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閱讀策略教學教案(一年級)

格式
doc
大小
77.5 KB
頁數
3
上傳者
許家萍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02-19,离现在 13 2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教案

設計者:林心茹

綱要編號

-6-3

綱要構面

閱讀素養

主題

閱讀的策略

授課年級

一年級

年級主題

預測與連結

教學者

林心茹

教學時間

160分鐘

活動人數

30

活動場地

 圖書室

教學資源

  • 圖片、故事PPT《糟糕的一天》(漢聲雜誌)、故事PPT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三之三)

  • 、教學PPT

  • 預測策略學習單、連結策略學習單





一、教材分析

()設計理念:

1.預測策略預測策略可以幫助孩子對文本產生興趣。當孩子學會了在閱讀時運用預測策略,他們更能投入文本中,尋求文本中的新的訊息,去確認或修正已做的預測。這種持續做預測、修正、確認的過程,孩子不但 主動參與閱讀的歷程,同時回想故事以及理解故事的技巧也進步了。

2. 連結策略:在閱讀前、閱讀時以及閱讀後,讀者會尋找與自我本身,還有與世界以及

與其他文本的連結,這樣的過程讓閱讀變成了更有趣、更具有資訊性的經驗。

()教學重點:

1.教師在介紹閱讀策略時,自己要先透過「放聲思考」示範如何找出文本中的線索。

2. 介紹閱讀策略時,透過引發孩子生活中的舊經驗或先備知識,更能達成教學目標。

3. 在進行策略練習時,要先由老師示範策略在閱讀時的應用,並以明示的方式直接介紹各策略,之後要給孩子多次練習及評鑑的機會,接著師生更要共同檢視、評量是否能轉化所學策略於不同的文本中。

()注意事項:

教師的「放聲思考」是之後孩子能否「獨立運用策略」的關鍵,藉由「放聲思考」,孩子「聽到」老師的思考以及整理訊息的過程,有助於有效閱讀的達成。

能 力 指 標

教 學 目 標

[] 5-2-5能利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增進閱讀的能力。

1.能應用文本線索和舊經驗預測故事的發展

2.能尋找文本與自我本身,還有與世界以及與其他文本的連結

3.能評估閱讀策略對於自己理解文本的助益。

說明

評量方式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教學PPT、預測策略學習單。

、發展活動:

(一)討論什麼是「預測」?

  • 「預測」就是根據線索舊經驗去猜接下來事情的發展

(二)討論什麼時候會使用「預測」策略?

  • 讓孩子說說生活中使用「預測」策略的經驗。

(三)介紹閱讀時如何利用「已經知道的」以及「文本線索,做事件發展的「預測」

(四)事件預報員─生活中的「預測」

呈現幾種生活情境,讓孩子預測之後的事件發展。

統整:我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既有知識去預測接下來事件的發展。

參、綜合活動:

(一)介紹閱讀時「預測」對於理解故事的助益。

(二)事件預報員─預測策略練習

1. 請學生找圖片線索,並想想那個線索會有怎麼樣的影響呢?

2. 請學生連結舊經驗與圖片線索預測接下來事件發展

3. 請學生說說看:剛才的預測正確嗎?要如何修正原先的預測呢?

(三)利用組織圖練習「預測」策略

《第一節課 結束》





鼓勵學生說出生活中使用的預測策略




引導孩子由生活經驗,連結至閱讀經驗






由生活中的「預測」經驗,連結至閱讀經驗











能說出生活中使用的預測策略



能利用經驗或既有知識去預測接下來事件的發展






能具體說出已學過主題的內容





能跟著老師的引導練習預測策略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教學PPT、故事PPT《糟糕的一天》(漢聲雜誌) 、預測策略學習單。

貳、發展活動:

(一)複習「預測」策略

(二)邊讀故事《糟糕的一天》,邊引導孩子以小組方式進行預測。老師先熟悉故事,並將故事切分成4個暫停做預測的事件點。

  • P1:你想接下來會如何呢?

  • P2:現在你認為如何?檢查你的預測是否正確或再修改你的預測。

  • P3:故事跟你所預期的發展是不是一樣呢?檢查你的預測是否正確或再修改你的預測。 

  • 故事結局和你所預測的是一樣的嗎?

(二)小組預測策略練習─各組依教師提示進行故事發展預測,並寫在小組的小白板上。

(三)全班繼績讀故事並做「預測的確認=測正確!」 或「修正」並寫下實際發生的事。

參、綜合活動:

(一)事件預報員─志成的一天

討論各組預測的結果,並以故事高潮事件─「林老師的紙條」,預測故事結局。

(二)各組分享所做的預測,並說明預測的依據。

《第二節課 結束》












鼓勵學生找文本細節並利用經驗或既有知識去預測接下來事件的發展














能知道預測的策略是連結文本線索以及舊經驗









能運用文本線索以及舊經驗進行預測

連結策略─讀一找三拉關係

壹、準備活動:

(一)教師準備教學PPT

(二)學生準備博物館導覽手冊數種

貳、發展活動:

(一)介紹閱讀時,讀者會運用「連結」的策略,強化閱讀體驗。

在閱讀前、閱讀時以及閱讀後,我們會尋找與自我本身,還有與世界以及與其他文本的連結,這樣的過程讓閱讀變成了更有趣、更具有資訊性的經驗。

(二)請學生拿出他們個別準備的博物館導覽手冊。請孩子想想自己在使用這本手冊時的經驗、學到的事物,以及其他我們也有用過的類似文本,再請孩子說說看。

(三)教師補充介紹博物館導覽手冊與「自我」、與「世界」的連結。

(四)請孩子想一想,博物館導覽手冊與其他文本可以有什麼樣的連結呢?它跟這些文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五)在PPT上呈現討論結果。

參、綜合活動:

共讀故事: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三之三),預告下節課要共同練習「讀一找三拉關係」。

《第三節課 結束》




若學生準備的文本不適合「故事重點重述」,教師可請學生由老師預備好的圖書中挑選








能參與討論並嘗試練習畫組織圖







能評估閱讀前利用圖像組織對於理解文本的幫助



壹、準備活動:

(一)教師準備教學PPT及班級共讀書《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二)學生準備好要用來練習「連結策略」的文本,

貳、發展活動:

(一)「讀一找三拉關係」─《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請孩子想想這個故事「與自我本身」,還有「與世界」以及「與其他文本」的連結

(二)發下「連結」的組織圖學習單,共同將討論結果 寫下來。

(三)討論「與世界」的連結: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就會看到新的面貌。

參、綜合活動:

(一)「讀一找三拉關係」─學生練習時間

請學生分享自已所選讀文本與其它三者的連結

《第四節課 結束》






鼓勵孩子說出文本與其它三者的闗聯性






能合理說出文本與「與自我本身」,還有「與世界」以及「與其他文本」的連結並做分享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