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美國獨立戰爭 (B)英法百年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7.( )靜怡正在觀賞一部美國電影,片中敘述男主角參與西元
1960
年代的一場戰爭後,回國看到反戰人士的抗議,
而逐漸對國家政策感到失望;請問:片中男主角應該是參與下列哪場戰爭?
(A)韓戰 (B)越戰 (C)以阿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8.( )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是西元
1990
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請問:他得獎的理由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組織「第三世界」,形成與美蘇抗衡的勢力
(B)實行各項新政並興建大型工程,改善經濟大恐慌
(C)積極推行計劃經濟,全力發展國防,實施獨裁統治
(D)力圖推動政治民主及經濟改革,減少蘇聯對東歐的控制。
19.( )班上同學正在討論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事。請問:下列哪位同學的敘述,才是正確的內容?
(A)小雲:「美國在西元
1939
年即參戰」 (B)小蘭:「主要兩大陣營為同盟國和軸心國」
(C)小嘉:「軸心國中第一個投降的國家是德國」 (D)小慧:「英國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才使日本投降」。
20.(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戰敗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請問:當時推動土耳其建立共和政府,
與協約國重訂和約,進而促進土耳其現代化的領導人,是下列何人?
(A)凱末爾 (B)玻利瓦 (C)華盛頓 (D)勞合喬治。
21.( )某書的簡介如下:「書中描寫一場革命結束了長達三百多年的沙皇專制統治,成立臨時政府,但在八個月之後,
布爾什維克革命又推翻了曇花一現的臨時政府。」此書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1789
年法蘭西的革命》 (B)《1871
年德意志的崛起》
(C)《1917
年變動的俄羅斯》 (D)《1949
年共產中國誕生》。
22.( )附圖是
1920
年至
1940
年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數」的統計圖,其中由 A至B的變化,主要與下列何者有關?
(A)黑人奴隸獲得解放,投入工業生產 (B)政府施行福利政策,保障勞工生活
(C)國家投入大戰,青年至海外作戰 (D)銀行與工廠倒閉,社會經濟衰退。
23.( )甲國的經濟結構原以蔗糖業為主,冷戰期間受到鄰近強國的經濟制裁,後經蘇聯經濟援助,其蔗糖業曾有輝煌
的發展。但自蘇聯解體後,失去來自蘇聯的經濟援助,加上乾旱、颶風、國際糖價持續低迷和能源短缺等因素,
使該國的蔗糖業陷入衰退。2011 年該國政府實施糖業改革,積極投入生質能源的開發,利用甘蔗渣發電,帶動
蔗糖業的另一波商機。甲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巴西 (B)古巴 (C)北韓 (D)波蘭。
24.( )小雲到德國柏林旅遊,發現柏林某處存有一小段圍牆遺跡,經導遊解說後,才知道這是西元
1960
年代所建立
的柏林圍牆,請問:當時國際局勢應是處於下列哪個時期?
(A)文藝復興 (B)啟蒙運動 (C)冷戰時期 (D)經濟大恐慌。
25.( )1955
年,亞洲、非洲許多國家在印尼召開會議,主張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合作;1960
年代,印度、埃
及等國發起「不結盟運動」,參與國家強調獨立自主和不與美、蘇強權結盟。上述會議與不結盟運動,最可能反
映出下列何者?
(A)聯合國的成立 (B)第三世界的興起 (C)共產世紀的瓦解 (D)九一一世界的影響。〔107
年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