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科教學教案設計
單元名稱 | 唱起歌來快樂多 | 設計者 | 武崙國中音樂老師-- 褚曉雯 | 人數 | 25 | ||||||||
教材來源 | 教科書、自編講義 | 教學對象 | 國中七年級 | 時間 | 3節課 | ||||||||
教材大綱 | 一、人類智慧結晶 – 聲樂 | ||||||||||||
教學目標 | 1.透過尋找歌唱音域與暖聲,建立基礎歌唱技巧。 2.經由指揮圖示與活動,了解基礎指揮。 3.藉由歌唱形式介紹與歌唱評分活動,理解如何賞析聲樂曲。 4.運用科技,培養自主學習唱歌的興趣。 5.學習以中音直笛吹奏樂曲,應用於生活中的歡慶場合。 | ||||||||||||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 1.本課屬於歌唱實作課程,重在實際演練歌唱的技巧與培養欣賞音樂美感的能力。 2.藉由欣賞各類型音樂作品,引發學生自主學習與發表的能力。 3.運用講述、啟發、開放性問答、同儕分組討論或師生互動式討論等,進行多元智慧教學。 | ||||||||||||
教學方法 | 問答法、講述法、多媒體教學、自製教具 | ||||||||||||
使用教具 | 黑板、粉筆、筆記型電腦、投影機、簡報、自編學習單 | ||||||||||||
參考資源 | 翰林版藝術與人文教科書 網路影音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藝術領域 https://www.rootlaw.com.tw/Attach/L-Doc/A040080081018500-1071023-1000-001.pdf | ||||||||||||
教學目標 | 單 元 目 標 | 具 體 目 標 | |||||||||||
| 一、認知方面 1.認識當代常用聲樂分類方式。 2.瞭解聲樂發聲方式,並透過音樂聆賞,知悉聲樂演唱特性。 二、情意方面 3.聆賞音樂並比較不同聲樂音色,與多元的音樂語言。 三、技能方面 4.透過校歌比賽啟發創意,進而關懷生活周遭環境,以及體察各種聲音。 | 音1-Ⅳ-1 能理解音樂符號並回應指揮,進行歌唱及演奏,展現音樂美感意識。 音1-Ⅳ-2 能融入傳統、當代或流行音樂的風格,改編樂曲,以表達觀點。 音2-Ⅳ-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賞析各類音樂作品,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音2-Ⅳ-2 能透過討論,以探究樂曲創作背景與社會文化的關聯及其意義,表達多元觀點。 音3-Ⅳ-1 能透過多元音樂活動,探索音樂及其他藝術之共通性,關懷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音3-Ⅳ-2 能運用科技媒體蒐集藝文資訊或聆賞音樂,以培養自主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發展。 音E-Ⅳ-1 多元形式歌曲。基礎歌唱技巧,如:發聲技巧、表情等。 音E-Ⅳ-2 樂器的構造、發音原理、演奏技巧,以及不同的演奏形式。 音E-Ⅳ-3 音樂符號與術語、記譜法或簡易音樂軟體。 音E-Ⅳ-4 音樂元素,如:音色、調式、和聲等。 音E-Ⅳ-5 基礎指揮。 音A-Ⅳ-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傳統戲曲、音樂劇、世界音樂、電影配樂等多元風格之樂曲。各種音樂展演形式,以及樂曲之作曲家、音樂表演團體與創作背景。 音A-Ⅳ-2 相關音樂語彙,如音色、和聲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音A-Ⅳ-3 音樂美感原則,如:均衡、漸層等。 音P-Ⅳ-1 音樂與跨領域藝術文化活動。 音P-Ⅳ-2 在地人文關懷與全球藝術文化相關議題。 | |||||||||||
學習目標 |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 ||||||||||||
具體目標 | 教學活動 | 教具 | 時間 | 備註 | |||||||||
| 教學準備 一、 教師方面 1.講述並播放常見的演唱形式音樂範例:獨唱、齊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 2.講述並播放無伴奏合唱的音樂範例,如國王合唱團、歐開合唱團(織樂),或電影《歌喉讚》等。 3.介紹基本發聲原理以及發聲構造後,帶領學生暖身,參考課本或自行設計伸展動作(亦可搭配音樂)。 4.歌唱前的準備(1)暖聲,aeiou,母音口型的講解與示範。(2)利用課本發聲練習曲例,以不同音高起音,擴展學生的音域。 5.基本拍的指揮法(1)帶領學生做簡易手部體操,以兩拍為單位,再以三拍、四拍為單位,設計各種可能的動作。(2)播放數段音樂,引導學生聽辨樂曲的拍子,屬於二拍子、三拍子還是四拍子。(3)引導學生加上所設計的手部動作來配合樂曲律動,兩兩互評是否跟得上節拍。(4)配合樂理補給站,講解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等拍號的構成,並請學生圈出教師指定課本頁數歌曲樂譜上的拍號。(5)介紹二拍子、三拍子與四拍子的指揮拍型,教師親自示範並播放影片為範例,再配合「藝術探索:指揮拍型練習」,讓學生更熟悉基本指揮法。(6)播放或引導學生唱出課本上的二拍子簡易曲例〈螢火蟲〉、三拍子簡易曲例〈秋蟬〉、四拍子簡易曲例〈白鷺鷥〉,並讓學生嘗試依拍型指揮。 6.播放、彈奏與範唱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並教唱。 7.帶領學生自主學習如何「好好唱首歌」。 8.引導學生進行「藝術探索:不毒舌樂評」活動。 9.新教中音直笛三個指法,練習曲四首,教導學生吹奏〈祝你生日快樂〉。 10.帶領學生以中音直笛來學習音程,完成「藝術探索:音程遊戲」活動。 二、 學生方面 1.說明節奏的定義:節奏是將音的長短,有規律的組織起來。教師可具體舉例,讓學生容易理解。 2.運用課本中的三個譜例,讓學生實際操作,藉由拍手讓學生體會節奏。 3.說明曲調的定義:將樂譜中高低起伏的音符相連,所產生的聲音線條,就是音樂中的曲調。 4.運用三種記譜方式,來感受曲調。(1)五線譜:教師依據課本的圖片,介紹五線譜的歷史演變。(2)簡譜:教師說明簡譜的認識方式以及其簡便性。(3)音名與唱名:讓學生從五線譜和簡譜,了解每一個音符的音名、唱名。 5.說明首調唱法和固定唱法的定義,並搭配課本一起介紹。 6. 上課攜帶課本。 | 1.粉筆、麥克風、電腦。 2.課本,講義,簡報。 3.自製課程講義、教具。 4.相關音樂影片及相關資料。 |
|
| |||||||||
| 一、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
|
|
| |||||||||
1-1 2-1 2-2 4-1 | 1.介紹聲樂分類及聲樂發聲方式:在這裡我們將一起進入聲樂博物館,探討人類的智慧結晶,研究聲音如何透過各種表達,展現藝術的姿態。 | 筆記型電腦、 投影機、 簡報、 影片 | 30分鐘 | 多媒體教學、問答法 | |||||||||
3-1 3-2 | 2.講述並播放常見的演唱形式音樂範例:獨唱、齊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 |
| 15分鐘 | ||||||||||
| 二、發展活動(教學過程) |
|
|
| |||||||||
1-1 2-1 2-2 | 1.經過數千年演變發展後,聲樂分為獨唱、齊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分門別類,今日我們便透過分類,帶領大家認識豐富的聲樂世界。 3.認識聲樂的分類之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各種不同樂器的曲調,體驗音樂如何豐富人類文化與藝術之美。 | 課本、 自編講義、 板書、 投影機、 簡報、 影片、 教具。 | 45分鐘 | 問答法、講述法、多媒體教學、 | |||||||||
| 三、綜合活動 |
|
|
| |||||||||
1-1.1 | 1.以發表方式請學生口述聲樂種類。 | 課本、 自編講義、 自製學習單、 多媒體教學 | 5分鐘 |
| |||||||||
1-2.1 | 2.請學生舉出有哪些聲樂演奏形式。 | ||||||||||||
3-1.1 | 3.欣賞聲樂獨唱、齊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表演影片。 | 30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