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髻〉(節錄)
父親不久回來了,沒有買水鑽髮夾,卻帶回一位姨娘。她的皮膚好細好白,一頭如雲的柔鬢比母親的還要烏,還
要亮。兩鬢像蟬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後面,挽一個大大的橫愛司髻,像一隻大蝙蝠撲蓋著她後半個頭。她送母
親一對翡翠耳環。母親只把它收在抽屜裏從來不戴,也不讓我玩,我想大概是她捨不得戴吧。
我們全家搬到杭州以後,母親不必忙廚房,而且許多時候,父親要她出來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絲髻兒實在不
像樣,所以父親一定要她改梳一個式樣。母親就請她的朋友張伯母給她梳了個鮑魚頭。在當時,鮑魚頭是老太太梳的,
母親才過三十歲,卻要打扮成老太太,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兒笑,父親就直皺眉頭。我悄悄地問她:「媽,你為什麼不
也梳個橫愛司髻,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環呢?」母親沉著臉說:「你媽是鄉下人,那兒配梳那種摩登的頭,戴那講
究的耳環呢?」
姨娘洗頭從不揀七月初七,一個月裡都洗好多次頭。洗完後,一個丫頭在旁邊用一把粉紅色大羽毛扇輕輕地扇著,
輕柔的髮絲飄散開來,飄得人起一股軟綿綿的感覺。父親坐在紫檀木榻床上,端著水煙筒噗噗地抽著,不時偏過頭來
看她,眼神裡全是笑。姨娘抹上三花牌髮油,香風四溢,然後坐正身子,對著鏡子盤上一個油光閃亮的愛司髻,我站
在邊上都看呆了。姨娘遞給我一瓶三花牌髮油,叫我拿給母親,母親卻把它高高擱在櫥背上,說:「這種新式的頭油,
我聞了就泛胃。」
母親不能常常麻煩張伯母,自己梳出來的鮑魚頭緊繃繃的,跟原先的螺絲髻相差有限,別說父親,連我看了都不
順眼。那時姨娘已請了個包梳頭劉嫂。劉嫂頭上插一根大紅籤子,一雙大脚丫子,托著個又矮又胖的身體,走起路來
氣喘呼呼的。她每天早上十點鐘來,給姨娘梳各式各樣的頭,什麽鳳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常常換樣子,
襯托著姨娘細潔的肌膚,裊裊婷婷的水蛇腰兒,越發引得父親笑瞇了眼。劉嫂勸母親說:「大太太,你也梳個時髦點
的式樣嘛。」母親搖搖頭,響也不響,她噘起厚嘴唇走了。母親不久也由張伯母介紹了一個包梳頭陳嫂。她年紀比劉
嫂大,一張黃黃的大扁臉,嘴裡兩顆閃亮的金牙老露在外面,一看就是個愛說話的女人。她一邊梳一邊嘰哩呱啦地從
趙老太爺的大少奶奶,說到李參謀長的三姨太,母親像個悶葫蘆似的一句也不搭腔,我卻聽得津津有味。有時劉嫂與
陳嫂一起來了,母親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對著背同時梳頭。只聽姨娘和劉嫂有說有笑,這邊母親只是閉目養神。陳嫂越
梳越沒勁兒,不久就辭工不來了,我還清清楚楚地聽見她對劉嫂說:「這麼老古董的鄉下太太,梳什麼包梳頭呢?」
我都氣哭了,可是不敢告訴母親。
從那以後,我就墊著矮凳替母親梳頭,梳那最簡單的鮑魚頭。我踮起腳尖,從鏡子裡望著母親。她的臉容已不像
在鄉下廚房裏忙來忙去時那麼豐潤亮麗了,她的眼睛停在鏡子裡,望著自己出神,不再是瞇縫眼兒的笑了。我手中捏
著母親的頭髮,一綹綹地梳理,可是我已懂得,一把小小黃楊木梳,再也理不清母親心中的愁緒。因爲在走廊的那一
邊,不時飄來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語聲。
30.( )文中哪一段話可以看出母親在失寵之後的失落心情?
(A)她送母親一對翡翠耳環。母親只把它收在抽屜裏從來不戴,也不讓我玩
(B)母親就請她的朋友張伯母給她梳了個鮑魚頭。在當時,鮑魚頭是老太太梳的
(C)有時劉嫂與陳嫂一起來了,母親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對著背同時梳頭
(D)她的眼睛停在鏡子裡,望著自己出神,不再是瞇縫眼兒的笑了
31.( )文中以「頭髮」來暗示文中人物的心情、特質、年齡,請問以下何者正確?
(A)頭上盤成的「髻」代表的是頭髮的結,也代表母親與姨娘的心結
(B)母親與姨娘的髮髻樣式不同,是因為母親堅持上一代的打扮方式,不願與姨娘的造型相似
(C)以盤在頭上的「髻」說出母親做事乾脆俐落,斬斷情絲也毫不猶豫
(D)唐詩詩句中「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我頭髮盡落,汝頂髻初成。」最能代表母親與姨娘的年齡差距
32.( )右右把這篇文章拿來與自己所學過的課文做比較,請問以下何者不正確?
(A)本文全篇沒有寫出「愛」,但字裡行間已流露出對母親的愛與不捨,此手法與胡適母親的教誨相似
(B)本文全篇以敘事為主,與劉墉無心的錯誤的文章結構不同
(C)與胡適母親的教誨相比,琦君的母親在文中所展現的形象較沒有胡母嚴厲
(D)與劉墉無心的錯誤相比,琦君的年幼無知就是劉墉所定義的「無心錯誤」
-試題結束 祝各位答題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