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專題研究:追求自由與公義的教育實踐

格式
doc
大小
38.5 KB
頁數
3
上傳者
tiv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8-02-28,离现在 17 24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學計劃表

96學年度第2學期多元文化教育專題研究

 

科目名稱:多元文化教育專題研究      授課教師:廉 兮

開課班級: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分機:1828

開課時數:3小時(週二14:10~17:00地點:美教館402B

 

課程目標

以多元文化教育作為追求自由與公義的民主運動,以底層人民的處境,理解社會介入與教育實踐的可能,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歷史實踐路徑。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有越界探究的社會實踐特質,從公民身份的認同政治,到後現代差異政略的實踐知識,都是多元文化教育研究關注的課題。課堂中我們將重新理解教育工作的文化意義與其多重取徑。

上課方式

課堂講授、研究生帶領議題討論分析、文獻評析報告、生命方案與社會介入方案報告

教學評量

一、課堂參與帶領議題討論 30%

透過課堂討論、分享彼此的理解而獲致新的領悟是這門課的重要學習方式。課前的充分準備指定閱讀以及課堂上的積極參與討論為本課程的基本要求。帶領討論須準備課題講義。評量標準:觀念清晰表達及呈現方式、深度與課程的整合度、課題講義、時間掌握與同學的參與度。

二、閱讀筆記 20%

課前閱讀指定文本,每週準備2頁以上閱讀心得筆記。

三、專書報告(book review20%

主題心得與相關議題討論報告限10 頁以內。

本學期使用專書如下:

Lewis, O.(奧斯卡.劉易士著/丘延亮譯) (93) 貧窮文化。臺北市:巨流出版。

McLaren, P (蕭昭君,陳巨擘合譯) (92)校園生活。臺北市:巨流出版。

傅科規訓與懲罰

伊萬伊利奇非學校化社會。

Sleeter,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ive approaches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楊士範礦坑海洋與鷹架

四、期末研究報告一篇 30%

課程內容與進度

2 / 26 課程介紹

3 / 4 國際歷史軌跡:擴大公民身份運動與抵抗政治的多元文化教育

Sleete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a social activism選讀

《知識/權力/認同》

3 / 11 意識形態、潛在課程與衝突的本質

阿圖色。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pp.151- 206)

Anyon, Hidden curriculum

Apple,Chapter 5

3 / 18 權力/知識中的主體與主體性

傅科《規訓與懲罰》

王志弘社會分類與認同形構

3 / 25 分類秩序的賤斥與排除:以性治理的專家政治為例

Apple,Chapter 7 常識性類別與標記政治

許雅斐《性工作的現代性》(pp.9-111)

「公娼啟示錄」紀錄片

《多元文化主義理論觀點篇》

4 / 1 多元文化主義:肯認政治

Charles Taylor, The politics of recognization

林火旺公民身分認同和差異。取自《多元主義》(pp379-409)


4 / 8 文化、跨文化、多元文化與批判多元文化主義

Berlant & Warner,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pp107-113)

Chicago Cultural Studies Group, 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 (pp114-139)

Peter Caw, Identity: Cultural, transcultural, and multicultural (pp.371-387)

4 / 15 多元文化主義與學科反省

Sandra Harding, Is science multicultural? Challenges, resources, opportunities, uncertainties? (pp. 344-370)

Terence Turner, Anthropology and multiculturalism: What is anthropology that multiculturalists should be mindful of it? (pp.406-425)


4 / 22 多元文化主義與學科邊界的跨越與發聲

Henry Giroux, Insurgent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promise of pedagogy. (pp325-343)

Giroux, H.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Towards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選讀

Giroux, 《跨越邊界:文化工作者與教育政治學》Chapter 5 & 7

多元文化教育:差異與認同的社會田野理解與教育實踐路徑》

4 / 29 社會田野中貧窮文化

奧斯卡.劉易士貧窮文化》

楊士範礦坑海洋與鷹架

「台北幾米」紀錄片


5 / 6 校園生活


5 / 13 非學校化社會


5 / 20 親密關係的公民

Keith Faulks,公民身份, chapter 4 & 5


5/27 文化工作者多元文化教育

Ferier,薩伊德,丘延亮,李易昆,

黃泰山, 黃武雄, 林孝信, Rethinking schools


6 / 3 教育者的多重理解與實踐路徑

王淑娟、鄭曉婷與余惠珍論文


6 / 10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多重取徑

Sleeter,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ive approaches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6 / 17 多元文化理論與教育的本土批判與反省

張建成、郭實渝與陳麗華《教育研究集刊》(pp.103-150

陳燕穀文化多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網路文章)

6 / 24 期末報告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