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調查
局調查人員、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情報人員、
海 岸 巡 防 人 員 及 移 民 行 政 人 員 考 試 試題 
類 科 組:觀護人(選試少年事件處理法)、觀護人(選試社會工作概論)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犯罪學文獻顯示,犯罪並不是均勻地散布在各個地區。換言之,犯罪發生地點並非
隨機分布,而是大量犯罪事件聚集在少數地點。此種犯罪「聚集」現象,犯罪學研
究領域稱其為何種現象?有何理論可解釋該現象?(25 分) 
二、請根據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及中立化技術理論(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 theory)的內涵,解釋白領犯罪的發生原因,並說明對應的預防策略。
(25 分) 
三、在犯罪預防的研究領域裡,犯罪型態理論(Crime pattern theory)是一個甚為重要的
理論,因為它結合了理性選擇及日常活動理論,對於犯罪的發生地點很有預測和解
釋力。請說明該理論的內涵以及其在犯罪預防上的啟示。(25 分) 
四、受全球化(Globalization)效應的影響,犯罪者為降低風險及擴大不法利益,常將
違法活動的範圍延伸至境外,形成所謂的「跨國犯罪」(Transnational  crime)。請
說明跨國犯罪的定義,並請列舉說明三種類型的跨國犯罪。(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