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答案》C
15. ( )西元 2013 年聯合國正式將南韓醃漬泡菜列入文
化遺產,醃漬泡菜的文化因代代相傳,更強化了南韓
人對於自身的認同感。南韓人最初醃漬泡菜是為了因
應哪一項自然環境的限制? (A)平原狹小,糧食不足
(B)土壤貧瘠,收成有限 (C)緯度較高,冬季嚴寒 (D)
夏雨冬乾,降水較少。
《答案》C
詳解:冬季寒冷須將農作物醃漬才得以保存。
16. ( )南韓政府扶植 Samsung(三星)與LG 等大型財團,
其電子產業享譽國際;但南韓發展工業時卻有一些條
件不如北韓,下列何者為真? (A)地形較崎嶇 (B)氣
候較寒冷 (C)礦產較缺乏 (D)勞工素質較低。
《答案》C
詳解:南韓礦產不豐,工業原料多仰賴進口。
17. ( )中國地形複雜,下列哪一個地形區為世界最高的
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A)雲貴高原 (B)黃土
高原 (C)青藏高原 (D)內蒙古高原
《答案》C
18. ( )「□□自治區地處中國南部,且北回歸線橫貫其中,
擁有豐富的石灰岩地貌為其特色之一。」請問:□□中
應填入何處? (A)西藏 (B)寧夏 (C)廣西 (D)新
疆。
《答案》C
19. ( )影響產業活動的因素很多。下列哪一種產業活動
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最顯著? (A)商業 (B)農牧業
(C)服務業 (D)製造業。
《答案》B
20. ( )犛牛的肉可食、乳可飲、毛皮可用,還可作為運
輸工具,故有「高原之舟」的美譽。請問:犛牛是圖
中哪一個地點的重要馱獸? (A)甲 (B)乙 (C)丙 (D)
丁。
《答案》A
詳解:犛牛具有耐寒、負重的特性,堅韌不拔的奔波在青藏
高原,擔負著「高原之舟」的重任。
21. ( )洞庭湖的面積日漸縮小,已失去中國第一大淡水
湖的地位,受其影響最深的現象為何? (A)漁獲量減
少 (B)水患次數增加 (C)航運價值降低 (D)農作收
穫減少。
《答案》B
22. ( )中國人口眾多、成長快速,雖然過往實施「一胎
化政策」,使得自然成長率大幅下降,但為何人口增加
的數量依然很多? (A)人口總數多 (B)社會增加率高
(C)小家庭的林立 (D)全民健保的實施。
《答案》A
23. ( )下列四地為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特區:(甲)汕頭
(乙)珠海 (丙)深圳 (丁)廈門。若由北至南依序排列,其
順序為何?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乙丁
甲 (D)丁甲丙乙。
《答案》D
24. ( )附圖為中國主要礦產分布。下列中國的地理現象
中,何者與此空間分布的關係最密切? (A)長江流域
開發較早、人口密集 (B)北部交通運輸以陸運為主
(C)北部的重工業較南部發達 (D)經濟特區皆設於南部
沿海地區。
《答案》C
25. (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指從長安或洛陽出發,
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歐洲,並聯結地中海
各國的陸上通道。最初的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
西域所開闢,以長安為起點,最遠到達西亞諸國的陸
上貿易通道;到東漢時,班超再次出使西域,打通了
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並將路線東端延伸到東漢首都
洛陽,西端延伸到歐洲羅馬。因為由這條路線西運的
貨物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甚至在西元
2014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中國近年
積極對外投資,倡導「一帶一路」策略,其中「一帶」
即是指與傳統絲綢之路路線相仿的絲綢之路經濟帶。
請問:此經濟帶的主要交通方式為何? (A)海運 (B)
鐵路 (C)空運 (D)公路。
《答案》B
詳解:在十九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命名為「絲綢之路」,當
時的人們將馬匹、駱駝等動物作為主要的運輸工具。如今絲
路的起點不再是只有從長安(西安)出發,而是從連雲港,因為
海上的船運與鐵路的貨運緊緊相依,貨運透過現在的鐵路運
輸,火車不止是橫貫中國,還一路穿越亞歐,成為亞歐大陸
橋,從中國的太平洋岸,一路連接到歐洲荷蘭的鹿特丹,因
此也稱為「現代鋼鐵絲路」。
26. ( )在傳統韓屋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之一是「溫突」,
即利用廚房或屋外設置的灶爐燒柴產生的熱氣通過房
屋底下的管道而烘暖整個房間。請問:「溫突」的設計
跟下列哪一項地理因素最為相關? (A)緯度 (B)地形
(C)水源 (D)產業。
《答案》A
詳解:由於南韓緯度較高,冬季寒冷,因此傳統韓屋中設計
「溫突」來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