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度新英國小食農·食米養成教育推廣計畫-推動食米學園教案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1.49 MB
頁數
1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10-17,离现在 9 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5年度新英國小食農‧食米養成教育推廣計畫-推動食米學園教案設計

一、教學設計

版本或

自編

自編

單元名稱

米香傳情

課次名稱


設計時間

1047

教學時數

520 分鐘 共 13

適用年級(可複選)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屬性

(可複選)

有效教學 ■多元評量 □差異化教學 □補教教學 □適性輔導 □其他

學習主要領域(或議題)

語文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客家領域 (議題)

學習次要領域(或議題)

家政教育、環境教育、資訊領域(議題)

設計理念

1.稻米一向是國人的主食,台灣農業技術精良生產優質稻米,小朋友每天都可以吃到

可口的米食。然而小朋友對我們每日餐桌上的主角白米飯了解知多少呢?藉由介紹

苗栗家鄉苑裡有機稻場,讓學生認識有機稻米「鴨間稻」的「鴨稻共作、互利共生」

的耕作方式,並了解稻子的一生、稻田間的害蟲及化學農藥和肥料的危害。建立學

生妥善運用自然環境,及安全食物供應鏈的有機意識。

2.小朋友平日較無機會親自體驗洗米煮飯的過程,洗米煮飯是小朋友可以學習的家

事,動手洗米煮飯的活動設計,是希望小朋友在家裡可以做個料理小幫手,活用生

活技能,引發小朋友對廚藝的興趣。

3.現在飲食西化已成趨勢,小朋友對點已有多樣選擇,小朋友愈來愈吃米飯

料理。事實上米食料理是多樣而可口的,可藉由認識客家米食料理,進而喜愛米食

料理,小朋友自身做起,鼓勵多吃在地盛產的米食,變化米的料理方法,愛上

味可口的米食。

九年一貫領域能力指標

自然領域1-3-1-2-4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環境教育

3-3-1 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語文領域

B-1-2-7能有條理的掌握聆聽到的內容。

B-1-1-2-1能自然安靜的欣賞。

C-1-4-9-2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B-1-1-2-1能自然安靜的欣賞。

B-1-2-10-1能思考說話者所表達的目的

客家語領域

1-3-9能從聆聽過程,理解並探索客家文化的實踐方法。

1-4-8 能運用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與其他族群的語言,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資訊教育

4-3-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家政教育

1-3-6運用烹調方法,製作簡易餐點。

1-3-7認識傳統節慶食物與臺灣本土飲食文化。

設計者

 

服 務 

單 位

電子郵件

林淑萍、李珮雯

教導處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有機稻米、鴨間稻、合鴨

教學目標

1.能認識稻子的成長過程及影響其生長的因素,體會出農夫辛苦的一面。

2.能知道鴨間稻的原理,建立友善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一草一木,對待自己成長的土地。

3.能體察從土地到餐桌,關注自已的健康,培養敬天惜地的態度,涵泳感恩惜福的心。

4.能了解不同族群各式的米製品,體察米食對人類的重要性。

5.能自行製作美味可口的飯糰,並體會食物的珍貴。

6.能運用稻米的廢棄物實作,瞭解只要發揮創意與巧思,即能讓資源發揮不同效益,為環保節能的行動方式,同時體會祖先就地取材的智慧。

教學活動

節 數

教學流程

時間

(分)

教學資源運用

評量方式

第一堂課

【水稻的一生】

ㄧ、引起動機

  1. 教師提問:教師手拿白米提問:這把白米從是如何來的呢?

  2. 稻米的由來:觀賞影片【傳統故事31 神農氏教民稼牆】說明稻米的由來

  3. 小組分成數組

二、發展活動

()認識稻米的成長過程

1.老師運用【稻米的一生】簡報並結合【稻米的成長故事】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種植稻米的歷程;認識水稻的一生。(育苗、插秧、施肥、抽穗、收割、休耕復地)

2.指導學生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8

()水稻的構造

1.老師結合簡報及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稻米的構造。

2.稻穗數數看:分給每位學生一人一根稻穗,讓學生量量看稻子的長度,一根稻稻穗的數量。

()稻穀的構造

老師結合簡報及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稻米的構造(穎、胚乳、胚及果皮等稻縠)

()介紹稻米的種類

1.老師結合簡報及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稻米的種類:糙米、白米、糯米。


2.稻穀磨一磨:
(1)先讓學生分別觸摸稻穀及米,說說兩者的感覺有何不同。

(2)發給一組一個手磨礱,將前面摘下的稻穗,放入手磨礱中,磨去稻殼,讓學生觀察糙米,接著用手剝去米糠,仔細觀察比較糙米和白米的不同。

3.遊戲時間:神之手

(1)將稻穀及米依組別準備數碗

(2)學生戴上眼罩,由老師在各組的稻穀碗及米碗中,放入不同數量的稻穀和米,讓學生用手分辨。

(3)回答出正確答案的小組即獲勝。

4.老師歸納本節上課重點:米米翻翻樂

老師指導學生完成米米翻翻樂的圖卡,依老師的指示翻出指定的米種類。可進行小組競賽。

三、綜合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11-12-稻米三兄弟

()提示學生下節課將進行插秧體驗,準備需要攜帶的東西,如更換衣物、茶水、毛巾等。


6分鐘






8分鐘















5分鐘

















5分鐘
















8分鐘





















5分鐘





3分鐘


白米






視聽器材

稻米的一生簡報

稻米的成長故事網站

食米學園手冊第8









稻米的一生簡報


稻子數把














稻米的構造網站















稻米的種類網站







稻穀

手磨礱一組一個(若無可用手剝)





眼罩

稻穀數碗

米數碗



米米翻翻樂圖卡




食米學習手冊學習單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遊戲實作





學習單填寫

第二三堂課

【下田趣】

ㄧ、引起動機

  1. 老師引導學生整理上節課稻米成長過程,說明本節上課重點為插秧體驗活動

二、發展活動

()赤腳踩踩樂

1.影片觀賞【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22 一年農事在於春】觀賞至15

2.教師配合影片說明簡介早期與現代插秧前的準備工作差異:整地、購買秧苗、放水等。

3.說明插秧技巧後進式注意事項及秧苗行株距。

【插秧】

在臺灣,插秧適期一期作為1 月中旬至三月下旬,二期作為6 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秧苗長到3 4 葉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一般而言,插秧之行株距為20×15 公分,深度約2 公分,以後退的方式插秧,農民稱為「後進」。

()種下希望之苗

實際帶學生前往水田體驗區,下田插秧

()整理及清潔


3分鐘




15分鐘















50分鐘

12分鐘






影片【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22 一年農事在於春】










能回答正確答案












實際操作


第四堂課【水田特攻隊】

ㄧ、引起動機

  1. 學生分享上一節課插秧心得。

二、發展活動

()可怕的敵人

1.引導學生複習稻子成長過程。

2.稻子成長過程中有那些敵人? (雜草、蟲害、福壽螺、鳥類等)

()辛苦的農夫工作

1.教師配合網站內容提問:耕作的過程當中,農夫們還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稻子好好長大?(施肥、除草、除蟲、除草、除螺、除鳥、噴農藥)讓學生明白農夫的辛苦,需時時刻刻細心照顧。

2.提醒學生要時時到水田體驗區觀察自己所種植的稻子,並完成觀察記錄(食米學園手冊第10)

()苗栗米的驕傲-苑裡鴨間稻

1.老師播放影片【養鴨剋蟲害 鴨間稻天然又有機】介紹天然有機的種稻方法

參考資料:

認識「鴨間稻」:「鴨間稻」是「採用稻鴨合作的耕種農法來種稻,以前農夫把鴨子養在田裡,讓鴨子幫忙照顧稻子」。鴨子會幫忙吃田裡的害蟲,也會吃農民最頭痛的福壽螺,再加上鴨子的腳在田間活動划水,會把田裡的水弄混濁,讓陽光沒辦法行光合作用,田間的雜草就長不出來;而且鴨"便便"掉在田裡,是天然有機的肥料;再加上鴨子在田裡走來走去,也會刺激稻子往下紮根,讓稻子長得比較強壯。鴨子對稻田的好處真的是多到說不完唷!

2.師生共同討論

(1)為什麼要請鴨子來種稻?有什麼好處?

(2)稻鴨合作的方法種稻是屬於有機的天然農法,什麼又是有機呢?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也就是在耕種的時候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生長 調節劑、基因改造生物等。

為了「健康」!讓吃的人健康,也讓農夫與土地變得健康。過去種田強調 施化肥、噴農藥,然後人體再把吸收了化學、有毒物質的稻米吃下去,很容易讓身體生病!以前施用化肥,田土比較硬。現在種植有機,土地變得 像海綿,田裡的生物也變多了!種植有機讓人身體健康也讓土地健康唷!

(3)這些養在田裡的鴨子還有哪些用處?(合鴨肉質鮮美,成長期亦與稻作期相同)

(4)你想到還有哪些環保又健康的耕作方式呢?

三、綜合活動

()老師歸納總結

經過這節課後,了解到農夫的辛苦,為了讓大家吃到健康又美味的米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刮風下雨也要到田裡,所以如同唐詩所寫「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口米。

()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5

()老師預告配合學校活動,進行有機稻場校外教學,並引導學生閱讀食米學園手冊第15-16頁,說明校外教學參觀重點。


3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5分鐘





稻米的成長故事網站













食米學園手冊學習單


影片【養鴨剋蟲害 鴨間稻天然又有機】























































食米學園手冊學習單





學生能踴躍的回答問題













能主動觀察水稻並完成觀察記錄


能用心觀賞影片






























學生能踴躍的回答問題



























能完成學習單

第六七堂課Fun 豐收

ㄧ、準備活動

老師課前提醒學生收割需攜帶之物品,如更換衣物及茶水

二、引起動機

1.全班討論與發表︰針對觀察記錄分享新英稻米成長的情形。

三、發展活動

()影片觀賞【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44 汗滴禾下土】,觀賞至1629秒,引導學生了解收割的過程。

()割稻體驗

實際帶學生前往水田體驗區,收割稻子

()整理與清潔

四、綜合活動

1.學生分享收割心得

2.設計屬於自己的米標籤,並寫下對農夫感謝的話,待新英米包裝完成後,即可貼上帶回和家人分享。





3分鐘



20分鐘



40分鐘




分鐘








影片【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44 汗滴禾下土】




空白米標籤








能專心欣賞影片


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能主動參與並融入體驗活動中

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表達出對農夫感謝之意

第八九堂課【壽司DIY

ㄧ、準備活動

  1. 請家長協助小朋友準備包壽司的材料 通知單如後附件。

  2. 老師準備電鍋、飯鍋及兩杯(量杯)的米和水。

二、引起動機

老師提問:

  1. 老師展示電鍋、飯鍋及兩杯(量杯)的米和水,請小朋友猜一猜,擺放的這些用具是要用來做什麼的?(煮飯、加水、洗米)

  2. 請小朋友分享是否有在家中參與煮飯過程,或是看媽媽煮飯過程的經驗?

  3. 請小朋友想一想,煮飯有哪些步驟?(拿出米和電鍋、洗米、加水、在電鍋中放入水、放入飯鍋、插電、按下開關)

三、發展活動

()生米煮熟飯

  1. 煮飯的方法︰教師示範整個煮飯的過程及步驟,讓小朋友看仔細

(1)量一量:拿出量杯量出需要煮的米的份量及水量。

(2)輕輕搓:放置數鍋未清洗的米,讓學生親自動手洗一洗米。(洗米秘訣:來回清洗以三次最佳。)

(3)第一次煮飯:另外再設置一個電鍋,讓學生將洗好的米放入電鍋中蒸煮。(但電鍋並不插電,讓每位孩子都可以操作一次步驟為原則。)

  1. 各組體驗

  2. 等飯煮熟的時間,師生共同觀賞影片「如何煮出又香又Q的米飯」,複習煮飯的步驟

()關懷他人

  1. 影片欣賞-播放「第21屆飢餓三十蕭亞軒肯亞關懷行」影片,一邊播放,教師一邊說明內容,讓學生明瞭當地孩子在學習與生活方面的艱困

  2. 影片討論與分享-針對影片內容,比較自己所擁有的與他們有何差異,引發孩子認同自己是幸福的,要好好愛物惜物,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對於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要有惜福不浪費的態度。

()壽司DIY-

  1. 延續上一節課學習煮飯成果,打開鍋蓋看分明──將煮好的飯拿出,讓小朋友一探究竟,並且與生米做一比較。

  2. 全班討論吃過的壽司口味?

  3. 老師示範並說明製作方法

作法:

(1)首先將壽司醋加糖和鹽拌入壽司飯中

(2)將壽司飯平鋪於海苔上, 撒上海芝味香鬆和海苔絲,還有自己喜歡的材料, 用湯匙壓一壓 ,讓飯可以紮實一點,記得周圍要留一些空間噢!!

(3)開始捲

第一圈包住配料 用力的擠壓!!

一定要擠紮實 不然咬一口就鬆掉囉!!

捲捲捲、壓壓壓、切切切,就完成壽司啦!!

  1. 學生實作

四、綜合活動

()品嘗欣賞大會:老師協助學學生切好壽司後,師生共同分享。

()歸納總結:

1.今天的壽司是每個小朋友都認真的製作完成的,回憶一下製作的過程,有哪些過程?

2.你的壽司用了哪些材料?材料的來源是?有沒有你不喜歡吃的?你有吃完壽司嗎?

3.製作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一部分最辛苦?

4.大家一同完成的壽司好吃嗎?原來一道食物的完成需要歷經艱辛的過程,除了製作的過程外,還必須包含種植照顧的階段才有收成,所以小朋友我們都必須珍惜每一樣食物。









5分鐘










20分鐘












5分鐘




10分鐘























電鍋、米

量杯、水
















「第21屆飢餓三十蕭亞軒肯亞關懷行」影片






生米










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能將每一個步驟記下










可以融入分組活動中




能專心欣賞影片




能真正表達自己

感受和想法








能熱烈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











能運用食材發揮創意製作出美味壽司





能彼此欣賞共同分享


第十堂課米食饗宴

ㄧ、準備活動

1.請學生回家收集有關米製成品。

2.老師準備相關圖片或網路資料。

二、引起動機

1.請小朋友想想聽過或看過哪些米製品?

2.為什麼米可以做出那麼多種不同的成品呢? :糊、米漿、紅龜粿…等。

3.老師將各種米製品圖卡張貼於黑板上。

藉由分享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去發現身邊

的食品加工,初步了解米的特性及其多用

途,進而延伸孩子對世界多變化的眼光及

態度。

4.展示各種米製品的食物,討論這些食物的

名稱,並說一說什麼時候吃過它,味道如何認識用米做的食物並了解與各節慶的關係( 逢年過節經常會吃到糕粿製品)

5.這些食物的長相有什麼特別,(有些印著

圖案,部分米製品有顏色)

6.猜一猜,他們都是用什麼做成的?()

7.老師介紹多變的米穀粉,可將米發揮創意製成西式點心,如米麵包、米餅乾

三 發展活動

()米食大觀園:學生輪流當主廚介紹帶來的米食。(老師商請家長們事先準備好各類米食製品,如芋頭糕、蘿蔔糕、麻糬、粽子、年糕、米血糕、草仔粿、九層糕、發粿...等。)
(
)老師結合食米學園手冊第13頁,補充各節慶的米食,並請學生回家後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12

()米食分享。

1.將各種米製品切成塊狀, 一起分享

2.小朋友最喜歡吃哪一種米製品呢?

3.這些食物吃起來的感覺如何?

( 香香的、 QQ 的、甜甜的、大部分軟軟的 、爆米香帶點硬硬的口感,有些還包著餡料)

()整理場地。

四 綜合活動

教師歸納

1.小朋友能夠分辨各種不同口味的米製品,並了解米和米製品之間的連結與變化

2.任何米製品的完成,是由許多人共同努力研發製作, 才有豐富的米食文化饗宴!





10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草仔粿湯圓爆米香發 糕、米漿、紅龜粿、 麻糬

米苔目等等

















節慶米食網站

食米學園手冊




















學生能認真欣賞影片




學生認真討論,並適時的回答問題







能介紹自己帶來的

米製品並仔細聆聽他人的介紹
















能確實分類,並分享心得討論

第十一、十二、十三堂課

【稻田守護神-稻草人】

ㄧ、準備活動

老師準備稻草做的物品例如風車、天使之眼、稻草藝術裝置等,事先可展示於教室

、引起動機

()認識稻草

1.老師簡報介紹稻草做的物品例如風車、天使之眼、稻草藝術裝置等

2.師生討論

(1)介紹稻子包含根莖、葉、花和果實等部分,引導學生了解我們食用它的果實,而用來製作稻草人的則是它的莖。

(2)稻草的用處

觀賞影片【客家新聞雜誌第379集 稻草變黃金】明白稻草的再利用之處

供牛羊等牲畜食用

以稻草編成的草繩、草鞋與簑衣,是許多農人的必備品。

早期也有許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頂。

利用稻草編織出的工藝產品,也相當常見,如榻榻米、蓆和草帽等。

在稻田中最常見的還有戴著帽子,用來嚇阻鳥群的稻草人,是早期農村相當常見的景觀。

掩埋稻草,會讓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自2.1%增加至2.7%。

做為燃料。

()稻草的新生

觀賞影片【綠色幸福學20141018 -稻草新生】明白稻草可作為生質能源發電,更可作為燃料棒及栽種植物的營養介質棒。

()老師歸納

稻米是台灣的主食,也是最重要的農作物。稻米收割後產生大量稻草,雖然燃燒稻草可以防制病蟲害,飛灰還能做為土壤肥料,但這種作法不僅會污染空氣,還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建議農友和回收商建­立回收再利用平台,將稻草成捆收拾好賣出去做其他用途,如製成草繩、草席、紙版或與其­他材料混合做成肥料……等等,近年來更研發作為先進的生質能源及栽種植物的營養介質棒,原是廢棄物經過設計作有效利用,把自然還給自然,取之於大地回歸於大地。

()請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廢棄物可以做有效的再利用?如剩餘的果皮可以做成酵素或堆肥、保特瓶做成花瓶

()綠野仙蹤的故事:老師說綠野仙蹤的故事, 展示稻草人的照片,引發小朋友對稻草人的興趣。

()老師說明課後作業-請學生事先上網搜尋稻草人的相關網站,觀摩各式各樣的稻草人,並收集家中不用的舊衣物,下節課將分組討論及設計稻草人樣式。

~第十一堂課結束~

三、發展活動

()老師說明稻草人的功用。

觀賞影片【美麗台灣-親子共創稻草人體驗原始的感動】,了解稻草與農夫的關係,稻草人如何在稻田中接受風吹雨淋,為農夫保護稻田,以免稻米被麻雀吃光。

()老師舉例展示稻草人的樣式。

()各組就每個人所攜帶的舊衣物,討論稻草人的造型。

()老師示範指導製作稻草人

1.播放稻草人製作方式的教學簡報,說明稻草人的製作步驟。

2教師可事先準備紮好的稻草人,讓學生看到基本的結構及紮法。

3.發下材料:竹竿、稻草及橡皮筋

4.各組學生實作:全班分成四組,每一組同學合作製作稻草,並利用自已帶來的舊衣物幫稻草人裝扮。

5.學生分組展示作品並說明作品特色。

6.稻草人選美比賽:由學生投票決定誰是最美最帥的稻草人。

四、綜合活動

學生填寫學習單。






3







1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7分鐘










5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3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5分鐘






電腦.投影布幕.單槍投影機.





影片【客家新聞雜誌第379集 稻草變黃金】











影片【綠色幸福學20141018 -稻草新生】


























影片




稻草人樣式簡報








稻草、竹竿橡皮筋、學生自行攜帶的舊衣物




學習單






能欣賞作品之美

能說出是由稻草製作而成的

能說出我們食用它的果實而用來製作稻草人的則是它的莖



可說出二種以上稻草的用途









能聆聽老師說故事



能說出稻草再生利用的價值















能舉例說明生活中廢棄物再利用的方法











能說出稻草人的功能












能分工合作裝扮稻草人


能欣賞他組的作品並說出特點


能完成學習單

課後省思與建議

本教學活動藉由探討米的一生及重現早期稻草人在農村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實地認識各種不同的米然後學習洗米煮飯進而品嘗自己煮的飯更進一步介紹各種米製品讓孩子知道米的來源、並認識家中常食用的米,引起小朋友對各種傳統米食的興趣,進而接受。也藉由本次的活動過程讓學生了解原來農夫是這麼辛苦,所以更需珍惜資源才是。

在學習煮飯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認識各種不同種類的米外,更藉由洗米煮飯的體驗,來感受農人的辛勤,及媽媽煮飯的辛苦以養成愛物惜福的好習慣,在品嘗各種飯的同時,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培養正確的飲食禮儀

最後,隨著稻子的收割,完成一系列的食米學園課程,但課程是持續不斷的,雖然種稻體驗已結束,不代表食農食米教育不因此中斷,後續我們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概念出發,設計各式生活物品製作課程,如米寶寶、稻香紙、稻香筆等,希望能將學生對稻米的知識應用在食的方面外,更注入對稻米的情感,轉化稻米意象,讓學生瞭解只要發揮創意與巧思,即能讓資源發揮不同效益,為環保節能的行動方式。


二、參考資源

名稱

簡介說明

格式

備註(下載連結點)

多媒體教材

1.「第21屆飢餓三十蕭亞軒肯亞關懷行」影片

2.傳統故事31 神農氏教民稼牆

3.養鴨剋蟲害 鴨間稻天然又有機 YouTube

4.如何煮出又香又Q的米飯

5.【美麗台灣】親子共創稻草人 體驗原始的感動

6.客家新聞雜誌第379集 稻草變黃金

7.【綠色幸福學】20141018 - 稻草新生

8.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22 一年農事在於春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JO77YM9rk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EcZGbC8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TlI1aGAGs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1PXUQfTIw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PYjaWh5iE


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7Zkcpxp7Yg


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sxsfXPSQY


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1wGuid5s


網站

1.稻米的成長故事

2.有機稻場(山水米)

3.稻米的構造

4.稻米的種類

5.節慶米食


1. http://kids.coa.gov.tw/ricestory/index.php

2. http://www.organicrice.com.tw/

3. http://kmweb.coa.gov.tw/rice/breed/b02.html

4. http://kmweb.coa.gov.tw/rice/success/s01.html

5. http://kmweb.coa.gov.tw/rice/success/s03.html

三、學習單及參考資料


米米翻翻樂正面



米米翻翻樂反面



名︰( )


這是第( )組共同創作的稻草人

稻草人小檔案

稻草人小名:

使用材料:

製作過程:


如果我是稻草人


我想對稻草人說



稻草人大變身請小朋友幫稻草人換上各式各樣不同的服裝造型








畫欣賞----拾穗

老師今天帶一幅畫給我們欣賞, 我們看到米勒畫的拾穗,

畫面上有( )個人彎著腰,撿拾地上的( )

整幅畫大部分是( ),色彩非常的柔美。畫中的人物

都是( □貧苦 □富有)的人民,趁著麥田收割後,去撿拾

地上剩下的麥穗,這種彎著腰、留著汗,才能有一點點收

入的工作,是非常( )

欣賞完這幅畫,我覺得                    

看看小小藝術家( )的表現如何

很用心有創意,給自己一個很棒的回憶!

表現得還不錯,和組員分工合作!

再多思考,用心訂正


親愛的家長您好:

本學期食米學園的課程已近收成階段,預計收成後將指導學生學習煮飯,也請家長在家先行指導煮飯的技巧,也為了讓孩子更了解米,利用星期五早上,讓孩子帶一些做壽司的材料到校,自己製作壽司,並品嚐自己做的壽司,會有不一樣的滋味喔!麻煩您了 謝謝!

Ps:

1.當天早餐不必吃太多,材料以家裡方便準備為原則 ,為避免浪費食材,也可和同學分享材料

2.老師會準備竹簾和塑膠手套, 歡迎家長提供更多竹簾





1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