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
30150-30250
30450 
32050-32150 全一張
(背面)
等 別:三等考試 
類 科:一般行政、一般民政、人事行政、法律廉政、財經廉政
科 目:行政學 
 
 
 
11 下列那項改革與財政課責改革沒有關係? 
財政透明 權責會計 財政紀律 公私協力 
12 下列何者是學理上主張財政分權的主要理由? 
促進地方政府間之均衡發展 因地制宜 
強化中央對地方政府之監督 可達成年度預算平衡 
13 下列那位學者較早提出政策科學一詞,主張重視政策取向的研究來解決社會問題? 
賽蒙(Herbert Simon)  拉斯威爾(H. D. Lasswell) 
羅爾斯(John Rawls)  唐恩(William Dunn) 
14 某一領域的政策問題經常會影響另一領域的政策問題,這是屬於政策問題的那一種特性? 
互賴性(interdependence) 主觀性(subjectivity) 
人為性(artificiality)  動態性(dynamics) 
15 有關唐恩(W. Dunn)所提出結構不良的政策問題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結構不良的政策問題通常決策參與者眾多,方案後果亦呈現高度不確定性 
結構不良的政策問題亦可稱之為第二類型的政策問題 
結構不良的政策問題對政策方案的偏好順序具有遞移性 
我國核四廠應否續建的問題是屬於結構不良的政策問題 
16 社會中存在某些平時並不顯露的民意,只在政府採取某種政策後才表現出來,請問這是民意的何種特性? 
同質性 多變性 潛在性 容忍性 
17 下列何者不是層級組織(官僚體制)出現的主要理由? 
降低交易成本的考量 豐沛的社會資本 提升組織效率 因應組織規模的逐步擴大 
18 國家機關各級政府之間垂直或水平的互動關係,稱為下列何者? 
自治協調關係 府會關係 公共關係 府際關係 
19 有關知識形成的過程與層級性,包括智慧、資料、知識、資訊等概念,其由低至高階層級的順序為何? 
資料、智慧、知識、資訊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 
資料、資訊、智慧、知識 資訊、資料、知識、智慧 
20 下列何者係指政府機關中,隱藏於組織成員腦海中的經驗、技術、文化習慣等,無法以書面文字顯現出來的知識
類型? 
客觀的知識 外顯的知識 默會的知識 命題的知識 
21 下列那一種溝通系統主要是建立在組織成員的社會關係上? 
上行溝通 下行溝通 水平溝通 非正式溝通 
22 在實務上,一項公共政策究竟能否實現公共利益總是難以判斷。學者全鍾燮(Jong S. Jun)建議公共利益可以用
八種判準加以衡量,下列那一組不在他所提出的判準之列? 
政黨衡平、全球視野 輿論民意、充分開放 民主程序、專業知識 公民權利、倫理和道德標準 
23 按羅森部倫(D. H. Rosenbloom)觀點,公共行政主要涉及那些面向與途徑? 
政治、經濟、社會 政治、經濟、管理 政治、法律、管理 經濟、管理、法律 
24 下列何者較符合「由下而上」政策執行模式的特質? 
由中央政府主導,地方政府配合執行 委外機關對承包廠商具有監督權責 
機關首長對部屬採取嚴密的管理監督 基層政府機關較有自主裁量權 
25 下列何者形容行政組織及團體社會化對於成員態度與主張的本位主義副作用,亦即「職位決定立場」? 
邁爾斯定律(Miles’ Law) 墨菲定律(Murphy’s Law) 
白京生定律(Parkinson’s Law) 不稀罕效應(BOH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