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生活課程」主題探討系列:我的新學校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125 KB
頁數
20
上傳者
sfop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2-02,离现在 21 26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民小學「生活課程」主題探討系列


我的新學校

小朋友剛來到學校,對學校的一切人、事、物都會覺得很好奇、很新鮮,讓他們用最新鮮、新奇的心情,自己去與他將來要一起生活的學校做第一次的接觸,那會是一段趣味橫生的歷程吧!也讓他們利用這一單元的活動,主動探索、建立他要在這裡學習、生活的初步情報,並且減低他們對於環境的陌生感。


設計者:陳玉如 花蓮縣壽豐國民小學 接受日期:2003/11/30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活動項目一覽表

()各活動之能力培養

()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我們的教室(教室裡的佈置與設備是做甚麼的呢?

()我們的學校(校園探險-廁所在哪裡、我們教室以外的其他房子是做甚麼的呢、下課時要去哪裡玩、還有甚麼其他的發現

()他們是誰、在做甚麼(除了我們老師以外,其他的人【校長、主任、老師、義工媽媽、大哥哥、大姊姊】是誰,他們在做甚麼

()校園情報大公開(經驗分享【幼稚園的溜滑梯形狀很特別,最好玩】

三、學習手冊

四、附錄


使用說明:

本模組最大特色在於「讓學生自己去建立他與師長、環境的關係,主動探索他要在這裡學習、生活的相關資訊並與別人分享」,與其被動的接受由老師介紹環境,還不如邀請孩子們主動的去與這個學校裡的人、事、物接觸。由於此活動設計大多會在上課時間進行,會有干擾其他班級或師長的情形,若能與其他老師、同學取得聯繫或尋求支持會更好,另外,若能用數位相機幫他們紀錄探索過程,在做討論時做為提示,可使討論更具體,也為他們留下回憶。又校園區域過大,可能要考慮探索的範圍。


網址:http://www.phy.ntnu.edw.tw/nstsc/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我的新學校

小朋友剛來新學校,對於環境很新奇也很陌生。

新的學校裡有些甚麼呢?有些甚麼人呢?

要在哪裡上課?

怎麼上課?吃飯、上廁所?

可以在哪裡玩遊戲呢?

功課要怎麼寫?…………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問題聚焦在:

認識自己的教室

認識學校的環境

認識在學校裡生活的人




安排系列的教學活動(分組、同時進行相同的工作):

我們的教室-建立與環境的關係,從自己的教室開始,主動探索我們教室裡的事物,知道並練習其使用方式,進而對於自己的教室產生認同

我們的學校主動探索對學校裡有興趣的部分,也就是自己想要一探究竟的地方

他們是誰主動認識在學校裡生活的人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校園情報大公開發表、分享自己主動探索有關學校人、事、物的資訊,並練習實際應用






延伸、補充之教學活動

*我們一起來佈置教室

*完成超級任務(練習解決問題)

*繪本導讀與分享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器材與資源

活動內容

1.我們的教室


教室裡的各項事物

請學生離開座位到教室的各角落去看一看、動一動、摸一摸、、,提出問題與討論,討論結束再離開座位去試一試,進而來參予佈置,對於教室產生認同、愛護之情。

2.我們的學校

學校裡各角落

分組,每組帶紀錄紙到校園去走一走、看一看,記下或畫下自己的發現。

3.他們是誰

學校裡的人

分組,各組自己去找到這些在學校裡的人,看一看、問一問他們是誰,在做甚麼?

4.校園情報大公開

校園的圖片或照片、空白紀錄紙

每人依據自己的發現做發表,邀請有類似發現的同學做補充或延伸,若有校長、主任、其他老師參加更可做現場的互動。






















()各活動能力培養一覽表

能力指標

教學活動

1

2

3

4

1.認識周圍環境





1-1-1 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運用模型代表實物。



2.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





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



2-1-3 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4.探索與表現





4-1-2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

想法。




4-1-4 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從事藝術創作及展演

活動。



7.發展科學過程技能





7-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7-1-9 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例如水的冷熱

能用燙燙的、熱熱的、溫溫的、涼涼的、冰冰的來形容)


7-1-10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




7-1-11 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


8.提昇科學認知





8-1-6 認識與使用日常生活家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



9.涵養科學精神





9-1-1 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9-1-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9-1-3 察覺自己對很多事務也有自己的想法,它們有時也很管


9-1-4 養成動手做的習慣,察覺自己也可以處理很多事。



9-1-7 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學習成就評量【待開發】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我們的教室」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本活動讓孩子主動探索我們教室裡的事物,知道並練習其使用方式

藉由探索、參予佈置的過程,讓孩子對於教室、班級有安全感、認同感,進而愛惜、愛護我們的教室。

2.教學資源:

教室裡的各項事物(黑板、飲水機、電視機、電腦、圖書角、玩具角…)

3.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以安排二節(包括實際使用教室裡的設備和較充裕的提問說明時間)

本活動備有以下附錄,供教學時採用:

附錄一:大家一起來佈置教室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從現在開始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這裡上課,這裡是我們的教室。

*我們教室裡有好多東西唷!他們是做甚麼的,你知道嗎?

*讓我們離開座位去看一看吧!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 在學生實際離開座位去接觸教室裡的各項事物時,可提醒學生運用五官仔細觀察。例如:可實際請學生拿起粉筆摸一摸、寫一寫,抽屜、桶子打開來看一看、聞一聞。

  • 提示孩子在使用器具之前,先看標示。

*鼓勵孩子覺得好奇的、有興趣的都去試試看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大家覺得哪一個東西最奇怪?為甚麼?

  • 有沒有哪個東西你本來以為他是甚麼,結果打開來看不一樣?

  • 哪一件東西是你不知道怎麼用的,想請教老師的或同學的?

  • 如果可以,你覺得教室裡還可以增加哪些東西?為甚麼?

  • 這些東西放這樣好不好?還可以怎麼放?



*本活動請學生離開座位到教室的各角落去看一看、動一動、摸一摸、、,提出問題與討論,討論結束再離開座位去試一試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 假如你現在要吃午餐、喝水、處理垃圾、看書、洗手、、,你會用了嗎?怎麼用比較好?

  • 離開座位再去看一看、用一用吧!

  • 我們在這裡上課、吃飯和休息,我們的教室就好像我們的另一個新家,大家想我們的『新家』可以怎麼佈置會比較好?大家一起來佈置我們的新家!


*可以請孩子們一起配合教室佈置的活動,讓他們對於這個學習環境有參予感。

【附錄一】






























()「我們的學校」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索他對校園裡有興趣的部分

讓學生對於學校的環境、設備有初步的接觸與認識

2.教學資源:

校園裡的各角落

3.使用說明: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 學校裡除了我們教室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那裡都有著些甚麼呢?

  • 你知道哪裡可以上廁所嗎?

  • 你知道哪裡可以打電話嗎?

下課時要去哪裡玩呢?

  • 哪些地方最讓你覺得好奇呢?

我們現在就去看一看吧!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 探索活動結束後,請小朋友馬上將自己的發現畫下來或寫下來,做成他們自己要發表的資料,也為自己的探索留下紀錄。

  • 剛入學的孩子,請他寫或畫可能有困難,可以改變成分組討論分享活動,幫助他去複習剛剛探索的經驗。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 你剛剛有去哪些地方呢?有沒有遇見了誰?

  • 你覺得哪個地方很奇怪?為甚麼?

  • 你覺得哪個地方很好玩?為甚麼?

還有甚麼其他的發現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討論活動結束後,可讓孩子經由剛剛的猜測或討論,再重回去探索一次,並經由此驗證過程得到確實的資訊

*先與各處室及其他老師取得聯繫,允許孩子們進去參觀,並適時的予以協助和指導。

*如果校園的範圍不大,老師可放手讓孩子分組自己去他們想要去一探究竟的地方,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巡視拍照、做孩子們學習過程的紀錄。

  • 如果校園的範圍過大或有安全之虞,可邀請義工或高年級同學隨隊指導及維護安全。

  • 可在進行探索活動前進行繪本導讀活動【附錄二】


()「他們是誰」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主動認識在學校裡生活的人

2.教學資源:

學校裡的人

3.使用說明:

進行此活動時應事先告知學校同仁進行的時間,讓大家有心理準備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 學校裡除了我這個老師之外,還有其他的人,他們是誰?又在哪裡呢?

  • 他們是甚麼樣子呢?穿甚麼衣服?

  • 他們都做些甚麼事?

我們去認識他們,跟他們聊一聊吧!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 請小朋友分組走不同的路線,主動去認識、觀察學校裡的人(包括校長、主任、其他老師、護士、廚師阿姨及其他年級的學生)

  • 用教學媒體(電腦、幻燈片、、)展示校長、主任、其他老師、護士、廚師阿姨等人的照片,做為引導孩子探索行動的媒介(*你們看!學校裡還有這些人喔!你知道他們是誰嗎?他們又在學校裡做甚麼呢?)

鼓勵孩子跟師長們握握手聊一聊。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 再用教學媒體(電腦、幻燈片、、)展示校長、主任、其他老師、護士、廚師阿姨等人的照片,來引導孩子討論剛剛去觀察認識的行動中所遇到或認識的人

  • 說一說,你在哪裡找到校長?她在那裡做甚麼呢?她長得是甚麼樣子呢?

  • 你還認識了誰?你覺得她怎麼樣?

  • 在認識的過程中,你遇到甚麼事?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鼓勵孩子在認識這些校長、老師以後,若有機會再遇到他們時,可與他們打招呼!


*請學校同仁利用此機會教導、協助孩子說話或其他行為的禮儀,從實際經驗中學習會讓孩子們的印象更深刻,比導師叮嚀又叮嚀來得有效果



()「校園情報大公開」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發表、分享自己主動探索有關學校人、事、物的資訊或趣事

藉聆聽孩子們的發表狀況及內容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

2.教學資源:

事先將校園人、事、物都製作成照片、幻燈片或影片或校園的平面圖(可提示孩子的即可)

3.使用說明:

此活動需利用照片或圖片來提示,鼓勵孩子們發言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 我們學校裡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喔!我們可以在這些地方做些甚麼事?

  • 我們學校裡也有很多其他的人,你遇見過他們嗎?你跟她說了甚麼?

  • 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學校有一個地方有很多魚喔?

  • 說說看,你在哪裡?看到些甚麼?

你在校園活動時還發現甚麼是我們剛剛沒講到的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 可先協助孩子將她所要跟大家講的事情先畫下來(簡單記下即可),以便於孩子比較不會忘記她想要講的事情。

老師提示校園人、事、物的圖片或照片,每人依據自己的發現做發表,邀請有類似發現的同學做補充或延伸,若有校長、主任、其他老師參加更可做現場的互動。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在學生分享經驗整合成果之後,可給予學生去應用的機會,一方面讓他有體驗的機會,再者也讓他有驗證所得情報的機會,並且將所得的資訊化為行動。(例如:幼稚園的溜滑梯真的比較滑嗎?去試試看就知道了)


*有關校園裡人、事、物的照片或圖片都可以,可引起討論即可,能夠是學校的實際照片最好。






三、學習手冊

我的新學校


我上一年級了

我來到新學校

我來到新教室

我有新的老師、新的同學

老師說:從今天開始

我們會在這裡讀書、寫字和遊戲














*我們的教室

我們教室裡有好多東西喔!

我想去看一看、用一用!


















我們在這裡上課、吃飯和休息,我們的教室就好像我們的新家。我們的新家真漂亮,我們大家都喜歡我們的新家




























*我們的學校

我想去看一看姊姊在哪裡上課,也想知道哪裡可以玩溜滑梯和盪秋千。


























我們的學校真新奇,有的地方放了很多書,有的地方放了很多電腦,還有一個地方像醫院。




























*他們是誰

我在學校遇到好多人,他們對我笑咪咪,開口說:歡迎!歡迎!



























有的人在上課,有的人在割草,還有人在整理圖書,他們都很忙,看起來很辛苦!




























*校園情報大公開

我發現操場邊的溜滑梯像大象,很好玩。

他看到樓梯旁邊有電話。



























還有人喜歡到教室後面的地方去,那裡有蹺蹺板和美麗的花,我下課時也想去那邊玩耍。




























四、附錄

()「大家來佈置我們的新家」

1.教學重點:

請孩子一起配合教室佈置的活動,讓他們對這個學習環境有參與感

2.教學資源:

小布偶、小玩偶、色紙、圖畫紙、卡點西德【剪下來即可黏貼於窗戶上】…等相關美勞工具

3.使用說明:

此活動可與孩子們一同討論要佈置的地方,再決定佈置的方式及材料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我們在這裡上課、吃飯和休息,我們的教室就像我們的另一個新家,大家想我們的『新家』可以怎麼佈置會比較好?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 若孩子們都沒有無具體的意見,老師可提供一、二項佈置方式給孩子參考,例如:帶自己的玩偶來佈置教室的遊戲角、剪貼作品懸掛教室等…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完成佈置教室之後,可請孩子說說自己的感受,並請孩子試試看將這樣的經驗應用於生活週遭(家庭)












()「繪本導讀與欣賞」

1.教學重點:

透過繪本的引導,希望能引導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的面對新的人、事、物,學習新的經驗,幫助孩子開始全新而快樂的小學生活

2.教學資源:有關的繪本如下:

3.使用說明:

老師可利用剛開學的這二、三週的時間,藉著閱讀繪本,和孩子討論分享故事中的情節、主角,讓孩子漸漸適應小學生活。




















()該怎麼辦(超級任務)


【教學重點】

*應用之前探索校園所得的情報與資源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實際依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或老師虛擬的情況進行解決

*討論分享彼此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資源】

「該怎麼辦」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如果你們發生下面的事情,除了報告老師,你們還可以怎麼做?

  • 不小心弄髒褲子了,怎麼辦?

  • 忘記帶餐具怎麼辦?

  • 流鼻血了、跌倒受傷了?

  • 放學了,家人還沒來接,怎麼辦?

  • 老師請你拿東西給校長


實際行動(試試看)

  • 分組執行解決老師給的實際或虛擬問題,完成者即算成功,請支援的人力給予適當的協助或指導。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問題解決後(或者沒解決),分組說說剛剛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請其他的同學參予討論。

  • 剛剛你們是怎麼完成的呢?做了哪些事情?請哪些人幫忙?其他的同學有沒有想到其他的方法?

  • 沒有完成沒關係,你們想怎麼做?做了哪些?哪些沒做呢?你們或其他同學想可以怎麼做問題就解決了?

可以與多元評量、闖關活動結合,成為闖關活動中的一部份(超級任務)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