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 七年級 國文科 第二次定期評量
第 4 頁,共 5 頁
二、題組: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24. 這一則內容,告誡我們什麼的道理?
(A)為學不可半途而廢
(B)做事必須恰如其分
(C)空談不如實際行動
(D)處事不能固執己見
25. 文中兩種不同的作為導致「失敗∕成功」的差異,其中
的關鍵點為何?
(A)為山∕平地
(B)吾止∕吾往
(C)困難∕容易
(D)未成一簣∕雖覆一簣
所有企業都說自己正轉型,都說要以用戶為中心,但
九成企業內的職位名稱仍然是生產者思維,都在說明生產
的流程、製造的行為,這正局限人的思維,讓人忘了其實
生產最後目的,是要讓用戶有好的體驗,成為客戶的顧問,
最後讓客戶成功。
看看頂尖企業的示範。在星巴克,服務員不叫服務員,
他們被稱為咖啡師傅(Barista)、咖啡大師(Master)、咖啡大
使(Ambassador)等,身上圍裙的顏色,也根據咖啡知識、服
務的熱情與創意、精準掌握客人口味三項標準分為綠色、
黑色、咖啡色等。
在Nike ,店員不叫店員,他們叫自己「運動員
(Athlete)」,店長則叫「教練(Coach)」,他們是一群運動的
狂熱愛好者,這讓他們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專業諮詢。他們
在店裡的陳列不是根據產品種類,而是根據場景,讓消費
者得以自己對號入座尋找產品,譬如慢跑、長跑、瑜伽、
運動激烈與否等。在蘋果商店裡,客服工程師也不叫工程
師,他們稱自己為「天才」,提供服務的場域叫作「天才吧
(Genius Bar)」。
「必也正名乎!」兩千多年前,衛國邀請孔子施政,子
路問孔子第一件要務,孔子就說要先正名,因為「名不正
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正名,其實就是思維的改變,在大轉型時代的思維主
軸,便是從凡事我、我、我的生產者思維,改成你、你、
你的用戶思維。
——節錄自《商業周刊 第1767 期》
26. 下列敘述何者與本文的論點最不相符?
(A)專業人員正名之後,看待自己的眼光將會有所不同,
自我價值感提升,企業產值也會增強
(B)專業人員正名是要呈現自己的獨特價值定位,它代
表別人如何看待他,他又如何定義自己
(C)蘋果商店裡的客服工程師自視甚高,為了證明自己
的專業能力比客戶還強,所以稱自己為天才
(D)業務部門改名為「客戶成功部」,產品行銷人員改名
為「產品策略專家」,都屬「用戶思維」的正名
27. 根據本文,被稱為「咖啡大師」的星巴克服務員、自稱
「教練」的 Nike 店長等專業人員,他們在專業領域上所
秉持的態度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日知其所亡
(B)月無忘其所能
(C)為人謀而不忠乎
(D)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在東非 坦尚尼亞的塞倫蓋提(Serengeti)和鄰國肯亞
的馬賽馬拉(Masai Mara),每年超過一百萬頭牛羚、十五
萬頭斑馬和三十五萬頭瞪羚,從原本散居的塞倫蓋提南
部,不約而同地走到鄰國肯亞的馬賽馬拉,在那裡度過一、
兩個月後,又千里迢迢地返回塞倫蓋提南部,年復一年,
週而復始。
有人計算過,這些動物在一年中會走共三千公里的
路,途中危機四伏,歷盡生老病死,有多達一半的牛羚在
途中被獵食或不支而死,但同時間亦有約四十萬頭牛羚在
長雨季來臨前出生,為沒完沒了的艱苦旅程添上生氣。
基本上,雨水充足時的十二月至隔年五月,動物會散
佈在塞倫蓋提東南面的無邊草原上。雨季後,那裡是佔地
數百平方公里的茵茵綠草,到處遍佈虎尾草等非洲叢生禾
草,草食動物可在那裡享受食物充足的快樂。約六、七月
間,隨著旱季來臨,以及糧草被吃得差不多了,動物們便
走向塞倫蓋提西北面,那裡仍可找到青草和一些固定水
源。
持續的乾旱令動物在八、九月間紛紛向北越境走往馬
賽馬拉,尋找從東面印度洋的季候風和暴雨所帶來的充足
水源和食物,途中要渡過馬拉河等幾條大河,滿佈河中、
體長可達 3.5 公尺的尼羅河鱷魚,自然不會放過這享用大
餐的機會。
面積只有塞倫蓋提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並不足以
維持超過百萬頭外來動物的生活,於是在十一月短雨季來
臨前,動物又折返南面重回塞倫蓋提,開展一個新的循環。
東非動物大遷徙中,牛羚的數量最多,但牠們不是大
遷徙的先鋒。帶領著百萬動物大軍的,是愛吃長草的斑馬。
憑著牠們鋒利的牙齒,把草莖頂部切割下來慢慢咀嚼,剩
下草的底部給隨後愛吃短草的牛羚。牛羚吃飽離開後,草
地上露出剛剛長出的嫩草,正好是走在後面的瞪羚的美
食。
專家推論東非動物大遷徙在數萬年就已開始了。在人
類文明侵入之前,這片廣闊土地上的植物、數種大型肉食
動物、數十種草食哺乳動物、數百種鳥類、無數的昆蟲和
小動物形成了一套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系統。然而,隨著
人類需要愈來愈多土地放牧、耕種,以及貪得無厭的捕獵,
正威脅著這片地球上罕有的、真正屬於大自然的土地。
希望未來東非動物大遷徙,不要成為歷史上的名詞。
——改寫自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