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法庭觀察記錄表(刑庭)
觀察員姓名:觀察員年齡:
觀察員學歷:□(1)法律科系背景 □(2)非法律科系背景
觀察日期時間:月日時分(請以二十四小時制方式記錄)
A.基本資料:
A1.法院名稱:□(1)台灣高等法院分院 □(2)地方法院 □(3)其他
A2審檢辯資料 | 姓名 | 性別 | 目測年齡 |
A2.1 審判長 |
| □(1)男 □(2)女 | □(1)20-30歲 □(2)30-40歲 □(3)40-50歲 □(4)50-60歲 □(5)60-70歲 |
A2.2 受命法官 |
| □(1)男 □(2)女 | □(1)20-30歲 □(2)30-40歲 □(3)40-50歲 □(4)50-60歲 □(5)60-70歲 |
A2.3 陪席法官 |
| □(1)男 □(2)女 | □(1)20-30歲 □(2)30-40歲 □(3)40-50歲 □(4)50-60歲 □(5)60-70歲 |
A2.4 公訴檢察官甲 |
| □(1)男 □(2)女 | □(1)20-30歲 □(2)30-40歲 □(3)40-50歲 □(4)50-60歲 □(5)60-70歲 |
A2.5 辯護人甲 (含公設辯護人) |
| □(1)男 □(2)女 | □(1)20-30歲 □(2)30-40歲 □(3)40-50歲 □(4)50-60歲 □(5)60-70歲 |
A2.6 公訴檢察官及辯護人如為多數,請另行記載於下列空白處:(檢/辯、性別、目測年齡)
A3. 本案是否準時開庭:
□(1)準時開庭 □(2)延遲開庭,延遲分鐘
B.個案資料:
B1. 案號:年 字 第 號 案由:
B2. 程序性質:□(1)準備 □(2)調查 □(3)審理 □(4)其他
C. 觀察事項:
C1. 您認為法官對在法庭上的人是否有歧視或不當的言行?(例如:輕侮、謾罵、威脅、利誘或粗暴等言行,或者是對性別、性傾向、宗教、種族、國籍、階級、年齡上之歧視言語或行為)
□(1)是,請說明如下:
□(2)否
C2. 法官給予受訊問人(被告、證人、被害人等)及律師的陳述時間是否充分?
□(1)很充份 □(2)還算充分 □(3)普通尚可 □(4)不太充分 □(5)完全未予充分陳述
C3. 法官是否主動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或詰問證人之機會 □(1)是 □(2)否
C4. 如果最低是1分,最高是10分,整體來說,您覺得法官的開庭表現是幾分?
(請圈選)1 2 3 4 5 6 7 8 9 10
C5.請問檢察官是否有以下的言行舉止?(可複選)
□(01)姍姍來遲 □(02)精神不濟 □(03)心不在焉
□(04)看與本案無關的書籍資料
□(05)僅唸「起訴要旨如起訴書所載」、「請依法判決」」等制式用語
□(06)未出庭 □(07)其他,請說明:
□(99)未出現上述情形
C6. 您覺得檢察官對於此次開庭的準備程度如何?
□(1)很認真 □(2)還算認真 □(3)普通尚可 □(4)不太認真 □(5)很不認真
C7. 檢察官行交互詰問是否稱職?
□(1)很稱職 □(2)還算稱職 □(3)普通尚可 □(4)不太稱職 □(5)很不稱職
□(6)無交互詰問
C8. 如果最低是1分,最高是10分,整體來說,您覺得檢察官的開庭表現是幾分?
(請圈選)1 2 3 4 5 6 7 8 9 10
C9. 請問訴訟當事人所委任的辯護人身份為何?
□(1)律師 □(2)公設辯護人 □(3)未委任律師或公設辯護人(跳答至C14)
C10. 請問訴訟當事人所委任之辯護人或代理人是否有以下的言行舉止?(可複選)
□(01)無故未到 □(02)未到庭,但有請假 □(03)姍姍來遲
□(04)精神不濟 □(05)心不在焉 □(06)看與本案無關的書籍資料
□(07)準備不週,無法充分回答法官或檢察官的問題
□(08)其他,請說明:
□(09)未出現上述情形
C11. 您覺得辯護人對於此次開庭的準備程度如何?
□(1)很認真 □(2)還算認真 □(3)普通尚可 □(4)不太認真 □(5)很不認真
C12. 辯護人行交互詰問是否稱職?
□(1)很稱職 □(2)還算稱職 □(3)普通尚可 □(4)不太稱職 □(5)很不稱職
□(6)無交互詰問
C13. 如果最低是1分,最高是10分,整體來說,您覺得辯護人的開庭表現是幾分?
(請圈選)1 2 3 4 5 6 7 8 9 10
C14. 合計開庭時間大約多久? 分鐘
C15. 本次法庭觀察記錄過程有沒有受到干擾? □(1)有被干擾 □(2)沒有被干擾(跳答C15)
C15.1 如果有被干擾,請問是被誰干擾?(可複選)
□(1)法官 □(2)檢察官 □(3)書記官 □(4)法警 □(5)通譯 □(6)庭務員
□(6)其他,請說明:
C16. 本次法庭觀察有無其他值得紀錄的事項?(如有,請填寫於以下空白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