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大甲國中八年級歷史補考題庫八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題
1. ( ) 有一本記載清末歷史的書中,敘述一位皇帝不願作亡
國之君,且同時希望藉由變法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統
治的權力,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但他的計畫終
告失敗。請問:上文所指應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咸豐 (B)道光 (C)光緒 (D)宣統。
答案:(C)
解析:變法指戊戌變法,失敗指戊戌政變。
2. ( ) 羅賓在圖書館看到一幅中國古代地圖,地圖上,除了
標示四大汗國的位置外,尚有各地行省的名稱。請問
:羅賓所看到的古地圖應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圖?
(A)秦代 (B)漢代 (C)唐代 (D)元代。
答案:(D)
解析:蒙古發動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國。
3. ( ) 西元 1870 年代,120 名幼童出洋留學,到美國接受西
方教育的是在哪一次改革時期? (A)戊戌變法
(B)立憲運動 (C)庚子後新政 (D)自強運動。
答案:(D)
解析:為培養洋務人才,自強運動期間,清廷派留學
生到國外留學。
4. ( ) 下列是老師上課時的重點摘要。請問:老師最可能是
講述哪一主題?
‧放足斷髮風氣日盛。
‧西式馬車、人力車、自行車出現於街頭。
‧煤油燈、煤氣燈、電燈的被引進。
(A)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日本 (B)明末清初的北
京街頭 (C)清末的上海街景及社會現象 (D)20 世
紀末 21 世紀初的英國。
答案:(C)
解析:由「放足斷髮」可知在中國,由西式交通工具
、照明設備可知在通商口岸,故選(C)。
5. ( )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曾經有位皇帝具備知人善用、容
納直諫的美德,在他在位期間,擊敗東突厥,獲得「
天可汗」稱號。請問:上述這位皇帝是下列何者?
(A)唐太宗 (B)北魏孝文帝 (C)漢武帝 (D)秦
始皇。
答案:(A)
解析:唐太宗在位時擊敗東突厥獲得「天可汗」稱號。
6. ( ) 林伯伯到中國北京觀光,暢遊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
拍了不少照片留做紀念。其中有一張「圓明園西洋樓
遺跡」的照片。請問:圓明園是在哪一場戰爭時被焚
毀? (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清法戰爭
(D)英法聯軍。
答案:(D)
解析: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圓明園被焚毀。
7. ( ) 清末的立憲運動是因為哪一戰爭之後,見識到戰勝國
因實施「君主立憲」體制而強盛,因而興起立憲之風
潮?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日俄戰爭。
答案:(D)
解析:朝野人士認為日本戰勝的原因是實施君主立憲
,因而鼓吹立憲。
8. ( ) 西元 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推行的唐化運動,在
歷史上又稱為下列何者? (A)明治維新 (B)大化
革新 (C)百日維新 (D)自強運動。
答案:(B)
解析:大化革新為孝德天皇推動的唐化運動。
9. ( ) 「中央政府派要員到地方選才,按才能分別評定人才
等級,按等選用。後來選才竟以家世為重,即使平庸
之輩,卻因出身名門,乃評為『上』等,造成貴族壟
斷官職的局面。」以上敘述是中國哪一種選才任官制
度? (A)世襲官制 (B)孝廉推舉 (C)九品官人
之法 (D)科舉考試。
答案:(C)
解析:九品官人之法以家世當作任官選才的標準,並
造成世家大族壟斷朝政。
10. ( ) 在明清時期的君王曾實施「海禁」政策。請問:明代
和清代實施的目的分別是為了防範何者? (A)鄭氏
、倭寇 (B)倭寇、鄭氏 (C)蒙古、女真 (D)女
真、蒙古。
答案:(B)
解析:明代東南沿海有倭寇從事海上走私貿易。
11. ( ) 東周時代,秦國任用何人變法,推行法治,獎勵軍功
,以法治取信天下,使得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 (A)嬴政 (B)商鞅 (C)張騫 (D)玄奘。
答案:(B)
解析: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奠定統一基礎。
12. ( ) 英法聯軍的失敗打醒中國,發現中國無法抵禦外國人
的船堅炮利,因此中國境內出現第一波改革聲浪,這
波改革從文化的內涵來看,是屬於哪一層面的改革?
(A)器物 (B)理念 (C)風俗 (D)制度。
答案:(A)
解析:自強運動是清末第一個改革運動,內容偏重武器、技術
等器物層面的改革。
13. ( ) 「絲路」的起點是下列何處? (A)洛陽 (B)長安
(C)敦煌 (D)蜀郡。
答案:(B)
解析:絲路從長安出發經過西域抵達西亞。
14. ( ) 西方傳教士來華,為求傳教順利,多和中國士大夫結
為好友,向中國士大夫介紹西洋的天文、曆法、數學
、地理學等。請問:以下何書最能代表西方傳教士和
中國士大夫的合作? (A)《回回藥方》 (B)《幾
何原本》 (C)《瑞應圖》 (D)《四書集注》。
答案:(B)
解析: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
15. ( ) 英國外交使節馬加爾尼來到中國,其目的為何?
(A)改善通商限制 (B)文化交流 (C)傳教遊歷
(D)設廠製造。
答案:(A)
解析:英國兩次派遣特使到中國,請求開放通商限制
。
16. ( )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中,哪一項政策確立了中國中央集
權的政治制度? (A)統一文字 (B)地方設郡縣
(C)統一度量衡 (D)修築長城。
答案:(B)
解析: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17. ( ) 13 世紀義大利某教堂的神父告訴信徒,虔誠向上帝禱
告並懺悔,便可躲過帶著火炮(火藥),來自東方的
「黃禍」。下列哪一項是神父所指的「黃禍」?
(A)怛羅斯之役 (B)張騫出使西域 (C)蒙古西征
(D)鄭和出使西洋。
答案:(C)
解析:鐵木真建蒙古國,他和繼位者發動三次西征,
成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18. ( ) 清末哪一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天朝上國的地位遭到否
定,更讓中外關係進入條約體制時期? (A)中英法
《天津條約》 (B)中英《南京條約》 (C)中日《
馬關條約》 (D)《辛丑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