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
40110
|
44510 全一張
(背面)
等 別:四等考試
類 科:各類科
科 目: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張儀欺楚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既而曰:「臣有奉邑六里」。此與兒戲無異。天下無不疾張子
之詐,而笑楚王之愚也。夫六百里豈足道哉?而張又非楚之臣,為秦謀耳,何足深過。若後世
之臣欺其君者,曰:「行吾言,天下舉安,四夷畢服,禮樂興而刑罰措。」其君之所欲得者,
非特六百里也,而卒無絲毫之獲。豈特無所獲,喪已不勝言矣。則其所以事君者,乃不如張儀
之事楚。(蘇軾〈張儀欺楚〉)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本文以史為喻,以古諷今 文中翻案新論張儀的功過
為國家圖存救亡,可採取權宜措施 認為後世謀臣空言侈談,其過大於張儀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
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萬章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去齊,指離開齊國
遲遲吾行,指不忍離去
接淅而行,接淅是撈起正在淘洗的米,瀝乾水;形容離去時動作緩慢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孟子認為孔子是最合時宜之人
下列選項,何者與「載道怨聲」的意義最不相同?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天怒人怨,禍幾日深,非細故也
你為何在吾神廟中埋天怨地,怪恨神靈 敗道傷俗,悖亂人神,民怨盈塗,國謗彌歲
人踏上仕途,很容易被汙染,會變成為另外一種人,他說話的腔調會變,他臉上的筋肉會變,
他走路的姿勢會變,他的心的顏色有時候也會變。
上文旨在摹寫:
人性人情
宦海浮沉
江湖險惡
世態炎涼
安迪.沃荷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名的畫家」。他的大部分畫作取自現實題材,「普普藝術大
師」的稱號於焉誕生。許多人鄙夷他、質疑他,認為他把藝術的層次降低了;然而,人們仍舊
無法忽視他的藝術成就。他的表現,使原本精緻高貴、專屬上流社會的品味,變成了人人可懂、
販夫走卒皆可佇足圍觀的格調。更重要的是,藝術也可以創造大量財富。
下列關於安迪.沃荷的敘述,何者錯誤?
安迪.沃荷使藝術欣賞由小眾的轉變為大眾的
安迪.沃荷的成功,使人們相信多元價值的可能
安迪.沃荷生前即以其普普藝術賺進大把鈔票,迥異於許多生前清寒身後榮耀的畫家,顯得
與眾不同
安迪.沃荷以通俗題材入畫,許多人認為他把藝術的層次降低,不屑買他的畫作,所以他的
畫作有行無市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
的事。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到與自
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
這是就讀書說的。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
文的好材料。(夏丏尊〈觸發〉)
下列詩句的創作,何者符合上文所說「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的觸發功夫?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
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
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
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下列敘述,何者不代表作者的心情?
作者體會到目送父母的心情,就如同目送孩子的心情
作者在路口送走小孩,感覺到孩子的背影沉默地表示抗議
作者在火葬場送走了父親,意識到這是生命中最後一次的目送
父母子女間的緣分,將會在不斷地目送背影的過程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