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32370 全一頁
等 別: 三等考試
類 科: 地政
科 目: 土地經濟學
考試時間: 2 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一般企業於決定設置地點時,通常必須考慮地租與可及性之間的抵換關係,試問從
競租理論(Bid rent theory)的觀點言,企業如何選擇其可獲最大利潤區位?又勞力集
約型企業和土地集約型企業在區位選擇上有何差異?請分別繪圖說明之。(25 分)
二、建物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通常會出現老舊損毀現象而遭到拆除重建或再開發,然此對
於歷史建築的保存極為不利。試問一般土地再開發的時機究竟如何決定?如考量歷
史建築的文化資產價值,則對此等建物坐落基地的再開發的時機將起何種變化?請
分別繪圖解析之。(25 分)
三、近年來,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提出農業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MFA)概念,指出農業生產將形成商品產出(Commodity outputs, CO)
和非商品產出(Non-Commodity outputs, NCO),其主要內涵究竟為何?今設採土
地、資本兩種生產要素進行 CO 與NCO 生產,試以艾吉沃斯箱型(Edgeworth-box)
圖說明其間因素組合效率如何達成?又就社會整體而言,CO 與NCO 究應如何生產,
方能達成全面經濟效率?請分別繪圖闡述之。(25 分)
四、有關農地利用集約度的見解,辛克萊(Robert Sinclair)藉「都市擴張理論」(Urban
expansion theory)加以析論,試繪圖說明該理論之要旨,並評述其於現今臺灣之適
用性。(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