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華南國小 四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pdf
265.93 KB
3 頁
hanli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彰化縣華南國小一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第二次社會領域定期評量試卷
四年忠班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18
1.各產業之間可能互相競爭,也可能
分工合作。
2.先民在開墾家鄉土地的同時,為了
教育後代的子孫,設立了私塾、書
院。
3.先民會利用天然材料,就地取材製
作生活中所需的物品,。
4.家鄉居民運用各種自然資源,來從
事各種生產活動,例如:居住山區
的居民,會從事捕魚及打獵等
動。
5.在「一鄉一特產」政策的推動下,
臺灣各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自己的家
鄉特色,不但促進家鄉觀光,也增
加了居民對家鄉的認同感
6.「巴拉冠」是布農族原住民族的聚
會與學習場所,用來教導族人學習
生存技能以及傳承部落文化。
7.參觀文史館或博物館的文物時
可以親手碰觸展覽品,體驗先民
的生活智慧
8.早期先民開發土地時,不同的族
群會以河川和石頭等,作為土地
分界線。
9.先民為了灌溉農田而建埤塘、開
水圳,這些水利設施,使得耕地
面積及農作物產量不斷增加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14
1.我們能在大賣場購買到冷凍水餃,
是許多不同產業合作的結果其中
不包括下列哪一項產業?
麵粉
工廠
菜農
造林業
畜牧業。
2.葫蘆墩圳的水源是引自哪一條溪?
曾文溪
大甲溪
大肚溪
大安溪。
3.下列哪一個不是家鄉產業面臨的問
題?
政府協助產業升級,讓產
品更具競爭力
受到天災威脅
進口低價農產品的競爭
顧客
需求的變化。
4.關於製造業,何者說明有誤?
將原料加工製造成新產品
為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而發展
經過加工可幫助提高產品價值
增加用途
果醬工廠是將水果材
料拿來加工,所以屬於製造業。
5.有關三峽老街的發展,何者敘述
有誤?
早期的三角湧居民沿河
居住
在樹林邊緣逐漸形成了聚
因為人口聚集、買賣興盛
形成市街
居民修建祖師廟,
成為地方信仰與社會生活中心
6.以下何者不是農村曲可以讓我們
解到家鄉先民的部分?
農夫工
作辛苦
生活方式
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
7.隨著居民人數不斷增加可能因
為某些原因而形成市街。以下何者
不是形成市街的主要原因?
人口
聚集
買賣興盛
生活習慣
交通便利。
三、勾選題,正確的請打ˇ每答 1分,共 18
.
各行各業應如何做,才是誠信的表現?
( )(1)醫生推薦病人購買昂貴的藥品。
( )(2)超市販賣新鮮貨品。
( )(3)建築業做好水土保持。
( )(4)食品加工業添加色素,讓商
賣相更佳。
( )(5)醫療業如實告知病情,並尊
病人隱私。
( )(6)大賣場更改保存期限,避免淘
過期食品造成浪費。
( )(7)餐廳注重食品安全、提升服務品
質。
.
有關家鄉特產,請勾選出正確的敘述。
(1)推廣家鄉的特產無法增加居民對
家鄉的認同感。
( ) (2)近幾年來,各縣市政府積極推動
「一鄉一特產」政策。
( ) (3)產業會因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
獨特的生產技術,成為家鄉的
產。
(4)家鄉特產的推廣是政府負責
事,與大部分民眾無關。
( ) (5)將特產結合觀光,不但可以吸
遊客的到訪,更可促進家鄉產
的發展。
.
有關家鄉開發故事,勾選出正確的敘述。
(1)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是開店
做生意。
( ) (2)水利設施的興築可以增加耕地
面積及提高農作物產量。
( ) (3)漢人渡海來臺後,生活方式改成
以農耕為主。
( ) (4)在開發的過程中,常常為了爭取
土地與水源而發生衝突。
(5)早期原住民族的教育場所是書院
書院與私塾。
( ) (6)市街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交通便
利、人口聚集與買賣興盛。
四、連連看:每答 1分,共 15
. 台灣各地方的特產名稱和產地
(1)陶瓷
雲林縣 西螺
(2)醬油
新竹市
(3)玻璃工藝品
新北市 鶯歌
(4))芋頭
苗栗縣 大湖
(5)草莓
高雄市 甲仙
.
家鄉的產業發展,將下列相關敘述,
連到正確的產業分類名稱
(1)運用自然資源
發展的產業
(2)為滿足生活需
求而產生
(3)運用技術將原料
加工,製成產品
(4)百貨公司業
(5)山地造林、丘
陵地區畜養牛羊
(6)餐廳提供美食
(7)提供休閒的觀光
產業
(8)營造業建造房屋
(9)文化創意產業
(10)電子業組裝
產品
五、選填代號每題 1分,21
1.台灣人民的多元信仰
( )(1)來臺
漢人祭祀故鄉神明。
( )(2)西拉雅族的信仰。
( )(3)廣東移民祭拜的山神。
( )(4)原住民族的信仰。
( )(5)西方傳教士的傳入。
.
想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與風俗民情可以
透過以下方法:
A
土地買買契約 B「田頭田尾土地公」
C 老照片 D 斗笠、蓑衣
E
農村曲
F連杯 G石磨、風鼓
H 古地圖 I 碑文 J魚簍
A
祀壺信仰 B
天主教與基督教
C
三山國王廟 D
大天后宮祭拜媽祖
E 祖靈信仰與自然崇拜
項目
做法
(1)文件方面
保存( )( )
( )( )
(2)器物方面
維護( )( )
( )( )
(3)諺語方面
流傳( )
(4)歌謠方面
傳唱( )
.
家鄉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的方
面臨的挑戰:
A
生產技術改良與成本增加
B
顧客需求的變化與同業競爭
C
天災威脅與低價農產品的競爭
應對的方式:
ㄅ提供多元與貼心的服務
ㄆ引進新技術,運用有機技術生產
ㄇ研發新產品,引進科技提升產品
品質
(1)農林漁牧業→ 面臨的跳戰( )
應對的方式( )
(2)製造業→→→ 面臨的跳戰( )
應對的方式( )
(3)服務業→→→ 面臨的跳戰( )
應對的方式( )
六、仔細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問題:每題
2 分,共 14
臺灣種植稻米已久,對早期臺灣
平埔族
而言,稻米也是主要的農作物。從過去到現
在,稻米經過了許多次的改良,現在臺灣
的品種及耕種技術,都達到非常不錯的
度。
但是隨著產業的轉變、耕地荒廢,進口
米的競爭,再加上臺灣人飲食多樣化等因
素,臺灣人的食米量不斷下降,臺灣稻米只
能不斷減產,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面對這
些問題,必須要提升國產米的品質,透過提
升種植技術及不斷改良品種,來留住國人的
心。
曾經有黑心商人以進口的低價米混充
灣米來販售,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黑心米
件,政府推動「臺灣米標章」的認證,鼓勵
餐廳業者使用品質優良的食米,並以最低的
碳足跡及食物里程,結合餐廳本身的美食,
希望能提高國人食用米食的意願。
1.如何才能提升臺灣米的競爭力?
提升種植技術及不斷改良品種
禁止外國米進口
禁止西式速
食在臺灣販售○
低價促銷。
2.下列何者是臺灣人食米量減少的
主要原因?
臺灣國產米品質不
佳○
飲食多樣化○
商人賣黑心米
進口米太好吃。
3.到餐廳用餐,如果想吃品質優
的臺灣米,該如何選擇餐廳?
選擇臺式餐廳○
貴的餐廳○
「臺灣米標章」認證的餐廳
學習
分辨米粒的品種。
很久以前,原住民族在大甲溪的南岸開
墾,有個漢人渡海來臺,以草藥醫治得到瘟
疫的病患,而獲得原住民族的信賴,頭目將
女兒嫁給他,他並且被清朝政府任命為「通
事」。
後來原住民族缺錢開發水源,作物收穫
不佳,當時頭目與這位漢人訂定協議,開鑿
水利工程,才獲得使用灌溉用水的權利
4.短文中的漢人指的是哪一個人?
鄭成功
劉清尊
湯淯甯
張達京。
5.短文中的原住民族是指哪一族?
卑南族
西拉雅族
巴宰族
布農族。
6.雖然原住民族最後取得灌溉用水
的權利,卻因為什麼不平等的約
定方式造成族人生存空間縮小
治病換水
捐血換水
割地
換水
勞力換水。
7.以上短文是早期台灣水利工程開
發過程中,所流傳下來的故事,
請問發生地點是在現今哪一地
區?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