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教案
設計者:林心茹
綱要編號 | 閱-6-5 | 綱要構面 | 閱讀素養 | ||||
主題 | 閱讀的策略 | 授課年級 | 五年級 | ||||
年級主題 | 摘要 | 教學者 | 林心茹 | ||||
教學時間 | 160分鐘 | 活動人數 | 30人 | ||||
活動場地 | 圖書室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教學PPT、班級共讀書《海倫.凱勒─我要光明》(三民)、共讀書《藍斯.阿姆斯壯》(格林文化)、《一口好牙》(星島)。
| ||||||
教 學 研 究 | 一、教材分析 (一)設計理念: 在低年級時孩子已學過初階的摘要技巧─掌握故事的元素(角色、背景、情節)重述故事重點,且高年級學生已從「學著讀」轉移到了「讀著學」,此時可再不斷提供他們豐富的文章類型(如傳記)與生活經驗,藉以發展文字表達與溝通書寫的能力。指導學生摘要技巧,可以使其將注意力聚焦在文章重點上,忽略較不重要的細節,並將文章中各重點連結統整,形成有意義的整體理解。摘要也能讓讀者邊閱讀邊做自己閱讀理解的檢核。 (二)教學重點: 1.教師在介紹閱讀策略時,自己要先透過「放聲思考」示範如何找出文本中的重點,以及自己是如何忽視不重要的細節。 2. 介紹閱讀策略時,透過引發孩子生活中的舊經驗或先備知識,更能達成教學目標。 3. 在進行策略練習時,要先由老師示範策略在閱讀時的應用,並以明示的方式直接介紹各策略,之後要給孩子多次練習及評鑑的機會,接著師生更要共同檢視、評量是否能轉化所學策略於不同的文本中。 (三)注意事項: 教師的「放聲思考」是之後孩子能否「獨立運用策略」的關鍵,藉由「放聲思考」孩子「聽到」老師如何找出重點、整理訊息以及刪除忽視細節的過程。 | ||||||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目 標 | ||||||
[語] 6-3-4-4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撰寫心得、摘要等。 [語] 5-3-8-3(紙本5-3-8-4)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及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理。 [語]5-3-6-3 學習資料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 | 1.能應用「放聲思考」找出文本中的重點並忽略不重要的細節 2.能在閱讀時找出文本重點並能統整濃縮成為摘要 3.能評估摘要策略對於理解文本以及監控理解的助益。 | ||||||
教學活動 | 說明 | 評量方式 | |||||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教學PPT、班級共讀書《海倫.凱勒─我要光明》(三民) 貳、發展活動:
(二)統整:摘要就是「重述重點」「沒有不必要的細節」 參、綜合活動: (一)複習低年級所學的「故事梯」重述故事重點,也是摘要的技巧。 (二)介紹摘要策略:讀者依既有知識,由文本中摘取重要訊息,經統整濃縮後,形成能代表文本內容的簡要敘述。例如:「故事梯」重述故事重點 《第一節課 結束》 | 老師一邊敘述一邊在概念圖上呈 現出摘要。 引導孩子由生活經驗,連結至閱讀經驗 | 能知道老師為什麼列出的是重點而非細節 能依照引導說出重點 | |||||
壹、準備活動: (一)教師準備教學PPT、班級共讀書《海倫.凱勒─我要光明》(三民) (二)教師課前發下共讀書,請學生回家閱讀。 貳、發展活動: (一)複習「摘要」策略 (二)共讀《海倫.凱勒─我要光明》(三民) 教師朗讀本書第一章,並做放聲思考示範找重點:這章主要在敘述「海倫.凱勒在一歲多時,因為腦炎而失去了聽力與視力,個性也變得暴躁、任性」由這些線索可以知道,這一章在說的是「海倫幼童時期就失聰、失明」繼續讓孩子完成閱讀《海倫.凱勒─我要光明》,以分組方式逐章討論文本重點。 (三)繼續讓孩子回想、討論其他篇章,並討論文本重點。 參、綜合活動: (一)統整:摘要時只要注意文本重要訊息,忽視不必要的細節。找出重點能幫助我們記得所讀的內容。 (二)各組分享所找出的篇章重點,全班進行討論。 (三)請將找出的重點,用一句話連起來,成為摘要。 (四)全班共同討論「好的摘要」的標準:
(四)檢查看看,是否符合好摘要的標準。各組進行摘要修改。 《第二節課 結束》 | 鼓勵學生將焦點放在傳記文學的重要事件上 教師找各組作品示範並共同討論好的摘要的標準 | 能完成指定閱讀 能將注意力放在文本重點 能將找出的重點,用一句話連起來,成為摘要 能參與討論何謂「好的摘要」並能依據標準進行原摘要修改 | |||||
不同類型文本的摘要方式 壹、準備活動: (一)教師準備教學PPT、共讀書《藍斯.阿姆斯壯》(格林文化) 。 (二)教師課前發下共讀書,請學生回家閱讀。 貳、發展活動: (一)介紹不同類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摘要策略。 ,例如,故事體、說明文或新詩等,因為文本的結構以及要傳 達的訊息的不同,因此摘要時要注意文 本的結構選擇做摘要的方式。 (二)請學生回想故事體文本要素以及利用「故事梯」做摘要的方式。 (三)教師提出句型: 某人(角色及背景)… 想要(情節動機)… 但是(衝突)…結果(解決方案)... 再請孩子說一說並和「故事梯」摘要方法做比較,這個句型是不是也能用來做文本的摘要呢? (四)讓孩子共讀《藍斯.阿姆斯壯》,並以故事體的文本要素句型做摘要練習。 參、綜合活動: (一)在PPT上呈現各組摘要結果。 (二)檢查看看,是否符合好摘要的標準。各組進行摘要修改。 (三)教師引導學生評估摘要策略對於理解文本的助益。 《第三節課 結束》 | 引導學生回想舊經驗是否發覺不同類型的文本,所需不同的閱讀策略 共同練習時透過老師一步步的引導與示範以及全班的共同討論,有助於之後孩子自我練習時策略的轉化。 | 能完成指定閱讀 能認識不同文本需要不同的摘要方式 能透過引導瞭解故事體摘要技巧 能評估摘要策略對於理解文本的助益 | |||||
壹、準備活動: (一)教師準備教學PPT及班級共讀書《一口好牙》(星島)。 (二)教師課前發下共讀書,請學生回家閱讀。 貳、發展活動: (一)介紹說明文體文本要素 某件事情─事情的變化─造成的作用─結果
參、綜合活動: 「摘要策略」─自我練習 請學生依照步驟進行摘要練習:
《第四節課 結束》 | 共同練習時透過老師一步步的引導與示範以及全班的共同討論,有助於之後孩子自我練習時策略的轉化。 | 能透過引導瞭解說明文體摘要技巧 能透過引導進行摘要策略的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