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
及外交行政人員、國際經濟商務人員、
民航人員及原住民族考試試題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說明:
一、本試題共有 100 分,包括 8個申論或主題性名詞解釋的題目。
二、作答時,應考慮作答內容的占分比重,每 10 分可考慮 150-300 字的篇幅,但不為限
制,以作答完整周延,符合題意要求為準;惟請注意考試時間,避免作答不及。
*題目:
一、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與行為過程的科學,而科學通常具備以下的標準,包
括:(1)客觀性 objectivity (2)準確性 accuracy (3)可檢驗性 verifiability。請試述這三個
科學標準的概念內涵,並以這三個標準來評論心理學為什麼可算是一門科學。(12 分)
二、Piaget 以基模(schemas)的同化(assimilating)與調適(accommodating)兩個概念來
解釋個體認知發展或建構的歷程。請試述:(1)基模 (2)同化 (3)調適等三者的概念
內涵;然後以一、兩句話來說明 Piaget 對認知發展的基本命題或觀點何在。(12 分)
三、知覺(perception),是指外界刺激作用於人類感官時,人腦對外界整體的看法和理
解,它為我們對外界的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知覺包含了知覺對象的各樣屬性
及關係如何構成整體的上行歷程,也有受既有經驗對所接收刺激的辨認和理解的下
行歷程之影響,因而具有某些特性,請試述以下各種特性的概念意涵,包括:知覺
整體性、知覺恆常性、知覺意義性、知覺選擇性。(12 分)
四、操作化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是指一種藉由行為後的刺激來改變行為繼續發生之機
率的程式;就行為改變的方向而言,分為增強(reinforcement)和懲罰(punishment)
之別,就對刺激物的運用而言,則有正向(positive)與負向(negative)之分。請就
正增強、負增強、正懲罰、負懲罰等四類操作化制約手段分別試述之並舉例說明。
(12 分)

103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
及外交行政人員、國際經濟商務人員、
民航人員及原住民族考試試題
五、心理學上用捷思法(heuristics)解釋人們在進行決策、調整和解決問題上常使用的簡
化推論規則;這種方法常用於問題複雜或訊息不足之時。儘管這種思考方法在經驗上
可能會有效,但卻沒有結論正確的邏輯和經驗基礎,因而也常常會犯錯。常見的捷思
法包括:(1)可得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以及(2)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兩類,請試述其概念內涵,並舉例分析說明之。(10 分)
六、馬斯洛的需求階層論認為人類有五大需求,包括:生理的、安全的、愛與歸屬的、
自尊與尊重的、自我實現的。他也將這些需求分為匱乏需求、成長需求兩類。請先
試述這五大需求的概念內涵或舉例說明其內容;然後說明這些需求如何分為匱乏與
成長兩類,以及馬斯洛採取這種分類的理論觀點或意涵為何。(16 分)
七、當前的人格理論研究有一個跨文化的重大發現,就是在許多不同的文化當中似乎都穩
定地浮現出一組五大性格(Big Five)的結構,且對個人的行為表現具有某種程度的
預測力。這五大性格即: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性(neuroticism)、親和性
(agreeableness)、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請試述這五種不同的性格,可說明概念內涵或以舉例為之。(10 分)
八、人類行為常常會受到實際的、或者想像的他人之影響,而這類課題的研究和成果
就構成了社會心理學。以下有四個社會心理學的名詞:(1)社會學習 (2)社會比較
(3)從眾 (4)責任分散。請試述以上四個名詞的概念內涵並舉例說明之。(1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