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60110-61510 
頁次:3
-
3 
 
8 「我以為文學理論是出在文學作品之後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恐怕還是如
此。倘要提高作者的自覺,則從作品中汲取理論,而以之為作品的再生產的衡量,
自然是有益處的。但在這樣衡量之際,須得記住在文學的發展過程中作品與理論乃
如馬之兩驂,或前或後,互相推進。理論並非高高坐在上面,手執鞭子的御者。」 
下列選項,何者符合作者的看法? 
文學的創作優先於理論 理論與創作不必然結合 
理論是作者的創作泉源 創作是文學的唯一價值 
9 「日本津輕半島的人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認為漂流木是候鳥所遺留下來的。成群
的候鳥在秋天飛過津輕海峽,到溫暖的南方過冬,牠們啣著木枝石片之類的東西,
黑夜時可以漂在廣闊的海上憩息。離開大海時,據說牠們會把這些東西留在海面
上,等到開春飛回故鄉時,才會啣起這些木石離開。所以,春天來臨時,漁人們看
見那些無主的漂流物,便認定它們的主人恐怕已遭到不幸,是永遠不會回來了。漁
人拾起這些木枝,帶回家去,當往來商客經過並住宿在他們家中,便以這些木頭燒
洗澡水供商客沐浴,藉由那些焚燒時上升的白煙,一方面令禽鳥安息,一方面為商
旅祈求平安。」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適合作為標題? 
漁人的守護 漂流木的哭泣 永不止息的候鳥 津輕海峽的怒吼 
10 「司馬遷是把從軒轅到漢武帝時代汗牛充棟的史實,用一片片竹簡寫出五十二萬字
的《史記》。他的志趣所在,是把這一大堆竹簡寫成的《史記》,『藏之名山,傳
之其人』的。這整個的過程與目的可以說是信息的傳遞,也就是他所謂的『傳之其
人』。而儲存的方法則是寫在竹簡上,而把竹簡『藏之名山』。當然如果能省掉一
個字,就可以少寫一個字。竹簡上少寫一個字,就可以少用些竹簡,而藏之名山時
就可節省些空間。於是,司馬遷就需要把資料大量地壓縮,把自己的寫作技術練入
化境,使所寫文言文字達於精純,然後才寫到竹簡上去。這可以說是編碼程序,以
不致使人誤解原意為最低訴求;而後人在名山內拿到竹簡時,得到竹簡上所示的信
息。那就需要一些念懂古文的功夫,也就是後世的人要有解碼的訓練。自然,竹簡
像晶片一樣,是載體,而所寫的字可以比為位元了。這正說明了上古所用的信息系
統,已經是在做資料壓縮了。」 
根據上文所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歷史事實乃是汗牛充棟的信息載體 信息傳遞與儲存的方法古今無不同 
信息傳遞是一個資料壓縮與解碼的過程 以文言編碼是古人傳遞訊息的最低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