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50110-51610 
頁次:3
-
3 
 
7 「兄長尊意,莫非教呼延灼往東京告請招安,到山赦罪?」宋江道:「將軍如何去
得!高太尉那廝是心地褊窄之徒,忘人大恩,記人小過。將軍折了許多軍馬錢糧,
他如何不見你罪責?如今韓滔、彭玘、凌振,已多在敝山入夥。倘蒙將軍不棄山寨
微賤,宋江情願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
(《水滸傳》) 
依據上文,符合文意的選項是: 
宋江想勸誘呼延灼入山寨 宋江怕高太尉延攬呼延灼 
呼延灼自願向高太尉請罪 呼延灼暗地迫使宋江讓位 
8 下列關於「生活」的名言佳句,何者敘述重點與其他三者不同? 
貝多芬:「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於為崇高的事業獻身,就在於至高無上的藝術!」 
卡弗:「在我看來,該提的問題不是『什麼時候我會死』,而是『在我活著的時
候,我還能做些什麼。』」 
奧斯特羅夫斯基:「只為家庭活著,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一個人活著,這是卑
鄙;只為自己活著,這是恥辱。」 
托馬斯.曼:「人不僅僅是做為個人,要過他自己的生活,而且不管自覺與否,
也都要過著他那個時代和同代人的生活。」 
9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我們得修正自己的偏見,才能看到完整的世界。臺
灣汲汲營營要走出去,沒有錯,但其實先看看自己的身邊。仔細想想,現在幾乎每
個臺灣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東南亞朋友,他們勇敢飄洋過海到臺灣,我們有沒有相
同的勇氣。跟他們說說話,認識之後會發現我們都一樣。如果能認識得更清楚,偏
見與歧視就能相對減少,把自己向上提升一階高度。」 
文中所述對於「偏見」的成因,下列選項何者最為接近? 
身行不遇中國人  流徙異邦、取給殊方 
翫所習見,奇所希聞 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 
10 「島嶼許多記憶的快速消失,使人愕然。記憶突然消失的驚愕,或許常常是煩躁焦
慮的開始吧。上一代的記憶,無法傳遞到下一代,下一代也無法相信自己建構的世
界可以天長地久。我們毀壞了過去,我們建構的一切,不會被下一代毀壞嗎?怪手
開挖,很輕易摧毀積累半世紀、一世紀歲月的建築,歲月與記憶一起被摧毀。人對
物無情,常常也就是對人無情的開始嗎?因為沒有任何事會長久,也就難以有堅定
的信仰。」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消失遺忘的記憶等待被信仰喚起 長久的記憶才能產生堅定的信仰 
記憶在我們提取它時被重新建構 儘管記憶鮮明,但時光畢竟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