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民小學「生活課程」主題探討系列
我的新學校
小朋友剛來到學校,對學校的一切人、事、物都會覺得很好奇、很新鮮,讓他們用最新鮮、新奇的心情,自己去與他將來要一起生活的學校做第一次的接觸,那會是一段趣味橫生的歷程吧!也讓他們利用這一單元的活動,主動探索、建立他要在這裡學習、生活的初步情報,並且減低他們對於環境的陌生感。
設計者:陳玉如 花蓮縣壽豐國民小學 接受日期:2003/11/30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各活動之能力培養
(四)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我們的教室(教室裡的佈置與設備是做甚麼的呢?…)
(二)我們的學校(校園探險-廁所在哪裡、我們教室以外的其他房子是做甚麼的呢、下課時要去哪裡玩、還有甚麼其他的發現…)
(三)他們是誰、在做甚麼(除了我們老師以外,其他的人【校長、主任、老師、義工媽媽、大哥哥、大姊姊】是誰,他們在做甚麼…)
(四)校園情報大公開(經驗分享【幼稚園的溜滑梯形狀很特別,最好玩】…)
三、學習手冊
四、附錄
使用說明:
本模組最大特色在於「讓學生自己去建立他與師長、環境的關係,主動探索他要在這裡學習、生活的相關資訊並與別人分享」,與其被動的接受由老師介紹環境,還不如邀請孩子們主動的去與這個學校裡的人、事、物接觸。由於此活動設計大多會在上課時間進行,會有干擾其他班級或師長的情形,若能與其他老師、同學取得聯繫或尋求支持會更好,另外,若能用數位相機幫他們紀錄探索過程,在做討論時做為提示,可使討論更具體,也為他們留下回憶。又校園區域過大,可能要考慮探索的範圍。
網址:http://www.phy.ntnu.edw.tw/nstsc/或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我的新學校
小朋友剛來新學校,對於環境很新奇也很陌生。 新的學校裡有些甚麼呢?有些甚麼人呢? 要在哪裡上課? 怎麼上課?吃飯、上廁所? 可以在哪裡玩遊戲呢? 功課要怎麼寫?…………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將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問題聚焦在:
‧認識自己的教室
‧認識學校的環境
‧認識在學校裡生活的人
安排系列的教學活動(分組、同時進行相同的工作):
‧我們的教室-建立與環境的關係,從自己的教室開始,主動探索我們教室裡的事物,知道並練習其使用方式,進而對於自己的教室產生認同
‧我們的學校-主動探索對學校裡有興趣的部分,也就是自己想要一探究竟的地方 .他們是誰-主動認識在學校裡生活的人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校園情報大公開-發表、分享自己主動探索有關學校人、事、物的資訊,並練習實際應用
延伸、補充之教學活動 *我們一起來佈置教室 *完成超級任務(練習解決問題) *繪本導讀與分享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 |
1.我們的教室 | 教室裡的各項事物 | ‧請學生離開座位到教室的各角落去看一看、動一動、摸一摸、、,提出問題與討論,討論結束再離開座位去試一試,進而來參予佈置,對於教室產生認同、愛護之情。 |
2.我們的學校 | 學校裡各角落 | ‧分組,每組帶紀錄紙到校園去走一走、看一看,記下或畫下自己的發現。 |
3.他們是誰 | 學校裡的人 | ‧分組,各組自己去找到這些在學校裡的人,看一看、問一問他們是誰,在做甚麼? |
4.校園情報大公開 | 校園的圖片或照片、空白紀錄紙 | ‧每人依據自己的發現做發表,邀請有類似發現的同學做補充或延伸,若有校長、主任、其他老師參加更可做現場的互動。 |
(三)各活動能力培養一覽表
能力指標 | 教學活動 | |||
1 | 2 | 3 | 4 | |
1.認識周圍環境 | ||||
1-1-1 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運用模型代表實物。 | | | ||
2.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 | ||||
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 | | | ||
2-1-3 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 | |||
4.探索與表現 | ||||
4-1-2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 想法。 | | |||
4-1-4 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從事藝術創作及展演 活動。 | | | ||
7.發展科學過程技能 | ||||
7-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 | | ||
7-1-9 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例如水的冷熱 能用燙燙的、熱熱的、溫溫的、涼涼的、冰冰的來形容)。 | | | | |
7-1-10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 | | |||
7-1-11 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 | | | | |
8.提昇科學認知 | ||||
8-1-6 認識與使用日常生活家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 | | | ||
9.涵養科學精神 | ||||
9-1-1 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 | | | |
9-1-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 | | | |
9-1-3 察覺自己對很多事務也有自己的想法,它們有時也很管 | | | | |
9-1-4 養成動手做的習慣,察覺自己也可以處理很多事。 | | | ||
9-1-7 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 | | |
(四)學習成就評量【待開發】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我們的教室」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本活動讓孩子主動探索我們教室裡的事物,知道並練習其使用方式。
‧藉由探索、參予佈置的過程,讓孩子對於教室、班級有安全感、認同感,進而愛惜、愛護我們的教室。
2.教學資源:
‧教室裡的各項事物(黑板、飲水機、電視機、電腦、圖書角、玩具角…)
3.使用說明:
‧本活動可以安排二節(包括實際使用教室裡的設備和較充裕的提問說明時間)
‧本活動備有以下附錄,供教學時採用:
附錄一:大家一起來佈置教室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從現在開始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這裡上課,這裡是我們的教室。 *我們教室裡有好多東西唷!他們是做甚麼的,你知道嗎? *讓我們離開座位去看一看吧!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鼓勵孩子覺得好奇的、有興趣的都去試試看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大家覺得哪一個東西最奇怪?為甚麼?
| *本活動請學生離開座位到教室的各角落去看一看、動一動、摸一摸、、,提出問題與討論,討論結束再離開座位去試一試 |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 *可以請孩子們一起配合教室佈置的活動,讓他們對於這個學習環境有參予感。 【附錄一】 |
(二)「我們的學校」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索他對校園裡有興趣的部分
‧讓學生對於學校的環境、設備有初步的接觸與認識
2.教學資源:
‧校園裡的各角落。
3.使用說明:
本活動是讓孩子實際到學校裡的各處室、操場、遊戲區等場所去看一看,若有安全之虞,可以請其他老師、義工或高年級同學隨隊指導及維護安全。
本活動備有以下附錄,供教學時採用:附錄二:繪本導讀與分享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下課時要去哪裡玩呢?
我們現在就去看一看吧!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還有甚麼其他的發現?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討論活動結束後,可讓孩子經由剛剛的猜測或討論,再重回去探索一次,並經由此驗證過程得到確實的資訊 | *先與各處室及其他老師取得聯繫,允許孩子們進去參觀,並適時的予以協助和指導。 *如果校園的範圍不大,老師可放手讓孩子分組自己去他們想要去一探究竟的地方,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巡視拍照、做孩子們學習過程的紀錄。
|
(三)「他們是誰」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主動認識在學校裡生活的人
2.教學資源:
‧學校裡的人
3.使用說明:
進行此活動時應事先告知學校同仁進行的時間,讓大家有心理準備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我們去認識他們,跟他們聊一聊吧!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鼓勵孩子跟師長們握握手聊一聊。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鼓勵孩子在認識這些校長、老師以後,若有機會再遇到他們時,可與他們打招呼! | *請學校同仁利用此機會教導、協助孩子說話或其他行為的禮儀,從實際經驗中學習會讓孩子們的印象更深刻,比導師叮嚀又叮嚀來得有效果 |
(四)「校園情報大公開」活動指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發表、分享自己主動探索有關學校人、事、物的資訊或趣事
‧藉聆聽孩子們的發表狀況及內容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
2.教學資源:
事先將校園人、事、物都製作成照片、幻燈片或影片或校園的平面圖(可提示孩子的即可)
3.使用說明:
此活動需利用照片或圖片來提示,鼓勵孩子們發言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你在校園活動時還發現甚麼是我們剛剛沒講到的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老師提示校園人、事、物的圖片或照片,每人依據自己的發現做發表,邀請有類似發現的同學做補充或延伸,若有校長、主任、其他老師參加更可做現場的互動。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在學生分享經驗整合成果之後,可給予學生去應用的機會,一方面讓他有體驗的機會,再者也讓他有驗證所得情報的機會,並且將所得的資訊化為行動。(例如:幼稚園的溜滑梯真的比較滑嗎?去試試看就知道了) | *有關校園裡人、事、物的照片或圖片都可以,可引起討論即可,能夠是學校的實際照片最好。 |
三、學習手冊
我的新學校
我上一年級了
我來到新學校
我來到新教室
我有新的老師、新的同學
老師說:從今天開始
我們會在這裡讀書、寫字和遊戲
*我們的教室
我們教室裡有好多東西喔!
我想去看一看、用一用!
我們在這裡上課、吃飯和休息,我們的教室就好像我們的新家。我們的新家真漂亮,我們大家都喜歡我們的新家
*我們的學校
我想去看一看姊姊在哪裡上課,也想知道哪裡可以玩溜滑梯和盪秋千。
我們的學校真新奇,有的地方放了很多書,有的地方放了很多電腦,還有一個地方像醫院。
*他們是誰
我在學校遇到好多人,他們對我笑咪咪,開口說:歡迎!歡迎!
有的人在上課,有的人在割草,還有人在整理圖書,他們都很忙,看起來很辛苦!
*校園情報大公開
我發現操場邊的溜滑梯像大象,很好玩。
他看到樓梯旁邊有電話。
還有人喜歡到教室後面的地方去,那裡有蹺蹺板和美麗的花,我下課時也想去那邊玩耍。
四、附錄
(一)「大家來佈置我們的新家」
1.教學重點:
‧請孩子一起配合教室佈置的活動,讓他們對這個學習環境有參與感
2.教學資源:
小布偶、小玩偶、色紙、圖畫紙、卡點西德【剪下來即可黏貼於窗戶上】…等相關美勞工具
3.使用說明:
此活動可與孩子們一同討論要佈置的地方,再決定佈置的方式及材料
4.教學活動示例:
活動流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我們在這裡上課、吃飯和休息,我們的教室就像我們的另一個新家,大家想我們的『新家』可以怎麼佈置會比較好?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完成佈置教室之後,可請孩子說說自己的感受,並請孩子試試看將這樣的經驗應用於生活週遭(家庭) |
(二)「繪本導讀與欣賞」
1.教學重點:
‧透過繪本的引導,希望能引導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的面對新的人、事、物,學習新的經驗,幫助孩子開始全新而快樂的小學生活
2.教學資源:有關的繪本如下:
【小阿力的大學校】出版社—【上誼】
【上學途中】出版社—【漢聲精選】
【愛蜜莉上學記—小一生活一百天】出版社—【小魯】
【遲到大王】出版社—【上誼】
【比利得到三顆星】出版社—【台英社】
3.使用說明:
老師可利用剛開學的這二、三週的時間,藉著閱讀繪本,和孩子討論分享故事中的情節、主角,讓孩子漸漸適應小學生活。
(三)該怎麼辦(超級任務)
【教學重點】
*應用之前探索校園所得的情報與資源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實際依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或老師虛擬的情況進行解決
*討論分享彼此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資源】
事先聯繫學校相關的人,做好配合的工作
時間:相連兩節課
「該怎麼辦」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如果你們發生下面的事情,除了報告老師,你們還可以怎麼做?
實際行動(試試看)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問題解決後(或者沒解決),分組說說剛剛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請其他的同學參予討論。
| *可以與多元評量、闖關活動結合,成為闖關活動中的一部份(超級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