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25 我國行政程序法所規定之行政指導,主要係參考下列何國之法制?
日本 德國 法國 美國
26 關於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與行政罰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數行為違反同一行政法上義務之規定者,僅得為一次之行政罰
數行為違反不同行政法上義務之規定者,分別處罰之
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處罰鍰者,依法定罰鍰額最低之規定裁罰
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沒入不得與罰鍰併同裁處之
27 甲於民國107年7月1日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未涉及刑事犯罪),並於107年10月1日發生行為結果。
乙行政機關於108年3月1日對甲裁處行政罰,甲不服,循序提起訴願、行政訴訟。嗣經行政法院判決「訴願
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並於109年5月1日判決確定。倘若乙行政機關須重新作成裁罰處分時,其裁處權時
效應自何時起算?
107年7月1日107年10月1日108年3月1日109年5月1日
28 關於行政罰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行政罰須依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規定科處
依行政罰法規定,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予處罰
行政罰與行政執行皆為處罰,故不得同時施以行政罰與行政執行
依行政罰法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
29 依行政罰法之規定,行政機關對於應扣留物之所有人要求提出,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者,得如何處理?
處以罰鍰 用強制力扣留 以代履行方式執行 向法院聲請假扣押
30 有關行政罰法上沒入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沒入之物,原則上以屬於受處罰者所有為限
不屬於受處罰者所有之物,因所有人之故意或過失,致使該物成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之工具者,仍
得裁處沒入
物之所有人明知該物得沒入,為規避沒入之裁處而取得所有權者,亦得沒入
得沒入之物,受處罰者於受裁處沒入前,予以處分、使用或以他法致不能裁處沒入者,得裁處沒入其物
之價額
31 甲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遭主管機關處罰鍰新臺幣2,000元,裁罰處分經合法送達。送達後翌日甲突然死
亡,其獨子乙為遺產繼承人,乙以其父死亡為由,拒不繳交罰鍰。依司法院釋字第621號解釋,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僅得就甲之遺產執行之 得就乙之財產執行之
得選擇就甲之遺產或乙之財產執行之 甲既死亡,罰鍰處分已失效力,不發生執行之問題
32 對具行政處分性質之執行命令不服,經依行政執行法第9條規定聲明異議後,聲明異議人得為如何之救濟?
不得聲明不服 得再次聲明異議 應踐行訴願程序 得逕行提起行政訴訟
33 義務人滯欠金額合計達新臺幣10萬元以上,依行政執行法規定,下列何者非屬得限制其住居之事由?
經合法通知而不到場 經命其報告財產狀況,不為報告或為虛偽之報告
顯有履行義務之可能,故不履行 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有隱匿或處分之情事
34 關於行政處分之執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行政處分經合法送達,相對人不履行義務者,處分機關即可依法強制執行
課予人民金錢給付義務之行政處分,原則上由行政執行分署執行之
行政處分一經處分相對人提起訴願,即生當然停止執行之效力
得向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之行政處分,不以課予人民義務者為限
35 人民請求公平交易委員會公開會議紀錄及出席委員名單,如經否准,得為下列何者之權利救濟?
向行政院提起訴願,未獲救濟後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撤銷訴訟
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提起訴願,未獲救濟後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
向行政院提起訴願,未獲救濟後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無須訴願,直接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一般給付訴訟
36 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關於聽證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當事人於聽證時,得陳述意見、提出證據及逕行詢問證人
主持人應本中立公正之立場,主持聽證
有妨害聽證程序而情節重大者,主持人得命其退場
當事人認為主持人於聽證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處置違法或不當者,得即時聲明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