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0140
|
10940
頁次:4
-
4
16 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情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915 年英義法俄倫敦密約:英法俄三國承諾義大利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可獲得亞得里亞海港口、小亞
細亞一部分及德屬非洲部分,以換取義大利承諾對德國作戰
1916 年美國因德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政策,向德國宣戰
1917 年英國外相巴福爾(Arthur James Balfour)宣告,英國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支持猶太人在巴勒
斯坦地區的復國運動
1917 年11 月俄國爆發共黨「十月革命」,1918 年俄國共黨政府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條約」
(Treaty of Brest-Litovsk),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
17 有關 1921 年華盛頓會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美國邀請與太平洋問題有關的九國集會於美國華盛頓,商討太平洋與遠東問題及縮減軍備議題
中國派出以陸徵祥為首,施肇基、顧維鈞、魏宸組、王正廷共五人與會
會議締結「九國公約」,此條約確立美國所主張中國門戶開放政策
會議締結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內容規定日本將山東膠州灣德國舊租借地歸還中國
18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重要會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941 年8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及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開會,將美英兩國
同意的政策發表聯合宣言,稱為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
1941 年12 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上與德、義、日軸心國作戰國家,羅斯福提議稱之為聯合國
(United Nations)。1943 年1月1日,美英中蘇四國簽署聯合國宣言
1943 年10 月召開莫斯科外長會議,美國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提議邀請中國參加,共同發表一
般安全宣言(Declaration of General Security),一般稱為四強宣言
1943 年11 月召開開羅會議,其主要議程是反攻緬甸問題及戰後處置日本問題
19 1954 年中美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有關臺海安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955 年1月中國大陸進犯大陳島,目的在試探美國協防臺灣的決心及程度。因為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未
能解決中美兩國對臺澎以外領土的防衛問題
中國大陸進犯大陳島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已獲美國參議院批准生效。艾森豪總統正式向國會請求授
權在必要時運用軍事力量保衛臺澎及有關地區,這就是「臺灣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
上述臺灣決議案內容規定,如果臺海發生危機,只要在位的美國總統判斷中國大陸對金馬外島的攻擊
是直接進犯臺澎的前奏,即可以動用美國武裝部隊協防金馬外島
1958 年8月,中國大陸對金門實施持續猛烈砲擊,並揚言要攻占臺灣及將美國逐出西太平洋。但美國
並未派遣軍隊前往衝突海域,而僅提供我國三軍必要軍事裝備
20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共黨國家反蘇運動經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953 年6月由於捷克政府政策失當,工人發動示威活動。緊接著東德工人發動罷工並攻擊警察,當局
下令鎮壓
1956 年6月波蘭工人發動示威,當局鎮壓平息動亂。波蘭新領導人向蘇聯承諾該國將留在共黨集團內,
在外交上與莫斯科採取同一立場,蘇聯未出兵干涉波蘭局勢
1956 年10 月匈牙利群眾支持波蘭反蘇行動,當局鎮壓平息動亂。匈牙利政府宣布退出華沙公約組織
(Warsaw Pact),並要求蘇美英法四國保證匈牙利中立地位,蘇聯遂進行武力干涉
1961 年南斯拉夫反對蘇聯及東歐共黨集團經濟合作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CMEA)通過的「專業
分工」政策。南國認為該政策所擬定涉及南國的計畫忽視該國主權,無異瓜分南國領土,支解南國的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