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與考試流程指引

格式
doc
大小
563.5 KB
頁數
4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0-12-13,离现在 14 31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目次

第一章一般規定1

第一節論文題目與指導教授1

第二節論文完成與學位考試1

第三節論文正本2

第二章論文結構與要項5

第一節論文結構5

第二節論文要項6

第三章論文寫作格式13

第一節引註與標點符號13

第二節表與圖18

第三節排版與印刷21

參考文獻24

附 錄 ……………………………………………………………………………………………………………..27

一、碩士學位申請書27

二、博士學位申請書27

三、碩士學位考試口委名單29

四、博士學位考試口委名單30

五、學位考試公告31

六、學位考試評分表32

七、碩士論文口試審定書(A)33

八、博士論文口試審定書(A)34

九、碩士論文口試審定書(B)35

十、博士論文口試審定書(B)36

十一、電子學位論文服務流程說明 …………………………………………………………37

十二、封面與封背………………………………………………………………………………….. 38

十三、中文摘要…………………………………………………………………………….…………40

十四、英文摘要…………………………………………………………………………….…………41

十四、英文摘要……………………………………………………………………………….…………41

十五、目次……………………………………………………………………………….…………………42

十六、表次……………………………………………………………………………….…………………43

十七、圖次……………………………………………………………………………….…………………44

十八、作者簡介……………………………………………………………………….………………45

十九、論文規範合格證明書…………………………………………………….…………………46




第一章一般規定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日益精進,教育已成為知識傳授的主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各大專院校都非常重視研究風氣的培養,大學任課教師大多要求在校生就所修習之課程內容,撰寫研究報告,而研究所的學生更是脫離不了研究論文的寫作。然而大部份的學生對於研究報告的撰寫並不熟悉,且課程安排上也很少開這門課來討論,造成研究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往往缺乏具體的規範。

鑑於研究生在畢業前,必須提出一篇合格之學位論文,乃編訂本學位論文撰寫規範,期使本所學位論文寫作有標準模式,願它能在論文處理方面給研究生一點幫助。


第一節論文題目與指導教授

博士生最遲應於第一學年結束前,碩士生應於第一學期結束前決定學位論文題目與指導教授。決定之題目除應經指導教授同意認可外,同時應提出研究論文題目之預定進度及完成時間,經所長核准後,完成論文題目及指導教授之擇定。

研究生經選定論文題目及指導教授後,若未完成論文前有變更之需要時,得經由本所仲裁之學術委員會討論後變更,此外,若研究生與指導教授有不同意見之衝突,也得以向所內之學術委員會提出申訴仲裁。

學位論文之撰寫以中文或英文為原則,已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以同一論文提出,否則視同舞弊,若於學位授與後發現,學位追回註銷。


第二節論文完成與學位考試

凡符合下列各項條件者,得於各學期之規定期限內申請學位論文考試:

  1. 碩士班修業屆滿一年之當學期起,博士班請參照本所博士班修業要點第八條

之規定;

(2) 計算至當學期止,除論文外修畢本研究所規定之課程與學分;

(3) 完成本所之修課要點的有關規定;

(4) 完成學位論文初稿(碩士論文字數至少八萬字,博士論文至少十二萬字)或提

出代替學位論文之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並經指導教授同意。

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於指導教授同意後,組成「學位考試委員會」(填具學位考試申請書(附錄一、二)及口試委員名單(附錄三、四),依程序核准後始得舉行學位考試。「學位考試委員會」之組成,依本校「學位考試辦法」之規定辦理。

研究生至遲應於正式進行論文口試十四日前,將研究題目、內容摘要、學位考試之時間及地點等,送交所辦公室公告用印後自行張貼,公告格式如附錄五。

依本校「博士學位考試辦法」第三條規定及「碩士學位考試辦法」第六條規定。準此,研究所之學位考試以考試委員會口試進行為原則。論文口試進行時,各學位考試委員應親自出席論文考試,不得委由他人代理。出席委員達三人以上始得舉行論文考試。如指導教授及共同指導教授皆獲聘為學位考試委員,兩人皆出席口試時僅能提出一份成績。

學位考試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但論文若有抄襲,舞弊情形經確認者,無論是否舉行論文考試,一律以不及格論。出席委員均應分別以「學位考試評分表」(附錄八)評分並簽名,由指導教授送研究所彙送教務處。研究生之研究論文成績則以各「學位考試評分表」總平均分數表示之。

通過「學位考試」並且依學位考試委員意見修正完成之論文,各學位考試考試委員應於「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附錄七、八)上親筆簽名乙份,並分別依本規範之規定裝訂於定稿論文中。指導教授兩位者,使用附錄九、十之「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第三節論文正本

依本校「博士學位考試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及「碩士學位考試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學位考試及格之論文或技術報告應直接於本校圖書館「電子學位論文服務」(http://etds.ntut.edu.tw/main/index)網站上直接輸入建檔待圖書館查核通過後,請列印論文授權書(流程參見附錄十),並於畢業前將論文或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送有關單位。送繳冊數為:所屬研究所一冊精裝、二冊平裝、光碟一片;本校圖書館四冊(精裝二本、平裝兩本);指導教授一冊平裝。

平裝本之封面顏色以淡黃色或淺黃色為宜。繳交本所及圖書館精裝本相關規定如下:(1)封皮:博士論文為黑色(編號710、碩士論文封皮為暗紅色(編號701(2)大小材質:A4、全漆布;(3)書背依論文實際厚度自由調整字體大小,作者姓名請距離封底4.5分以上,以便黏貼書標。

































第二章論文結構與要項


第一節論文結構

一篇學位論文在結構上通常包括三個部分:(1)前置資料(preliminary materials)(2)正文(body of the paper)(3)參考資料(reference materials)。除非有絕對必要(如軟體研發等),否則論文儘量不附電腦磁碟或CD等無法裝訂之附件。

有關學位論文所應包含之架構如下:

全本論文採雙面印刷。封面、書名頁、口試審定書部分不編頁碼;其餘部分均需載明頁碼,其中,謝誌、摘要、目次及表圖次的頁碼以小寫羅馬數字表示,論文正文以後的頁碼則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二節論文要項

壹、封面

封面應載明學校名稱(含校徽)、系所名稱、論文名稱、研究生姓名、指導教授姓名及論文通過年月。上述資料均應向中央對齊,其格式可參見附錄十二(封面與書背)。平裝本的封面紙張,其磅數至少150磅以上,顏色採淡色系列;至於精裝本的封面,碩士論文則依學校統一規定採暗紅色封皮燙金字體;博士論文採黑色封皮燙金字體。


貳、書名頁

書名頁內容除校徽、校名的字型外,其他皆與封面相同,包含學校名稱、系所名稱、論文名稱、作者姓名、指導教授姓名及論文通過年月。書名頁不加頁碼。裝訂時,書名頁前加一頁空白頁。


參、授權頁

請於本校圖書館「電子學位論文服務網站」(http://etds.ntut.edu.tw/main/index)上進行論文提交,在圖書館查核通過後,請列印出學位論文授權書並簽名,交予圖書館(毋需裝訂於紙本論文),該授權書確保同學仍擁有著作權,並且可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重製或委託第三人重製。


肆、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須經由學位考試委員、指導教授及所長簽名後附在學位論文內,格式請參見附錄七、八。有共同指導教授者,採附錄九、十之格式。


伍、謝誌

凡對研究曾提供協助之人或機構,作者都可在謝誌中表達感謝之意。「謝誌」的標題使用20pt標楷體,並於上、下方各空一行(1.5x12pt)後鍵入內容。


陸、摘要

摘要為論文或報告的精簡概要,其目的是透過簡短的敘述使讀者瞭解整篇報告的內容。摘要的內容通常須包括問題的描述以及所得到的結果,同時需包含中文摘要及英文摘要兩部分,但各以兩頁為原則,中文摘要置於前,英文摘要置於後,且不得有參考文獻或引用圖表等。

「摘要」的標題使用20pt標楷體並於上、下方各空一行(1.5x12pt)後鍵入摘要內容。摘要起至論文正文前皆需以小寫羅馬數字標示頁碼(即i,ii,)。參見附錄十三、十四。


柒、目次

除封面、書名頁、審定書、謝誌外,其餘各項皆需列入目次中,並於目次中載明起始頁數,其中有關論文主體部分,僅於目次中列出章與節兩層即可(參見附錄十五。

「目次」的標題使用20pt標楷體,並於上、下方各空一行(1.5x12pt)後鍵入目次內容。


捌、表次

所有在論文中出現過的表,均應於表次中記載表的標題及其起始頁數。若表的數量不多,表次可與圖次合併稱「表圖次」。

「表次」的標題使用20pt標楷體,並於上、下方各空一行後鍵入表次內容。參見附錄十六。


玖、圖次

所有在論文中出現的圖,均應於圖次中記載各個圖的名稱及其起始頁數。若圖的數量不多,可與表次合併稱「表圖次」。

「圖次」或「表圖次」的標題使用20pt標楷體,並於上、下方各空一行後鍵入圖目次內容,參見附錄十七。


拾、論文主體

一、章

論文正文主要由章所構成。各章均應另起新頁,加入頁碼。論文採雙面印刷方式,同時各章需以奇數頁作為起始頁。此外,章之標題均不得有標點或英譯對照,並至少於該頁加入一空白行(1.5x12pt)後,開始鍵入。

標題應置於中央,下方鍵入一空行(1.5x12pt),字體使用20pt標楷體。如果標題太長,可依文意將其分為數行編排。例如: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第二章文獻探討


若該章之標題太長時,則分為兩行置中排列。例如:


第二章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行政組織

的沿革與發展



二、節

章由節所構成,各節應有其標題。節標題應居於該行之中央,並於其上方空一行(1.5x12pt)、下方不空行,字體使用18pt標楷體。同時,節標題不得於一頁之最底部,節標題下方至少應有一行文字,否則應將該節標題移至次頁。節標題不得有標點或英譯對照。

三、節以下的階層

節之下通常又可分為數層。其段落號碼的標寫格式如下。「壹、」與「一、」之子標題的字體使用16pt標楷體;「(一)」該層字體使用14pt標楷體,參見附錄十。


壹、XXXXX

一、XXXXX

(一)XXXXX

1. XXXXX

(1) XXXXX

XXXXX

若標題文字超過一行,換行時,第二行對齊自編號後的文字開始。如遇到節以下不分階層之分類,則以一、二、三、開始,而不用壹、貳、參、。例如:在第一章第二節之研究目的,其內容提及目的一、目的二、……等。


拾壹、參考文獻

論文中所有引證的文獻,皆需在論文末列出詳細的參考書單,供讀者進一步查閱,故參考文獻是論文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參考文獻中應包含的項目須力求完整,同時通篇體例一致。對此,本所參考「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20097月所出版之《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版)之規定,以及林天祐編著之《APA格式第六版》。

參考文獻需分中英文撰寫,中文部分在先(含日文、韓文等),英文部分在後(含法文、德文等),同時中文部份依姓名筆畫進行排序,英文部份依姓氏字首之字母順序進行排序。「參考文獻」的標題使用20pt標楷體,並於其上、下方各空一行後(1.5x12pt),依序鍵入參考文獻內容。

一、引用期刊-數位識別碼(採用第六版)

Powers, J. M., & Cookson, P. W. Jr. (1999). The politics of school choice research.

Educational Policy,13(1),104-122.doi:10.1177/0895904899131009


二、作者人數-作者在8人以上(採用第六版)

林天祐、陳麗華、蔡昆瀛、歐玲如、宋佩芬、林麗華、…黃於庭(2009)。臺北

市全球教育白皮書。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61-40

Gilbert, D. G., J. F. Rabinovich, N. E., Sugai, C., Plath, L. C., Asgaard,G.,…Botros, N.

(2004). Effects of quitting smoking on EEG activation and attention last for more

than 31 days and are more severewith stress,dependence, DRD2 A1 allele, and

depressive traits. Nicotine and Tobacco Research, 6, 249-267. doi:10.1090/146222

0041000


三、線上文獻(採用第五版)

陳揚盛(2000120日)。基本學力測驗考慮家考國三下課程。200710

20日,取自:http://lihpao.shu.edu.tw/

Greater New Milford (n.d.). Who has time for a family meal? You do! Retrieved

October 5, 2000, from http://www.familymealtime.org


四、出版社地點(採用第六版)

District of Columbia (DC)

VandenBos, G. R. (Ed.). (2007).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五、英文百科全書或套書格式(採用第六版)

Koch, S. (Ed.). (1959-1963). 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Vols. 1-6). New York,

NY: McGraw-Hill.

Sadie, S. (Ed.). (1980).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nd musicians (6th ed.,

Vol. 20, pp.2-50). London,England: Macmillian.


六、中文學位論文格式(採用第五版)

柯正峰(1999)。我國邁向學習社會政策制訂之研究-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

及政策合法化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七、中文翻譯書(採用第六版)

吳美麗(譯)(1998)。管理其實很Easy(原作者:M. H.McCormack)。臺北市:

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6


八、中文法令規範(採用第六版)

師資培育法(20051218日)。


九、中文表格資料來源-書籍類(採用第六版)

資料來源:吳清山(1998)。初等教育(頁23-24)。臺北市:五南。

資料來源: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p.26), by C. I. Barnard,1971,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十、ERIC報告(採用第六版)

Kubota,K.(2007)."Soaking" model for learning: Analyzing Japanese

learning/teaching process from a sociohistorical perspective.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98566)



拾貳、附錄

有些資料雖有參考價值,但因為太冗長或與本文的關連性不高,不適合放在本文內,此時即可列於附錄,例如問卷內容、訪談紀錄、統計數據、……等。若附錄僅有一項時,不需編號,若超過一個以上,則以一、二、三、……等進行編號以資識別。「附錄」的標題使用12pt標楷體置於版面頂端左側、並於下方空一行後(1.5x12pt) 鍵入附錄內容。


拾參、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包括作者之姓名、學經歷、著作,參見附錄十九。



















第三章論文寫作格式


第一節引註與標點符號

壹、引文

論文寫作中,為強化本文的論述,常引用他人的著述作為本文立論的基礎。原則上,直接引用的文字無論是文字、標點符號,皆應與原文相同,同時應譯為中文,並註明引文的出處來源。


貳、出處

不論是改寫或是直接引用原作者的資料,都必須將資料來源標明清楚,尤其學位論文屬於學術性著作,標明資料出處更是一篇論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歸納而言,標明資料出處至少具有以下幾點功能:(1)指出引述資料來源,供讀者參證;(2)顯示研究者言而有徵,具備嚴謹的研究態度;(3)遵守學術研究倫理,對他人的意見、研究成果或智慧成果不竊為己有。

引文出處的寫法除參考本文論文撰寫規範之規定外,餘參考《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六版》以及林天祐編著之《APA格式第六版》。


參、註腳

正文中如有補充、比較、討論、批評與銘謝等,可用註腳加以說明。註腳應分章依順序編號,採上標方式標註,各章內註腳編號連續。註腳內容可置於同一頁版面的底端,亦可全部移至各章正文最後。



肆、統一用字、統一用語與標點符號

論文中的字詞與標點符號均採法律統一用字、統一用語與新式標點符號。如「」用於平常引號;『』用於引號中的引號;《》用於書名,〈〉用於篇名或論文名。其他詳細用法如下。

一、統一用字

統一用字

曾見用字

公布、分布、頒布。


徵兵、徵稅、稽徵。


部分、身分。


帳、帳目、帳戶。


韭菜。


礦、礦物、礦藏。


釐訂、釐定。


使館、領館、圖書館。


穀、榖物。


行蹤、失蹤。


妨礙、障礙、阻礙。



賸餘。


占、占有、獨占。


牴觸。


雇員、雇主、雇工。

名詞用「雇」。

僱、僱用、聘僱。

動詞用「僱」。

贓物。


黏貼。


策劃、規劃、擘劃。

動詞用「劃」。

計畫。

名詞用「畫」。

並。

連接詞

聲請。

對法院用「聲請」。




續上頁

統一用字

曾見用字

申請。

對行政機關用「申請」。

關於、對於。


給與。

給與實物。

給予、授予。

給予名位、榮譽等抽象事項。

紀錄。

名詞用「紀錄」。

記錄。

動詞用「記錄」。

事蹟、史蹟、遺蹟。


蹤跡。


糧食。


蒐集。


菸葉、菸酒。


儘先、儘量。


麻類、亞麻。


電表、水表。


擦刮。


拆除。


磷、硫化磷。


貫徹。


澈底。


祗。

副詞


二、統一用語

統一用語

「設」機關

如:「教育部組織法」第四條:「教育部設左列各司、處、室……」。

「置」人員

如:「司法院組織法」第九條:「司法院置秘書長一人,特任,……」。

「第九十八條」

不寫為:「第九八條」。






續上頁


統一用語

「第一百條」

不寫為:「第一○○條」。

「第一百十八條」

不寫為:「第一百『一』十八條」。

「自公布日施行」

不寫為:「自公『佈』『之』日施行」。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自由刑之處分,用「處」,不用「科」。

「科」五千元以下罰金

罰金用「科」不用「處」。且不寫為:「科五千元以下『之』罰金」。

「處」五千元以下罰鍰

罰鍰用「處」不用「科」。且不寫為:「處五千元以下『之』罰鍰」。

準用「第條」之規定

法律條文中,引用本法其他條文時,不寫「『本法』第條」,而逕書「第條」。又如:「違反第二十條規定者,科五千元以下罰金」。

「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法律條文中,引用本條其他各項規定時,不寫「『本條』第項」,而逕書「第項」。如刑法第三十七條第四項「依第一項宣告褫奪公權者,自裁判確定時發生效力。」

「制定」與「訂定」

法律之創制,用「制定」;行政命令之制作,如「訂定」。

「製定」、「製作」

書、表、證照、冊、據等,公文書之製成用「製定」或「製作」,即用「製」不用「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法律條文中之序數不用大寫,即不寫為:「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

「零、萬」

法律條文中之數字「零、萬」不寫為:「、万」。


三、標點符號

符號

名稱

句號

用在一個意義完整文句的後面。

公告○○商店負責人張三營業地址變更。

點號

用在文句中要讀斷的地方。

本工程起點為仁愛路,終點為……

頓號

用在連用的單字、詞語、短句的中間。

1.建、什、田、旱等地目……

2.河川地、耕地、特種林地等……

3.不求報償、沒有保留、不計代價……

續上頁

符號

名稱

冒號

用在有下列情形的文句後面:

一、下文有列舉的人、事、物、時。

二、下文是引語時。

三、標題。

四、稱呼。

1.使用電話範圍如次:(1)……(2)……

2.接行政院函:

3.主旨:

4.○○部長:

問號

用在發問或懷疑文句的後面。

1.本要點何時開始正式實施為宜?

2.此項計畫的可行性如何?

驚歎號

用在表示感歎、命令、請求、勸勉等文句的後面。

1.又怎能達成這為民造福的要求!

2. ……希照辦!

3.請鑒核!

4.來努力創造我們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榮譽!

「」『』

引號

用在下列文句的後面,(先用單引,後用雙引):

一、引用他人的詞句。

二、特別著重的詞句。

1.總統說:「天下只有能負責的人,才能有擔當」。

2.所謂「效率觀念」已為我們所接納。

破折號

表示下文語意有轉折或下文對上文的註釋。

1.各級人員一律停止休假-即使已奉准有案的,也一律撤銷。

2.政府就好比是一部機器-一部為民服務的機器。

……

刪節號

用在文句有省略或表示文意未完的地方。

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應將提出立法院的法律案、預算案……提出於行政院會議。

( )

夾註號

在文句內要補充意思或註釋時用的。

1.公文結構,採用「主旨」「說明」「辦法」(簽呈為「擬辦」)三段式。

2.臺灣光復節(十月二十五日)應舉行慶祝儀式。









第二節表與圖

壹、編號

表與圖均應分別編號,以方便提及與說明。不要使用「如下表所示」或「如下頁之圖所示」等文字,因為排版後的表或圖不一定出現在所提及的下面或次頁。正確的提及方式為「如表2-1 所示」或「如圖3-1 所示」等。

表與圖的編號採分章方式。表與圖編號的字體為阿拉伯數字。英文表與圖的編號後得加上句點(大寫羅馬數字編號不在此限),但中文不加。例如

Table 2-1 This is a sample Table.

Figure 2-1 This Figure is for your reference.

2-1 中文表之標題後不加句點

2-1 中文圖名後也不加句點

若一個圖包括數個子圖時,各子圖可用(a)(b)(c)....等方式予以編號區分。


貳、標題

每個表與圖均應有一個簡潔的標題(caption)。標題不得使用縮寫。表與圖的標題採用與本文相同的字型──標楷體字型。英文的表標題後可加也可不加句點,但英文的圖標題後必須加上句點。中文的表與圖之標題後不加任何標點符號。

表標題的排列方式為表上方置左,與表的段落距離為6pt;圖標題的排列方式為圖下方置中,與圖的段落距離為6pt。使用WinWord時,標題與圖或表之距離於「格式」中之「段落」、以「段落間距」設定。例如表3-1及圖3-2所示。


3-1 子公司區域成長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台北

20.4

27.4

90

20.4

台中

30.6

38.6

34.6

31.6

台南

45.9

46.9

45

43.9


3-1 每季累計金額


圖或表之標題長度以不超過該圖(或表)之寬度為原則,若標題須超過一行者,則第二行自表或圖標題的第一個字排列,如圖3-2所示。

3-2 每季累計金額圖或表之標題長度以不超過該圖(或表)

之寬度為原則,若標題須超過一行者,採此例。


參、位置

表與圖應置於第一次提及之當頁的下方。若頁下方沒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則應置於次一頁的上方。若同一頁的上方或下方有兩個以上的表或圖,則應按其出現的順序依序排列。佔半頁以上的表或圖應單獨放在一頁,並置於當頁的中央位置。未滿半頁的表或圖,與本文共同放在一頁。表與圖以向版面中央對齊為原則,並且上、下方、本文或其他圖表各空一行。



肆、大小

表與圖的長度超過縱長,則可將其分為數頁編排。請於下頁(或下數頁)的標題應改為「表2-1(續)」,英文則為 " Table 2-1 (continued) ""Table 2-1, continued"。若為圖,則下頁(或下數頁)的標題應改為「圖2-1()」,英文則為"Figure2-1 (continued) "。若表或圖過大,且不適合分為數頁編排,則可用折頁的方式處理,或以較小之字形如10pt9pt等處理(原應為12pt)。


伍、表格製作

資料繪製成表格,一方面可以節省空間,另一方面可方便資料的比較,所以太簡單的資料無需繪製成表格。繪製表格時,應把握下列原則:(1)呈現在表格中的資料,更能顯現某種一致趨勢或特殊事例;(2)必須進行比較的資料,以上下對照而非左右對照方式呈現;(3)表格的安排,能使讀者易於掌握重要的資料;(4)且通常文字解釋先於表格;(5)APA格式因供期刊論文之用,通常在表格內不畫縱向直線,本所因考量閱讀之清晰,文字表格,畫縱向直線,但統計表則不畫縱向直線;(6)表格最後底線加粗

一、中文表格標題的格式

標題置於表格之上且置左排列。

如:表1-1 台北市高職教師對組織承諾之認同情形

二、英文表格標題的格式

如:Table 1-1 Error Rates of Older and Younger Groups

三、中英文表格內容的格式

(一)格內如無適當的資料,以空白方式處理;

(二)格內如有資料,但無需列出,則劃上“—’’號;

(三)相關係數列聯表的對角線一律劃上“—’’號;

(四)列數可酌予增加,但行數愈少愈好;

(五)同一行的小數位的數目要一致;

(六)文字靠左對齊,數字靠個位數對齊為原則。

四、中文表格註記的格式

(一)於表格下方靠左對齊第一個字起,第一項寫總表的註解(含定義),如:本資料係由九位評審依五等第計分法,資料來源:

(二)第二項另起一列寫特定行或列的註解,如﹕n1 = 25. n2 = 32.

(三)第三項另起一列寫機率的註解,如﹕*p < .05. **p < .01. ***p < .001.;一般屬於雙側檢定(two-tailed test),但如同一表格內有單側(one-tailed)及雙側檢定時,則可用*註解雙側而用+註解單側檢定,如:*p <. 05.(雙側)+p < .01. (單側)

(四)如無註解,直接寫資料來源;如無註解與資料來源,則直接寫機率的註解(不必寫註)。

五、英文表格註記的格式

(一)與中文格式原則相同﹐但以英文敘述,第一項為Note.

(二)第二項為n1 = 20. n2 = 30.等;

(三)第三項為*p < .05. **p < .01. ***p < .001.。一般屬於雙側檢定(two-tailed test),但如同一表格內有單側(one-tailed)及雙側檢定時,則可用*註解雙側而用+註解單側檢定,如:*p <. 05, two-tailed. +p < .01, one-tailed.


第三節排版與印刷

壹、打字或印刷

論文應儘量以電腦打字排版,力求字跡整潔乾淨,切勿選擇過於花俏的字體。點陣印表機印出來的字不夠精細,因此最好用品質較佳的雷射印表機。列印時要採單面列印(紙的反面絕不能移做任何用途),但未來論文印製時採雙面印刷。建議使用微軟(Microsoft) WinWord 版本不限。當使用WinWord 時,請先用滑鼠在「檔案」選擇「版面設定」,依照本章所述之規格,將「邊界」及「紙張大小」鍵入設定即可。

貳、紙張及設定

報告的紙張以A4(21公分×29.7公分)縱向、80磅為原則,限用白色。若使用噴墨印表機時,儘量勿使用可擦拭的紙,否則容易污損紙面。


參、縮排

一般文稿均於各段的開頭採縮格編排。中文字以縮兩個中文字為原則,英文則以縮四個英文字母為原則。若引文自成一段落,則必須自左緣縮進四個中文字、英文字體為八個字母。在WinWord裡,縮排之設定可於「格式」選擇「段落」後依本規範之說明設定。


肆、字型

在論文或報告中,阿拉伯數字及英文字母等,一律使用新羅馬字型(Times New Roman),有以下三種字體:

Roman RomanRoman

新羅馬斜體字粗體


而使用之中文字型則與本規範相同標楷體。

另有關半形與全型字部分,凡中文內容所使用到的標點符號(含括弧)一律使用全型;凡英文內文所使用的標點符號(含括弧)則使用半型。至於阿拉伯數字則不論中英文,皆採用半型。

在論文或報告中,本文之字型大小以12pt(point)為原則。若有需要,圖、表及附錄內的文字、數字得略小於12pt。章的標題應使用20pt之字型,節的標題應使用18pt之字型。字型與大小,可於「檔案」選擇「版面設定」之「字元」下預先設定。




伍、字距

中文字距以不超過中文字寬的1/10為原則,以此原則可達到最佳排版效果。以WinWord而言,每行約可打3435個字。必要時於WinWord之快速鍵選擇左右對齊,以增進版面美觀。字距之設定可於「格式」選擇「字型」後,再選擇「字元間距」依本規範之說明設定。


陸、行距

行距是指兩行文字的距離。中文單行距為字高的1.5倍,以WinWord而言,一頁約可排版2530行左右。使用WinWord處理時可於工具列中選擇「格式」、「段落」後,再設定「行距」為「1.5行高」。

此外,內文(12號標楷體的文字部份)若有兩段以上,第二段起,其段落距離應設定為「與前段距6pt,與後段距離為0 pt」。至於參考文獻之行距得略小於1.5倍行高,且段落距離不受此限。


柒、邊界空白

每頁論文版面應考慮精裝修邊,故左右側邊緣皆應空3.17公分以供裝訂,上側邊緣應空2.5公分,下側邊緣應空2.75公分。使用WinWord時,可在「檔案」選擇「版面設定」之「邊界」,並如圖3-3規定之邊界尺寸,分別設定上、下、左、右四邊之邊界即可。另同時於「與頁緣距離」處將頁碼與頁緣之距離設定:「頁尾」鍵入"1.75cm"



3-3 邊緣空白範例



捌、頁碼

論文除「書名頁」、「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及「謝誌」外,自「摘要」起均應於每頁的下方中央編排頁碼。

頁碼應置於下側距離紙張邊緣至少1.75公分處。論文之篇前部份應以小寫羅馬數字,即iiiiiiiv 等標示;本文及篇後部份應以阿拉伯數字編排。頁碼本身前後不再加任何符號(例如:不可用"page" -1-,僅以1 表示即可)。頁碼無論是篇前或本文,一律使用半形、10ptTimes New Roman字。

以上論文寫作格式,請指導教授於研究生通過口試繳交論文定稿前,先進行審查,簽妥「論文撰寫規範合格證明書」(如附錄十九)後,連同証明書及學位論文送各系所及教務處。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潘慧玲(編著)(2004)。教育論文格式。臺北:雙葉。


貳、英文部份

APA(2001). Publication manual (5th ed.). Washington, DC: APA.








































附錄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申請書

學年度第 學期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學號

姓名

學院、所別

聯絡電話



學院:

所別:


中、英文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簽章


中文:

英文:


審核

(請勾選)

該生已修畢本所規定之應修課程與學分。
該生計算至本學期止,可修畢本所規定之課程與學分。

(21)

系所承辦人及校內分機

校內分機:

系所主管


研教組: 研教組組長:  教務長:  



備註:

1.第一學期自完成註冊手續起至1130日提出申請,第二學期自完成註冊手續起至531日提出申請。

2.申請時應同時繳交論文初稿、論文摘要、歷年成績表及學位考試委員名單供研究所審核。論文初稿、學位考試委員名單由各所收存,摘要、歷年成績表及本申請書請各所統一彙整交教務處研教組。

3.未能於當學期舉行學位考試者,請於第一學期131日前,第二學期731日前辦理撤銷,否則以一次不及格論。

4.具修習教育學程資格者請勾選以下一項:(非教育學程學生此欄免填)

已修畢教育學程必、選修課程,通過學位考試後即可於本學期畢業。

本學期可修畢教育學程必、選修課程,並通過學位考試後,可於本學期畢業。

本學期無法修畢教育學程,將向師培中心提出申請放棄或保留修習教育學程資格。

本學期無法修畢教育學程,但可先舉行學位考試,俟教育學程修畢之學期再行畢業。





附錄二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申請書

學年度第 學期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學號

姓名

學院、所別

聯絡電話



學院:

所別:


中、英文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簽章


中文:

英文:

所院審核

(請勾選)

該生已修畢本所規定之應修課程與學分。
該生計算至本學期止,可修畢本所規定之課程與學分。

(21)

該生已於學年度第學期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該生已符合本所博士生申請學位考試之其他相關規定。

系所承辦人及校內分機

校內分機:

系所
主管


院長


研教組: 研教組組長:  教務長:校長:  


備註:

1.第一學期自完成註冊手續起至1130日提出申請,第二學期自完成註冊手續起至531日提出申請。

2.申請時應同時繳交論文初稿、論文摘要、歷年成績表及學位考試委員名單供研究所審核。論文初稿由各所收存,摘要、歷年成績表、學位考試委員名單及本申請書請各所統一彙整交教務處研教組。

3.未能於當學期舉行學位考試者,請於第一學期131日前,第二學期731日前辦理撤銷,否則以一次不及格論。

4.具修習教育學程資格者請勾選以下一項:(非教育學程學生此欄免填)

已修畢教育學程必、選修課程,通過學位考試後即可於本學期畢業。

本學期可修畢教育學程必、選修課程,並通過學位考試後,可於本學期畢業。

本學期無法修畢教育學程,將向師培中心提出申請放棄或保留修習教育學程資格

本學期無法修畢教育學程,但可先舉行學位考試,俟教育學程修畢之學期再行畢業。

附錄三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單

學號

姓名

學院、所別

聯絡電話





論文題目


考試委員

姓名

校內/

校外

現職

職稱

符合委員

資格學經歷

符合委員資格款次

(請參閱備註2規定)

備註






  款資格

指導

教授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指導教授


系所主管


備註:

1.本校碩士學位考試辦法第七條及第八條相關規定:碩士學位考試委員三至五人,其中校外委員人數不得少於一人。學位考試委員由校長授權所長聘請之,並指定委員一人擔任考試委員會召集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惟其不得擔任召集人。

2.本校碩士學位考試辦法第九條相關規定: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科、創作、展演或技術報告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或副教授者。

二、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所)務會議訂定之。

凡與碩士班研究生有三親等內之關係者,不得擔任其學位指導教授及學位考試委員。


附錄四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單

學號

姓名

學院、所別

聯絡電話





論文題目


考試委員

姓名

校內/

校外

現職

職稱

符合委員

資格學經歷

符合委員資格款次

(請參閱備註2規定)

備註






  款資格

指導教授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款資格


指導教授


系所主管


院長


研教組:研教組組長: 教務長:  校長: 

備註:

1.本校博士學位考試辦法第七條及第八條相關規定:博士學位考試委員五至九人,其中校外委員人數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惟其不得擔任召集人。

2.本校博士學位考試辦法第九條相關規定:博士學位學位考試委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科、創作、展演或技術報告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者。

三、曾任副教授或擔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在學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所)務會議訂定之。
凡與博士班研究生有三親等內之關係者,不得擔任其學位指導教授及學位考試委員。

附錄五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目:

學位論文發表會



主講人:
















時間:


地點:




審查委員:○○○委員、○○○委員、○○○委員

(按姓氏筆畫編排)










至少於審查前14天前列印

A4A3大小各一張,至所辦蓋所

章,A3大小張貼本所公布欄另將審查消息公告於本所網頁中)










附錄六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學位考試評分表

所別


姓名


學號


論文題目:

評語或建議:







評分(請大寫)(70分以上為及格)




(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零)

及格

不及格

考試委員

(請簽章)

考試日期








附錄七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本校研究所

所提論文

經本委員會審定通過,合於碩士資格,特此證明。



學位考試委員會

員:





指導教授:


長:






(僅供參考)

附錄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本校研究所

所提論文

經本委員會審定通過,合於博士資格,特此證明。


學位考試委員會

員:

指導教授:

長:

附錄九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本校研究所

所提論文

經本委員會審定通過,合於碩士資格,特此證明。



學位考試委員會

員:





指導教授:


共同指導教授:


長:


(僅供參考)

附錄十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本校研究所

所提論文

經本委員會審定通過,合於博士資格,特此證明。


學位考試委員會

員:

指導教授:

共同指導教授:

長:

附錄十一















































附錄十二

24pt標楷、粗体

1.524pt

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設為1.524pt行後,

再鍵入518pt之空行

士學位論文



24pt標楷、粗体

32pt固定行距




機械元件設計之電腦輔助程式之發展

O

2022pt英文標題

Times New Roman

ptional English Title may be put at
here



研 究 生:李尚銘


18pt標楷、粗体

18pt固定行距

518pt





導教授:吳嘉祥



418pt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僅供參考)




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編號:84630035



機械元件設計之電腦輔助程式之發展




研究生:李尚銘

96












0.4 cm


4.5 cm


3.2 cm



0.4 cm






8.5 cm






0.5 cm





6.5 cm





註:論文以80 磅紙雙面印製為原則,可依論文實際厚度自由調整側封面之字體大小及欄寬,如上圖約為50張紙厚度。若採雙面印製無法達此厚度時,可採單面印製。












附錄十三

摘 要



論文名稱:頁數:

校所別: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畢業時間:○○學年度第○學期 學位:

研究生:指導教授:

關鍵詞:

摘要為論文或報告的精簡概要,其目的是透過簡短的敘述使讀者大致瞭解整篇報告的內容。摘要的內容通常須包括問題的描述以及所得到的結果,但以不超過500字或一頁為原則,且不得有參考文獻或引用圖表等。標題使用20pt粗標楷體並於上、下方各空一(1.5×12pt)行後鍵入摘要內容。摘要須編頁碼。
















附錄十四

ABSTRACT


TitlePages

School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TimeDegree

ResearcherAdvisor:


Keywords

…………

























附錄十五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iv

圖次…………………………………………………………………….……………...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XXXX…………………………………………………………………3

第二節XXXX…………………………………………………………………7

第二章章標題……………………………………………………………………..11

第一節XXXX……………………..…………………………………………17

第二節XXXX……………………..…………………………………………21

第三章章標題…………………………………………………………………….41

第一節XXXX……………………………………………………………….52

第二節XXXX……………………………………………………………….71

第四章章標題……………………………………………………………………101

第一節XXXX……………………………………………………………101

第二節XXXX……………………………………………………………116

X結論..………………..…….........………………………………………..137

第一節XXXX……………………………………………………………137


第二節XXXX………………………………………………………….... .141參考文獻……………………………………………………………………………143

錄……………………………………………………………………………....153

一、第一個附錄名稱…………………………..……………………………..153

二、第二個附錄名稱………………………………..………………………..154

三、作者簡介……………………………………………..…………………..155

附錄十六

表次

1-1 工具機之特性.................................... 7

2-1 齒輪之耐磨壽限............................................. 11

2-2 影響晶粒成長之因素......................................... 12

2-3 20天所檢驗的結果............................................. 22

3-1 典型的銅基鑄造合金......................................... 30



































附錄十七

1-1 模砂試驗原理……………………………………………………………5

2-1 鑄造廠運做之裝置………………………………………………………7

3-1 砂心的種類………………………………………………………………23

3-2 連續鑄造成型的程序……………………………………………………24

4-1 用以測定硬化能力之約米尼端淬火試驗………………………………36

5-1 鐵粉的可壓縮度 ……………………………………………………….45

5-2 轉移模塑加工……………………………………………………………46

附錄十八

作者簡介



姓名:



學歷:









經歷:














著作:







附錄十九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撰寫規範

合格證明書

         (學號:        )係本校

         研究所     班研究生,今經學位考試委員於中華民國         日考試評定及格,所陳交之論文:





亦經本所審查合於本校論文撰寫規範書,特予證明。

所  戳


       

審查人簽章:    

中華民國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