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海洋動次動:探索漁村風光與海洋生態的統整性主題課程

格式
docx
大小
33.71 KB
頁數
8
上傳者
Administrato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5-02,离现在 1 17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四、彈性學習課程方案設計—統整性主題議題專題課程方案(5-13)

(5-13)

112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方案表

課程方案

名稱

活力海洋動次動

課程類別

統整性主題/議題/專題探究

社團活動或技藝教育部定課程

其他


課程說明

咱們的好厝邊

  1. 認識船隻

  2. 認識家鄉漁船

  3. 認識漁村環境

  4. 彩繪港邊漁船風光

  5. 海洋之歌


實施年級

一年級

節數

上學期10


設計理念

德和國小位於外木山旁,從學校就可以直接欣賞到外木山美麗的山海風光,學生也有許多住在外木山漁村,行經漁港就可以欣賞到許多大大小小船隻,生活的環境周遭就有漁船,漁船及漁民生活是學生的日常風景,設計課程結合了在地資源及配合學生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從日常生活的觀察理解中,對常見的漁船有進一步認識,也對漁船的配備及功能有初步了解。搭配漁民的解說,更能體會漁民生活。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生活-E-C1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A2 能思考與分析海洋的特性與影響,並採取行動有效合宜處理海洋生態與環境之問題。

C1 能主動關注與環境相關的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

健體-E-C1具備生活中有關運動與健康的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並遵守相關的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社會。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1-I-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6-I-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 與行為。

6-I-5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健體4d-I-2 利用學校或社區資源從事身體活動。

學習內容

A.事物變化及生命成長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生●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A-I-3 自我省思。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生●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生●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健●2c-Ⅰ-2 表現認真參與的學習態度

健●Ca-Ⅰ-1 生活中與健康相關的環境。

健●Cb-Ⅰ-2 班級體育活動。

課程目標

一、參訪漁村認識漁村環境和漁船的特色。

二、觀察漁村環境,彩繪港邊漁船風光。

三、學會捕魚歌並能律動。。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能欣賞漁港風光,認識漁船,彩繪漁村風景。從捕魚歌中,得知漁民工作並能律動方式表演。



學習進度週次/節次

單元/子題

單元子題可合併數週整合敘寫或依各週次進度敘寫。

單元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歷程)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第一學期

5

咱們的好厝邊~

認識船隻

1.透過ppt欣賞船隻的功能與動力來源。

2.播放社區及船隻影片。

3.能分辨動力與非動力船隻。

能指認船隻。

6-7

咱們的好厝邊~

認識家鄉漁船

1.認識外木山漁船的特色。

能說出外木山漁船特色。

8-9

咱們的好厝邊~

認識漁村環境

1.實際參訪外木山的船隻。

2.學生觀察漁船的特徵,並與其他種類船隻作比較。

3.漁村導覽: 土地公廟停泊漁船港區漁船維修站漁船加油站及油庫漁具倉庫協安宮。

能說出外木山漁船特色。


10-11

咱們的好厝邊~

彩繪港邊漁船風光

1.學生發表自己觀察的漁村特色。

2.老師將學生發表內容作一總結。

3.學生彩繪港邊漁船風光。

能彩繪漁村風景畫。


12-14

咱們的好厝邊~

海洋之歌

1.認唱捕魚歌。

2.配合捕魚歌音樂敲打節奏。

3.捕魚歌律動。

表演捕魚歌。


議題融入實施內涵

  1. 海洋教育

E4 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與產業。

E11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E12認識海上交通工具和科技發展的關係。

  1. 戶外教育

E1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7 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環保、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習。

  1. 環境教育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E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E5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評量規劃

口頭問答、操作評量、作品評量

環境與教學設備需求

環境:

外木山步道、外木山漁港、漁船

教學設備:電視、電腦、youtobe相關影片

學生先備基礎:認識漁船,觀察周圍環境能力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師資來源

校內老師、外木山漁民



(5-13)

112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方案表

課程方案

名稱

活力海洋動次動

課程類別

統整性主題/議題/專題探究

社團活動或技藝教育部定課程

其他

課程說明

海裡的寶貝

  1. 漂亮的寶貝

  2. 認識寄居蟹

  3. 寄居蟹的家不見了

  4. 寄居蟹找家

  5. 貝殼的創作

實施年級

一年級

節數

下學期10

設計理念

參觀漁港發現社區及海面上會有垃圾,垃圾造成環境汙染,也影響海洋生物生態,以孩子生活中可見的寄居蟹找不到家只能寄居在塑膠垃圾為例,從鄉土角度出發結合全球關注的海洋議題,希望能讓學生養成減少垃圾、愛護環境的習慣。想像創作寄居蟹的家,培養珍惜海洋的態度。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生活-E-C1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 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A2 能思考與分析海洋的特性與影響,並採取行動有效合宜處理海洋生態與環境之問題。

C1 能主動關注與環境相關的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

健體-E-C1具備生活中有關運動與健康的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並遵守相關的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關懷社會。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1-I-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6-I-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6-I-5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健體4d-I-2 利用學校或社區資源從事身體活動。

學習內容

A.事物變化及生命成長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A-I-3 自我省思。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生●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生●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健●2c-Ⅰ-2 表現認真參與的學習態度。

健●Ca-Ⅰ-1 生活中與健康相關的環境。

健●Cb-Ⅰ-2 班級體育活動。

課程目標

一、了解環境污染對生態造成的影響。

二、能尊重與愛護海洋生物,提升海洋環境保護意識。

三、能仔細觀察並創作出漂亮的貝殼。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了解人類製造垃圾破壞生態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

能觀察寄居蟹,想像寄居蟹的家,創作出貝殼。

學習進度週次/節次

單元/子題

單元子題可合併數週整合敘寫或依各週次進度敘寫。

單元學習內容(學習歷程)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第二學期

3-4

海裡的寶貝~

漂亮的寶貝

1.展示各式各樣的貝殼—讓小朋友藉由觀察瞭解到貝殼有各種不同的種類。

2.學生發表曾經在哪些地方發現貝殼。

觀察貝殼、發表

510

海裡的寶貝~

認識寄居蟹

1.影片欣賞-寄居蟹換殼。

2.討論貝類和寄居蟹必須互相依存的生態平衡關係。

欣賞、討論寄居蟹為何要換家

13-14

海裡的寶貝~

寄居蟹的家不見了

1.影片欣賞-揹著垃圾的寄居蟹。

2.討論垃圾對生態的影響。

討論寄居蟹為何要背瓶蓋、發表

15-16

海裡的寶貝~

寄居蟹找家

1.影片欣賞-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寄居蟹的家。

2.透過影片討論提升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參與討論、發表

17-18

海裡的寶貝~

貝殼的創作

1.輕土創作造型貝殼。

2.欣賞同學作品。

想像寄居蟹有自己的家、創作

議題融入實施內涵

  1. 海洋教育

E11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E12認識海上交通工具和科技發展的關係。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E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1. 環境教育

E5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E14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學習在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成的物質

E16 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評量規劃

口頭問答、操作評量、作品評量

環境與教學設備需求

環境:教室

教學設備:各式貝殼、電腦、電視、海洋生物相關影片、Youtobe影音

學生先備基礎:生活裡有看過貝殼經驗,也參觀過漁港,看見過海邊垃圾

教材來源

自製教材

師資來源

校內老師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