自我介紹旅遊經驗之方式,每組派一位代表簡單

介紹旅遊經驗與蒐集的當地特色產物。

2.預告下一節課之內容。


第二節

一、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課程之內容。

2.將西洋古典繪畫、中國山水畫與台灣風景畫並列,請同學欣賞並討論不同處。

二、發展活動(25)

1.介紹中國山水畫之由來。

2.介紹黃山畫派之畫家與畫作。

3.介紹日治時期引領寫生風氣之在台日本畫家。

4.介紹台灣鄉土風景畫之畫家與畫作。

三、綜整活動(10)

1.隨機撥放西洋古典畫、中國山水畫、台灣風景畫作品,各組抽同

學識著簡單介紹該畫派特色。


第三節

一、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課程之內容。

2.請同學試著發表西洋古典畫、中國山水畫、台灣風景畫可能是用

的工具有哪些。

二、發展活動(15)

1.請各組同學討論並發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工具可作為寫生用

具。

2.介紹畫家寫生手稿(草稿),讓同學認識繪畫過程中無明訂規則或

程序,較重在當下感受

與表達。

3.介紹風景寫生常見的應用媒材,並重點示範使用方法。

三、綜整活動(20)

1.各組給一張風景照片與四開圖畫紙,試著在短時間內共同合作,

將照片中內容以速寫方式畫出來,可有所取捨。

2.將各組作品並列於黑板,乎相欣賞並討論與回饋。


第四、五節

一、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課程之內容。

2.安排各組同學在校內寫生之定點,並先示範取景的注意事項。

二、發展活動(30)

1各自帶開寫生景點,教師期間輪流查看各組狀況,必要時個別指

導,但不給學生硬性規定創作方式與內容,引導孩子自由發揮。

三、綜整活動(5)

1.於下課前五分鐘集合回教室,檢查各組進度並繳交作業。

2.交代下一節課注意事項。

第五節可開始斟酌上色。


第六節

一、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課之內容。

2.請學生將寫生作品再做檢查及細節補充、修改。

二、發展活動(25)

1以小組為單位輪流上台報告。.

(全員上台並將作品布置於黑板上,介紹小組作品).

三、綜整活動(10)

1.教師引導孩子發表與討論,此次寫生之體驗與過程。
















試教成果

教學提醒

參考資料

參考FB粉絲專業:B6速寫男

附錄

























臺南市立柳營國民中學108學期生涯發展教育

融入領域教學教案設計表

領域/科目

藝術與人文/美術

冊別

九下

實施年級

九年級

版本

翰林

單元名稱

戰爭與和平

時間

5節,225分鐘

主要設計者

簡芷瑩

學習目標

  1. 透過戰爭相關藝術作品賞析,思索戰爭本質,並了解戰爭對人類的傷害,進而學習尊重人權,培養愛好和平之心。

  2. 認識戰地攝影作品的特質與表現。

  3. 認識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的藝術家與雕逤家之作品,賞析並思索意義。

  4. 透過紀念碑、紀念館之設計理念,瞭解人們對戰爭的反省與寬恕。

  5. 賞析各種和平圖像與和平組織徽記及標誌,啟發學生對和平的聯想,進而設計和平標誌及發表創作理念。

學習表現

1-Ⅳ-1 能使用構成要素和形式 原理,表達情感與想法。

1-Ⅳ-4 能透過議題創作,表達對 生活環境及社會文化的 理解。

2-Ⅳ-1 能體驗藝術作品,並接受 多元的觀點。

2-Ⅳ-2 能理解視覺符號的意義, 並表達多元的觀點。

3-Ⅳ-3 能應用設計思考及藝術 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 解決方案。


學習內容

E-Ⅳ-1 色彩理論、造形表現、符號 意涵。

A-Ⅳ-1 藝術常識、藝術鑑賞方法。

A-Ⅳ-3在地及各族群藝術、全球藝術。

P-Ⅳ-3設計思考、生活美感。

核心素養

總綱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3 規劃執行 與 創新應變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領綱

-J-A1 參與藝術活動,增進美感知能。

-J-A3 嘗試規劃與執行 藝術活動,因應 情境需求發揮創 意。

-J-B1應用藝術符號, 以表達觀點與風 格。

-J-B3 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

-J-C3 理解在地及全球藝術與文化的多元與差異。

生涯發展教育

能力指標

J3覺察自己的能力與興趣。

J4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

J7學習蒐集與分析工作/教育環境的資料。

J9 社會變遷與工作 /教育環境的關係。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備註

第一節

  1. 引起動機(10)

  1. 向同學提問平常是否有看電影的習慣,都是看哪一種類的電影,

並詢問是否看過戰爭片。

  1. 與同學討論平常是否在新聞上看過戰爭報導(ex:中東長期戰爭),或在歷史上有那些戰爭,戰爭中與後有哪些後遺症。

  2. 播放電影片段:《搶救雷恩大兵》、《珍珠港》、《辛德勒的名單》,與同學討論觀後感受。

二、發展活動(25)

1.教師帶領學生欣賞戰地攝影作品,思考並討論攝影師拍攝時所處

的位置、工作環境與心情,並鼓勵學生發表感想。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構圖安排與技巧,理解攝影的成功要

素。

3.師生說明戰的攝影師的信念與堅持並鑑賞。

三、綜合活動(10)

1.請學生寫下對戰地攝影作品之觀後心得。

2.請學生寫下對戰爭的看法,以及若自己遇到戰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藉由想像試著體會因戰爭流亡的人們。


第二節

  1. 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之課程內容。

2.將戰地攝影作品與戰爭的畫作並列,請學生觀察其中的異同。

二、發展活動(25)

1.播放多張戰地攝影與戰爭畫作,引導學生比較,前者為客觀性、

即時性,後者為主觀思考性、長時間性。

2.進一步探討戰爭的殘酷與絕對武力,影響戰爭畫作所呈現之背傷

恐懼之氛圍。

  1. 教師介紹作品:達利《內戰的預感》

潘玉良《屠殺》

蔣兆和《流民圖》

與學生討論三張作品所表達之意義。


三、綜合活動(10)

1.請學生挑選《流民圖》的其中一個片段,觀察並寫下畫面中人們

正可能發生的故事。


第三節

  1. 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之課程內容。《流民圖》

2.詢問學生是否看過戰後的紀念碑、紀念館與雕像,或是和平記

號。

二、發展活動(20)

1介紹羅丹《加萊市民群像》、世界和平熊、柏林猶太博物館、二二

八紀念碑等作品,說明其中的歷史背景與意義,了解反省與寬恕

之精神。

三、綜合活動(15)

1.請學生試著想像,若全校參加全球2020年世界和品日紀念衫設計比賽,你()會想以什麼精神理念創作,試著寫下來。

2.請學生回家查詢有關和平象徵物於下次上課參考用。


第四節

  1. 引起動機(10)

1.複習上一節之課程內容。

2.隨機請學生發表所找到的和平象徵物之意義。

  1. 發展活動(20)

1.介紹聯合國徽記與和平標誌(反核戰標誌)之象徵與意義。

2.介紹標誌定義與形式(文字式、圖案式、綜合式),並欣賞多個業界企業logo

  1. 綜合活動(15)

1.以校慶紀念衫為創作主題,發想與本校、或柳營在地人文特色融入設計,並斟酌上色。

第五節

  1. 引起動機(15)

  1. 複習上一節之課程內容。

  2. 檢查同學作業之情況

  1. 發展活動(20)

  1. 請同學將作品繪製完畢,並寫上創作理念。

  1. 綜合活動(10)

1.總結課堂概念並張貼於黑板,互相賞析。


可擇日讓學生舉辦作品發表,將作品集作品理念展示於校園適合

之空間場所。
















試教成果

教學提醒

參考資料

附錄













































1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