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蟲生態探祕:從觀察到環保行動的跨領域學習

格式
docx
大小
23.97 KB
頁數
4
上傳者
人事室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7-09-04,离现在 8 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跨領域統整】~~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昆蟲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自然環境的監督者;牠們不僅是大自然的環保小尖兵,也是人類人文藝術、醫學研究、經濟產業的貢獻者。增進對昆蟲的了解,將能從牠們的生存智慧中取知識、激發創意,並對自然生態有更多的想法和省思。

因此,我們結合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等領域,設計了「蟲蟲新樂園」,希望學生能透過自學、共學等方式,增進自己對鳴蟲生態的了解,並能從昆蟲身上學習生活的智慧,並融入美感教育,讓學生做昆蟲服裝設計。再者,因應全球暖化議題,環境教育刻不容緩,我們也期望學生能明白鳴蟲面臨的生態危機,提出解決策略,並繪製昆蟲樂園想像圖,進而激起對生態環境的關懷,落實環保於生活中,一起為維護自然盡一份心力。

二、教學活動設計

統整領域

社會、藝術、綜合活動

設計者

龔玫瑾

實施年級

高年級

總節數

6節,240分鐘

單元名稱

蟲蟲新樂園

設計依據

核心素養

總綱核心素養

領綱核心素養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E-A2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E-B3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意表現。

-E-C1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E-B3透過五官原始的感覺,觀察週遭環境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知道如何欣賞美的事物。

-E-C1培養愛護自然、珍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

-E-A2認識設計式的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E-B3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1.學生透過自學、小組共學等方式,探討鳴蟲生態、生存危機,並將鳴蟲的生存智慧,及環保行動落實於生活中;符應了「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素養。

2.學生能發揮美感創意替鳴蟲繪製生活樂園,符應了「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的素養。

3.學生能討論環保策略,並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行動,愛護自然生態環境,符應了「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之素養。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自然】

po-Ⅲ-1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

【藝術】

1-Ⅲ-1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Ⅲ-3能學習設計式思考,進行創意發想和實作。

【綜合活動】

1b-III-1規劃與執行學習計畫,培養自律與負責的態度。

2b-III-1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達成共同目標。

2c-III-1分析與判讀各類資源,規劃策略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2d-III-1運用美感與創意,解決生活問題,豐富生活內涵。

3d-III-1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學習內容

【自然】

INe-Ⅲ-11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INe-Ⅲ-12生物的分布和習性,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改變也會影響生存於其中的生物種類。

【藝術】

E-Ⅲ-1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E-Ⅲ-3設計思考與實作。

【綜合活動】

Ad-III-1自然界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Bb-III-2團隊運作的問題與解決。

Bc-III-3運用各類資源解決問題的規劃。

Bd-III-1生活美感的運用與創意實踐。

Cd-III-1生態資源及其與環境的相關。

Cd-III-2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

議題

融入

實質內涵

融入環境教育議題,讓學生認識環境破壞對自然生態的衝擊,並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最後能有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1.透過課後自學及課堂共同討論,明白鳴蟲的生態危機並進而提出解決策略。

2.提出自己能落實於生活的環保策略。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1.自然、綜合活動領域—合作共學以認識鳴蟲及標本顯微觀察

2.藝術領域—繪製昆蟲新樂園及昆蟲服裝秀

教材來源

自編

教學資源

(教師)

電腦、單槍投影機、簡報、學習單、海報紙

教學資源

(學生)

繪畫工具、手機、回收衣物、裝飾品

學習目標

1.能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鳴蟲及其生態,並製作專題海報與同儕分享所得。

2.能應用對鳴蟲的究,分析其生態危機並提出解決策略。

3.能將環保行動落實於生活中。

4.能向鳴蟲學習,轉化成自己的生活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5.能綜合研究資料繪製昆蟲新樂園。

教學重點

節次一:透過簡報及影片認識鳴蟲生態。

節次二:指導學生進行鳴蟲主題研究分工及討論。

節次三:指導學生討論鳴蟲生態危機及解決策略。

節次四:學生分組討論並繪製蟲蟲新樂園。

節次五:學生分組討論環保生活實踐策略。

節次六: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環保生活行動。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蟲蟲大觀園

()引起動機:

播放各種鳴蟲聲音讓學生猜猜看

()發展活動:

1.教師利用PPT簡介鳴蟲的種類及查詢鳴蟲資料之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進行鳴蟲的研究:

(研究主題包含:台灣的鳴蟲、鳴蟲與人類文化、昆蟲/鳴蟲的生態保護、昆蟲/鳴蟲給人類的啟示…等)

(1)學生討論分工,回家蒐集資料、繪製海報或製作電腦簡報

(2)學生上台發表、分享研究所得

(3)學生進行自評及同儕互評,選出最佳發表小組

(4)討論鳴蟲的生存本領,發表能向鳴蟲學習的生活智慧

()綜合活動:

1.將研究海報張貼於教室內,供學生下課學習

2.學生將聽完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

--12節結束--

蟲蟲樂園

()引起動機:

播放鳴蟲生態危機相關影片

()發展活動:

1.鳴蟲的生態困境與解決方法:

(1)共同討論鳴蟲目前面臨的生態危機,及目前的解決策略

(2)分組討論自己可以落實於生活中的策略,並發表

(3)學生從生活中落實自己的環保策略,並上台分享自己的環保行動

2.設計蟲蟲樂園

(1)討論如何替蟲蟲設計一個適合牠們居住的樂園

(2)學生發揮想像力繪製「蟲蟲樂園」

()綜合活動:

(1)小組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繪製的圖

(2)張貼於公共空間

--36節結束--


5




35









30




10







5






20

30

30


20



40



15





簡報




海報紙

學習單

(附件一)




專題作品




專題作品







影片




學習單

(附件二)





學習單

(附件三)

彩繪用具



作品




上課態度



討論

作業





報告

學生自評、同儕互評









上課態度



討論

實踐





討論

實作

作業



鑑賞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