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臺灣——賦比興的現代印象〉主題三:比
單元二
【學習單2-1】
一、引起動機:概念象限
請以概念象限為王松〈詠五指山〉的詩句設計一個表格,在表格中圈出三個運用比喻的詞彙,並說明所比喻的特質。
(一)王松〈詠五指山〉
五笏巍峨冠海東,巨靈伸手欲摩空。夜來遙見峰頭月,一顆明珠弄掌中。
說明:
二、運用比喻技巧以具象情理
《文心雕龍‧比興》:「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說明被拿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主體之間,並無固定的對應,可從聲音、形貌、心情、事物等自由取譬。原則是相似、異類、新穎。
1、比喻的發散與收斂(小組合作)
(1)請自桌上或鉛筆盒中挑選一件物品,列出與它相關的任何名詞與動詞,因為意象的營造需要這兩類詞語(類比發散)。如保溫瓶:瓶蓋、瓶身、熱輻射、對流、熱水、冰水、不鏽鋼、雙層結構……
(2)挑選一個書寫的主題與情境,如愛情vs.對方已讀未回(主題收斂)。
(3)請根據主題與情境,挑選適當的動詞與名詞,進行一段比喻書寫。如:以保溫瓶為例,「關於愛情,我永遠在你的熱輻射之外,你阻擋所有的對流。開口吧!讓我知道你的心是火燙的,還是冰冷的?」
(參考資料:蔡淇華(2018)。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時報。)
文具 ( ) | 相關之名詞、動詞 |
主題/情境 | 比喻書寫 |
2、臺灣古典詩中的譬喻書寫:
閱讀下列詩文,找出以物喻物、以物或典故比喻抽象情理的例子,體會譬喻背後,作者於社會現實所遭遇的挫折、吶喊與悲痛。
葉榮鐘〈時事感作〉
舉世顛連競避秦,解懸誰憫到斯民。莫言名士多於鯽,半是高樓袖手人。
本體(抽象) | 喻體(具象) |
解懸 | |
高樓袖手 | |
本體(抽象) | 喻體(抽象) |
避秦(典故) |
謝道隆〈避地鎮平作〉
萬里孤鴻海上歸,爪泥印處跡猶微。哀鳴尚懼來矰繳,敢學山禽說是非。
本體(抽象) | 喻體(具體) |
爪印(物) | |
矰繳(物) | |
本體(具體) | 喻體(具體) |
孤鴻(物) | |
山禽(物) |
(3)黃水沛〈麻囊引〉
大麻囊,小麻囊,黃金蕊綻黄麻黃。此物何人稱國產,黃麻自昔產外洋。昨日囊大今囊小,囊小別有天地藏1。神仙洞窟不足數,往來人物等侯王2。嗚呼是商還是政,身肥誰識瘦村莊。坊間祇道布袋戲3,兒戲何堪汝登場4。一朝仙枕驚夢破,飽啖還汝熟黃粱。君不見縲紲之中椎之外5,即今猶有處人囊6。
分組討論:
①這首詩以何物為主角?它看起來如何?在文中出現幾次?
②找出使用譬喻的地方,作者欲以此諷刺甚麼?
③為什麼評論者說這首詩既含蓄又犀利?
三、透過借喻詠物以寓託針砭
(一)以林朝崧〈盆梅〉為例
不辭風雪老天涯,傲骨偏遭束縛加。(加個比喻,共兩句)打破金盆歸庾嶺(第一方案:直承而下,順寫一句,第二方案:以反詰句轉出新意),(承第一方案:運用對比加一句情境描寫,或承第二方案:加上一個感嘆句),人間才有自由花。
第一方案:直承而下
不辭風雪老天涯,傲骨偏遭束縛加。愁似鳥雀兜樊籠,苦於虎兕困欄柙。打破金盆歸庾嶺,任爾東西可為家。忽地一聲震寰宇,人間才有自由花。
第二方案:別出新意
不辭風雪老天涯,傲骨偏遭束縛加。問君憂愁愁幾許?恰似虎兕困籠柙。打破金盆歸庾嶺,怎奈寰宇氣旋狎,悲哉漫漶護一氣,人間幾時自由花。
(二)以周定山〈遣興〉六首之一,進行擴寫仿作練習
織繭春蠶苦復抽,不知滅種已臨頭。綺羅人早安刀剪,看汝絲絲縛自由。
【任務說明】
形式要求
內容要求
1.這個部分的仿作設定為樂府詩,因此可忽略平仄格律,只需偶數句押韻。
2.需運用一個比喻技巧。
3.加入四句詩進行擴寫創作。
1.請依提示方向構思與創作。
2.內容架構:首聯為起,頷聯為承(兩句,以比喻為之),頸聯為轉(有第一或第二方案),尾聯為合(有承第一或承第二之方案)。可自由調配。括號內為請同學擴寫的四句詩。
【說明】
以兩句為一聯,以起承轉合為架構,單句部分則依說明個別處理。兩首詩的首聯均已破題,頷聯有兩種處理方式,強調、反詰或補充延伸,於此我們選擇運用「比喻」技巧,補充深化第二句的心情。頸聯為立意之所在,可承上得意,也可別出心裁。A若是承上之意,則建議依原句而寫出因果句,B若是別出心裁,則需以一個疑問做反詰。尾聯則是延伸頸聯詩意,或做反詰收尾,形成餘韻不絕。尾聯則依頸聯做變化,當頸聯是因果句時,則選擇以一個對比的情境來突出結論之意義。當頸聯是問句,則選擇寫出感嘆句。必要時可改動原詩句。(參考資料:張夢機(1981)。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尚友。)
四、樂府詩創作──任務(三)
擴詩與修詩行動
1、檢查樂府詩,找出全詩中可再予以具象化的概念,加上兩句比喻的句子;或可透過反詰以深刻詩歌內涵。擴詩的方法與原則同上。全詩需八句以上。句型可參考下列例子。
◎列出幾種譬喻句型以供參考
詩句 | 本體(抽象)+喻詞+喻體(具體) |
餘霞 散成綺,澄江 靜如練 | 本體(N1)+V+成(P)+喻體(N2), 本體(N3)+A+如(P)+喻體(N4) |
頃刻金甑相傾碎,霎時身體若籠篩 | 本體(N1)+若(P)+喻體(N2) |
扶老攜幼出門走,忙忙真似喪家狗 | 本體(N1倉皇逃難)+似(P)+喻體(N2) |
少選聲停地始平,相顧人人成土色 | 本體(N1驚恐)+成(P)+喻體(N2) |
君作磐石無轉移,妾作蒲葦韌如絲 | 本體(N1)+作(P)+喻體(N2)+A 本體(N3)+作(P)+喻體(N4)+A+如+喻體(N5)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本體(N1+V1)+疑是(P)+喻體(N2+V2) |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 本體(N1回腸)+(-P)+A+喻體(N2) (略喻) |
蟻走熱鍋方寸亂,兩腳圈豚繩索絆 | 喻體(N1+V1)+(-P)+本體(N2+V2) (略喻+倒裝)(前後兩句結構相同) |
代號說明:N名詞,V動詞,A形容詞,P譬喻。-P省略喻詞。 (參考資料:黃慶萱(2002),修辭學,三民書局) |
2、格律部分,因設定為樂府詩,故僅偶數句要押韻。
3、檢查詩歌內容與題目之扣合,題目宜精絜而切要。
4、撰寫100字創作緣由。
擴詩練習: |
100字創作緣由: |
一、一則溫暖的援助新聞
(一)閱讀下列句子,回答問題:
1、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2、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4、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這幾句話的共同概念為何?各用以比喻甚麼?
(二)任務挑戰:
若中國官方想回應對方的善意,那他該怎麼寫?請根據新聞,選擇一個關鍵句,提煉出概念,而後由教師帶領全班討論,取材於自然景物,共同創作兩句詩以回應日本的援助。
二、透過朗詩說詩以抒發感思
(一)大家一起來說詩
1、閱讀王少濤〈圓山觀動物園〉
黃昏出古寺,行行明治橋。宛轉圓山道,風靜柳垂條。入園觀動物,禽獸各有巢。幼兒纔三歲,憨態智未饒。見狼云是犬,見虎云是貓。見鹿云是馬,聞者能解嘲。阿父教獸名,幼兒即應聲。猛虎臨風嘯,幼兒啼又驚。歸來天昏黑,星光幾點明。抵家猶記憶,說與鄰人聽。
(1) 請問詩中有幾個角色?本詩主要在說甚麼?
(2) 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最深刻?請說明理由。
(3) 說明這首淺白的詩為何會收錄在《臺灣漢詩三百首》中?
2、如果這首詩讓你想起了童年的回憶,而想在FB上用簡單的QA介紹這首詩,以引起大家對動物園的關注。那麼請每組運用6W設計兩個問題,每個題目需含兩個W,如who+why,並倆倆進行QA練習,將問題與答案記錄在學習單上。
兩個Q&A: |
(二)樂府詩創作──任務(四)午安!新聞有得聊
運用兩種W的結合,為「樂府詩」設計兩道題目,如who+why,並記錄自己的回答。
兩個Q&A: |
三、詩作分享推薦發表
(一)我最喜歡( )的樂府詩,因為
(二)我最喜歡( 和 )的對談,因為
1囊小別有天地藏:此處用的是「壺中乾坤」與「布袋和尚」的故事,借指麻囊也有它的「布袋乾坤」。「壺中乾坤」,東漢費長房曾獲賣藥老翁贈一仙壺,費長房與老翁躍入壺中,見壺中別有天地,宛如仙境。「布袋和尚」,五代時僧人,相傳為彌勒佛的應化身。身負一布袋,袋中能置放百物,永無竭盡。
2往來人物等侯王:布袋中的乾坤,往來的人物都是侯王級的財閥。
3坊間祇道布袋戲:臺灣製麻會社俗稱布袋會社,故這場因生產麻囊布袋而引起的鬧劇就叫做「布袋戲」。
4兒戲何堪汝登場:布袋戲是給孩子看的,而商人卻像受操控的戲偶般登台演出,何其難堪。
5縲紲之中椎之外:縲紲,音 ㄌㄟˊㄒㄧㄝˋ,古代用以綑綁犯人的黑色大繩,後比喻監獄。椎,通「錐」,尖銳的東西。錐之外,指在「脫穎而出」的故事之外。
6處人囊:裝人的麻布袋。處人囊即臺語的「蓋布袋」,指以布袋裝人並進行刑求或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