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題組:(每題 3分)
(一)附圖為植物產生養分的作用示意圖,請回答第 21~23 題:
( )21. 此作用較可能發生於何種細胞?
(A)紫背草的葉下表皮細胞 (B)蘆薈的保衛細胞 (C)榕樹葉中的輸導細胞 (D)洋蔥表皮細胞
( )22. 關於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描述,下列何項正確?
(A)本氏液和丙混合後加熱會變色 (B)乙被分解可產生能量
(C)葉綠體在此作用過程的功能是產生能量 (D)甲無法直接通過細胞膜
( )23. 若是水中植物大量進行此作用,則下列何種現象較可能發生?
(A)水中的環境逐漸轉變成酸性 (B)水中的葡萄糖濃度降低 (C)水中的含氧量增加 (D)水中的澱粉濃度增加
(二)如附圖,佳晏用不透光數字貼紙貼住一片地瓜葉的上表皮,讓此葉片在日光下照射數天之後,採下來,進行澱粉測試。
請回答第 24~26 題:
( )24. 本實驗溶解出葉片中葉綠素的方法,下列何者正確?
(A) (B) (C) (D)
( )25. 本實驗的結果,葉片上的甲和乙會呈現什麼顏色?
(A)都是藍黑色 (B)都是淺藍色 (C)甲是藍黑色、乙是黃褐色 (D)甲是黃褐色、乙是藍黑色
( )26. 根據本次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到何種結論?
(A)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C)缺少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需要日光
(三)請閱讀下列敘述後,請回答第 27~28 題:
梓縈進行酵素分解物質的實驗。他先將受熱凝固的蛋白切成等體積方塊,分別放入四支試管中,再於各試管加入等
量的澱粉液,然後依實驗設計分別加入酵素 X、酵素 Y、稀鹽酸或蒸餾水。裝置完成的試管靜置室溫下 24 小時後,結果
只有甲試管的蛋白方塊消失;用碘液檢測只有丁試管沒有澱粉。梓縈將此實驗各試管的處理與結果整理如附表:
( )27. 根據此實驗結果,下列敘述何者是最合理的結論?
(A)酵素 X在中性環境下能使澱粉消失 (B)酵素 Y在酸性環境下能使澱粉消失
(C)酵素 X在酸性環境下能使蛋白方塊消失 (D)酵素 Y在中性環境下能使蛋白方塊消失
( )28. 若酵素 X及酵素 Y的來源都是人體消化腺所分泌的液體,則下列推論何者最合理?
(A)酵素 X來自唾腺 (B)酵素 Y來自唾腺 (C)酵素 X來自肝臟 (D)酵素 Y來自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