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
調查局調查人員、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情報
人員、海岸巡防人員及移民行政人員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有關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及現今社會上父母親讓孩子跨區就讀明
星國中或考取明星高中的社會現象,請以美國犯罪社會學家蘇哲蘭
(Edwin H. Sutherland)在1939年所提出的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內容觀點,來說明父母親對學習環境不佳的憂心。
請詳加說明之。(25分)
二、家庭因素在少年犯罪行為上具有關鍵性之影響,早已為學界研究所證
實,請舉出5種影響少年犯罪行為產生之家庭層面因素。並請以美國犯罪
學家赫胥(Travis Hirschi)所提出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之論點來說明如何有效預防少年犯罪?請詳加說明之。(25分)
三、在犯罪學的發展研究歷程中,發展犯罪學相關理論的產生即在瞭解為何
有些人會犯罪?又為何有些犯罪人會中止犯罪?而其中的生命歷程理
論(Life Course Theory)及潛在特質理論(Latent Trait Theory)即來解釋
此一現象,請說明此2種理論其各別之觀點,並加以說明其彼此主張之差
異性為何?(25分)
四、在犯罪被害相關研究中發現,有某些人因其個人特性是很容易「重複被
害」(Repeat Victimization),導致於成為所謂的「慢性被害人」(Chronic
Victims),在1996年學者 David Finklhor 及Nancy Asdigian 提出3項說明
容易導致成為「慢性被害人」個人特徵所指為何?另請舉出2種生活中會
發生「重複被害」犯罪型態,並說明其重複被害之原因為何?(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