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平臺應用研究:以Moodle系統為例

格式
doc
大小
227.5 KB
頁數
19
上傳者
test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05-27,离现在 14 15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南投縣政府 100年度研究報







數位學習平台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

以自由軟體-Moodle系統為例






研 究 人:簡文益、施仁國

服務單位:南投縣國姓鄉乾峰國民小學

研究人員:簡文益(主稿)、施仁國(協助)


中華民國100 5 2

南投縣政府100年度研究報告摘要

研究報告名稱

數位學習平台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

以自由軟體-Moodle系統為例

研究單位及人員

南投縣國姓鄉乾峰國民小學 簡文益、施仁國

研究起迄年月

9991005

研究緣起與目的

一、數位學習產業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僅成為我國資訊技相關產業的核心問題,更是各行各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下,能否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

二、近幾年建置數位學習平台儼然成為一個趨勢,各校也紛紛購買商業版學習管理系統軟體,其主要原因是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且可依喜好進行學習。另外由於自由軟體的蓬勃發展影響,Moodle系統軟體正可提供學校建置一個免費建置網路學習平台,基此,本研究擬探討「數位學習平台當中有關Moodle系統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希望藉此深入探究,以提供後續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導入和推動數位學習之參考。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主要探討數位學習平台架構功能及從中了解國內數位學習平台發展情形,另外由於自由軟體Moodle系統的帶動之下,在未來各校推動使用上具有許多優勢,也因此引發大家建置及使用,當中還分析Moodle系統在教育上應用和其他數位學習平台特性之比較,最後針對Moodle系統在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分析,以提出推動使用上可行之建議

研究發現與建議

一、研究發現:

(一)Moodle系統顯然具有商業軟體功能、開放源碼、免付費及貼近教學原理的平台,會是未來學校優先考量建置的

(二)國內外在Moodle系統研究均是以教育相關研究居多,其中又以大學的研究最多,其次為高中、國中、小學未來Moodle 系統研究範圍擴及國中小學,以帶動更多學校使用。

二、結論(建議):

(一)國內以系統模組開發整合研究居多,而國外則偏以教學應用居多數,國外的研究經驗值得國內參考。

(二)國內外Moodle系統使用以教育相關研究居多,教師使用研究文獻仍顯不足

(三)學校應重視有關Moodle系統導入及以教師為主體之研究

(四)未來Moodle 系統研究應將範圍擴及國中小學

(五)學校應定期辦理教師增能之教育訓練課程與研習,以協助教師建置數位教材

(六)學校應將Moodle系統客制化並提供完善的行政支援,以滿足老師的教學需求

選擇獎勵

行政獎勵 □ 獎勵金




















數位學習平台應用於教育相關研究

以自由軟體-Moodle系統為例


壹、前言

隨著教育科技的發展及網路的普及,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教室教學,而有了全新的風貌,數位學習便在此風潮中因應而生。數位學習是使用者透過電腦、廣播、網路等,數位化電子資源媒體來進行學習的方式並由其所提供之數位內容及教學方法來創造學習經驗,以達成學習目的。數位學習可以是正式學習,包含非同步學習、線上學習、站學習(web-based learning) 、網絡學習、遠距學習等

(吳美美,2004)這幾年,數位學習產業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僅成為我國資訊科技相關產業的核心問題,更是各行各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下,能否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陳毅安,2007

近幾年,建置數位學習平台儼然成為一個趨勢,各校也紛紛購買商業版學習管理系統軟體,其主要原因是數位學習是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可讓學習者可以依喜好進行學習另外也受自由軟體的蓬勃發展影響,像Moodle系統軟體正可提供學校建置一個免費建置網路學習平台,來增進師生在課堂後能繼續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生再學習的時間,大大的提高學生學習成效。針對上述分析,對許多學校而言,未有充分的教育經費情況下,採用自由軟體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正如Cole2005)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於原本在Blackboard實施的教學轉移到Moodle系統進行教學的使用上,並未出現困難

因此在國內也開始導入商業版的數位教學平台像是慧大Blackboard等系統,但因為其建置價格普遍昂除了需要購買軟體的使費用外,往後每年還需要負擔龐大的使用維護費,長遠來看並不是一般學校所能負擔的(陳毅安,2007Moodle系統具備開放源碼特性、又是免付費軟體,所以頗受各校的青睞,近幾年有使用增加的趨勢。有鑑於此,學校如何運用Moodle建置數位學習平台,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是各校推動使用運用上應瞭解的課題。

基此,本研究擬探討「數位學習平台當中有關Moodle系統應用於教育相關研

」,希望藉此深入探究,以提供後續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導入和推動數位學習之參考。


貳、數位學習平台架構功能

數位學習平台架構功能,有多位學者進行討論。其中陳年興,楊錦潭(2006認為數位學習平台應包括(1)課程管理:負責課程的管師生的管學習評量管2媒體資源中:如成績的管3虛擬教:主要進行非同步的網路學習活動,等三大類別。Dawley2007)認為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ManagementSystem,LMS)能提供一套整合工具給線上學習者與教師使用的數位學習平台,其中支援整合的工具包含討論板、聊天室、成績冊、E-Mail及數位化教材等學習活動。蔡德祿(2003)則認為數位學習平台能提供虛擬的學習環境,以此進行線上教學、討論、學習活動、線上評量、學習紀錄及進度追蹤等功能,其將LMS 分為大子系統圖,系統主要應該包括系統管理、教學與學習管理、課程教學活動三大類型如下圖。








圖一數位學習平台架構分析圖

資料來源:蔡德祿(2003:7-21


由此可了解該系統包括學生的介面、管理者的介面、老師的介面、學習工具

管理、教學工具管理、教材庫、教務管理工具、資料庫管理,都是以學習管理平台為中心,任何介面的操作,都必須先進入學習管理平台。系統運作的流程,以使用者的觀點來看,分成三個部分:若從使用者操作角度來看,系統運作分成教學者、學習者、管理者三個部份,分別登入學習管理平台,來進行線上教學、學習評量及討論等回饋學習活動,並提供學習歷程紀錄及追蹤進度等功能。


參、國內數位學習平台發展情形

從經濟部為落實「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任務,預定將完成三項重點工作,包含建設網路科學園區、建構產業學習網、建立數位學習產業之國際競爭力,以落實數位學習環境之建立與數位學習產業的發展來看,由此可見數位學習是未來的主流與趨勢(行政院,2002。另教育部對於大專院校的教育品質評鑑項目中,將使用數位學習的教學模式列為必要的項目。根據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於20059月的調查,目前有64.7%的高等教育單位已開始使用數位學習,而正在評估導入及建置模式的有23.5%(張博勛,2006)。目前各國目前也紛紛購買商業網路學習管理系統或改以自由軟體來建置學校的數位學習平台儼然成為趨勢,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因為自由軟體的蓬勃發展,且建置數位學習平台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Moodle系統這樣的軟體正可提供學校一個免費建置網路學習平台,來增進師生的互動。

國內外不少學校已利用這些平台來建構各校網路學習課程,以作為課程管理平

台,以Moodle系統、Blackboard、智慧大師及中正大學Webedu為主,以下是目前國內教育機構使用的數位學習平台,如表一:



表一:國內數位學習平台開發廠商

數位學習平台

開發廠商

Moodle

Moodle自由軟體社群

BlackBoardWebCT

BlackBoard長亨文化

Wisdom Master(智慧大師)

旭聯科技

中正大學Webedu

中正大學開發團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整理上述相關資料,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學習平台工具,大都由專門公司負責開發與維護,一般教師大多無法自行安裝應用,以至於造成實際應用時求助無人的窘境。像國內所導入商業性學習管理系統,慧大師(Wisdom MasterBlackboard等平台居多,但因為價格昂除了需要購買軟體的費用外,往後每年還需要擔負龐大的使用費,並不是一般學校或中小企業所能支付的(陳毅安,2007)。其他尚有中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也自行研發「Webedu數位學習平台」。另外中央、交大、陽明與清大合作成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彼此共用Blackboard系統,當中的清華大學因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之下,97學年第二學期轉移以使用Moodle系統為主,還有台灣師大及成功大學原本使用Blackboard系統,也是經費考量分別於20098月及12月公告停用Blackboard系統,並開始使用Moodle系統。

從國內外數位學習平台的建置情形來看,其中又以大學的使用學校居多,其次為高中,而國中、小學較少,影響建置的原因仍值得再深入探討。


Moodle系統之源起與使用現狀

一、Moodle系統之源起

MoodleModular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組化物件導向動態學習環境)數位學習平台係澳洲高等教育機構的Martin Dougiamas依循教學原理所研究開發而成,在國內發展源自於2002年底。既是一套課程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r System, CMS),也是一個符合學習者需求的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r System, LMS)。Cole2005)指出Moodle系統比起其他的系統有絕對的優勢就在於它是以社會建構為強烈基礎的教育學習系統,是免費的軟體,學校教師不需高技術門檻安裝應用並提供線上討論區、學生學籍、學習歷程管理、成績管理、教材管理、測驗編製、線上調查模組,遂能與相關學校課程的學習進行結合,透過瀏覽器就可以輕鬆管理使用者、建構課程及豐富教學活動。

二、Moodle系統在國內外之使用現況

根據Moodle 官方網站至20114月記載全台共有584個已註冊的Moodle 站台,相較於2006 10 月全台已註冊的225Moodle 站台,四年多來增加了300多個站台。至2011 4 月止遍佈全球有註冊的主機則有54,284 台,總開設課程多達4,506,862 個,全球的使用者更高達42,660,431人,若以教師身份註冊人數則達1,120,819人(Moodle官方網站,2011)。至於Moodle每個月登記的站台數,可看出Moodle註冊的站台是處於穩定的增加中。至於全球使用Moodle系統的212個國家當中,各國使用Moodle網站的數量,以美國位居首(9,925個)、第二多是西班牙(4,968個)、第三為巴西(3,960個)第四至第十分別為:英國(3,420個)、德國(2,548個)、墨西哥(2,056個)、葡萄牙(1,868個)、澳大利亞(1,494個)、哥倫比亞(1,389個)、義大利(1,375個)(Moodle官方網站,2011)。

由上國使用現況可了解自由軟體在各國大力推動下,其中Moodle的使用人口不斷快速增加中,以此建置數位學習平台進行線上數位學習課程學習儼然成為主流。201012月全世界己有211個國家使用78種以上不同的語言,超過3,949萬個使用者在各地Moodle網站上註冊,有超過116萬個教師在使用Moodle上課(Moodle官方網站,2010)。


伍、Moodle系統在教育上應用和其他數位學習平台特性之比較

正如Cole2005UsingMoodle一書提到國外兩個商業學習管理系統BlackboardWebCTMoodle系統功能比較認為Moodle具備了商業學習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最重要的是它是開放原碼、免付費的軟體。且王天舟(2008)的研究也認為雖然Blackboard是美國高等教育市場的第一品牌,美國前百大研究型大

學中,有86所大學採用Blackboard產品,為目前市佔率最高的產品,但其價格昂貴,不適用剛推廣數位學習平台的教育單位。

由於Blackboard功能強大,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國內清大、交大、中央、師大也都曾經使用過Blackboard系統。國內至2008年雖曾高達10所大學使用該系統,但因Blackboard是需付費的商業軟體,有時還需管理廠商的維護,使用者無權修改軟體,所以這幾年有些學校開始轉移到使用免付費的自由軟體上張純瑜,2008。相較之下其它商用學習管理系統需付費,如智慧大師及Blackboard,若學校長期支付高額使用費,可能會造成學校沉重的負擔。

智慧大師則是國內旭聯科技所研發的商業性教學平台,目前已通過國際性E-Learning 的最高標準。其在目前為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數學習平台,在全國大專院校佔有率也最高(蕭勝文,2008)。依統計國內2010年約有42所國內大專院校使用該系統(簡文益,2010)。由於其操作簡易也符合各項數位學習的國際標準,可支援國外名校相同規格之課程,具備多國語言介面。另外,透過多項自動化學習管理機制,成為一套整合、開放性的教學系統,有多種線上社群溝通工具,如討論板、討論室、即時傳訊、影音視訊、錄音留言等(張純瑜,2008)。

歐展嘉(2006)的研究也提到由於自由軟體的推動與開放原始碼的提供使得具有簡單設定安裝的Moodle系統,得以讓學校教師不需高技術就可安裝應用。另外國內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在主持多年教育訓練的工作中發現,Moodle這個自由軟體,是一套能完整改善傳統教育訓練的資源調度、教材分享、知識管理、價值創造等問題的良好解決方案(賴盈如,2006)。Moodle建置數位學習系統,運用於校園教學中,利用網路多媒體以及高互動性,來活化教師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再學習的機會,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吳振遠,2008)。因此Moodle系統在未來各校推動使用上具有許多優勢。以下為國內外數位學習平台模組功能比較情形,整理如下表

表二:國內外數位學習平台模組功能比較表

數位學習平台

功能


智慧大師

BlackBoard

Moodle

商用需付費

商用需付費

免付費

符合標準化支援

ˇ

ˇ

ˇ

課程備份

ˇ

ˇ

ˇ

課程、教材管理

ˇ

ˇ

ˇ

學習歷程紀錄管理

ˇ

ˇ

ˇ

線上編輯教材

ˇ

ˇ

ˇ

線上成績管理

ˇ

ˇ

ˇ

作業繳交管理

ˇ

ˇ

ˇ

上傳及分享文件

ˇ

ˇ

ˇ

顯示課程資訊

ˇ

ˇ

ˇ

多媒體內容內嵌網頁

ˇ

ˇ

ˇ

討論區

ˇ

ˇ

ˇ

聊天室

ˇ

ˇ

ˇ

多媒體白板教學機制

ˇ

ˇ

ˇ

問卷調查

ˇ

ˇ

ˇ

電子信件

ˇ

ˇ

ˇ

線上測驗與評量

ˇ

ˇ

ˇ

共筆編輯線上資源



ˇ

個人筆記本(Blog)

ˇ

ˇ

ˇ

資料來源:整理自江世勇(2004);江宛蓁(2010

陸、Moodle系統相關研究分析

Moodle在國內發展源自於2002年底,而近幾年在各校也有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因而相關的研究也自2003年開始逐年增加。為求進一步探討其發展現況,茲將針對Moodle系統在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根據ERIC與其他教育資源網查詢結果,國外有關Moodle系統研究約有15篇,而國內透過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找出內有關Moodle系統研究文,計有76篇。以下即以Moodle系統在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數量及主題之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一、Moodle系統國內外相關研究數量之分析

Moodle系統20028月發布,由於其為自由軟體及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同時相關研究也陸續產生。統計2003年至2010年之間國內外研究之文獻2003年開始有Moodle相關論文研究出現,只是數量僅有2篇,顯然當時大家對Moodle系統似乎並不會以其為研究探討之議題。到了2005年開始有較多的相關研究,至2006年研究篇數已達26。特別是國內之相關研究,2006-2008年研究篇數,相關論文研究居多,如表三

表三 國內外有關Moodle系統的相關論文

國別

年份

國內

國外

論文篇數

所占百分比

論文篇數

所占百分比

2003

2

2.63

0

0

2004

0

0

0

0

2005

6

7.9

2

13.35

2006

14

18.42

2

13.35

2007

20

26.32

1

6.65

2008

24

31.57

4

26.7

2009

6

7.9

5

33.3

2010

4

5.26

1

6.65

總計

76

100.0

15

100.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Moodle系統國內外相關研究之主題分析

有關Moodle系統之研究取向可區分成三大類。第一類主要探討系統的開發建置或與其他系統整合等,佔所有研究比例39.6;第二類為探討Moodle 系統運用線上教學設計分析其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效之影響,占全體之27.5%,是三類研究中比例最少的一個類型;第三類為藉由不同類型的課程,探討其在Moodle系統在教學應用情形此類型的研究約占全體之32.9%以下針對各相關研究主題之研究情形逐項進行說明如下

表四 Moodle系統國內外使用相關之研究主題統計分析

項次

國內外使Moodle系統教學之主題類別

篇數

%

1

Moodle建置與開發或與其他系統整合

36

39.6

2

Moodle線上教學設計分析其對學習態度與成效之影響

25

27.5

3

Moodle系統在教學應用之研究

30

32.9

91

10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一)Moodle系統的建置與開發或與其他系統整合之研究

從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分析,以Moodle 系統與其他軟體結合進行教學之研究共有36篇。國外有5篇,國內此類研究有31篇,研究大都屬資訊科技類或技術類的相關研究。國內研究如王星軺(2008)在《利用自由軟體Moodle平台建構簡答題評分系統之探討》論文中,試圖運用Moodle為基架修改其測驗模組功能,建構簡答題進行自動評分的適性化測驗系統。另外歐展嘉(2008Moodle系統使用者結合Web 2.0教學科技使用行為之研究》則運用Moodle系統使用者,結合Web 2.0教學科技使用行為進行研究。另王本立(2010)《基於Moodle之遠距嵌入式系統課程學習系統》以Moodle系統為教學平台,試圖整合MSPGCCLabviewAnyterm 以及SHELL Script等軟體和語法,來完成遠端除錯、燒錄、編譯及在測量數值的功能。

至於國外的研究,如Cavus, Uzunboylu & Ibrahim(2006)進行《結合學習管理系統進行程式語言教學》(Combi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ith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 Teaching Programming Language),從中探討Moodle 系統與其它兩種類型之合作工具(Collaborative Tools, CT)結合,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標準(Standard CT)及先進(Advanced CT)合作工具之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工具感到有趣,並有意願使用。Marie & Kimberley  (2009) 在《運用Moodle Elgg系統將圖書館與資訊通訊技術結合創造線上合作學習》(Moodle and Elgg :Llibrary and ICT Creating Collaborative Online Learning)一文中,指出Wangaratta高中在使用商業版的學習管理系統後,轉移使用Moodle系統和Elgg系統,結合兩個開放源碼的軟體進行教學,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學習經驗產生更好成效。

整理有關Moodle系統整合與模組開發研究占比例39.6%,顯見國內外使用者對Moodle系統開發及相關軟體整合較為關注,所以每一個人可以在現Moodle系統架構中,發新的模組,以讓更多的開發者加入Moodle系統的使用。

(二)Moodle系統建立線上教學設計,並分析其對學習態度與成效影響

國內外有關在Moodle 系統建立線上教學設計,並分析其對學習態度與成效之影響相關研究共有25篇,其中國內的部份計有23篇,其中以國高中及小學的研究數量最多,且大多與自然、資訊、藝文領域相關,至於研究議題,則包括使用Moodle來進行同儕互評、線上學習、學習評量學習歷程檔案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應用探討,以探討其在教學及學生學習態度與成效的影響等。國內研究如江各明(2010)在《Moodle為數位學習平台的混合式教學成效之探討─以電腦輔助機械製圖丙級技能檢定為例》的研究,則針對數位學習環境中不同教學模式的三個面向加以探討。另外蘇麗玲(2010)《以Moodle網路教學系統輔助傳統電腦廣播教學成效之探討-以丙級電腦軟體應用術科為例》,其主要探討高職生在丙級軟體應用操作上,以線上補救教學輔助傳統電腦廣播教學,及教師自編數位化教材的自我學習,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及學習成效。

國外的相關研究則有2篇,其一篇則為Martin-Blas & Serrano-Fernandez(2009) 之《以Moodle系統作為物理課程在科技學習的教學工具》(The Role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Moodle as a Teaching Tool in Physics),研究指出以Moodle系統開設一門大學線上物理課程,學生認為物理線上課程有助於能力與知識的增強,有助於學習成效之提升Andrews Daly (2008)之《運用開放源碼Moodle系統來支持教師教學與合作學習》(Using Moodle, An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a 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llaboration),該研究為澳洲一所大學使用Moodle 系統,並探討其在Mining


Education Australia和合作學習的優劣,發現其實Moodle系統能支持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另上述此類研究大Moodle系統上建立線上教學設計為主,而其結果也多數顯示對學習成效能有積極地正向影響。但相關研究較少關注教師層面的問題,此面向仍值得再深入探討。

(三)在Moodle系統在教學應用之研究

第三類則是有關Moodle 系統的研究,主要是以Moodle的特性與在教學上所具備的優勢分析為主,相關的研究共有30。國內的相關論文約有22篇,如吳振遠(2008)《以Moodle建置中學數位學習平台之研究》研究依系統管理者、教師、學生三方面進行探討,瞭解國中教師、學生對於數位學習和Moodle操作的看法研究結果,整體來說大部分的教師以及學生認為Moodle系統對於學習很有幫助,教師認為Moodle提供很多工具模組,操作簡單,對於教學應用很有幫助。阮惠霞(2008)《大學教師運用Moodle教學系統對教學行為之影響-以東海大學為例》以大學教師為個人背景變項、學校提供資源及教師運用系統進行教學行為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探究。

國外相關研究則有8篇,其中Beatty & Ulasewicz(2006) 之《以學院觀點來看Blackboard 系統轉移使用Moodle系統情形》(Faculty Perspectives on Moving from Blackboard to the Mood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舊金山大學中有90%學院使用Blackboard系統,研究僅少數學院使用Moodle 系統之經驗,以為各大學提供一個從使用商業軟體轉向自由軟體的參考;而David2005之《香港學生對Moodle的評價》(Challenges in Evaluating Hong Ko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Moodle),研究主要以Moodle系統使用之調查。整體來說,有少數使用者認為Moodle 系統並未如預期,但研究多數希望藉著進一步了解Moodle 系統使用實例及經驗進行分析,以掌握及運用其在教學應用上的優勢。


柒、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述有關國內外使用Moodle系統相關研究結果,可進一步得來看,顯然具有商業軟體功能、開放源碼、免付費及貼近教學原理的學習管理系統,會是未來學校優先考量建置的,以下針對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一、國內以Moodle系統模組開發整合研究居多,而國外則偏以教學應用居多數

比較國內在Moodle系統開發與模組整合的研究比例是最高,而國外則以Moodle教學應用研究居多,約佔了研究總數的一半。顯見國內較偏重系統的開發與整合,國外則較重視以Moodle系統進行教學應用之相關研究國外的研究經驗值得國內參考

二、國內外Moodle使用以教育相關研究居多,教師使用研究文獻仍顯不足

多數研究議題大多探討學生使用意向或是滿意度調查為主體,而對教師或系統管理者之研究相對甚少。如此研究取向,其實無法充份解釋Moodle系統的優劣。國內外有關教師使用Moodle系統研究文獻仍顯不足,有待進一步探討。

三、學校應重視有關Moodle系統導入及以教師為主體之研究

學校如何提供良好的軟、硬體,甚至是強調Moodle系統與其他系統進行整合,讓Moodle系統發揮系統更大功能,如此才會讓教師更想主動以此系統進行教學活動。只是從上述相關研究顯然可以發現,探討教師使用Moodle系統教學之研究普遍不多,多數僅著重在學生使用學習成效之研究。因而有關Moodle系統導入,及以教師為主體應該成為研究的重點,特別是科技接受模式之相關研究,值得更進一步分析。

四、未來Moodle 系統研究應將範圍擴及國中小學

國內外在Moodle系統研究均是以教育相關研究居多,其中又以大學的研究最多,其次為高中、國中、小學。這顯然與國中小學在資訊系統軟體及設備相對匱乏有關,未來如何有效將Moodle系統導入國中小學使用,讓教學產生更多附加價值與改變。

五、學校應定期辦理教師增能之教育訓練課程與研習,以協助教師建置數位教材

學校應盡可能解決教師工作繁忙,開設不同在職進修研習或教育訓練課程,協助教師數位教材的建置,解決教師使用之障礙,以使教師體會Moodle系統中之易用與好用,自然教師們會更積極使用相關的教學功能,如此老師對系統使用的接受度就會提升。因此教師使用Moodle系統的教育訓練,或是協助教師進行數位教材的建置,應列為第一要務。

六、學校應將Moodle系統客制化並提供完善的行政支援,以滿足老師的教學需求

顯然可以發現Moodle系統是有其功能的,然事實上部份教學功能,有可能是教師們不知道它好不好用,容易不容易使用,進而影響教師具體的使用態度與意向。Moodle若要有效推動,學校應從行政上給予有力的支持,包括訂定各種獎勵制度,將Moodle系統客制化,盡量滿足不同老師的教學需求。當教師對Moodle系統的認知是有用的、易用的時候,同樣地系統的接受度一定會提升。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王天舟(2008)數位學習平台的比較20081015日,取自:http://74.125.153.132/search?q=cache:Y2vgR0lxqzUJ:noc.twaren.net/noc_2008/Download/download_file.php

王本立(2010)基於Moodle之遠距嵌入式系統課程學習平台。明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王星軺(2008)利用自由軟體Moodle平台建構簡答題評分系統之探討。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江宛蓁(2010)運用Moodle 課程管理系統於大學進行互動學習之探究。國立暨南國際大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江世勇(2004)L D A P 分散式認證架構下之開放原始碼教學網站建置與導入- 以高職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台北:行政院。

吳美美( 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2)92-106

吳振遠(2008)。Moodle 建置中學數位學習平台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江各明(2010)Moodle為數位學習平台的混合式教學成效之探討─以電腦輔助機械製圖丙級技能檢定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博勛(2006)高等教育數位學習市場分析。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編),數位學習2005-2006 : e-learning in Taiwan(頁266-276)。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純瑜(2008)大專院校數位學習平台互動性功能與學習者感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賴盈如(2006)。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101019日取自http://www.elearn.org.tw/NR/exeres/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與實務。台北縣:博碩文化。

陳毅安(2007以開放原始碼建置課程管理系統之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展嘉(2006)。Moodle數位學習課程管理系統。台北:松崗

歐展嘉(2008)Moodle平台使用者結合Web 2.0教學科技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德祿2003數位學習標準概數位學習最佳指台北:資策

蕭勝文(2008)E-Learning 2.0面面觀2009715取自:http://research.dils.tku.edu.tw/epaper/114/970530.pdf

蘇麗玲(2010)Moodle網路教學平台輔助傳統電腦廣播教學成效之探討-以丙級電腦軟體應用術科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簡文益(2009)Moodle 學習管理系統應用於大學教學現況與相關研究之探討2009

科技社會中的課程與教學變革研討會,121-130

Moodle官方網站(2010http://moodle.org/ sites/TW

Moodle官方網站(2011)Moodle Statistics2011430日,取自:

http://moodle.org/ sites/TW















西文部份

Andrews, T & Daly, C. (2008). Using moodle, an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a 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llabor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1, 2010 from http://aaee.com.au/conferences/papers/2008/aaee08_submission_W1C1.pdf

Beatty, B & Ulasewicz, C. (2006).Faculty perspectives on moving from blackboard to the Mood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TechTrends: Linking Research &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50), 4, 36-45.

Cavus, N., Uzunboylu, H. & Ibrahim, D. (2006). Combi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ol with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teaching programming language. Retrieved October, 11, 2010 from http://www.eric.ed.gov/PDFS/ED503163.pdf

Cole,J(2005).UsingMoodle:Teaching withthepopularOpenSourcecoursemanagement system(2nded.).Sebastopol,CA:O’Reilly.

Dave,B.&Reuben,B2005.AComparisonofTwoLearningmanagementSystems:

Moodle vs Blackboard,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ational.

Dawley, L. (2007). The tools for successful online teaching. Hershey: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David M. Kennedy. (2005).Challenges in evaluating Hong Ko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Moodle.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Autralasian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Learning in Tertiary Education.

Marie , O'Brien, & Kimberley,G. (2009).Moodle and Elgg : library and ICT creating collaborative online learning .Retrieved December, 12, 2009 from http://cunningham.acer.edu.au/dbtw-wpd/exec/dbtwpub.dll?




- 19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