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及外交行政人員、
民航人員、國際經濟商務人員及原住民族考試試題
代號:60110
|
61510 全一張
(背面)
考試別 :原住民族特考
等別 :四等考試
類科組 :各類科
科目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云:「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
得而推?惟公生有聞於當時,死有傳於後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作者認為不必
為歐陽文忠公之死而悲的原因是:
認為天意難測,不可究詰
認為人皆有死,本屬自然
其已鞠躬盡瘁,故應死而無憾
其已當世知名,且必百代流芳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
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苟無良,
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依據上文,韓愈謂國家任人取才的態度,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
兼容並蓄
求才若渴
野無遺賢
因人設事
按西方成語:「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銀邊。」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經過不同程度
的摧殘和折磨,彼此間加深了一點了解,滋生了一點同情和友情,就該算是那一片烏雲的銀
邊或竟是金邊吧?─因為烏雲愈是厚密,銀色會變為金色。
常言「彩雲易散」,烏雲也何嘗能永遠占領天空。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
在我記憶裏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文中「烏雲的金邊」意象所含納的意義,最適合的選項是:
摧殘中的記憶
風雨中的勇氣
邪惡中的救贖
苦難中的溫暖
「你真的這樣看、這樣想嗎?為什麼你不走上前去,也試試他們的工作。首先你必須和潮水
搶時間,在它漲臨之前,採滿一竹筏的蚵叢。你恐怕得一直彎著腰肢,揮動著鐵鉤。逐漸,
你的背脊、手臂痠硬而終至麻木了。其次,你必須注意手腳,只要一不小心,銳利的殼鋒便
會在你的手掌、腳板或腿肚上劃開血痕,再被含著鹽分的海水一泡,那種蝕痛真能讓你咬牙
切齒哩!等到潮水慢慢淹上沙洲、蚵園,你或許早已耗盡氣力,也滿手滿腳的傷痕了。」
根據上文,作者要「你」體會的是:
勇往向前
親身感受
能者多勞
痛定思痛
根據當代倫理學者麥肯泰爾的分析,西方傳統對「品德」的主張有幾個特點:一、不同時代
的思想家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荷馬認為「體力」,而亞里斯多德認為「智力」是一種品德,
這似乎很難被當代人接受。二、不只是不同思想家對德目的看法不同,而且對於那些德目比
較重要,也有不同的優先順序。三、品德和社會秩序的關係也因時代而有所改變,對荷馬而
言,人類最卓越的表現就是勇士,所以他認為體力是一種品德;對亞里斯多德而言,理想的
人格類型是雅典的紳士,而有些品德則是有錢人的專利,譬如:慷慨,顯然有錢人才能展現
慷慨的品德;至於《新約》中的信、望、愛,則全部不在亞里斯多德的德目之中,而亞里斯
多德所重視的「明智」,在《新約》中也未出現;而且《新約》認為「謙卑」是一種美德,
在亞里斯多德的心目中可能是惡。
根據上文,作者最可能會發展出怎樣的論述?
品德是社會發展的良藥
進行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找出當前社會需具有的品德
當前社會普遍對「品德」認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