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授課教師:林佳瑩
授課時間:星期四13:10-16:00
辦公室:綜合院館南棟270842
辦公室時間:星期三13:10-14:00或另約時間
Email:[email protected]
課程簡介
整體而言,此門課程將從文化、教育、社會、科技、家庭、經濟、政治等面向,建立學生對社會學的基礎認識,並鼓勵學生主動發掘台灣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從而進行社會觀察與田野調查,由學生的好奇與興趣出發,是最能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學習動機的方式,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進學生對社會現象的「判斷能力」。
此外,培養適應現代多元社會及經濟生活應有的知識、增進對國內外一般社經活動與現象的瞭解和認知,也是本課程所著重的教學核心。除了期許學生能發展獨立批判的思考能力,並培養學生尊重及容忍不同群體聲音的雅量,更能站在全球視野的角度上,瞭解台灣、中國、亞洲乃至全球之間的關聯。
最終,此課程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帶領學生認識社會學的豐富面貌,並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同時,本課程希冀學生的研究課題並不是為了應付課堂上的要求,而是希望能夠透過實際的學習過程,除了讓學生可以學習到社會學的知識運用外,更希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與激發出公民意識,也就是,讓學生除了具備多元的知識外,更應有要將所學貢獻於社會與運用所學之精神。為達此目的,課程中將引導學生針對一實際社會場域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
具備專業基礎及理性批判思考
培養收集分析組織資料能力
培養關懷社會問題能力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與成效檢核規劃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 評量工具 | 評量指標 | |||
學習單 | 課堂報告 | 學期報告 | 測驗藍圖 | 評量尺規 | |
具備專業基礎及理性批判思考 | ※ | ※ | ※ | ||
培養收集分析組織資料能力 | ※ | ※ | |||
培養關懷社會問題能力 | ※ | ※ | |||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 ※ | ※ |
通識課程向度與課程指標勾選表 | ||
領域 | 向度 | 課程指標 |
A人 文 領 域 |
|
中之位置,從而整合個人專業與藝術之間的聯繫。
式進行生命述說或紀錄社群之集體記憶。 |
|
認識。
| |
|
| |
B社 會 領 域 |
|
以及相關的配套制度。
各自的侷限與困難。
識基礎上,做好把法律融入生活的準備。
瓶頸,激發認同與務實改革的熱情。 |
B-2社經脈動與多元思維 | B-2-1培養適應現代多元社會及經濟生活應有的知識。 B-2-2增進對國內外一般社經活動與現象的了解與認知。 B-2-3瞭解媒體資訊對個人價值與社會型塑的影響與重要性,並實踐公民傳播權。
| |
|
| |
C自 然 領 域 |
|
的過程,也是基本的態度。
|
|
| |
|
| |
|
| |
書院通識 |
|
|
|
備註:1. 向度勾選以1個向度為原則,勾選1個以上向度請標示優先向度。
2.一般通識需滿足該向度2個以上課程指標。
本課程對應「校級博雅學生核心能力」勾選表 本課程內容能強化某些學生核心能力,依照連結力的強弱給分。 | ||||||
課程目標 本課程欲達之教學目的 | 與課程目標相關之學生核心能力 請參考下方學生核心能力,可多選 | |||||
1.具備專業基礎及理性批判思考 | 1-1、3-1 | |||||
2.培養收集分析組織資料能力 | 1-1、4-1、5-3 | |||||
3.培養關懷社會問題能力 | 6-2、6-3 | |||||
4.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 7-1、7-3 | |||||
5. | ||||||
校訓 | 人才 特色 | 教育 目標 | 八大博雅 校級核心能力 | 內涵 | 12345
| |
親 愛 精 誠 | 專業 創新 人文 關懷 國際 視野 | 學術 目標 | 1.專業能力 | ▓ 1-1專業知識 | □ □ □ □ | |
2.博雅精神 | □ 2-1跨領域知識 | □ □ □ □ □ | ||||
□ 2-2宏觀視野 | □ □ □ □ □ | |||||
個人 目標 | 3.思辨與創新 能力 | ▓ 3-1批判思考 | □ □ □ □ | |||
□ 3-2創造力 | □ □ □ □ □ | |||||
4.自主發展 | ▓ 4-1自主學習 | □ □ □ □ □ | ||||
□ 4-2終身學習 | □ □ □ □ □ | |||||
□ 4-3自我實現 | □ □ □ □ □ | |||||
□ 4-4健康樂活 | □ □ □ □ □ | |||||
社會 目標 | 5.公民素養 | □ 5-1倫理素養 | □ □ □ □ □ | |||
□ 5-2民主法治素養 | □ □ □ □ □ | |||||
▓ 5-3資訊媒體素養 | □ □ □ □ | |||||
□ 5-4科學素養 | □ □ □ □ □ | |||||
□ 5-5美學素養 | □ □ □ □ □ | |||||
6.社會關懷 | □ 6-1關懷自然環境 | □ □ □ □ □ | ||||
▓ 6-2關懷人文與社會環境 | □ □ □ □ | |||||
▓ 6-3多元尊重 | □ □ □ □ | |||||
□ 6-4公共參與 | □ □ □ □ □ | |||||
就業 目標 | 7.溝通及團隊 合作 | ▓ 7-1口語溝通表達 | □ □ □ □ | |||
□ 7-2書寫溝通表達 | □ □ □ □ □ | |||||
▓ 7-3團隊合作 | □ □ □ □ | |||||
□ 7-4解決問題能力 | □ □ □ □ □ | |||||
8.國際移動能力 | □ 8-1國際觀 | □ □ □ □ □ | ||||
□ 8-2外語溝通能力 | □ □ □ □ □ | |||||
授課方式 | ||||||
講述 佔教學總時數:_50__% 小組活動 佔教學總時數:__30_% 數位學習 佔教學總時數:_20__% □ ______ 佔教學總時數:_____% □ ______ 佔教學總時數:_____% 使用數位學習平台 moodle □WM3 說明: |
課程大綱 (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策略) |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社會學入門課程,將利用一學期時間為同學介紹社會學有關之觀念及理論。由於時間之限制,本課程對於每一主題之介紹將注重在基本觀念之引導與建立,期能引發同學對社會學之興趣。 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不能只講權利,而更應該強調對多元價值的互相肯認與尊重。因而本課程希望透過各週課程的安排設計傳達給學生一個核心概念---及一個民主社會中的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品格與能力。 教學方式: 1.課堂講解 2.課堂討論 3.影片觀賞 4.多媒體之運用 | ||||||||||||||||||||||||||||||||||||||||||||||||||||||||||||||||||||||||||||||||||||||||||||||||||||||||||||||||||
上課進度 1.講座型課程請列出每週授課教師。 2.依週次具體詳列課程內容(敘明主題與教學篇章) |
| ||||||||||||||||||||||||||||||||||||||||||||||||||||||||||||||||||||||||||||||||||||||||||||||||||||||||||||||||||
課程要求 評分標準 | 評量方式: 出席10%,上課表現15%,主題式報告25%,學習單20%,期末報告30% (1)出席:每次上課出缺席,不定時點名方式 (2)上課表現/隨堂小考:平時上課發言與測驗 (3)學習單/刮刮樂:以小組方式於課堂內參與群組討論 (4)主題式報告:原則上7人一組,分組照預定課程進度上台導讀一篇文章 (5)小組學期報告:各組依興趣選定主題,於第八週上台期中報告主題與內容,並於指定日期繳交電子檔及書面資料 | ||||||||||||||||||||||||||||||||||||||||||||||||||||||||||||||||||||||||||||||||||||||||||||||||||||||||||||||||||
參考書目 | 課堂用書: 社會學(精華版),Margaret L.Andersen & Howard F.Taylor合著,齊力審閱,出版社:雙葉。 1.建立社會學觀點 參考閱讀: 1-1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research Earl Babbie 1-2Invitation to Sociology Peter L. Berger 2.文化與媒體 指定閱讀: 2-1The Mass Media as a Power Institution Martin N. Marge 參考閱讀: 2-2咪咪.尼契著,〈芭比之外的選擇〉、〈完美女孩的出現〉,王紹婷譯,2001,《少女weight的煩惱》,新新聞出版社。 3.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 指定閱讀: 3-1Shopping as symbolic interaction: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the Toy Store by Christine L. Williams 參考閱讀: 3-2The Looking-Glass Self Charles Horton Cooley (3 pages) 4.團體與組織 指定閱讀: 4-1George Ritzer著,林祐聖、葉欣怡譯,2002,〈麥當勞化的開始〉、〈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ch1、2),《社會的麥當勞化》。 參考閱讀: 4-2Characteristics of Bureaucracy Max Weber (3 pages) 5.偏差與犯罪 指定閱讀: 5-1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 the Development of Deviant Identities by Penelope A. Mclorg & Diane E. Taub 參考閱讀: 5-2Social Problems as Collective Behavior Herbert Blumer 6.社會階級與社會階層化 指定閱讀: 6-1The health divide Lisa F. Berkman 7.全球階層化 指定閱讀: 7-1查爾斯.費希曼,2006,〈剝削〉、〈鮭魚、襯衫以及低價的意義〉,《沃爾瑪效應》,大塊文化。 參考閱讀: 7-2Are Asian Americans Becoming “White”? Min Zhou 8.種族與族群 指定閱讀: 8-1劉柏川著,尹萍譯,〈我講英語長大〉、〈偶然生為亞裔人〉,《偶然生為亞裔人:一位ABC的成長心路》。天下文化出版。 參考閱讀: 8-2The Amish: A Small Society John A. Hostetler (4 pages) 9.性別與性 指定閱讀: 9-1〈一個不是男孩的男孩〉(About a Boy Who Isn't)By Benoit Denizet-Lewis, May 26, 2002,林毓凱譯,何春蕤校訂。 參考閱讀: 9-2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 Deborah Tannen 9-3The Rape of Mr. Smith Unknown Author (2 pages) 9-4Hunger Wolf 10.家庭與宗教 指定閱讀: 10-1Unmarried with Children Kathryn Edin and Maria Kefalas 參考閱讀: 10-2In Search of the Sacred Barbara Kantrowitz 11.教育與醫療保健 指定閱讀: 11-1Beauty Myths and Real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Women’s Health Jane Sprague Zones 參考閱讀: 11-2The health divide Lisa F. Berkman 12.政治與經濟 指定閱讀: 12-1劉志偉,2011,〈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台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 12-2《Journal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7(1): 1-60。 參考閱讀: 12-3The Case for Value-Free Sociology Max Weber (2page) 13.人口、環境與社會變遷 指定閱讀: 13-1Tristram Stuart著,李靜怡譯,2012,《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遠足出版社。〈第一章 糟蹋所有物〉,頁29-137。 參考閱讀: 13-2林嘉誠,1992,〈社會變遷的基本概念〉、〈社會運動的基本概念〉,《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黎明。 |
專題製作書面報告評量尺規(Rubrics)範例
項目 | 題目設定與執行方案之規劃 25% | 文獻與數據佐證 30% | 結果討論15% | 簡報呈現15% | 表現應答15% |
優A 10~9 | 議題設定能引起迴響、題目與報告內容契合、行動方案具體可行 | 提出具體數據、提出相關支持論述、佐證文獻引用具體、佐證案例說明得宜 | 資料蒐集完整、分析精確、討論層次深入分明 | 文字圖表顯示精準明確、大小配置佳、呈現效果佳 | 說明清楚流暢、言簡意賅、時間分配佳、應答順暢 |
佳B 8~7 | 議題設定有趣、行動方案規劃得宜 | 提出具體數據、提出相關支持論述、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 資料蒐集尚可、分析尚可、討論大致都有提到 | 文字圖表顯示正常、大小配置適中、呈現效果尚可 | 說明大致清楚、時間分配恰當、應答適中 |
普通 C 6~5 | 議題設定引不起興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夠完整 | 具體數據不足、相關支持論述不足、佐證文獻不足 |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稍有錯誤、討論深度不足 | 文字圖表顯示、大小配置差、呈現效果普通 | 說明稍有不明、時間分配普通、應答不完全 |
待改進 D 4~3 | 議題設定無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可行 | 沒有提出具體數據、沒有相關支持論述、沒有相關佐證文獻、有沒案例說明 |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錯誤、幾乎沒有延伸討論 | 文意不明、圖表沒重點、大小配置差、呈現效果差 | 說明含糊、廢話一堆、時間分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