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恆毅中學 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二社會科 學期補考題庫
第 2 頁,共 6 頁
12. 基德是名清代的讀書人,他常感歎自己苦讀十年卻沒有「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機會,因為政府宣布取
消科舉了。基德可能正經歷著哪次政治改革?
(A)戊戌變法 (B)庚子後新政 (C)自強運動 (D)立憲運動。
13. 他在清朝末年曾大力鎮壓義和團,並參與新軍的編練,積極有為,屬於洋務派的大臣。辛亥革命後,
清廷仰賴他對抗革命軍,但他反而迫使清帝退位,之後,擔任中華民國的總統,最後豋上皇帝之位。
他是何人?
(A)袁世凱 (B)孫文 (C)段祺瑞 (D)宋教仁。
14. 中華民國立國後,以何者做為正式行憲前的國家根本大法?
(A)《中華民國憲法》 (B)《五五憲草》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5. 盧卡斯正在準備歷史報告,他的報告中出現「日本、袁世凱、二十一條要求、抵制日貨。」盧卡斯的
報告主題應為下列何者?
(A)五九國恥 (B)五四運動 (C)護法運動 (D)二次革命。
16. 孫中山不滿北洋政府專權,曾在南方另外組織政府。此一政府的所在地點與名稱為何?
(A)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B)廣州,中華民國軍政府
(C)武昌,護法軍政府 (D)上海,國民政府。
17. 「1927 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共產黨員則暗中進行分化活動,他們擁戴汪精衛,排擠蔣中正,
實行操縱武漢政府,國民黨人遂於南京另組政府。」此事件史稱為何?
(A)五三慘案 (B)陳炯明叛變 (C)張勳復辟 (D)寧漢分裂。
18. 1920 年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曾攜手合作,當時的共同目標是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兩黨
後於 1927 年拆夥,又在 1937 年再度組成統一戰線。上述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目標為何?
(A)攘外必先安內 (B)聯合抵抗日本 (C)推動土地改革 (D)制定國家憲法。
19. 197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當時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發展為何?
(A)正值改革開放時 (B)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
(C)劉少奇鬥垮毛澤東 (D)毛澤東宣布抗美援朝之際。
20. 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大失民心的主要原因為何?
(A)國民政府實施憲政體制 (B)國民政府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
(C)中國共產黨到處分化百姓 (D)政府官員貪汙嚴重,且未能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答案
1 A 2A 3D 4D 5B 6D 7B 8C 9C 10A
11C 12B 13A 14D 15A 16B 17D 18B 19B 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