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環境教育概論》課程大綱與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69.5 KB
頁數
4
上傳者
tmu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4-01,离现在 11 20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課程大綱

 

課程年度:109學年第2學期

開課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授課教師:黃基森

中文課程名稱:環境教育概論

英文課程名稱: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修別:■通識課程□系選修兼通識課程

課程領域及本課程與通識教育基本之關連性

藝術與美感□人文與文化思考□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索■自然、生命與科技

通識教育六大基本素養

關連

公民素養

自然生態

藝術美學


資訊科技

健康樂群


人文反思

學分數:2

每週上課時數:2小時

修課限制

本系學生不可選讀

相同通識課程(開課編號: 課名: )不可重複選讀(課名微調或課綱未改者)

無限制

一、課程簡介 (文字描述)

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危機,自七0 年代起,由聯合國召開多次國際性會議可以看出「人」與「環境」的關係有顯著的改變,首先是1972年的人類環境議題發表「人類宣言」,促使人類關注環境問題,啟始了人類與自然環境良性互動的新紀元。接著在1983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關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個議題,這個委員會的成立象徵人與環境的關係,已由對自然環境的關懷,擴充到環境中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關係,因此這個委員會在1987年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其目的是要呼籲全球對自然與對弱勢族群的認同與關懷。1992年聯合國召開了地球高峰會議,發表了「二十一世記議程」,把永續發展的理念規劃為具體行動,並冀各國倡導「永續發展」的教育理念,強調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育、對未來世代的關懷,及對弱勢族群的扶助。鑑於近年來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加上生態環境的破壞、能源與糧食嚴重短缺,已經嚴重威脅人類及環境,為解決這些棘手的環境問題。本課程以環境教育原理與做法為教學內容學習環境教育,讓每一個人從認知、價值觀及態度上來落實環境保護的行為。課程內容包括:

1.多元教學:本課程基本上採取多媒體簡報方式進行課程講解,並配合影片賞析、小組討論與分享、角色扮演、戶外教學或架設網站來進行教材補充和增進同學彼此討論與溝通的機會。

2.議題探索:本課程採取於課堂上提出最新的環境教育議題,讓同學們進行腦力激盪,互相討論議題的環境價值為何?結合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原則之下,我們可以採取環境行動為何?希望能夠讓同學藉由當時的環境教育議題來增進對環境的覺知與敏銳度。

3.小組討論:本課程採取分組討論模式,將全班同學分為數個小組進行課堂討論,由小組領導人帶領。在小組討論當中,同學將學習到如何進行團體合作及傾聽別人意見的民主素養。4.價值澄清:價值澄清能讓學生了解並澄清自己對環境的價值觀。本課程配合現行環境教育法之議題,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各個小組分飾不同角色進行公聽會,大家一起傾聽彼此的心聲,並藉此學習傾聽和尊重個人意見。配合老師講解與學生彼此激盪,同學們也將進行相當程度的價值觀澄清,進而培養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與環境議題通識之知識力。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ought the environment crisi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eeting conven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which can tell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 and "environment" have notable change for many times from 70's. First, the Human Environment Subject announced "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in 1972, urging human to be concerned about environment problems. It started a new era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established in 1983 concern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wo subjects. The established of this committee symboli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 and environment was already by concer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larged to the interrelation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n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is committee issued a statement "our common future" declaration in 1987. Its purpose is appeal the whole world to approval and concer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minority ethnicit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ed Earth Summit in 1992 has publishing the "Agenda 21" declaration, and made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concrete action. Also hope that all countries initiate education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the future generation's concern and help the minority ethnicity. This curriculum content is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principle and procedure. It teaches students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practice of school, community and enterprise.


二、課程目標 (條列式)

1.了解環境教育的概念與發展。

2.探討國內環境問題、議題與課題。

3.探討地球環境議題與永續發展,進而成為環境素養的公民

4.學習環境教育教材編製與教學方法。

三、課程進度或主題(週次進度及各周配合教材範圍)

週次

日期

上課內容/主題

教材/參考書目閱讀範圍

1


環境教育發展史、定義與目標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第一章環境教育發展史、第一章環境教育定義、目標。

2


環境教育內容、理論與環境教育法規

馬桂新(2007)環境教育學第二篇環境教育內容框架、第十章環境法制教育

3


環境教育內容與實踐-台灣環境總體檢

自編講義:內容包括臺灣環境現況、主要問題、環境負荷、環境危機

4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循環經濟與資源再生

自編講義:生活垃圾質與量、循環經濟與資源再生、生活實踐方式

5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飲用水與污水

自編講義:水的重要性、使用與再利用、節約用水方式

6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飲食教育

自編講義:食育教育簡介、食物銀行、食物減量策略與實踐

7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海岸、濕地保育

自編講義:水生生態系、濕地保育、復育與教育方法與實踐

8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動物保護(保育)

自編講義:動物管理法簡介、流浪動物問題與解決方式

9


期中考


10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環境倫理

自編講義-自然權利、道德規範與簡約生活方式

11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環境變遷

自編講義:人與環境、環境變遷與人活、生活調適

12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替代能源

自編講義:資能源危機、再生能源與能源評價

13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節能減碳

自編講義:生活節能、綠色消費、碳足跡、水足跡與節能效益

14


環境教育議題與實踐- 生物多樣性

自編講義: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育與價值、珍貴物種簡介

15


環境教育教學方法()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第六章環境課程編製(單科與多科融入式教學)

16


環境教育教學方法()

陳王琨(2000)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第三篇環境教學方法,

17


環境教育教材編製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第四章情意領域與第五章技能領域環境教育

18


期末考



四、學習評量方式(條列式)

1.本課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學習,因此每週上課後的討論包括個人心得報告與意見分享。

2.針對小組分工討論時,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認真的參與,因此除了教師及教學助教具有評分的責任之外,並讓小組內的個人有學生間相互評分的權利

3.小組討論:(1)由各組組長引導小組議題討論~環境問題、議題與課題。進行學生分組活動,共分成四組。(2)帶領學生參與心得討論。(3)引導學生對議題內容上彼此分享與討論。

4.本課程無期中與期末的筆試測驗。

學習評量方式為下列何者請勾選、註明所占總成績比重):

編號

評量方式

內容

勾選

1.

紙筆評量

平時小考、期中考、期末考等


2.

紙筆作業評定

各種作業、各種練習等

V(30%)

3.

專題報告評量

蒐集資料、問題分析、組織、綜合整理及溝通報告等

v(20%)

4.

檔案評量

蒐集製作學習歷程與結果等資料製成檔案等

v(20%)

5.

實作評量與野外實察

以操作、實驗、設計製作、實境問題解決等


6.

作品評定

對學生完成作品,依標準或參照作品進行評分評審等


7.

見習參訪與實習評量

至各單位之實習表現、成果展、或參訪心得報告等


8.

志工服務與參與研習評量

參加志工服務或參加研習活動等


9.

會考及檢定評量

各類會考或檢定等


10.

其他

參與度、出席情形、分組與合作學習等

v(30%)


五、教材或參考書目 (條列式)

1.馬桂新,2007。環境教育學(第二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355頁。

2.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出版社321

3.陳王琨2000。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淑馨出版社,222頁。

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http://www.epa.gov.tw/

https://eeis.epa.gov.tw/front/default.aspx。檢索日期:109101日。

5.美國環境保署/https://www.epa.gov/environmental-topics/https://www.epa.gov/education 。檢索日期:109101日。

六、其他


*本課程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非法影印」

*本課程大綱內容請以A4一張(正、反兩面)為原則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