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想像與生涯調適課程大綱

格式
docx
大小
47.03 KB
頁數
5
上傳者
陳世昌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8-02,离现在 5 8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未來想像與生涯調適」教學大綱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課程資訊

開課單位 Department Name

政大教師研習中心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詹志禹 教授


選課人數

Maximum Number of Students

45


學分數

No. of Credits

2.0


上課時間

Course Time

810 – 1725

地點:學思樓 040103

課程簡介

十二年國教課綱-綜合活動領域-普通高中-加深加廣選修課,提出一門「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根據後續調查結果,頗受高中生高票期待。本科目將為培育該門高中課程的潛在師資而設計。該門課程的目標在於培育高中生能:

  1. 透過個人成長發展脈絡,想像未來

  2. 進行個人成長歷程、生活角色與未來生涯發展任務的探索

  3. 維持主動積極的學習動機與態度,具備時間、壓力管理的概念

  4. 探索想像未來市場變動與全球產業發展的趨勢

  5. 培養職場人際關係與跨界合作的能力,以因應未來生涯變化與轉折

  6. 運用生涯資訊分析統整,進而選擇適當的生涯進路,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未來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作為該門課程的教師,自然應該也具有這些能力與素養。


課程目標

透過本科目的學習,學員能進行:

  1. 自我探索與未來想像

  1. 未來生涯發展與自我調適

  2. 澄清未來生命主題

  3. 自我覺察與個人統整

  4. 自我管理與態度培養

  1. 環境探索與未來想像

  1. 教育發展與未來職業選擇

  2. 環境掃瞄與未來趨勢洞察

  3. 職業生活與未來需求評估

  4. 未來生涯評估與智慧抉擇

  1. 決策行動與未來想像

  1. 生涯行動與實踐

  2. 規劃未來課程協助高中生發揮未來想像並探索生涯進路

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第一週(7/21):

  1. 主題:自我探索與未來想像

  2. 關鍵字:未來、生涯、夢想、熱情、意義、價值、目的感、使命感(calling in life)、青年發展、成人發展、設計人生、英雄旅程

  3. 關鍵提問:

  1. 何謂「生涯」?未來想像對於生涯發展為何重要?

  2. 如何想像未來?

  3. 何謂「設計思考」?如何腦力激盪?

  4. 如何應用設計思考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5. 何謂「目的感」?「目的感」為何重要?

  6. 缺乏目的感的人,會有哪些特徵?擁有目的感的人,又有哪些特徵?

  7. 如何陪伴年輕人邁向目的之路?

  1. 思考工具:腦力激盪、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案例分析、價值澄清

  2. 過程與任務:

  1. 掌握本科目的設計精神

  2. 回應關鍵提問1-3

  3. 腦力激盪會議與記錄

  4. 應用設計思考設計自己的人生

  5. 回應關鍵提問5-7

  6. 提出目的感案例故事與分析

  7. 撰寫自己的墓誌銘

  1. 資源:

  1. Damon, W. (原著),許芳菊(譯)(2019)。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台北:親子天下。

  2. Burnett, B. Evans, D. (著),許恬寧(譯)。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台北:大塊文化。

  3. 網路資源:Google學術搜尋, TED-Talk, Wiki, 有專業可信度的機構官方網站, 有專業權威的個人網站…

  4. https://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25079

  1. 課堂產出:

  1. 腦力激盪會議記錄,每組一份

  2. 未來生涯發展藍圖,每人一份

  3. 目的感案例故事與分析,每人一份

  4. 墓誌銘,每人一份


第二週(7/28):


  1. 主題:環境探索與未來想像-1

  2. 關鍵字:人口趨勢、AI、科技發展趨勢

  3. 關鍵提問:

  1. 台灣未來的人口發展趨勢如何?這些發展如何與其他系統交互作用?蘊含何種危機?何種工作機會?

  2. 如何使用「系統思考」工具去思考與表達上述問題?

  3. 人類社會未來的數位與科技發展趨勢如何?這些發展如何與其他系統交互作用?蘊含何種危機?何種工作機會?

  4. 如何使用「未來腳本」當工具去思考與表達上述問題?

  1. 思考工具:環境掃瞄(Environmental scanning)、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未來腳本(futures scenarios)、說故事(story-telling

  2. 過程與任務:

  1. 引言:台灣未來的人口發展趨勢

  2. 實作:練習使用「系統思考」工具,分析台灣未來的人口發展趨勢(含工作機會)

  3. 引言:AI發展趨勢

  4. 引言:數位科技發展趨勢

  5. 實作:練習使用「未來腳本」工具,分析人類社會未來的數位與科技發展趨勢(含工作機會)

  1. 資源:

    1. Meadows, D. H. (著),邱昭良(譯)(2016)。系統思考。台北:經濟新潮。

    2. 惜福文教基金會(2008)。看見變化的樣子:影響孩子未來的八堂課。臺北市:商訊文化。

    3. 惜福文教基金會(2015)。見樹又見林2:開啟孩子人生智慧的八堂系統思考課。台中:惜福文教基金會

    4. 河合雅司 (著),林詠純、葉小燕(譯)(2018)。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台北:究竟。

    5. 詹志禹、陳玉樺(2011)。發揮想像力共創臺灣未來──教育系統能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100,頁23-52

    6. 詹志禹(2014)。2030年的人力發電圖像. 聯合新聞網,民意論壇版。https://www.facebook.com/udnip/posts/691207630945741/

    7. 網路資源:Google學術搜尋, TED-Talk, Wiki, 有專業可信度的機構官方網站, 有專業權威的個人網站…

    8. 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uid=61&pid=60

    9. 2050年未來腳本:https://www.arup.com/perspectives/publications/research/section/2050-scenarios-four-plausible-futures

    10. 「未來腳本」的意義與分類(進階文獻):

https://www.oecd.org/site/schoolingfortomorrowknowledgebase/futuresthinking/scenarios/whatarescenarios.htm

https://www.oecd.org/site/schoolingfortomorrowknowledgebase/futuresthinking/scenarios/futuresstudiesscenariosandthepossibility-spaceapproach.htm

https://www.oecd.org/site/schoolingfortomorrowknowledgebase/futuresthinking/scenarios/scenariodevelopmentatypologyofapproaches.htm

  1. 課堂產出:系統思考圖兩份(團隊)、未來腳本一份(團隊)、未來腳本公開發表一份(個人/志願)。


第三週(8/4):


  1. 主題:環境探索與未來想像-2

  2. 關鍵字: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環保概念設計、永續

  3. 關鍵提問:

        1. 依聯合國UNESCO的分類,你的未來展望屬於哪一種觀點?

        2. 如果目前全球暖化的現象以每十年0.5C的速度增加,你認為三十年後會產生哪些後果?

        3. 如果全球希望在2061年以前減少碳排放量至工業革命以前的水準,以減緩全球暖化,你認為該採取哪些行動?這些行動會蘊含哪些職業、事業或志業?

        4. 傳統線性經濟模式的缺失何在?

        5. 循環經濟的內涵、特徵與價值有哪些?

        6. 你所知道的循環經濟實例有哪些?

        7. 循環經濟的未來趨勢將蘊含哪些職業、事業或志業?

  1. 思考工具:未來思考(futures thinking)、創意想像、ORID4F的討論模式

  2. 過程與任務:

  1. 引言與影片:過去、現在與未來

  2. 實作:練習使用「未來思考」工具,分析自己的未來展望觀點

  3. 引言:環境變遷趨勢

  4. 實作:練習使用ORID4F的討論模式,共構減碳策略與行動,並推測蘊含哪些未來職業、事業或志業

  5. 引言與影片:循環經濟

  6. 個人實作:創意想像-環保概念設計-產品草圖

  7. 團隊實作:創意想像-心智圖-推測循環經濟下所蘊含的未來職業、事業或志業

  1. 資源:

        1. Klein, N.(著),林鶯(譯)(2016)。天翻地覆:資本主義 vs. 氣候危機。台北:時報出版社

        2. Sachs, J. D. (著),周曉琪羅耀宗(譯)(2015)永續發展新紀元。台北天下文化

        3. 黃育徵(2017)。循環經濟。台北:天下雜誌

        4. 網路資源:Google學術搜尋, TED-Talk, Wiki, 有專業可信度的機構官方網站, 有專業權威的個人網站…

  2. 課堂產出:未來展望觀點(個人)、減碳策略/行動/職業/事業/志業(團隊)、創意想像環保產品概念草圖(個人)、創意想像循環經濟下所蘊含的未來職業/事業/志業(團隊)


第四週(8/11):

  1. 主題:決策行動與未來想像

  2. 關鍵字:108課綱、高中選修課「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教案、全學期課程規劃

  3. 關鍵提問:

  1. 108課綱對於高中選修課「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有哪些描述、期待與規定?

  2. 你將如何規劃「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這門選修課的全學期課程計畫?

  3. 從上述課程計畫當中任選一個單元,你將如何設計你的教案?

  1. 思考工具:設計思考、科目全學期課程設計常用格式、單元教案設計常用格式

  2. 過程與任務:

        1. 引言

        2. 實作:「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高中選修課共備-全學期課程規劃

        3. 發表與反饋

        4. 實作:「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高中選修課共備-單元教案設計

        5. 發表與反饋

  3. 資源:

        1. Egan, T., Stout, M. & Takaya. K (主編),張曉琪(譯)(2014)。跳脫框架的教與學:啟發課程的想像力。台北:遠流。

        2. 十二年國教課綱-綜合活動領域:https://www.k12ea.gov.tw/Tw/Common/SinglePage?filter=11C2C6C1-D64E-475E-916B-D20C83896343

        3.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平臺:https://course.tchcvs.tc.edu.tw/

        4. 網路資源:Google學術搜尋, TED-Talk, Wiki, 有專業可信度的機構官方網站, 有專業權威的個人網站…

  4. 課堂產出:

  1.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高中選修課全學期課程計畫一份

  2.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高中選修課單元教案一份


授課方式

因為課程型態為密集授課,集中於四天,每日時數高達9小時,故教學方法將大量採用討論、動手操作及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學習過程中將隨時採用網路資訊及實體參考書籍,學員應備數位學習工具(手機/平版/筆電,至少三擇一)。又因學員從週一到週五每日排滿9小時課程,故課後作業也將盡量在課堂中完成。


學習評量

  1. 基本分數:完成各週課堂所要求之學習任務與成果產出,四週分別各得60分,期末分數等於四週平均數。缺少任何項目時,依項目比例扣除(如果該週要求三項產出,缺少一項則扣除三分一的分數)。各週課堂之成果產出,檔名請依「成果名稱-自己姓名」命名(例如:「未來生涯發展藍圖-詹志禹」),然後上傳網路硬碟: https://s.yam.com/sazjb

  2. 團隊加分:各週結束時,將依各組在課堂之分享與發表進行「今日貢獻最大組」票選,入選前三名之組別,各加3-5分,期末分數等於四週總和。同組團隊成員獲得相同加分。每週團隊依抽籤隨機組成。

  3. 個別加分:將各週課堂所要求之各項成果產出,擇一件於課堂外公開發表,每件作品各加3-5分,期末分數等於四週總和。所謂「公開發表」的定義如下:

        1. 形式:文字、影片、廣播、直播等皆可。

        2. 管道:教育相關平臺、個人FB、個人部落格、個人you-tube頻道、Apple Podcasts…或傳統平面媒體皆可。

        3. 對象:必須公開,無特定對象(不得限於朋友群)。

        4. 時間:必須持續至少二週以上,可以修正,但831日前不得刪除。

        5. 評分標準(3-5分):

  1. 是否經過平臺編輯選擇或委員審查

  2. 閱聽者人數與反應

有公開發表者,請於8/16結束前,繳交列表,列舉:

1. 作品名稱(對應第幾週之何項成果產出)

2. 公開發表園地之網址連結(或平面媒體出處)


  1. 扣分情況

  1. 曠課及其他情況之缺席:依本校教研中心規則。

  2. 違反榮譽事件:如抄襲、作弊、由他人代寫或違反學術倫理等,視情節輕重扣分或令該評量項目零分,品德層面另依校規處理。


參考書目

(已列於各週「資源」列)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