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教案
設計者:林秀雲
綱要編號 | 閱8-2 | 綱要構面 | 閱讀素養 | ||
主題 | 閱讀的呈現 | 授課年級 | 二 | ||
年級主題 | 分享閱讀內容 | 教學者 | 林秀雲 | ||
教學時間 | 80分鐘 | 活動人數 | 30 | ||
活動場地 | 教室 | ||||
教學資源 | 《星月》繪本及PPT、分享閱讀內容PPT、電腦、實物投影機 | ||||
教 學 研 究 | 一、教材分析: (一)設計理念: 聽故事是小朋友的最愛,學生可能會從聽故事或別人分享閱讀內容中,而想要一睹故事的風采,也會因為分享而增加生活中的話題,拓展閱讀的視野。所以,如果教師全面的指導學生分享閱讀內容,相信必能營造閱讀氛圍,提升閱讀素養。 (二)教學重點: 1. 教師與學生探討「分享閱讀內容」和「說故事」的差異。 2. 教師以《星月》一書做示範,分享閱讀內容的方法。 3. 最後由學生依分享的方式,上台實際操作:分享《星月》書中喜歡的角色及原因,或故事情節。 (三)注意事項: 1. 本課程重點在讓全部的學生,學會「分享閱讀內容」的方法,因此,教師選擇故事時, 可以選擇一本學生閱讀過的共讀書來做示範。 2. 學生故事若很熟悉,或配合教師授課時間,可以省略故事架構部份,直接跳至「對方看過書」的情況;另外,綜合活動「好書分享趣」也可以做濃縮。 | ||||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目 標 | ||||
[語]5-1-4-2 能和別人分享閱讀的心得。 | 1.能了解分享閱讀心得的方法。 2.能從故事結構、角色,分享閱讀的心得。 3.能掌握分享閱讀心得的技巧,學會分享閱讀內容。 |
教學活動 | 說明 | 評量方式 |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仔細閱讀《星月》繪本。 | 指定閱讀《星月》繪本 | |
貳、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一) 什麼是「分享」閱讀內容? 你最喜歡看哪一本書?你怎麼知道這本書的呢? 如果是別人介紹的,那你看完後,也介紹別人看, 這就是「分享」閱讀內容。 (二) 「分享閱讀內容」和「說故事」有什麼不同呢? 「說故事」是說出故事的內容。「分享閱讀內容」是除了說出故事的內容之外,還會說到個人對角色、內容的喜好,或心得感想。
當你看完一個故事或一本書以後,你會怎麼跟別 人分享呢?
「我跟你說哦!最近我讀了一本繪本,書名是《星月》,真是太好看了,這本書你看過嗎?」 只要開了頭,就可以開始分享閱讀的內容了。 3. 提醒小朋友:別人在分享的時候要專心聽,若 有意見,可以等他說完,再提出來討論,當你說的時候,別人也會這麼做,這是禮貌喲! (二)分享什麼內容呢? *如果對方沒看過這本書,就先分享故事的內容。 1.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誰?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星月,牠是一隻小蝙蝠。) 2. 他怎麼了? (森林裡,住著果蝠媽媽和小寶寶星月,他們毎晚在夜空中飛行,尋找食物。有一天,媽媽和星月遭到貓頭鷹攻擊,星月掉落森林的鳥巢裡,只好學著當鳥,唯一沒變的是:倒掛睡覺。) 3. 然後呢? (又有一天,小鳥們想試倒掛的滋味就學星月,鳥媽媽回來看見很生氣,要求星月遵守鳥家的規矩。) 4. 接下來呢? (後來,小鳥長大學習飛,星月飛到黑夜摔落樹上,用大拇指勾住樹枝睡著,引來蝙蝠圍觀,也和媽媽相認。第二天,星月帶小鳥見蝙蝠家人。在黑夜飛行,小鳥們看不見摔下去,星月趕緊救起他們。) 5. 故事的結果怎麼樣? (最後,星月和小鳥們覺得他們雖然長得不同,但感受相近,永遠都是朋友。) *如果對方看過這本書,或說完故事,可以分享以下內容:
(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甚至還沒有讀之前,我以為它是要說星星月亮的故事,因為書名是星月啊!)
(讀過之後,我才知道跟我預測的完全不一樣)
不喜歡的角色是誰?為什麼? 4. 有沒有你覺得不明白的地方,是哪裡呢? 5. 看完這本書,你學到了什麼? | 10分鐘 讓學生自己定義問題,及提出解釋,更能釐清兩者差別 10分鐘 分享閱讀內容ppt檔 20分鐘 《星月》ppt 20分鐘 | 口頭評量 (能討論或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 實作評量 (能模仿老師分享故事開頭的方法) 實作評量 (能從故事結構分享閱讀的內容) 實作評量 (能從故事角色分享閱讀的想法) |
參、綜合活動: 一、 好書分享趣: 請小朋友抽籤,抽到的上台分享:「我跟你說哦!最近我讀了一本繪本,書名是《星月》,真是太好看了,這本書你看過嗎?」「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因為……」「你可以去圖書館借來看哦!」 二、課後作業:請跟家人或朋友分享這個故事。 《本節課 結束》 | 20分鐘 | 實作評量 下節課教師可以借6種書,各5-6本。小組看同一種書,進行故事分享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