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或 自編 | 自編
| 單元名稱 | 米香傳情 | 課次名稱 |
|
設計時間 | 104年7月 | 教學時數 | 520
分鐘
共 13 節 |
適用年級(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
屬性 (可複選) | ■有效教學
■多元評量 □差異化教學 □補教教學 □適性輔導
□其他 |
學習主要領域(或議題) | 語文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客家領域
(議題) | 學習次要領域(或議題) | 家政教育、環境教育、資訊領域(議題) |
設計理念 | 1.稻米一向是國人的主食,台灣農業技術精良生產優質稻米,小朋友每天都可以吃到
可口的米食。然而小朋友對我們每日餐桌上的主角白米飯了解知多少呢?藉由介紹
苗栗家鄉苑裡有機稻場,讓學生認識有機稻米「鴨間稻」的「鴨稻共作、互利共生」 的耕作方式,並了解稻子的一生、稻田間的害蟲及化學農藥和肥料的危害。建立學 生妥善運用自然環境,及安全食物供應鏈的有機意識。
2.小朋友平日較無機會親自體驗洗米煮飯的過程,洗米煮飯是小朋友可以學習的家 事,動手洗米煮飯的活動設計,是希望小朋友在家裡可以做個料理小幫手,活用生 活技能,引發小朋友對廚藝的興趣。 3.現在飲食西化已成趨勢,小朋友對餐點已有多樣選擇,小朋友愈來愈少吃米飯及米 料理。事實上米食料理是多樣而可口的,可藉由認識客家米食料理,進而喜愛米食 料理,從小朋友自身做起,鼓勵多吃在地盛產的米食,變化米的料理方法,愛上美 味可口的米食。 |
九年一貫領域能力指標 | 自然領域1-3-1-2-4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環境教育 3-3-1
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語文領域 B-1-2-7能有條理的掌握聆聽到的內容。 B-1-1-2-1能自然安靜的欣賞。 C-1-4-9-2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B-1-1-2-1能自然安靜的欣賞。 B-1-2-10-1能思考說話者所表達的目的。 客家語領域 1-3-9能從聆聽過程,理解並探索客家文化的實踐方法。 1-4-8
能運用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與其他族群的語言,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資訊教育 4-3-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家政教育 1-3-6運用烹調方法,製作簡易餐點。 1-3-7認識傳統節慶食物與臺灣本土飲食文化。 |
設計者 | 姓 名 | 服 務 單 位 | 電子郵件 |
林淑萍、李珮雯 | 教導處 |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關鍵字 | 有機稻米、鴨間稻、合鴨 |
教學目標 | 1.能認識稻子的成長過程及影響其生長的因素,體會出農夫辛苦的一面。 2.能知道鴨間稻的原理,建立友善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一草一木,對待自己成長的土地。 3.能體察從土地到餐桌,關注自已的健康,培養敬天惜地的態度,涵泳感恩惜福的心。 4.能了解不同族群各式的米製品,體察米食對人類的重要性。 5.能自行製作美味可口的飯糰,並體會食物的珍貴。 6.能運用稻米的廢棄物實作,瞭解只要發揮創意與巧思,即能讓資源發揮不同效益,為環保節能的行動方式,同時體會祖先就地取材的智慧。 |
教學活動 |
節
數 | 教學流程 | 時間 (分) | 教學資源運用 | 評量方式 |
第一堂課 【水稻的一生】 | ㄧ、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教師手拿白米提問:這把白米從是如何來的呢? 稻米的由來:觀賞影片【傳統故事31
神農氏教民稼牆】說明稻米的由來 小組分成數組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稻米的成長過程 1.老師運用【稻米的一生】簡報並結合【稻米的成長故事】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種植稻米的歷程;認識水稻的一生。(育苗、插秧、施肥、抽穗、收割、休耕復地) 
2.指導學生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8頁 (二)水稻的構造 1.老師結合簡報及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稻米的構造。 2.稻穗數數看:分給每位學生一人一根稻穗,讓學生量量看稻子的長度,一根稻稻穗的數量。 
(三)稻穀的構造 老師結合簡報及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稻米的構造(穎、胚乳、胚及果皮等稻縠) 
(四)介紹稻米的種類 1.老師結合簡報及網站,簡單提問與說明稻米的種類:糙米、白米、糯米。

2.稻穀磨一磨:
(1)先讓學生分別觸摸稻穀及米,說說兩者的感覺有何不同。 (2)發給一組一個手磨礱,將前面摘下的稻穗,放入手磨礱中,磨去稻殼,讓學生觀察糙米,接著用手剝去米糠,仔細觀察比較糙米和白米的不同。 3.遊戲時間:神之手 (1)將稻穀及米依組別準備數碗 (2)學生戴上眼罩,由老師在各組的稻穀碗及米碗中,放入不同數量的稻穀和米,讓學生用手分辨。 (3)回答出正確答案的小組即獲勝。 4.老師歸納本節上課重點:米米翻翻樂 老師指導學生完成米米翻翻樂的圖卡,依老師的指示翻出指定的米種類。可進行小組競賽。 三、綜合活動 (一)指導學生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11-12頁-稻米三兄弟 (二)提示學生下節課將進行插秧體驗,準備需要攜帶的東西,如更換衣物、茶水、毛巾等。 |
6分鐘
8分鐘
5分鐘
5分鐘
8分鐘
5分鐘
3分鐘 |
白米
視聽器材 稻米的一生簡報 稻米的成長故事網站 食米學園手冊第8頁
稻米的一生簡報
稻子數把
稻米的構造網站
稻米的種類網站
稻穀 手磨礱一組一個(若無可用手剝)
眼罩 稻穀數碗 米數碗
米米翻翻樂圖卡
食米學習手冊學習單 |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遊戲實作
學習單填寫 |
第二三堂課 【下田趣】 | ㄧ、引起動機 老師引導學生整理上節課稻米成長過程,說明本節上課重點為插秧體驗活動
二、發展活動 (一)赤腳踩踩樂 1.影片觀賞【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22
一年農事在於春】觀賞至15分 2.教師配合影片說明簡介早期與現代插秧前的準備工作差異:整地、購買秧苗、放水等。 3.說明插秧技巧後進式注意事項及秧苗行株距。 【插秧】 在臺灣,插秧適期一期作為1
月中旬至三月下旬,二期作為6
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秧苗長到3
至4
葉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一般而言,插秧之行株距為20×15
公分,深度約2
公分,以後退的方式插秧,農民稱為「後進」。 (二)種下希望之苗 實際帶學生前往水田體驗區,下田插秧 (三)整理及清潔 |
3分鐘
15分鐘
50分鐘 12分鐘 |
影片【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222
一年農事在於春】
|
能回答正確答案
實際操作
|
第四堂課【水田特攻隊】 | ㄧ、引起動機 學生分享上一節課插秧心得。
二、發展活動 (一)可怕的敵人 1.引導學生複習稻子成長過程。 2.稻子成長過程中有那些敵人?
(雜草、蟲害、福壽螺、鳥類等) (二)辛苦的農夫工作 1.教師配合網站內容提問:耕作的過程當中,農夫們還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稻子好好長大?(施肥、除草、除蟲、除草、除螺、除鳥、噴農藥)讓學生明白農夫的辛苦,需時時刻刻細心照顧。 2.提醒學生要時時到水田體驗區觀察自己所種植的稻子,並完成觀察記錄(食米學園手冊第10頁) (三)苗栗米的驕傲-苑裡鴨間稻 1.老師播放影片【養鴨剋蟲害
鴨間稻天然又有機】介紹天然有機的種稻方法 ▓參考資料: 認識「鴨間稻」:「鴨間稻」是「採用稻鴨合作的耕種農法來種稻,以前農夫把鴨子養在田裡,讓鴨子幫忙照顧稻子」。鴨子會幫忙吃田裡的害蟲,也會吃農民最頭痛的福壽螺,再加上鴨子的腳在田間活動划水,會把田裡的水弄混濁,讓陽光沒辦法行光合作用,田間的雜草就長不出來;而且鴨"便便"掉在田裡,是天然有機的肥料;再加上鴨子在田裡走來走去,也會刺激稻子往下紮根,讓稻子長得比較強壯。鴨子對稻田的好處真的是多到說不完唷! 
2.師生共同討論 (1)為什麼要請鴨子來種稻?有什麼好處? (2)稻鴨合作的方法種稻是屬於有機的天然農法,什麼又是有機呢?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也就是在耕種的時候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生長
調節劑、基因改造生物等。 ●為了「健康」!讓吃的人健康,也讓農夫與土地變得健康。過去種田強調
施化肥、噴農藥,然後人體再把吸收了化學、有毒物質的稻米吃下去,很容易讓身體生病!以前施用化肥,田土比較硬。現在種植有機,土地變得
像海綿,田裡的生物也變多了!種植有機讓人身體健康也讓土地健康唷! (3)這些養在田裡的鴨子還有哪些用處?(合鴨肉質鮮美,成長期亦與稻作期相同) (4)你想到還有哪些環保又健康的耕作方式呢? 三、綜合活動 (一)老師歸納總結 經過這節課後,了解到農夫的辛苦,為了讓大家吃到健康又美味的米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刮風下雨也要到田裡,所以如同唐詩所寫「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口米。 (二)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5頁 (三)老師預告配合學校活動,進行有機稻場校外教學,並引導學生閱讀食米學園手冊第15-16頁,說明校外教學參觀重點。 |
3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5分鐘 |
稻米的成長故事網站
食米學園手冊學習單
影片【養鴨剋蟲害
鴨間稻天然又有機】
食米學園手冊學習單 |
學生能踴躍的回答問題
能主動觀察水稻並完成觀察記錄
能用心觀賞影片
學生能踴躍的回答問題
能完成學習單 |
第六七堂課【Fun
豐收】 | ㄧ、準備活動 老師課前提醒學生收割需攜帶之物品,如更換衣物及茶水 二、引起動機 1.全班討論與發表︰針對觀察記錄分享新英稻米成長的情形。 三、發展活動 (一)影片觀賞【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44
汗滴禾下土】,觀賞至16分29秒,引導學生了解收割的過程。 (二)割稻體驗 實際帶學生前往水田體驗區,收割稻子 (三)整理與清潔 四、綜合活動 1.學生分享收割心得 2.設計屬於自己的米標籤,並寫下對農夫感謝的話,待新英米包裝完成後,即可貼上帶回和家人分享。 |
3分鐘
20分鐘
40分鐘
分鐘 |
影片【公共電視
下課花路米 144
汗滴禾下土】
空白米標籤 |
能專心欣賞影片
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能主動參與並融入體驗活動中 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表達出對農夫感謝之意 |
第八九堂課【壽司DIY】 | ㄧ、準備活動 請家長協助小朋友準備包壽司的材料。
通知單如後附件。 老師準備電鍋、飯鍋及兩杯(量杯)的米和水。
二、引起動機 老師提問: 老師展示電鍋、飯鍋及兩杯(量杯)的米和水,請小朋友猜一猜,擺放的這些用具是要用來做什麼的?(煮飯、加水、洗米) 請小朋友分享是否有在家中參與煮飯過程,或是看媽媽煮飯過程的經驗? 請小朋友想一想,煮飯有哪些步驟?(拿出米和電鍋、洗米、加水、在電鍋中放入水、放入飯鍋、插電、按下開關)
三、發展活動 (一)生米煮熟飯 煮飯的方法︰教師示範整個煮飯的過程及步驟,讓小朋友看仔細
(1)量一量:拿出量杯量出需要煮的米的份量及水量。 (2)輕輕搓:放置數鍋未清洗的米,讓學生親自動手洗一洗米。(洗米秘訣:來回清洗以三次最佳。) (3)第一次煮飯:另外再設置一個電鍋,讓學生將洗好的米放入電鍋中蒸煮。(但電鍋並不插電,讓每位孩子都可以操作一次步驟為原則。) 各組體驗 等飯煮熟的時間,師生共同觀賞影片「如何煮出又香又Q的米飯」,複習煮飯的步驟
(二)關懷他人 影片欣賞-播放「第21屆飢餓三十蕭亞軒肯亞關懷行」影片,一邊播放,教師一邊說明內容,讓學生明瞭當地孩子在學習與生活方面的艱困 影片討論與分享-針對影片內容,比較自己所擁有的與他們有何差異,引發孩子認同自己是幸福的,要好好愛物惜物,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對於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要有惜福不浪費的態度。
(三)壽司DIY- 延續上一節課學習煮飯成果,打開鍋蓋看分明──將煮好的飯拿出,讓小朋友一探究竟,並且與生米做一比較。 全班討論吃過的壽司口味?。 老師示範並說明製作方法
作法: (1)首先將壽司醋加糖和鹽拌入壽司飯中 (2)將壽司飯平鋪於海苔上,
撒上海芝味香鬆和海苔絲,還有自己喜歡的材料,
用湯匙壓一壓
,讓飯可以紮實一點,記得周圍要留一些空間噢!! (3)開始捲〜 第一圈包住配料
用力的擠壓!!
一定要擠紮實
不然咬一口就鬆掉囉!! 捲捲捲、壓壓壓、切切切,就完成壽司啦!! 學生實作
四、綜合活動 (一)品嘗欣賞大會:老師協助學學生切好壽司後,師生共同分享。 (二)歸納總結: 1.今天的壽司是每個小朋友都認真的製作完成的,回憶一下製作的過程,有哪些過程? 2.你的壽司用了哪些材料?材料的來源是?有沒有你不喜歡吃的?你有吃完壽司嗎? 3.製作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一部分最辛苦? 4.大家一同完成的壽司好吃嗎?原來一道食物的完成需要歷經艱辛的過程,除了製作的過程外,還必須包含種植照顧的階段才有收成,所以小朋友我們都必須珍惜每一樣食物。 |
5分鐘
20分鐘
5分鐘
10分鐘
|
電鍋、米 量杯、水
「第21屆飢餓三十蕭亞軒肯亞關懷行」影片
生米
|
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能將每一個步驟記下
可以融入分組活動中
能專心欣賞影片
能真正表達自己 感受和想法
能熱烈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
能運用食材發揮創意製作出美味壽司
能彼此欣賞共同分享
|
第十堂課【米食饗宴】 | ㄧ、準備活動 1.請學生回家收集有關米製成品。 2.老師準備相關圖片或網路資料。 二、引起動機 1.請小朋友想想聽過或看過哪些米製品? 2.為什麼米可以做出那麼多種不同的成品呢?
如:醬糊、米漿、紅龜粿…等。 3.老師將各種米製品圖卡張貼於黑板上。 藉由分享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去發現身邊 的食品加工,初步了解米的特性及其多用
途,進而延伸孩子對世界多變化的眼光及 態度。 4.展示各種米製品的食物,討論這些食物的 名稱,並說一說什麼時候吃過它,味道如何認識用米做的食物並了解與各節慶的關係(
逢年過節經常會吃到糕粿製品) 5.這些食物的長相有什麼特別,(有些印著 圖案,部分米製品有顏色) 6.猜一猜,他們都是用什麼做成的?(米) 7.老師介紹多變的米穀粉,可將米發揮創意製成西式點心,如米麵包、米餅乾…等 三
發展活動︰ (一)米食大觀園:學生輪流當主廚介紹帶來的米食。(老師商請家長們事先準備好各類米食製品,如芋頭糕、蘿蔔糕、麻糬、粽子、年糕、米血糕、草仔粿、九層糕、發粿...等。)
(二)老師結合食米學園手冊第13頁,補充各節慶的米食,並請學生回家後完成食米學園手冊第12頁。 (三)米食分享。 1.將各種米製品切成塊狀,
一起分享 2.小朋友最喜歡吃哪一種米製品呢? 3.這些食物吃起來的感覺如何? ( 香香的、
QQ 的、甜甜的、大部分軟軟的
、爆米香帶點硬硬的口感,有些還包著餡料) (四)整理場地。 四
綜合活動 教師歸納 1.小朋友能夠分辨各種不同口味的米製品,並了解米和米製品之間的連結與變化。 2.任何米製品的完成,是由許多人共同努力研發製作,
才有豐富的米食文化饗宴! |
10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
草仔粿、湯圓、爆米香、發
糕、米漿、紅龜粿、
麻糬 米苔目等等
節慶米食網站 食米學園手冊
|
學生能認真欣賞影片
學生認真討論,並適時的回答問題
能介紹自己帶來的 米製品並仔細聆聽他人的介紹
能確實分類,並分享心得討論 |
第十一、十二、十三堂課 【稻田守護神-稻草人】 | ㄧ、準備活動 老師準備稻草做的物品例如風車、天使之眼、稻草藝術裝置等,事先可展示於教室 二、引起動機 (一)認識稻草 1.老師簡報介紹稻草做的物品例如風車、天使之眼、稻草藝術裝置等 2.師生討論 (1)介紹稻子包含根莖、葉、花和果實等部分,引導學生了解我們食用它的果實,而用來製作稻草人的則是它的莖。 (2)稻草的用處 觀賞影片【客家新聞雜誌第379集
稻草變黃金】明白稻草的再利用之處
●供牛羊等牲畜食用。
●以稻草編成的草繩、草鞋、與簑衣,是許多農人的必備品。
●早期也有許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頂。
●利用稻草編織出的工藝產品,也相當常見,如榻榻米、草蓆和草帽等。
●在稻田中最常見的還有戴著帽子,用來嚇阻鳥群的稻草人,是早期農村相當常見的景觀。
●掩埋稻草,會讓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自2.1%增加至2.7%。
●做為燃料。 (二)稻草的新生 觀賞影片【綠色幸福學20141018
-稻草新生】明白稻草可作為生質能源發電,更可作為燃料棒及栽種植物的營養介質棒。 (三)老師歸納 稻米是台灣的主食,也是最重要的農作物。稻米收割後產生大量稻草,雖然燃燒稻草可以防制病蟲害,飛灰還能做為土壤肥料,但這種作法不僅會污染空氣,還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建議農友和回收商建立回收再利用平台,將稻草成捆收拾好賣出去做其他用途,如製成草繩、草席、紙版或與其他材料混合做成肥料……等等,近年來更研發作為先進的生質能源及栽種植物的營養介質棒,原是廢棄物經過設計作有效利用,把自然還給自然,取之於大地回歸於大地。 (四)請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廢棄物可以做有效的再利用?如剩餘的果皮可以做成酵素或堆肥、保特瓶做成花瓶… (五)綠野仙蹤的故事:老師說綠野仙蹤的故事,
展示稻草人的照片,引發小朋友對稻草人的興趣。 (六)老師說明課後作業-請學生事先上網搜尋稻草人的相關網站,觀摩各式各樣的稻草人,並收集家中不用的舊衣物,下節課將分組討論及設計稻草人樣式。 ~第十一堂課結束~ 三、發展活動 (一)老師說明稻草人的功用。 觀賞影片【美麗台灣-親子共創稻草人體驗原始的感動】,了解稻草與農夫的關係,稻草人如何在稻田中接受風吹雨淋,為農夫保護稻田,以免稻米被麻雀吃光。 (二)老師舉例展示稻草人的樣式。 (三)各組就每個人所攜帶的舊衣物,討論稻草人的造型。 (四)老師示範指導製作稻草人 1.播放稻草人製作方式的教學簡報,說明稻草人的製作步驟。 2教師可事先準備紮好的稻草人,讓學生看到基本的結構及紮法。 3.發下材料:竹竿、稻草及橡皮筋 4.各組學生實作:全班分成四組,每一組同學合作製作稻草,並利用自已帶來的舊衣物幫稻草人裝扮。 5.學生分組展示作品並說明作品特色。 6.稻草人選美比賽:由學生投票決定誰是最美最帥的稻草人。 四、綜合活動 學生填寫學習單。 |
3分
1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7分鐘
5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3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5分鐘 |
電腦.投影布幕.單槍投影機.
影片【客家新聞雜誌第379集
稻草變黃金】
影片【綠色幸福學20141018
-稻草新生】
影片
稻草人樣式簡報
稻草、竹竿橡皮筋、學生自行攜帶的舊衣物
學習單 |
能欣賞作品之美 能說出是由稻草製作而成的 能說出我們食用它的果實而用來製作稻草人的則是它的莖
可說出二種以上稻草的用途
能聆聽老師說故事
能說出稻草再生利用的價值
能舉例說明生活中廢棄物再利用的方法
能說出稻草人的功能
能分工合作裝扮稻草人
能欣賞他組的作品並說出特點
能完成學習單 |
課後省思與建議 | 本教學活動藉由探討米的一生,及重現早期稻草人在農村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實地認識各種不同的米,然後學習洗米﹑煮飯,進而品嘗自己煮的飯,更進一步介紹各種米製品,讓孩子知道米的來源、並認識家中常食用的米,引起小朋友對各種傳統米食的興趣,進而接受。也藉由本次的活動過程讓學生了解﹕原來農夫是這麼辛苦,所以更需珍惜資源才是。 在學習煮飯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認識各種不同種類的米外,更藉由洗米煮飯的體驗,來感受農人的辛勤,及媽媽煮飯的辛苦。以養成愛物惜福的好習慣,在品嘗各種飯的同時,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培養正確的飲食禮儀。 最後,隨著稻子的收割,完成一系列的食米學園課程,但課程是持續不斷的,雖然種稻體驗已結束,不代表食農食米教育不因此中斷,後續我們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概念出發,設計各式生活物品製作課程,如米寶寶、稻香紙、稻香筆…等,希望能將學生對稻米的知識應用在食的方面外,更注入對稻米的情感,轉化稻米意象,讓學生瞭解只要發揮創意與巧思,即能讓資源發揮不同效益,為環保節能的行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