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4 | 7 | 1 | 。 |
米酒風華再現
有些酒中添加鹽或其他物質造成酒的口感不佳,如何利用分離技術將米酒中不必要的添加物去除,恢復酒的香醇風味。認識各種酒類成分有何不同?酒精濃度對沸點、熔點、密度的影響?如何測量酒精濃度?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簡單還原紅標米酒?其他溶液(混合物)的蒸餾分離-香精油的提煉?
設計者:李恩銘 花蓮縣新城國中 接受日期: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分餾料理米酒,認識米酒的成分?如何認識假酒及米酒?
(二)酒精濃度的表示方法及對溶液物理性質(沸點、熔點、密度)的影響
(三)以密度、浮力原理自製濃度計,測量酒精濃度
(四)以蒸餾法、析出法還原米酒風華
(五)以蒸餾法精煉植物香精油
三、學習手冊
使用說明:
本模組利用生活化題材-料理米酒之蒸餾,導引學生對混合物及溶液觀念的認識,介紹料理米酒、米酒、假酒的成分組成之不同(活動一)。溶液組成分的比例如何利用濃度方法表示 (活動二),進而探討濃度對溶液物理性質(沸點、熔點、密度)的影響。並利用溶液物理性質(密度)的改變,製作濃度計測量酒精濃度(活動三)。附加的二個延伸性活動,一是還原米酒風華的方法,應用沸點不同的蒸餾方法(活動四)或是其他方法(析出法),二是蒸餾法在植物香精油精煉的應用
http://www.phy.ntnu.edu.tw/nstsc/ or http://www.scjh.hlc.edu.tw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米酒風華再現
‧料理米酒的成分與米酒有何不同?為何料理米酒口感較差,如何將料理米酒還原。
‧假酒是什麼?米酒、假酒成分有何不同?如何辨識假酒及米酒?
‧不同酒類濃度有何不同?酒類濃度對溶液沸點、熔點、密度的影響?
‧什麼是酒溶液?什麼是濃度?測量酒精濃度方法有哪些?如何應用簡單原理自製濃度計測量酒精濃度?
‧將料理米酒還原成紅標米酒的方法有哪些?蒸餾法可否應用於其他混合物的提煉-香精油的精煉?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米酒的成分
‧分餾料理米酒、認識米酒的成分?
‧米酒、假酒成分有何不同?如何辨識假酒及米酒?
‧釀造酒與蒸餾酒之差異? ○酒的濃度及性質
‧什麼是「溶液」、「濃度」?
‧不同酒類濃度有何不同?
‧酒精濃度對溶液物理性質(沸點、熔點、密度)的影響。
‧測量酒精濃度方法有哪些?如何應用簡單原理自製濃度計測量酒精濃度? ○物質分離技術的應用
‧如何將料理米酒還原為米酒?有哪些分離方法?
‧蒸餾法可否應用於其他混合物的提煉-香精油的精煉?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各組以濃度計測量各種酒的酒精濃度。 ‧自組簡易米酒還原裝置,讓米酒風華再現。。 ‧蒸餾分離方法的應用-香精油的精煉 ‧各組把如何作好「米酒風華再現」的報告做比較
‧分享各組以濃度計測量各種酒的酒精濃度。 ‧自組簡易米酒還原裝置,讓米酒風華再現。。 ‧蒸餾分離方法的應用-香精油的精煉 ‧各組把如何作好「米酒風華再現」的報告做比較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評鑑 展望
待答問題的發現例如:
‧為何米可以製造米酒,有哪些物質可以釀造酒?
‧酒為何越久越香醇。
‧是否可以分餾方法精煉其他混合物?
‧
學習成就評量
教學成效評鑑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 器材及資源 | 活動內容 |
分餾料理米酒,認識米酒的成分?如何認識假酒及米酒? | 料理米酒、蒸餾裝置(蒸餾瓶、冷凝管、酒精燈、溫度計、燒杯) | 觀察蒸餾過程,了解澄清溶液也可以是混合物,並了解酒的組成份 |
參觀酒廠、認識蒸餾酒及釀造酒 | 各種酒類的標籤 | 參觀、實地參觀、收集濃度資料,介紹濃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
酒精濃度對溶液物理性質(沸點、熔點、密度)的影響、以密度觀點自製濃度計測量酒精濃度, | 玻璃管、沙子、酒精 | 以不同比例混合酒精及水,分別測量體積及質量,計算出密度。並利用密度及浮力原理,設計濃度計測量酒精濃度 |
以蒸餾法、析出法還原米酒風華 | 料理米酒、蒸餾裝置(蒸餾瓶、冷凝管、酒精燈、溫度計、燒杯)’冰箱 | 以蒸餾方法或析出方法去除酒中的鹽類,觀察蒸餾過程中溶液沸點的溫度、 |
以蒸餾法精煉植物香精油 | 酒精、香草數株、蒸餾裝置(蒸餾瓶、冷凝管、酒精燈、溫度計、燒杯) | 香草搗碎後以酒精溶解,經過過濾步驟,濾液以蒸餾方法精練植物香精油 |
(三)主題探討活動
『米酒風華再現』教學示例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酒與生活息息相關、處處可見,在原住民地區甚至將米酒視為民生必需品,要導引到「米酒」這個議題的方法很多,可以由燒酒雞、冬天進補、藥酒談起、也可以於由從參觀酒廠開始,或是由料理米酒、假酒等生活情境,導引到這個主題。
以下是一個示例: 請同學發表對飲酒、冬天最佳食補燒酒雞、藥酒的看法及經驗分享,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許多食補均需要以米酒為介質?水或其他溶液、酒品可以替代米酒嗎?米酒是如何製造呢?為何白蘭地的價格比米酒高出數倍?有何不同?料理米酒與傳統米酒又有何不同?米酒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什麼的角色? 酒為何具有上述的功效?水溶液與非水溶液有何不同?它的組成份是什麼?組成比例為何?我們要如何測量呢? 若是想探討比較偏向學理方面的問題,可以由「蒸餾酒及釀造酒」談起,進一步探討酒的蒸餾及其他物質(香精油)的蒸餾。 。 | ⊙教師在心中已經想好一些教學目標,以日常生活常遭遇的情境來引出「議題」。建立起對「米酒」的概念;包括成分、濃度、沸點、熔點、密度的認識,以及「酒」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甚至酒的製造、再製方法等。也可能將酒的再製方法延伸香精油或其他物質的精煉。學生有了自己關切的「議題」,又察覺到若要去瞭解此議題,尚需把相關的因素研究清楚才行,於是探討的工作就有了方向。 ⊙學生對「議題」常常有很多的經驗,可是一般都是處於零星的存在,缺少概念化的結構和理解。也可能包含許多偏於局部的、或不正確的見解。教師在此階段的教學重點在於「引發及匯聚學生提出相關此議題的經驗」、「開拓出議題的研討空間」(例如相關子問題的提出),並激勵學生探索與求知的熱忱。 ⊙「動機」是行動前之一種有目的、有方向、有企圖的心理準備。以上的活動,在於使學生以「議題」為中心,察覺如何由各種角度去思考問題,並引發其熱忱,將這些疑問認定為自己所正要去探討的問題。 |
『米酒風華再現』教學示例 | 說明 |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本來「酒」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處處可見,垂手可得。可是,一旦把它當成一個議題要來做「科學性」探討,就需要多費很多心思了。例如:「米酒如何釀造?」「米酒包含哪些成分?」「米酒酒精濃度為何?」「酒精濃度如何測量?」等問題的產生。例如「藥酒補品」轉成一個科學性的問題,就會問:「藥為何需要酒浸泡?」「物質溶解度與溶液之關係?」等問題。 以下是一個示例: ‧米酒要怎麼描述?哪些「量」來表示呢? 例如提出釀造方法、酒的分類、酒的成分、濃度的表示方法,以及相關的「量」如酒精濃度、溶解度等等。 ‧這些「量」要怎麼測量呢?它「量」大小與單位是什麼? 討論這些「量」的意義,知道它物理上的「操作型定義」、探討為什麼要這樣定義,這些「量」彼此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還是各自獨立的變因呢… ‧假如我們也要來測量,要怎麼做?』 於是我們擬定了一些子題,準備做進一步的探究(發展測量工具): 這個討論是以現成的溶液資料為基礎,量化(定性或定量)研究和生活的關係,可以引發出研究的問題,可依據教學目標、時間、設備,挑選出幾個子題,供學生分組進行探究,例如: 1.米酒成分為何?。 2.物質溶解度與溶液的關係 3.酒精濃度如何表示 4.如何去除酒精中的雜質 | ⊙引導學生對議題之各面相做探討,分析各種與議題密切相關的「命題」、「變項」。然後,將這些「命題」和「變項與議題之因果關係」當成「問題」來做科學性的探討。 ⊙對「議題」所牽涉的相關問題,不是只用泛泛的常識判斷給一個答案來了結,而是以一種科學性的求證態度來處理,因而產生了各個研究的「問題」。 ⊙對某一「議題」做深入的探討:此一討論工作固然是由教師在引導,可是探討影響議題的相關因素時依據教學目標及時間來裁決探討的重點與範圍、規劃工程及分派工作,這些師生活動均有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增進,可導引學生做批判思考及提供提出創造性主意的機會。 |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以下是一個示例: 考量整個「米酒風華在現」模組的教學時間,估計不宜超過三週(12節課)。評估本班的學生程度及人數,決定做了以下的安排: 1.「米酒的蒸餾」採示範方式講解及操作。 2.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酒類的酒精濃度」、「物質溶解度德影響因素」、「香精油的製作」,各組負責蒐集相關的資料、設計測量的方法並實地去測量、撰寫報告及課堂上發表成果。 3.每個學生都要回應各子問題的探討活動所附之「評量單」。 4.每小組要提出研究報告,報告中應包括相關於該問題的資料、實測情形及結果。 | ⊙本階段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依因果關係做分析、權衡裁決事務的能力,以及創意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規劃工作流程。 ⊙安排進行的方式 若教學時間充裕,或有些子題的研究特別具有意義,則可挑出來全班一齊探究(雖然還是分組進行)。其他的子題可由各小組分別負責一項進行之。若教學時間不足,則可由各小組分別各擔任一個子題的研究,同時進行之。 ⊙提供「自主性的探究活動」。 各小組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其方法未必和模組裡所設計的一樣,教師儘可能讓學生自行決定工作方式、目的及進程。這樣才能提供學生創造思考、獨立作業的空間 ⊙學生分工合作進行活動 教師分別指導各組同學,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規劃實驗、如何進行資料蒐集、協助解決探究活動中遭遇的困難,指導學生如何整理資料及提出研究報告。 ⊙在此階段,學生可由活動中養成處理問題的能力、由實作中成長科學過程技能,及體認到科學知識「真」與「實」的本質。 |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各組個別進行操作及探討,再綜合各組的發現形成結論:
觀察蒸餾過程,了解澄清溶液也可以是混合物,並了解料理米酒的組成份
參觀、實地參觀、收集各種酒類的標籤、酒精濃度資料,介紹濃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對探討工作之檢討: ‧在本次研究中,你們小組感到最有成就的是什麼? ‧體認到「溶液」對人的影響是些什麼? ‧ ‧你認為自製的測量技術上或方法上可以怎麼改變或改進? ‧你認為怎麼樣做可能更有效的瞭解溶液對生活的影響? | ⊙教師把在本「議題」中預期學生達成的「學習成就」列成評量表。由學生在發表會上、觀摩別組的成品、學生間相互討論、詢問教師等的活動中去回應評量表上的問題,也因此獲得應有的學習。 ⊙本階段活動在於:鑑賞別人的工作成果、獲得科學概念的認知、習得相關運作技術、提出建設性的批判和建議、激發嶄新的觀點與改進的方法。 ⊙教學目標在於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其內涵包括「科學探討過程之技能」、「思考智能」、「科學應用能力」以及「科學概念之認知」、「科學態度」、「科學本質之體認」、「科技的發展」、「設計與製作技能」等,其目標多元,故評量內容也要相應的多元。為了有效的評量,其方式也勢必多樣。例如可由實際執行狀況調查、口頭問答、報告、成品展示、測驗、筆試等方式去評量。 |
科學智能評量細目表
素養要項 | 評量指標 | 學習活動項目 | |
過程技能 | 觀察 |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1-3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 □□□□□□□□ □□□□□□□ □□□□□□□ |
比較與 分類 |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2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瞭解估計的意義 1-4-2-3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 □□□□□□□ □□□□□□□ □□□□□□□ | |
組織與 關連 | 1-4-3-1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 □□□□□□□□□□□□□□ | |
歸納 研判 與 推斷 | 1-4-4-1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 □□□□□□□□□□□□□□□□□□□□□□□□□□□□ | |
傳達 | 1-4-5-1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1-4-5-6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 □□□□□□□□□□□□□□□□□□□□□□□□□□□□□□□□□□□□□□□□□□ | |
科學本質 | 3-4-0-1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2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3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3-4-0-4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5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3-4-0-6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3-4-0-8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 □□□□□□□□□□□□□□□□□□□□□□□□□□□□□□□□□□□□□□□□□□□□□□□□□□□□□□□□□□□□□□□□□□□□□□□□□□□□□□□□□□□□□□□□□□□□□□□□ | |
科學態度 | 求真求實 | 5-4-1-1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2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5-4-1-3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 □□□□□□□□□□□□□□□□□□□□□□□□□□□ |
思考智能 | 綜合思考 | 6-4-1-1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 □□□□□□□□□ |
推論思考 | 6-4-2-1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 □□□□□□□□□□□□□□□□□□ | |
批判思考 | 6-4-3-1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 □□□□□□□□□ | |
創造思考 | 6-4-4-1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6-4-4-2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制下,考量任何可能達成目的的途徑 | □□□□□□□□□□□□□□ | |
解決問題 | 6-4-5-1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 | |
科學應用 |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7-4-0-5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7-4-0-6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 □□□□□□□□□□□□□□□□□□□□□□□□□ □□□□□□□□ □□□□□□□ | |
科技的發展 | 科技的 本質 | 4-4-1-1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4-4-1-2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 □□□□□□□□□ □□□□□□□□□□□□□□□□ |
科技的 演進 | 4-4-2-1從日常產品中了解台灣的科技發展…………………………………. 4-4-2-2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 □□□□□□□□□ □□□□□□□□□□□□□□□□□□ | |
科技與 社會 | 4-4-3-1認識和科技有關的職業……………………………………………… 4-4-3-2認識和科技有關的教育訓練管道………………………………… 4-4-3-3認識個人生涯發展和科技的關係…………………………………… 4-4-3-4認識各種科技產業………………………………………………… 4-4-3-5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 □□□□□□□□□ □□□□□□□□□□□□□□□□□□□□□□□□□□□ □□□□□□□□□ | |
設計與製作 | 8-4-0-1閱讀組合圖及產品說明書…………………………………………… 8-4-0-2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8-4-0-3了解設計的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8-4-0-4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8-4-0-5模擬大量生產過程………………………………………………… 8-4-0-6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 □□□□□□□□□ □□□□□□□□□□□□□□□□□□□□□□□□□ □□□□□□□□□□□□□□□□□□ |
(五)學習成就評量
(待開發)
(一)「分餾料理米酒」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經由料理米酒蒸餾實驗的操作與觀察,發現澄清的料理米酒是由許多物質混合而成的,包含白色固體食鹽、酒精、水等物質,體驗如何應用物質基本性質分離混合物。
了解溶質、溶劑、溶液的關係,物質溶解的巨觀表面現象及微觀的分子分佈情形。
2.教學資源
料理米酒、蒸餾裝置(本生燈、鐵架、鐵環、石綿心網、蒸餾瓶、橡皮塞、廣用夾、冷凝管、錐形瓶和進、出水塑膠管)。
‧資料:相關圖書及網站資料。
3.使用說明本活動可以安排四節課(包含米酒的蒸餾實驗和溶液觀念之講訴)
本活動備有以下附錄,共教學時採用。
附錄一:蒸餾裝置,提供給全班閱讀,並包括讀後的評量「蒸餾的原理及器材是什麼?」
附錄二: 「相關資料」,教師持有,並可藉每次教學不斷地充實。當學生在探究此「子問題」,蒐集資料發生困難時,可據此加以資助。
附錄三:「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活動
4.教學示例
「料理米酒的蒸餾」 | 說明 |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操作「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時除了蒸餾出低沸點的液體之外,並且要在研討會上說明蒸餾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蒸餾液的密度變化、最後遺留固體的外觀,記錄資料時,我們發現必須先確定以下的疑問: 蒸餾過程溫度一直在改變嗎?蒸餾溫度如何變化? 蒸餾過程中蒸餾液是否維持固定的密度,如何變化? 蒸餾遺留物得外觀為何? 蒸餾液與原來料理米酒體積是否相同?如何降低蒸餾體積的損失?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閱讀資料(附錄1.1) 2.進行資料蒐集: 我們由坊間書籍、圖書館、專家、行家、網站去蒐集相關的資料,例如: 資料一:基礎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網: http://www2.nsysu.edu.tw/sysuchem/expt/home.htm ※提供相關資料(附錄1.2) 3.規劃測量工作: ※活動紀錄(附錄1.3a或b)及報告(1.3c或空白) 蒸餾的目的在將一個容器中的某一成分利用蒸發和冷凝的過程將其分離出來,為了瞭解蒸餾過程中溫度變化,我們打算在蒸餾過程中記錄溫度的變化。 為了瞭解蒸餾物是何物質,我們打算在蒸餾過程中記錄蒸餾物的密度,包含蒸餾之重量及體積。 。 | ⊙若只是丟一個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給學生,學生除了加熱蒸餾瓶中米酒之外,也不會想到要再做些什麼事。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可探索的空間」開拓出來。 ⊙其實「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概念的基礎是「混合物」、「沸點」與「分離」。我們知道蒸餾裝置的目的在將一個容器中的某一成分利用蒸發和冷凝的過程將其分離出來,以達到純化該物質的結果,本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發出這些問題,並思考如何處理。 ⊙經過這一段的活動,學生才知道「要探討什麼?」、「怎麼去進行探討?」。 ⊙學生想出來的方法,未必和本模組預先所想的辦法相同(獲取資料的方式可以很多,如閱讀、實驗、參觀酒廠、專家訪問等等),教師若能對學生的獨創性加以尊重,依著學生的想法去協助他們實現,則將更能鼓舞其學習的熱忱。 ⊙〔協助學生規劃工程〕: 「a式活動單」具有引導學生思考的作用,但不限制學生採用什麼策略,故是比較有創造空間的教學方式。有時,教師把附錄1.3的「b式活動單」印給學生,要學生完全照著那個過程去做,則事情會進行得很快。不過,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性、創意空間都沒有了,學習熱忱也降低了,所以並不鼓勵這樣做。該「b式活動單」是提供給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參考」用的,不是「宣示」用的。若是活動由學生自己來規劃,可能做法會不同,這也是我們應該鼓勵的 | ||||||||||||||||||||||||||||||||||||||||||||||||||||||||||||||||||||||||||||||||||||||||||||||||||||||||||||||
4.執行觀測 我們選擇用酒精溫度計 〔測量一〕:由傑負責蒸餾實驗操作,、瑛負責記錄不同時間的溫度,瑋記錄走廊記錄不同時間的蒸餾物體積、綺記錄走廊記錄不同時間的蒸餾物重量。 溫度記錄表:由傑負責
體積記錄表:由瑋負責
重量記錄表:由綺負責
5.整理分析資料 由以上測量資料,我們做一番比較(註:有時用方格圖或表格來呈現資料的變化趨勢),得知: j由測量一發現:溫度隨加熱時間而上升,直到溶液產生沸騰時,溫度上升趨勢呈現緩和上升。 k由測量發現:溶液初沸騰時的溫度為78oC,逐漸上升至100oC。 l由蒸餾溶液的體積與重量計算溶液得密度,蒸餾酒精溶液的密度逐漸增加。 m最後遺留物為白色固體晶體。。 n | ⊙〔協助學生執行觀測〕 ‧這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分配工作、安置儀器、處理執行中所發生的各種阻礙、獲取資料、運用圖表登錄資料。 ‧左邊所示的資料是依「b式活動單」實作所測的資料。目的是用來當分析工作用的「示例」,它雖然是實際測得的值,但是沒有任何代表性,只能當成教學活動談話的材料而已。 ⊙〔協助整理分析資料〕 ‧這階段的活動主要在於分析及歸納資料。如何由紛雜的數據中,利用圖或表整理出一條條的規則或看出整體的變化趨勢來。 ‧注意,分析結果未必如實驗前「預想」的結果,「預想」只是用來使我們工作有個方向,它也可能使我們誤入歧途呢!我們要學生認識此一事實:「和預想的結果不同,不是實驗失敗,它可能是更有趣的事情正要發生呢!」。「認定與預期不合的實驗結果是失敗的」是普遍的迷思,成功的註釋何以「不合」才是思想突破。 | ||||||||||||||||||||||||||||||||||||||||||||||||||||||||||||||||||||||||||||||||||||||||||||||||||||||||||||||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結論與心得: 1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檢討與改進: 【適當時機進行評量】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經驗分享情形: 聽取別組的報告,提出問題,記載別組獲得的資料和結果,回答別組對本組工作的問題。 2.小組報告: 負責「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小組將整個設計活動摘要記錄下來,其內容包括「活動名稱」、「目的」、「方法」、「資料」、「資料分析與研判」、「結論」。 3.有關「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要全體學生學習到的,依其內容設計成「學習單」。 ※學習單(附錄1.4) | ⊙〔鼓勵學生研判資料意義〕: ‧「研判的結論應以分析所得的資料為根據,若是有些資料與結論不符,也要能找出理由來解釋才行」。 ⊙〔鼓勵學生依資料提出結論〕: ‧本階段工作在於提出成品或建構理論,依據歸納出來的一些特徵、性質、規則性,給予一個詮釋或理論、看法。並且對於依此理論所偏離的、不符合的各項資料做了解釋。 ‧利用提出報告、作業、練習等來使新近獲得的概念或技術融納入已有的經驗中,即純熟化。 ‧激勵學生把新近獲得的概念作延伸的、聯想的思考,一則培養推理、綜合、創造的思考智能,二則也穩固化新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 「這次研究有些什麼地方可以改進的?」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似乎也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讓我聯想到什麼?」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裡的什麼現象等問題?」 ⊙教師可為各小組的工作設計「記錄單」供聽講的同學記錄,並以記錄單上的問題來設計試卷。(參閱附錄一) ⊙教師評分時,可依據:「報告撰寫之完備」、「研究方法之創新」、「資料的處理及分析能力」、「分工合作情形」等各面向來評分 ⊙評量內容考量到整個科學素養所包含的各項能力。 | ||||||||||||||||||||||||||||||||||||||||||||||||||||||||||||||||||||||||||||||||||||||||||||||||||||||||||||||
實驗─蒸餾法
【實驗目的】
以料理米酒為材料,從實驗中了解料理米酒是一種混合物,並熟悉蒸餾的操作。
【實驗器材】
漏斗、漏斗架、酒精燈、濾紙、玻璃棒、試管、乳頭滴管、蒸餾瓶、料理米酒、火柴、 燒杯、單孔橡皮塞、導管、量筒、鐵架附廣用夾及鐵環、溫度計、石綿心網、冷凝器。
【實驗步驟】
利用濾紙及漏斗過濾l0mL的料理米酒,用試管收集濾液,觀察料理米酒中是否有殘留物質在濾紙上?
用量筒量取料理米酒20mL,倒入蒸餾瓶中。把儀器裝置如圖3一15,用酒精燈在石綿心網下緩 緩加熱,使料理米酒沸騰。如果料理米酒因沸騰而起泡上升,應將燈火移開片刻,以免料理米酒衝進 冷凝器。注意觀察由冷凝器流出的液體。
用玻璃棒醮取蒸餾瓶內殘留的料理米酒一滴,把它滴在濾紙中央.待料理米酒滲入濾紙後,用乳 頭滴管在料理米酒點中心滴一滴水,待水完全滲入濾紙後,在同一位置再加水一滴,如此反覆約l0 次,觀察料理米酒中的有色物質是否只有一種?
圖3-15 料理米酒的蒸餾
【實驗討論】
料理米酒能用過濾法分離嗎?料理米酒是不是一種純物質?
料理米酒能用蒸餾法分離嗎?在步驟2中,注意觀察蒸餾及冷凝過程。由冷凝器蒸餾出來的無色 液體是什麼物質?
你能判斷料理米酒中的有色物質是純物質還是混合物?
蒸餾實驗中,使用石綿心網的目的是什麼?
料理米酒雖然經過過濾,卻不能被分離為二種物質,表面上看來,它像是一種純物質;但用蒸餾 的方法,可以把水及色素分開,所以料理米酒是一種混合物,根據以上的實驗,其中所含的色素 也是混合物。
附錄1.1:閱讀資料:蒸餾
蒸餾裝置的目的在將一個容器中的某一成分利用蒸發和冷凝的過程將其分離出來,以達到純化該物質的結果。
左圖所示為一蒸餾裝置的基本設備。圖中可見本生燈、鐵架、鐵環、石綿心網、蒸餾瓶、橡皮塞、廣用夾、冷凝管、錐形瓶和進、出水塑膠管。冷凝管的接法和防止突沸的方法都和迴流裝置中描述的一樣。其蒸發和冷凝的原理和迴流過程中所述的也都一樣,不同之處只在於迴流的狀況下,冷凝管為垂直放置;而此處蒸餾的狀況下,冷凝管以斜放的方式連接燒瓶。此不同的連接方式,造成在蒸餾裝置中,冷凝後的液體並不回流到原來的燒瓶中,而是順著冷凝管的斜面往右流到最右方的錐形瓶中。因此,在錐形瓶中可得到冷凝後的純物質。
蒸餾瓶
用途:設計來作蒸餾的玻璃容器。
使用方法:
蒸餾瓶有一側管用以連接其後的冷凝管。若要測量蒸餾時的溫度,則可在直管的開口上塞入一枝有孔的橡皮塞,並加裝一支溫度計,即可測知反應迴流或蒸餾時的溫度。不需測蒸餾的溫度時,則可用橡皮塞將正上方的開口塞住再加熱蒸餾。
冷凝管:
用途:可將蒸氣冷凝的玻璃管。
使
用方法:
冷凝管由內外組合的玻璃管構成,在其外管的上下兩側分別有連接管接頭,用作進水口和出水口。冷凝管在使用時應將靠下端的連接口以塑膠管接上水龍頭,當作進水口。因為進水口處的水溫較低而被蒸氣加熱過後的水,溫度較高;較熱的水因密度降低會自動往上流,有助於冷卻水的循環。冷凝管通常使用於欲在迴流狀況下做實驗的燒瓶上或是欲搜集冷凝後的液體時的蒸餾瓶上。蒸氣的冷凝發生在內管的內壁上。內外管所圍出的空間則為行水區有吸收蒸氣熱量並將這熱量移走的功用。進水口處通常有較高的水壓,為了防止水管脫落,塑膠管上應以管束綁緊。當在迴流狀態下使用時,冷凝管的下端玻璃管要插入一個橡皮塞,以便能塞入燒瓶口中,承接燒瓶內往上蒸發的蒸氣。
「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討論提綱
讀完『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這篇報導之後,讓我門來討論以下的問題:
(以下答案是參考用的,教師可依當時情況來研判甚麼答案最合理)
1.蒸餾加熱過程中,冷凝管中為何會有小水滴形成?
答:
2. 『蒸餾』是甚麼意思?它是目的是什麼?
答:
3.冷凝管的作用是什麼?為甚麼冷凝管裝置是傾斜的?
答:
4. 冷凝管為什麼是雙層玻璃?出水口及入水口正確的接法為何?
答:
5.加熱過程中,溫度計應製於何處測量蒸餾溫度?
答:
學習評量(資料來源:傑出理化資源網-http://che.cycu.edu.tw/jamnet/)
糖粒和水混合攪拌後糖粒不見了,我們稱為糖水,其實我們稱它為糖的水容液,其中糖稱為溶質,水稱為溶劑。
溶液必含有溶質與溶劑,其中能使溶質溶解的物質稱為溶劑。
以水為溶劑的溶液稱為水溶液,以酒精為溶劑的溶液稱為酒精溶液。
將物質置於水中後,有一部份溶解,一部份不能溶解,其能溶解的部份,稱為水溶液,不能溶解的部份稱為混合物。
選擇題:
( B )1.形成水溶液或混合物的最主要因素為(A)溫度(B)溶質顆粒大小(C)溶質的溶解度(D)溶質所受之壓力。
( B )2.吾人常稱開罐後會冒泡的飲料為汽水,是因為汽水中(A)含有會起泡的物質(B)有二氧化碳氣體溶解(C)有氧氣溶解(D)開罐後汽水成份和空氣作用之故。
(二)「你儂我儂」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經由參實地參觀酒廠瞭解蒸餾酒及釀造酒之不同、收集各種酒類濃度資料,
以實驗設計活動為主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濃度的概念與表示方法。
2.教學資源
參觀當地酒廠製酒過程,收集各種酒類濃度資料。
資料:相關圖書及網站資料。
3.使用說明本活動可以安排四節課(包含參觀酒廠及實驗濃度的概念與表示方法。)
本活動備有以下附錄,共教學時採用。
附錄一:酒的分類資料,提供給全班閱讀,並包括讀後的評量「酒的成分及分類。」
附錄二: 「相關資料」,教師持有,並可藉每次教學不斷地充實。當學生在探究此「子問題」,蒐集資料發生困難時,可據此加以資助。
附錄三:「你儂我儂」活動
4.教學示例
「你儂我儂」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我們可藉由下列範例的說明,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問: 每個人的口味輕重不同,在科學上的意義是什麼呢? 餐廳中,若有人喝了一杯啤酒,會有什麼結果?若是喝了一杯高梁酒,結果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呢? 米酒是民生用品,前一陣子米酒嚴重缺貨,很多人都抱怨坐月子煮雞酒無米酒調味,但餐廳廚師建議,加入米酒頭(酒精度較高)效果一樣好,只要量減半即可。 環保單位常於報章雜誌上公佈某地區飲用水雜質超過多少ppm,ppm代表什麼意義?它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操作「你儂我儂實驗」時除了觀察硫酸銅溶解的現象及顏色變化之外,們發現必須先確定以下的疑問: 濃度是什麼呢?濃度要如何描述?它應由什麼量來表示呢? 濃度跟我們生活上許多事物的變化息息相關,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濃度對生物(生活)有什麼重大影響呢?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閱讀資料(附錄1.1) 2.進行資料蒐集: 我們由坊間書籍、圖書館、專家、行家、網站去蒐集相關的資料,例如: 資料一:酒的分類http://food.tasc.org.tw/wine/pg_2.htm ※提供相關資料 3.規劃測量工作: ※活動紀錄 觀察硫酸銅溶解過程及溶液顏色變化 | ⊙若只是丟一個料理硫酸銅溶解實驗給學生,學生除了攪拌溶液之外,也不會想到要再做些什麼事。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可探索的空間」開拓出來。 ⊙經過這一段的活動,學生才知道「要探討什麼?」、「怎麼去進行探討?」。 ⊙學生想出來的方法,未必和本模組預先所想的辦法相同(獲取資料的方式可以很多,如閱讀、實驗、參觀酒廠、專家訪問等等),教師若能對學生的獨創性加以尊重,依著學生的想法去協助他們實現,則將更能鼓舞其學習的熱忱。 |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結論與心得: 1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檢討與改進: 【適當時機進行評量】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經驗分享情形: 聽取別組的報告,提出問題,記載別組獲得的資料和結果,回答別組對本組工作的問題。 2.小組報告: 負責「你儂我儂實驗」小組將整個設計活動摘要記錄下來,其內容包括「活動名稱」、「目的」、「方法」、「資料」、「資料分析與研判」、「結論」。 3.有關「你儂我儂實驗」要全體學生學習到的,依其內容設計成「學習單」。 ※學習單(附錄) | ⊙〔鼓勵學生研判資料意義〕: ‧「研判的結論應以分析所得的資料為根據,若是有些資料與結論不符,也要能找出理由來解釋才行」。 ⊙〔鼓勵學生依資料提出結論〕: ‧本階段工作在於提出成品或建構理論,依據歸納出來的一些特徵、性質、規則性,給予一個詮釋或理論、看法。並且對於依此理論所偏離的、不符合的各項資料做了解釋。 ‧利用提出報告、作業、練習等來使新近獲得的概念或技術融納入已有的經驗中,即純熟化。 ‧激勵學生把新近獲得的概念作延伸的、聯想的思考,一則培養推理、綜合、創造的思考智能,二則也穩固化新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 「這次研究有些什麼地方可以改進的?」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似乎也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讓我聯想到什麼?」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裡的什麼現象等問題?」 ⊙教師可為各小組的工作設計「記錄單」供聽講的同學記錄,並以記錄單上的問題來設計試卷。(參閱附錄一) ⊙教師評分時,可依據:「報告撰寫之完備」、「研究方法之創新」、「資料的處理及分析能力」、「分工合作情形」等各面向來評分 ⊙評量內容考量到整個科學素養所包含的各項能力。 |
實驗─ 你儂我儂
資料來源:教育部學習加油站http://content.edu.tw/junior/phy_chem/pd_kc/f1/1/exp1-2.htm
【實驗目的】
本實驗藉由觀察硫酸鐵溶液的顏色,了解濃度的意義,並區分飽和與未飽和溶液。
【實驗器材】
試管、硫酸銅、硝酸鉀、玻璃棒、試管、酒精燈、溫度計、石綿心網、燒杯、量筒、鐵架附廣用夾及鐵環。
【實驗步驟】
甲:濃度
1.A試管內加入10mL的水以及0.2g的硫酸銅,攪拌至完全溶解。
2.B試管內加入10mL的水以及0.8g的硫酸銅,攪拌至完全溶解。
乙:溫度對固體溶解量的影響
1
.C試管內加入10mL的水以及8g的硝酸鉀,用橡皮塞蓋住試管口,搖動試管,觀察硝酸鉀是否能完全溶解。
2.如又圖將試管隔水加熱,同時不停搖動試管,觀察試管中未溶解的硝酸鉀是否逐漸減少了?加熱至硝酸鉀完全溶解,並記下完全溶解時的溫度。
【實驗討論】
1.濃度是什麼呢?濃度要如何描述?它應由什麼量來表示呢?
2.溶液濃度不同時,溶液外觀有何不同?
3.硫酸銅及硝酸鉀固體為何不見了?分子如何分佈?
4.硝酸鉀溶解時為何需要加熱?加熱對物質溶解有何影響?
5.濃度跟我們生活上許多事物的變化息息相關,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6.濃度對生物(生活)有什麼重大影響呢?
教學活動:學習濃度的表示方法
課前準備
整理各種濃度表示法的定義及計算式。
步驟1
1.教師介紹溶液的定義,與各種濃度表示法的意義。
重量百分濃度
體積百分濃度
莫耳濃度
ppm
步驟2
2.各組學生練習計算出上一堂課四杯溶液的濃度,並上台發表解說。
附錄1.1:閱讀資料:水溶液
溶質、溶劑、溶液
在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物質可以和水均勻混合,例如糖可以和水均勻混合成糖水,食鹽可以和水均勻混合成食鹽水。糖水及食鹽水我們都稱為水溶液,而糖與食鹽則稱為溶質,水則稱為溶劑。
1.溶劑:用來溶解其它物質的液體,例如水、酒精。
2.溶質:被溶解的物質,例如糖、食鹽。
3.溶液:溶質溶於溶劑後所形成的均勻混合物,例如糖水、食鹽水。
水是最常見的溶劑,可以溶解很多的物質。例如泡茶時,是利用水將茶葉中的一些成分溶解而成茶汁;血液中的水能幫助人體運送養分及廢物。
但是也有不少的物質難溶於水,其中有一些可以溶解在其它溶劑中。例如手沾到油墨,或衣服沾到油污,用水沒有辦法清洗時,我們可以選擇酒精、丙酮、去漬油等其它溶劑來試試。這些溶劑稱為非水溶劑。
濃度
將一匙糖溶於一杯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如果再加入一匙糖,攪拌使其溶解,那麼此杯糖水將變的更甜,或者我們可說糖的濃度較大。
1.濃度:
濃度是用來表達溶液濃稀的程度的一個量。在相同量的溶劑中,溶有較多的溶質,我們則說其濃度較大。有顏色的溶質,當溶於水中,顏色越深則表示濃度越大。
2.飽和溶液與未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如果在一杯水中不停的加入糖,最後,水也無法溶解那麼多的糖,多餘的糖便會沈澱在杯底,即使再攪拌,糖也無法溶解,這杯糖水我們稱為飽和溶液。若溶液未達到飽和狀態,仍可以繼續溶解同一種物質,則這杯溶液稱未飽和溶液。
3.溫度對溶解程度的影響:
水除了可以溶解某些固體 (例如糖、食鹽) ,還可以溶解某些液體,如酒精;也可以溶解某些氣體,例如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但是各種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程度各不相同,而且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改變 (如溫度)。
(1)大部分的固體像硝酸鉀一樣,在高溫的水中溶解的較多,在低溫的水中溶解的較少。但也有某些固體溶解的程度卻相反,例如氫氧化鈣。
(2)氣體的溶解程度隨溫度的上升而減小。
例1.在水中溶有微量的氧,魚類才可生活在水中,若將水煮沸,氧氣不易溶解在高溫的水中,即使冷卻後,水中溶解的氧氣仍然很少,短時間內也不適合養魚。
例2.一罐冰汽水打開,當溫度漸漸升高後,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就跑光了而變成糖水。
「你儂我儂實驗」討論提綱
讀完『料理米酒的蒸餾實驗』這篇報導之後,讓我門來討論以下的問題:
(以下答案是參考用的,教師可依當時情況來研判甚麼答案最合理)
1.濃度是什麼呢?濃度要如何描述?它應由什麼量來表示呢?
答:
2. 溶液濃度不同時,溶液外觀有何不同?
答:
3.硝酸鉀溶解時為何需要加熱?加熱對物質溶解有何影響?
答:
4. 濃度跟我們生活上許多事物的變化息息相關,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答:
5.濃度對生物(生活)有什麼重大影響呢?
答:
學習評量(資料來源:傑出理化資源網-http://che.cycu.edu.tw/jamnet/)
1.重量百分濃度,是指每100g 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
2.一般而言,利用過濾法不能分離水溶液的成分物質,能分離混合物的成分物質。
3.用於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多少的物理量,稱為 濃度 。
甲
乙
丙
硫酸鐵(公克)
37.5
37.5
50
蒸餾水(ml)
150
200
200
4.30OC時,100ml的蒸餾水最多可以溶解硫酸鐵25g,今甲、乙、丙酸位同學分別以右表之數據進行實驗,充分攪拌後,請回答下列問題:
充分攪拌後,何者尚有未溶解的硫酸鐵? 丙。
三溶液顏色由深至淺順序是甲=丙>乙。
在30OC時,硫酸鐵對水的溶解度為25 公克/100公克水。
5.在某一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所能溶解的溶質已達最大限度,此種溶液稱為飽和溶液。
6.在一定的溫度下,達到飽和狀態的溶液之濃度,稱為溶解度。
7.設20OC時硝酸鉀對水的溶解度為30g/100ml水,其重量百分濃度為23.1% 。
8.一般而言,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之增加而增大,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之增加而降低。
9.酒精、丙酮、去漬油等可用來去除用水無法清喜的油汙,這些溶劑稱為非水溶劑。
10.粗鹽中含有泥砂,溶於水後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過濾法將食鹽與水分離。
選擇題
( B )1.恆溫下,甲、乙、丙三個燒杯各加入80、60、40ml的蒸餾水及不同質量的葡萄糖固體,達溶解平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杯溶液最甜(B)所溶解的葡萄糖質量甲杯為丙杯的2倍(C)丙杯溶液最甜(D)乙杯溶液的濃度介於甲丙兩杯溶液之間。
( C )2.當溫度為20OC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3%,則在10ml的水中加入2.5g硝酸鉀固體時(甲)部分溶解(乙)全部溶解(丙)為一未飽和溶液(丁)為一飽和溶液。(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
( C )3.(甲)溫度(乙)壓力;上列何者可以影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A)甲(B)乙(C)甲乙(D)均不影響。
水在80OC及20OC下,100g水可以溶解硝酸鉀的量分別為100g及30g,試問:
今在20OC下有飽和溶液260g,其中含水200 g,硝酸鉀60 g,再將溫度升高至80OC時,尚須加入140g的硝酸鉀才能夠成為飽和溶液。
今在80OC下有飽和溶液100g,則含水50 g,硝酸鉀50 g,將溫度降低至20OC時,則可析出硝酸鉀3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