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麗山高中 高二 108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地球科學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熹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73.72 KB
頁數
5
作者
WA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31,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8年度第 1學期 二年級地球科學 1期中考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1 / 4
1. 考試範圍:H1-1~CH1-4
2. 本試題卷共 42 選擇題,其中單選為 32 題,多選 10 題。
3. 各題配分與作答方式均標示於各大題之後,請詳閱。
4. 若是個人資料未劃記或是劃記不清,導致電腦無法判讀,扣此次考試總分 5分。
一、單選題 ( 每題 2 )
1. 如果台灣的中央山脈底下沒有「山根」,根據「地殼均衡說」,中央山脈的平均高度將會如何變化?
(A)降低 (B)不變 (C)升高 (D)無法推斷
2. 根據艾瑞的地殼均衡論,下列何處的「山根」是最厚的?
(A)沖繩海槽 (B)玉山山脈 (C)喜馬拉雅山 (D)黃河平原
3. 地殼均衡說如何解釋喜馬拉雅山的重力鉛垂線的偏向角問題?
(A)由於山根較厚,所以偏向角遠較理論值小 (B)由於山根較厚,所以偏向角遠較理論值大
(C)由於山根較薄,所以偏向角遠較理論值大 (D)由於山根較薄,所以偏向角遠較理論值小
4. 請問在艾里的地殼均衡學說中,若是地殼達到均衡,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不論山脈的高度為何,其海平面以下的地殼厚度均相等 (B)若山脈越高,其海平面以下的地殼厚度越厚
(C)若山脈越高,其海平面以下的地殼厚度越薄 (D)山脈的高度與其海平面以下的地殼厚度並不相關
5. 根據艾里的地殼均衡學說,若是地殼達到均衡,則海床深度越深的地區,其地殼
(A)越厚 (B)越薄 (C)厚度與海床深度無關
6. 根據艾里的地殼均衡學說若是在一處已經達到地殼均衡的高原區該高原被侵蝕作用侵蝕掉約一公里厚的物質,
請問此高原的高度會比原本的高度
(A)降低大於一公里 (B)降低小於一公里 (C)升高大於一公里 (D)升高小於一公里 (E)高度不改變
7. 台灣地區地殼平均上升最顯著的地區是
(A)嘉南平原 (B)澎湖群島 (C)中央山脈 (D)蘭陽平原 (E)花東縱谷
8. 承上題,造成此地區陸地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A)溫室效應使海平面下降 (B)台灣地區人口大量減少
(C)末次冰盛期以來 冰河持續融解 (D)地表侵蝕作用旺盛地殼均衡後的結果 (E)板塊碰撞擠壓
9. 已知地殼的平均密度為 2.7,地函的平均密度為 3.3,冰的密度為 0.9(公克/
方公分)。假設在地殼已達均衡的狀態,右圖中 a點地殼厚度為多少公里?
(A) 35.8 (B) 37.2 (C) 39.5 (D) 42.2
10. 承上題,目前在 b點上方有厚達 1,000 公尺的冰覆蓋,若冰完全融解,地殼重新達到
均衡後,b點地殼約上升多少公尺? (A) 370 (B) 333 (C) 303 (D) 273
11. 右圖所示為標高 6 公里的山脈 (A ),其地殼的厚度為 60 公里,在其下方某
深處壓力均相同維持平衡,陸地上平均高度 1 公里的高地 (B ),其地殼厚度
約為多少公里? (若地函密度為 3.3 g/cm3,地殼密度為 2.7 g/cm3)
(A)5 (B)9 (C)17 (D)19.5 (E)32.5
12. 承上題,海洋的平均深度為 4 公里,則海洋下的莫氏不連續面平均深度約為多
少公里?(海水密度為 1.0 g/cm3)
(A)5 (B)9 (C)11.7 (D)15.7 (E)17
A
B
108年度第 1學期 二年級地球科學 1期中考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2 / 4
13. 哪一種曆法的閏年最長(一年擁有最多天)?
(A)國曆 (B)回曆 (C)農曆 (D)回曆與農曆 (E)國曆與回曆
14. 哪一種曆法的平年的天數最多? (A)國曆 (B)回曆 (C)農曆
15. 哪種曆法一年的平均長度最短? (A)國曆 (B)回曆 (C)農曆
16. 哪一種曆法閏年的頻率最高? (A)國曆 (B)回曆 (C)農曆
17. 哪一種曆法閏年的頻率最低?(A)國曆 (B)回曆 (C)農曆
18. 一個朔望月的時間長度約 29.53 一個回歸年約 365.2422 所以一年中約有 365.2422 / 29.53 = 12.37 個朔望月
並非恰好 12 個月,因此在曆法上需以閏月處理。下列何種調整方式較接近此一曆法的設計?
(A)每四年一閏 (B)每七年兩閏 (C)每十年三閏 (D)每十九年七閏
19. 當地球運行至公轉軌道上的哪個位置附近,真太陽日將最長?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 一年有 365 天,地球實際上自轉了幾圈?
(A)364 (B)365 (C)366 (D)367
21. 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時間不同的原因為何?
(A)因為手錶每一秒鐘的長度不同 (B)因為每天的時間長度不同
(C)因為地球自轉速度不同 (D)因為地球自轉軸傾斜並繞著太陽公轉
22. 一個太陽日中,地球自轉所行之圓心角約為
(A)359° (B)360° (C)361° (D)390°
23. ()恆星月 ()平均太陽日 ()朔望月 ()恆星日 ()回歸年 上述時間由長到短的排列,何者正確?
(A)戊甲丙乙丁 (B)戊丙甲乙丁 (C)戊丙甲丁乙 (D)戊乙甲丁丙
24. 經過下列哪段時間,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會偏西 1度?
(A)1 個太陽日 (B)1 個朔望月 (C)1 個恆星月 (D)1 個回歸年
25. 若地球自轉或公轉速率加快,將如何影響()太陽日的長短?
(A)兩者都使真太陽日變長 (B)兩者都使真太陽日變短
(C)前者使真太陽日變短,後者使真太陽日變長 (D)前者使真太陽日變長,後者使真太陽日變短
26. 有關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說不被主流科學家們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認為整個太陽系源自於宇宙塵雲 (B)最初是高溫氣體,後來冷卻收縮而形成太陽
(C)行星原是宇宙中的星際物質,運行至太陽附近,被太陽吸收成為行星
(D)認為行星物質來自太陽不同深處,所以行星成分不同
27. 假設只考慮重力的影響,同一個單擺在地球上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在 X星球上擺動一次所需時間的兩倍,
則地球重力是 X星球的幾倍?(A)1/2 (B)1 (C)2 (D)4 (E)1/4
28. 單擺的週期(T)受擺長(L)和重力(g)的影響(T=2π(L/g)1/2)在相同重力大小下擺長越長,擺動越慢。如果想要擺鐘
的時間精確,下列哪一個地點的擺長須設計長一點?
(A)曼谷 13°N (B)臺北 25°N (C)紐約 40°N (D)冰島 66°N
29. 在右圖中亞歷山大與阿斯旺兩地分別觀察夏至正午太陽入射角度,若兩地區在正
午時太陽光日照角度差異為 θθ= 7.2 度,而 A處的尖塔B處的深井相距 920
公里,則估算地球半徑約為多少?
(A)7,325 公里 (B)7,061 公里 (C)6,806 公里 (D),6400 公里
108年度第 1學期 二年級地球科學 1期中考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3 / 4
30. 現代實際測量地球的平均半徑約為 6,371 公里,則上題中估算出的地球半徑誤差約為多少?
(A)10% (B)15% (C)20% (D)30%
31. 甲乙兩地經度相同,甲地於夏至正午時恰好無竿影,同時乙地的竿影卻與竿子等長並且位於竿子的正北方,
則乙地的緯度應該是何處?
(A)68.5°N (B)45°N (C)21.5°N (D)21.5°S (E)68.5°S
32. 呈上題,甲乙兩地間的距離約等於地球圓周的幾分之幾?
(A)1/50 (B)1/30 (C)1/25 (D)1/16 (E)1/8
二、多選題 ( 答案可能為一個或多個,每題 4分,每個選項 0.8分,分別計分,不倒扣;整題未選獲全選均不計分 )
33. 關於目前天文學家對太陽形成理論的描述,何者正確?
(A)源於一團高溫的星雲 (B)星雲因冷卻而開始收縮
(C)星雲中央密集處形成太陽 (D)周圍圓盤局部雲氣密度特別高處收縮形成類地行星
(E)周圍圓盤上物質先形成微行星,經過無數撞擊才形成類木行星
34. 下列何者無法提供我們研究太陽系或地球形成的過程?
(A)鑑定化石種類 (B)分析隕石的成分 (C)利用太空望遠鏡觀察系外行星
(D)地球內部分層構造 (E)分析地球大氣成分比例
35. 下列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圓形的?
(A)不同季節晚上所見星空不同 (B)北半球不同緯度所見北極星仰角不同
(C)日偏食時,食虧的形狀 (D)月偏食時,食虧的形狀 (E)單擺鐘在不同緯度地區週期不同
36. 為什麼手錶中午 12 點時,太陽並不一定升到最高點?
(A)因為有四季變化 (B)因為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 (C)因為地球公轉速度不同
(D)因為地球自轉速度不同 (E) 因為有時區的畫分
37. 關於日常使用的時間定義與曆法,正確的有?
(A)日:平太陽日,一天有 24 小時 (B)月:朔望月,週期為 27.322 (C)年:回歸年,週期為 365.2422
(D)農曆:以朔望月為基本週期,屬於陰曆的一種 (E)國曆:以恆星年為基本週期,屬於陽曆的一種
38. 下列何者可能出現 某個月中只有 29
(A)農曆平年 (B)國曆閏年 (C)回曆平年 (D)農曆閏年 (E)國曆平年
39. 請問下列何者可能造成地殼向上運動?
(A)山脈受到河流的侵蝕作用,帶走地表的物質 (B)因為天候變得嚴寒,地表上形成大片冰原
(C)海溝內堆積厚層沉積物 (D)氣溫升高使海冰溶化 (E)板塊聚合,造成山脈
40. 右圖為相鄰兩天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示意圖,推判下列何者錯誤
(A) 1=2,略大於 1 (B)平太陽日為 24 小時
(C)恆星日比太陽日長 4分鐘 (D)每日所見星星會延後四分鐘落下
(E)每日太陽過中天的時間都會提前四分鐘
108年度第 1學期 二年級地球科學 1期中考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4 / 4
三、閱讀題 ( 均為多選;每題 2分,每個選項 0.4分,分別計分,不倒扣;答案可能為 1~5 )
地球是什麼形狀,如果把她的起伏誇張地放大來看,真的像顆梨子嗎?地球的表面有高山、高原、洋脊凸出來,有裂谷
洋盆以及海溝凹進去呀!咳,誰會拿表面那薄薄一層、塗抹不勻的蠟來描述一顆蘋果的形狀呢?同樣地,地殼表面的起伏是不
能盡述地球形狀的。
與時漸進,現今地球物理學家認為「大地水準面」geoid,或又被稱作「地球重力等位面」,能更貼近地描述地球的形
狀。假設地表全由海水所覆蓋,這時海水面所包絡的形貌就是大地水準面。除去短時間內地球表面的大氣、海水運動,以及
月引力等等會對地表質量造成擾動的因素後,地球表面各地的重力位能便由地球內部物質的實際分布情形來決定!假
設地表全由海水所覆蓋,這時海水面所包絡的形貌就是大地水準面當然,這個面與地心的距離不同而「有高有低」,但是
在「高處」放置的海灘球不會往「低處」滾去——大地水準面上,各處的重力位能皆同,各處都是「水平面」。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由重力來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分布情形、知道地球的形狀。今日,我們主要利用繞極衛星在飛行軌道
上的位置變化,再加上精準的定位,準確推算出全球各地的重力大小。利用衛星精準定位其飛行路徑,推算出衛星下方重力的
變化,建立全球平均重力場。
歐洲太空總署(ESA 2009 年發射了 GOCE 衛星(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這衛
星本身就是個精密的重力儀它在重力測量的空間解析可小 100 公里重力值的誤差約 10-5 m/s2大地水準面的誤差 1~2
公分;測量結果告訴我們:把地球的重力等位面的變化誇張化之後,地球的形狀也許比較像顆馬鈴薯
( 修改自:朱美妃、張翠 / 520 科學月刊 )
41. 利用衛星精確量測出來的「地球重力等位面」,符合下列哪項描述?
(A)就相當於目前的海平面 (B)也可稱為大地水準面
(C)此面上各點重力位能相等 (D)它的形狀近似一個正圓球形 (E)可利用此面來描述地球的形狀
42. 下列哪些因素會對衛星測量重力加速度產生影響?
(A)地球半徑 (B)大氣運動 (C)海水運動 (D)潮汐現象 (E)岩石密度
108年度第 1學期 二年級地球科學 1期中考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5 / 4
參考解答
1
A
6
B
11
E
16
C
21
D
26
B
31
36
BCE
2
C
7
C
12
D
17
A
22
C
27
E
32
37
AC
3
A
8
E
13
C
18
D
23
B
28
D
33
38
ABCD
4
B
9
B
14
A
19
D
24
A
29
A
34
39
A
5
B
10
D
15
B
20
C
25
C
30
B
35
40
ACDE
41
BCDE
42
ABCDE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