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轉型之際,中國也興起一波波的民主改革訴求,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展開即為一例。請問:六四天安
門事件最早是由何地的學生所發起? (A)北京
(B)臺灣 (C)香港 (D)東京。
15. ( )西安事變發生,張學良要求政府停止下列哪一項
軍事行動? (A)誓師北伐 (B)反清 (C)圍剿
中共 (D)抗日。
16. ( )根據孫中山所著的《建國大綱》一書,中華民國
的建國程序一共分為三個時期。請問:這三個時期
如何排列? (A)軍政→訓政→憲政 (B)王政→
共和→帝國 (C)憲政→民政→君政 (D)聯邦→
共和→立憲。
17. ( )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均有高度成長,但
連帶的也產生許多問題。請問:這種轉變與何人開
始實施的改革開放措施有關? (A)毛澤東 (B)
孫中山 (C)蔣中正 (D)鄧小平。
18. ( )民國
12
年,孫中山採取哪一政策,種下國、共紛
爭的種子? (A)安內攘外 (B)民族自決 (C)
聯俄容共 (D)反共抗俄。
19. ( )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展開革命行動,是受到下列
哪一次戰爭的影響?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
軍 (C)八國聯軍 (D)甲午戰爭。
20. ( )八年抗戰前期,日軍在中國首都展開大屠殺。請
問:當時中國的首都位於何處? (A)上海 (B)
南京 (C)廣州 (D)北平。
21. ( )韓戰初期,北韓共軍勢如破竹,占領大部分的南
韓領土,後來因哪一部隊的介入,才遏止北韓的攻
勢? (A)中共的「志願軍」 (B)國際聯盟 (
C)歐洲聯盟 (D)聯合國。
22. ( )《新青年》雜誌創刊,公開抨擊傳統,歌頌西方
文化,公然主張以「新」替「舊」,象徵了什麼的
開端? (A)文化大革命的開端 (B)武昌起事的
開端 (C)新文化運動的開端 (D)維新變法的開
端。
23. ( )毛澤東執政時,喊出經濟上「超英趕美」的口號
,在外交上逐漸則想擺脫下列哪個國家的約束呢?
(A)美國 (B)蘇聯 (C)英國 (D)法國。(5-
1)
24. ( )民國
17~26
年,國民政府努力建設中國,然而外
患仍持續逼侵,當時最積極侵犯中國的國家是哪一
國? (A)英國 (B)日本 (C)德國 (D)蘇聯
。
25. ( )民國初年,自何人死後,中央政權式微,導致軍
閥割據的亂象局面? (A)袁世凱 (B)孫中山
(C)梁啟超 (D)溥儀。
歷史解答
1.(C) 2.(A) 3.(B) 4.(A) 5.(C)
6.(B) 7.(A) 8.(A) 9.(A) 10.(A)
11.(C) 12.(D) 13.(D) 14.(A) 15.(C)
16.(A) 17.(D) 18.(C) 19.(D) 20.(B)
21.(D) 22.(C) 23.(B) 24.(B) 25.(A)
三、公民題庫
1. ( )智慧型手機當道,電信業者提供多種方案供民眾
選擇,但也衍生不少糾紛,根據此案例,下列說明
何者正確?
投訴案
小旻申辦手機門號,與電信業者約定每個月繳交
1,399
元的費率,必須使用
2
年,半年後小旻覺得費率太高,
無法負擔,要求解約。
(A)小旻單方決定解約將損害業者的權
益
(B)業者可任意要求違約金額以賠償損
失
(C)小旻應採取回復原狀的方式賠償業
者
(D)只有小旻才須負擔履行契約的義務
2. ( )依照我國《刑法》規定,關於新聞中提及之刑罰
,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即時要聞
驚爆金融弊案震撼政壇,多名官員涉入,據傳已查得鉅
額不法所得全數遭沒收。
(A)必須判決確定後才能依法執行 (B)具有獨立性,屬於
剝奪財產的刑罰 (C)須附加於主刑科處,不能單獨科處
(D)被判處此刑罰者,將被剝奪公職資格。
3. ( )小宏在公開網頁上放置了一則假消息,造成政府
施政的困擾。請問:小宏可能會受到何種處罰?
最新動態消息︰
由於豪大雨來襲,災情慘重,為避
免災情擴大,明日本市放假一天,請大
家告訴大家。
瀏覽人數
205654
回應
花花︰太棒了,我要在家好好休息。
瓜瓜︰這是假消息吧?!
阿德︰我勸你快點刪掉發文,否則將會
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
(A)拘役 (B)沒收 (C)罰鍰 (D)罰金。
4. ( )小韓無意間涉入一起珠寶竊案而遭檢察官約談,
雖然案件仍在調查階段,但因媒體的報導,使小韓
飽受朋友及路人異樣眼光,他不平地認為社會上的
法治素養實在有待加強。上述小韓指的法治素養最
可能是下列何者?〔105.會考〕 (A)告訴乃論之
罪,司法人員不得主動追究 (B)人民不分貧富貴
賤,犯罪就要依法處罰 (C)法律未明定處罰的行
為,不得任意處罰 (D)未經法官判決有罪確定前
,應視為無罪。
5. ( )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如果年滿
14
歲的
少年犯了最輕本刑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則依
下列何者處理? (A)少年刑事案件 (B)少年保
護事件 (C)少年民事案件 (D)少年行政事件。
6. ( )依照我國現行法律,對於附表中兩人的行為能力
與契約效力的推論,下列何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