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環境規劃與引導:培養六大核心素養的實務分享

格式
pdf
大小
3.47 MB
頁數
49
作者
gil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5-17,离现在 1 15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幼兒學習環境規劃與引導

實務案例分享

                             

柯秋桂        2024.05.18

                                                  

                

background image

□ 面對孩子成長的未來,他們需具備什麼能力?

   「核心素養」能力

          

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

             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它是一種可轉移、多功能的能力,

             它是一種包含知識 、技能、態度所組合而成的能力

             是一種能貫穿終身學習的能力。

    ◎ 六大核心素養

         ─ 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        

background image

□ 學習區教學的精神與意涵

                                              

〈一〉從自發的選擇「玩」什麼

—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探索自己的興趣

〈二〉從深入探究自己的興趣

—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方法與態度

〈三〉從安排、規劃自己的學習區時間

                        

— 培養幼兒自處的能力

〈四〉從與人互動、一起玩,進而共同學習

                     

— 培養幼兒與人溝通、相互協商與共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依個別幼兒需求的引導、陪伴

—協助幼兒依自己的學習速率學習與成長

background image

 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與規劃

一、各學習區空間與情境規劃

〈一〉教室整體學習區的空間規劃

(二)各學習區的情境規劃

二、

學習區課程的規劃 

       三、學習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引導

background image

一、學習區空間與情境規劃

〈一〉教室整體學習區的空間規劃

            1.學習區的選擇/安排 

            2.空間的規劃 / 調整

background image

1.學習區的選擇/安排 

〈1〉依幼兒發展

(能力、需求)

、興趣

〈2〉依多元智能觀點思考

〈3〉老師的能力和人力

〈4〉教室空間的大小

background image

2.空間的規劃 / 調整

〈1〉班級整體運作的空間需求

(晨間體能、團體集合、學習區規劃、主題運作、午餐午睡…)

〈2〉學習區的特性、功能與角落間相互關係思考

      

(功能的界定與分區、空間規劃的原則)

background image

空間多元運用

─以小班為例

晨間體能

規劃運作

      

學習區

規劃運作

(美勞區、烹飪區、積木區、益智區、生活自理區、娃娃家)

      分組活動進行 

(主題活動)

      午餐、午睡

    

background image

〈二〉 各學習區情境規劃

1.針對各學習區教學目標、學習指標規劃

               1〉思考須提供哪些教材教具、如何規劃、擺放?

                       

--依提供的素材類別教材教具的性質功能分區

     

             --相關教材教具、工具的提供 – 依年齡難易度思考

                                    如:益智區(數學區)、生活自理區

                〈2〉視幼兒年齡、學習狀況,定期更換教材教具,提升學習的廣度、深度

             *參考「

教學品質評估表

」各學習區環境規劃

background image

2. 各學習區情境規劃實例分享

生活自理區

    

◎教學目標

            

˙增進手部精細動作、手眼協調的能力

      ˙增進生活基本工具運用能力

   ˙學習照顧自己,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

 

課程目標、學習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ackground image

◎生活自理教具擺放的思考原則

1.依據孩子的能力

     2.教材教具的擺放程序〈大小、材質〉
    

․盛裝物:

 

材質:塑膠→玻璃、

                    大小:竹籃→玻璃碗→吸盤

                    瓶口:有嘴→平口、大→小

        ․工具:  

湯匙:大→小

                    夾子:鋸齒→平面

                    衣夾:鬆→緊、大→小

               ․內容物

:  

舀、 倒:固體→液體(彈珠→豆類→ 水)

              夾子:軟→硬(布球→ 彈珠)

              衣夾:硬→軟(紙板→ 布)

background image

✽以衣夾、夾子為例

      

工具-難易度的安排

      

搭配衣夾的教材,該如何準備?

background image

✽以夾子、鑷子為例,該如何安排難易度?

  

 

✽搭配夾子、鑷子的內容物、盛裝物,該如何準備?

background image

益智區(數學區)

          

˙獲得具體的數概念,了解數概念生活連結與運用 

(數與運算、圖形空間、規律與關係、測量)

    

˙增進幼兒運算數學思考的能力 

              

〈數量、合成分解、分類、配對、型式、序列、推理與策略運用、部分與整體〉

˙了解教具的使用規則,調節自己的行動,遵守規則

         

˙

 增進幼兒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面對輸贏情緒的處理能力

    ◎ 

課程目標、學習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ackground image

益智區的情境規劃

  分區規劃

               

                    • 數概念教具區

                                 (數、量、圖形空間、桌遊…相關教具)

                    • 棋與紙牌區

                    • 拼圖區

background image

教具擺放— 

依數概念類別 分層擺放

                          難易度 分櫃擺放

第一櫃--規則較簡單教具

第二櫃—新教具、規則、玩法較複雜教具

拼圖區、櫃子上面棋類教具

background image

數量教具

background image

空間教具

background image

拼圖

background image

邏輯相關教具

配對、對應、分類、序列、
形式、部份與整體

background image

• 教具的準備

   

1.均衡程序性的提供各類數概念教材教具

(教材教具的分類與收藏、

各年齡教材教具之提供

)

   

2.定期視幼兒學習操作狀況循序漸進更換。 

      (年齡發展、學期時間、學習區經驗、新舊教具參半)                       

background image

美勞區

    

˙增進手眼協調與精細動作的能力

˙認識各類素材、工具,培養幼兒依需要運用素材、工具的能力

˙發展幼兒運用多元素材表徵的能力

         ˙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豐富幼兒美感經驗,培養欣賞〝美〞的能力

◎ 

課程目標、學習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 

美勞區工具素材提供整理表

〈依年齡程序提供〉

background image

美勞區的情境規劃

•  分區規劃

       

--繪畫、水彩

--摺紙

  

--捏塑

〈陶土、小麥土、黏土〉

       --手工藝

(串珠、縫工、編織、鋁線造型)

        --立體工 (綜合運用、創作)

background image

語文區

˙增進幼兒口語表達、敘說、溝通的能力

     ˙增進幼兒聽/說/讀/演故事的能力

     ˙增進幼兒運用圖像、符號、文字表達的能力

     ˙體驗並覺知歌謠、韻文的趣味與功能

˙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並能展現個人觀點

     ˙培養幼兒運用圖書資源的能力

  ◎  課程目標、學習指標 

background image

分區規劃

• : 聽錄音帶區

• : 說故事區

• : 閱讀區-看繪本

• : 書寫區-寫前練習、  

          畫故事說故事

• : 演說創作區-偶戲台

background image

閱讀區

情境布置

• 小沙發、軟骨頭或軟墊

讀物類別

• 故事繪本

• 遊戲書: 忍者迷宮、謎語

• 威力在哪裡、小黃點

• 兒歌集:兒歌、詩歌、繞口令

• 小雨滴、紅龜粿、火金姑、全都睡了一百年

• 知識圖鑑

• 幼兒自創繪本

background image

書寫區

情境規劃

• 桌面

• 紙

• 筆(蠟筆、色鉛筆…)

• 寫前練習活動單

發展活動

• 寫前練習

• 故事回憶畫

• 自編故事的創作

• 故事骰子畫編故事

background image

演、說區

• 故事的再展現

• 肢體
• 紙偶
• 物品偶

• 自編故事

合作方案

     —故事編創→

製作場景、道具

→演出

background image

扮演區 

(含隱藏區)

          ˙提供生活中各種角色、人物的扮演機會

                    

--觀察角色肢體動作工作內涵自己生活的關係

          ˙增進自我表達與人互動的能力

          ˙增進幼兒編創與演出故事的能力

          ˙學習運用簡單的肢體動作或玩物,進行生活經驗的扮演

     ˙提供幼兒抒發情緒、表達情感的機會

          ˙增進幼兒與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力 

˙增進幼兒運用想像力、創造各種遊戲的能力

  ◎ 

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ackground image

積木區

   ˙增進幼兒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 〈如:數、量、形、空間方位…〉

      ˙引導幼兒探索簡易物理概念   〈如:平衡、重力、速度、結構力學〉

      ˙增進幼兒象徵性的創作與視覺藝術的展現〈立體搭建〉能力

   ˙運用積木搭建或配件玩物,進行生活經驗的扮演與敘說

   ˙學習運用圖像符號表徵的能力

   ˙學習與人合作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進對立體空間的知覺與美的欣賞能力

   

課程目標、學習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ackground image
background image

自然/科學區

       

˙觀察、了解動植物、自然現象的變化,及與自己的生活關係

˙愛護自然、關懷生命,學習照顧動、植物

       

˙培養幼兒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

    

(蒐集、整理訊息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目標、學習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ackground image

自然/科學區規劃

• 動物飼養區

• 植物栽種區

• 操作實驗區

   (斜坡實驗、光影、陀螺、骨牌…)

background image

動物飼養區- 

動物的照顧、餵食與清理

background image
background image

科學操作實驗區

主題延伸學習區方案探究…

         • 竹槍製作        •骨牌

         • 光影                 •紙的實驗—紙棒軟硬、紙飛機

         • 球類遊戲          •陀螺…..

background image

* 

區中區教學情境規劃

                               --以

基隆成長園

大樹、藍天班為例

background image

二、學習區課程的規劃 

1.依【學習區目標/教材教具特性】而設計

2.幼兒自發興趣的延展

3.依【班级主題】呼應與延展

    例:盤面遊戲—

各學習區延伸

、故事

4.其他:

    取材幼兒生活經驗、時令、節慶、 社區文化活動、 親子活動結合相關學習區發展

    老師的興趣、專長延伸

background image

學習區時間的運作

年齡

時間長度

幼幼班

30-40分鐘

小班

50分鐘

中班

60-70分鐘

大班

1.5hr.

→整個早上

background image

三、學習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引導

〈一〉教師角色

 

〈二〉教師的引導

               

〈1〉觀察孩子在學習區做什麼?怎麼玩?

            〈2〉針對幼兒作品、相關紀錄資料解析

            〈3〉老師須思考介入的時間、角色與方式

            〈4〉老師的引導策略

        

background image

       

〈一〉

教師角色

1. 學習情境的規劃、材料與工具提供者

           2. 幼兒學習的玩伴

           3. 觀察、紀錄幼兒學習資料的解析者

           4. 引導者

           5. 幼兒學習興趣的支持者思考的引介者 

background image

〈二〉 教師的引導

1. 觀察孩子在學習區玩什麼?怎麼玩?

        〈1〉觀察什麼?

〈如:素材、工具的使用,問題的解決、創意展現、與人互動〉         

                  針對相關學習指標,思考引導的重點,觀察孩子—

                   •怎麼玩? 怎麼延伸?    

                   •孩子碰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問題?

                   •和誰玩?怎麼與人互動? 

                   •孩子是否會自己思考創作、或參考別人的創作來設計?怎麼運用、變化?

     〈2〉怎麼觀察? 怎麼紀錄?   

•觀察紀錄、攝影 

學習區學習紀錄表〈個人〉

學習區活動紀錄、省思與解析表

background image

    

2. 針對幼兒作品、相關紀錄資料解析

   

3. 老師須思考介入的時間、角色與方式

     

background image

4. 老師的引導策略

     〈1〉針對不同年齡幼兒能力、學習需要,規劃學習情境

              依班上幼兒學習狀況適時提供不同類別、難度教材、教具 

             

              *逐步開放學習區

            

˙ 認識、熟悉各學習區,逐步開放

                        -以小組方式,逐步認識各學習區教材教具內容、玩法及操作規則

                        -小、幼班幼兒需較多時間反覆練習,熟悉學習區規則

                  ˙學習區開放選擇的數量,依幼兒年齡、能力逐步開放

                        

     

background image

〈2〉依學習區、活動的相關學習指標引導

          如:益智區、

積木區

美勞區

   

〈3〉不同年齡,各學習區老師的角色與陪伴、引導方式

            ˙幼小班-

                幼-〈學習區影帶

101.10〉

                幼- 

生活自理區 

小- 

美勞區

      ˙中大班-

                中-美勞區 

立體工

-冰淇淋販售機

                大-語文區-語料解析

1

2

background image

〈4〉某一學習區引導歷程 –積木區

               〈如:

幼幼

 →小班- →

→ 

  

〈5〉學習區活動、方案的引導與延伸

               *美勞區-報紙遊戲

孩子們的露營趣

衣服

               *木工區-彈珠台設計〈109.4月 麻吉〉

               *益智區-

象棋

       

background image

〈6〉其他引導策略

                  *學習區活動前的共同討論、鷹架─針對孩子在各學習區碰到的問題

                                                                         ─分享自己的創作與發現

                 * 同儕鷹架-學習區小老師〈孩子依自己專長主動認領〉                     

*挑戰關卡--依學習區或個別幼兒的能力、需求設計(益智區

1

2

木工區

;

個別

)

         *牆面運用—展示、記錄孩子學習的運思紀錄、延續討論與探究

                                      ─張貼工作步驟圖,引導幼兒自主操作

                    

計畫〈Plan〉、工作〈Do〉、回顧

Review〉運用

background image

許多人認為遊戲和學習是分開的兩件事,

其實學習和遊戲就像是蝴蝶的翅膀

    蝴蝶如果沒有兩雙翅膀,就不能起飛,

它必須互為助力,才能翱翔天空

義大利瑞吉歐幼兒基金會

background image

謝謝聆聽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