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詩的呈現方式是很有趣的,其中猜詩謎更是一種從小孩到大人都可以從事的活動。這個假日大華一家人到
東海岸看到美麗的海洋及浪濤,於是他心血來潮創作一首新詩給家人猜謎,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謎底最符
合大華在東海岸所見的美麗海景?  (A)一萬匹飄著白鬣的藍馬,呼嘯著/這匹銜著那匹的尾巴/直奔天涯  (B) 
可塑性極高的黏土/隨風捏造  (C)如一條拉鍊,嘩啦啦拉開兩山的翠綠  (D)年年秋劫之後,萬花落盡/你擎一叢
叢紅豔/如擎一支支火炬/自冰冷冷的封凍下,默默燃炬。 
11. (      )關於〈偷靴〉一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若不將市人算入,故事主要人物總共有三個人  (B)故
事發生在人來人往的熱鬧街市  (C)著靴者在帽子被丟上屋瓦後就發現被騙了  (D)「市人以為兩人交好」所以無
人過問,導致偷靴成功。 
12. (      )關於著靴者的心理變化,下列何者說明正確?(A)茫然→感謝→懷疑→愧謝→困窘→徬徨→驚愕  (B)茫然
→徬徨→驚愕→困窘→懷疑→愧謝→感謝  (C)茫然→愧謝→感謝→懷疑→徬徨→驚愕→困窘  (D)茫然→懷疑
→徬徨→感謝→愧謝→驚愕→困窘。 
13. (   )關於〈偷靴〉一文的背景資料及作者說明,下列何者正確?(A)作者袁枚是明代知名才子,詩文大家和文
學批評家  (B)《子不語》是一部志人類的筆記小說,是一部白話文的短篇小說集  (C)作者袁枚一生仕途順遂,
高齡八十退休後隱居於小倉山下的隨園,故稱隨園老人  (D)本文出自《子不語》一書,書名由來出自《論語》:
「子不語:『怪、力、亂、神』」。 
14. (   )下列「」的字,何組字義解釋前後相同?(A)「故」人具雞黍 /  著靴者疑此人醉,「故」酗酒(B)「循」著
那錦帶似的林木 / 「循循」善誘  (C)掀其帽擲瓦上,「去」 /  曾不吝情「去」留  (D)著靴者將「上」 /  忍汙我
肩「上」衫乎。 
15. (      )古文中主語省略的寫法很常見,請問下列文句何者省略了主語?(A)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  (B)乃取一葫
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  (C)菊,花之隱逸者也  (D)春秋時間,土人尚不斷地來此進香。 
16. (   )「頃刻間這田野添深了顏色,一層輕紗似的金粉糝上了這草,這樹,這通道,這莊舍。頃刻間,這周遭瀰
漫了清晨富麗的溫柔,頃刻間你的心懷也分潤了白天誕生的光榮。」這段話連用了三個「頃刻間」,給人何種
印象?(A)在人門的歡呼中,旭日緩緩升起  (B)景物變化快速,令人目不暇給  (C)煙霧迷茫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D)五顏六色的花木,迎風快速飛舞。 
17. (   )〈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徐志摩從許多方面來描述康河春景的變化,以下何者並不在他的這種景色變
化描述之中?(A)滿開著豔紅的罌粟  (B)怯怜怜的小雪球  (C)關心石上的苔痕  (D)鈴蘭與香草是歡喜的初聲。 
18. (   )有「村舍處有佳蔭,有佳蔭處有村舍」是徐志摩的回文佳句。請問以下何者也是屬於這一類修辭?(A)山
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B)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C)有花堪折直折,莫待無花
空折枝  (D)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19. (   )下列關於〈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的文意說明,何者敘述正確?(A)「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只
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這周遭的沉默。」這是以鈴聲襯托出四周的寧靜,意境類似於「蟬噪林逾靜,鳥鳴
山更幽」  (B)「一層輕紗似的金粉糝上了這草、這樹、這通道、這莊舍。」描寫的是春天來臨的景象(C)「享
受這雙輪舞的快樂」是指作者騎摩托車的樂趣  (D)「剎那間在我迷眩了的視覺中,這草田變成了……,不說也
罷,說來你們也是不信的!」所展現的是自大驕傲的心情。 
20. (   )「數大便是美」也就是所謂的「壯美」, 請問下列景象的描述何者不屬於壯美的呈現?(A)碧綠的山坡前幾
千隻綿羊,挨成一片的雪絨,是美;一天的繁星,千萬隻閃亮的眼神,從無極的藍空中下窺大地,是美(B) 垂
楊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黃橙添蓋了顏色,青藤橫撐了纖腰(C)長江三峽中的巫峽,西起重慶市大寧河,東
至湖北省官渡口,綿延四十多公里。巫峽綺麗幽深,峽江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構成一幅殊麗的山河畫
卷(D)整個太平洋洶湧的波浪,一萬匹飄著白鬣的藍馬,呼嘯著,疾奔過我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