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明義國小113學年度社會科期中試卷

pdf
368.57 KB
4 頁
Kang Hsua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花蓮縣花蓮市明義國民小學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社會科期中定期評量試
六年 座號: 姓名: 家長簽名:
1
得分: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20 )
( )1.清帝國時期,移民到臺灣的漢人與平埔族為了爭奪土地及經濟利益因而發生衝突,導致集體
衝突的械鬥事件不斷上演。
( )2.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來臺處理相關事務,後來積極加強防務、推動建設,被任命為臺灣省的
第一任巡撫。
( )3.日治時期總督府建立嚴密的警察和保甲制度,達到社會控制和維持治安的目的。
( )4.開港通商後,臺灣北部丘陵地區成為蔗糖的主要產地,因此帶動臺灣北部發展,使臺灣的發
展重心逐漸由南部往北部轉移。
( )5.日治時期在武裝抗日接連失敗後,臺灣人爭取權利的方式逐漸轉變為較溫和的非武裝抗爭。
( )6.由於外國勢力的入侵,使得清帝國對臺灣的治理政策轉為積極,開始加速建設。
( )7.施世榜興建的八堡圳灌溉範圍廣大,使得北部地區稻米產量大為增加,成為臺灣重要穀倉。
( )8.日治後期總督府開放部分地方民意代表名額供人民選舉擔任,但並不是人人都有投票資格,
而是充滿限制。
( )9.外國傳教士對臺灣社會及人民的努力付出,使臺灣人開始接受西方教育、醫療和文化。
( )10.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來保存臺灣傳統文化,成效良好,讓臺灣人從此效忠日本。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
( )1.清帝國時期,臺灣銷往中國最主要的兩項產品為何?○
鹿皮、蔗糖
蔗糖、樟腦
蔗糖、稻米
樟腦、稻米。
( )2.清帝國時期的械鬥,對當時的臺灣產生了哪些影響?甲、落敗的一方遷徙至他處生活
乙、促使清帝國廢除渡臺限制 丙、造成人民大規模的死傷 丁、導致社會動盪不安
甲丙丁
乙丙丁
甲乙丁
甲乙丙丁。
( )3.關於西來庵事件描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領導人為余清芳
又稱噍吧哖事件
抗日事件中規模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
事件結束後,武裝抗日行動大幅增加。
( )4.清帝國時期住在臺灣北部的商人,如果要搭乘火車到各地經商,能搭乘哪一段鐵路往來各
地?○
基隆到花蓮
基隆到新竹
新竹到高雄
臺北到臺中。
( )5.下列哪些是屬於皇民化運動的推行項目?甲、推廣漢文課程,培養臺灣人說中文的習慣
乙、鼓勵臺灣人改成日本姓名 丙、要求學校參拜神社 丁、推廣臺灣傳統戲劇與音樂
乙丙
甲丁
乙丁
甲丙。
( )6.清帝國統治臺灣初期,中國沿岸居民冒險偷渡來臺的原因為何?○臺灣社會治安良好
臺灣礦產充足,適合開發
福建、廣東一帶的人口眾多、耕地不足
渡海來臺容易。
( )7.日治時期臺灣文化協會舉辦演講會、讀報社和巡迴電影會的目的何者錯誤?○傳播新知
提升臺灣人知識水準 提倡武裝抗日思想 臺灣人開始透過具體行動爭取權利。
( )8.清帝國時期,臺灣「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數字一、二、三代表什麼意思?
三座港口外銷物品數量的排名
三座港口發展的時間順序
三座港口居住人口的多寡
三座港口貨船停泊數量的比較。
( )9.日治時期的保正及甲長需要負責哪項工作?○
協助警察辦理臺灣人選舉投票工作
代表臺灣人向總督府爭取權利
參與總督府治臺政策的規劃
配合警察維護地方治安。
( )10.清帝國為了加強對臺灣的治理,開闢了一條連接東、西部的道路,請問這條道路是?
草嶺古道
阿朗壹古道
奇美古道
八通關古道。
( )11.臺灣開港通商後,外國商人主要在哪裡進行貿易活動?○
洋行
教堂
醫館
學堂。
( )12.清帝國時期漢人移民對原住民族造成了哪些影響?甲、平埔族的土地遭漢人侵占而流失
乙、漢人越界開墾頻繁,擴大山區原住民生活的空間 丙、平埔族被迫遷居到別的地方
甲乙
甲丙
乙丙
甲乙丙。
2
( )13.下列關於清帝國統治臺灣期間的重要事件,哪一組順序是正確的?甲、牡丹社事件
乙、劉銘傳來臺 丙、法國出兵基隆、淡水與澎湖等地 丁、沈葆楨來臺
甲→乙→丙→丁 丙→丁→甲→乙 甲→丙→丁→乙 甲→丁→丙→乙。
( )14.關於日治時期在臺土地調查所造成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土地所有權更加明確
總督府沒收所有私人土地
總督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
擁有土地者需繳納更多的稅。
( )15.日治時期造成霧社事件的發生,與下列哪些因素有關?甲、總督府對原住民的高壓統治
乙、原住民對傳統文化喪失的不滿 丙、強迫原住民服勞役 丁、要求原住民和日本人結婚
甲乙丙丁
甲乙丁
甲乙丙
乙丙丁。
( )16.1860 年代開港通商後,依照臺灣產業的分布,推測當時若要外銷茶葉或樟腦產品,比較可
能從哪些港口輸出?○
淡水、雞籠
淡水、安平
雞籠、打狗
安平、打狗。
( )17.關於大嵙崁戰役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事件地點位於現在的花蓮縣的豐濱鄉
清帝國軍隊與阿美族人發生衝突○
影響原住民族的生存權○
與清帝國開發煤炭資源有關。
( )18.日治時期獲得國語家庭認證的家庭,可以得到什麼待遇或優惠?○
可以減免繳交的稅金
可獲得教育或工作機會○
拿到總督府發放的獎金○
可以自由地說中文,不需要講日語。
( )19.清帝國時期臺灣各地水圳與灌溉區域的配對,下列哪一項正確?○
八堡圳;臺北市
瑠公圳;彰化縣
曹公圳;高雄市
瑠公圳;臺南市。
( )20.關於日治時期霧社事件與莫那魯道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正確?
霧社事件是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與漢人聯手的武裝抗日活動
莫那魯道是霧社事件的領袖,帶領泰雅族人一起抗日
霧社事件後,原住民獲得更多自治權利,減少總督府的管理
霧社事件後,使總督府重新檢視對原住民族的統治政策。
三、閱讀題組題(每答 1分,共 10 )
題組一:請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 1~5 題。
( )1.清朝大臣向皇帝上奏〈陳臺灣棄留利害疏〉,強調臺灣的重要性,這位大臣指的是何人
鄭成功
施琅
鄭克塽
沈葆楨。
( )2.清帝國決定將臺灣納入版圖後,頒布渡臺禁令的最主要目的為何
減少臺灣人口過多問題
擔心臺灣糧食不足○
限制貿易,防止臺灣經濟發展過快○
避免漢人移民產生反叛事件。
( )3.關於渡臺禁令的規定,下列哪一個敘述錯誤?○
渡臺者須申請許可證,政府批准才能來臺
渡臺者來臺後只能從事農業活動○
渡臺者不能攜家帶眷○
渡臺條件嚴格限制許多。
( )4.從上文敘述推論,「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可能用來說明當時的什麼情形
移民渡臺過程艱辛,風險極高○
渡臺禁令限制多,大多數人無法符合申請資格
臺灣戰爭頻繁,導致人口大量減少○
臺灣因環境惡劣,大多數移民選擇返回中國。
( )5.根據上文敘述,導致當時臺灣出現「羅漢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清帝國鼓勵單身男子來臺,增加開墾面積
清帝國規定來臺移民都必須單身,避免人口流失太多
渡臺禁令限制渡臺者身分,也無法攜家帶眷,導致渡臺者多為單身男子。
漢人男性不願意和原住民結婚,導致單身男子人數多。
清帝國於 1683 年派兵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鄭氏政權,結束明鄭對臺灣的統治。戰
後,清朝大臣向皇帝上奏〈陳臺灣棄留利害疏〉,強調臺灣的戰略位置與經濟價值,最後康熙
皇帝接受建議,將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正式開始對臺灣的統治。
然而,清帝國擔心大量移民可能造成動亂,便頒布「渡臺禁令」,限制福建、廣東沿海居
民來臺,儘管如此,許多百姓仍冒險經過海象險惡的臺灣海峽偷渡來臺,形成「十去六死三留
一回頭」的慘烈現象。
此外,渡臺禁令的規定相當嚴格,移民須獲得官方許可,並受到多項限制,導致當時臺灣
社會形成「男多女少」的現象。許多單身來臺的男性,被稱為「羅漢腳」,大多從事農業、築
路、樟腦業、漁業等勞力工作,生活條件艱苦。部分人最終與臺灣原住民女性通婚,促成了臺
灣族群融合,但也加劇社會動盪與衝突頻繁。
3
題組二:請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 6~10 題。
( )6. 1894 年清帝國與日本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發生哪場戰爭?
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之役。
( )7.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清帝國派哪位大臣代表與日本談判?
唐景崧
李鴻章
劉銘傳
邱逢甲。
( )8.臺灣民主國成立時,仕紳們推派誰擔任總統?
丘逢甲
劉銘傳
唐景崧
邱逢甲。
( )9.根據上文敘述,成立臺灣民主國主要的目的為何?
與日本合作,共同治理臺灣○
加深與清帝國的關係,尋求清帝國派兵援助
宣布開戰,打算攻擊日本領土○
試圖保有臺灣的獨立地位,並尋求國際援助。
( )10.臺灣民主國成立後不久,日本軍隊迅速進攻臺灣北部,而總統卻逃往中國廈門。根據這個
行為,可以推測出哪種情形?
日本軍隊攻勢迅猛,使臺灣民主國無法成功抵抗
總統希望趕回到中國,尋求更多軍隊支援
總統一開始就打算背叛臺灣,不想抵抗日本的攻擊
成立臺灣民主國的目的已達成,總統已經完成任務。
四、配合題(每答 1分,共 18 )
()請完成下列關於沈葆楨與劉銘傳事蹟的表格,將正確代號填入右方的表格中:
.興築億載金城
.修建恆春城
.引進新式輪船
.架設電報線
.創辦新式學堂
.增設臺北府
()請完成下列關於馬偕、馬雅各兩位傳教士的事蹟的表格,將正確代號填入右方的表格中:
.經常為民眾拔牙
.開設看西街醫館
.創立淡水女學堂
.進入南部山區部落行醫傳教
()下列是關於日治時期總督府的統治措施及人民爭取權利的行動事件,請依照發生的先後順序,
將正確的代號填入右方的空格中:
.西來庵事件
.皇民化運動 事件發展順序: )→( )→( )→(
.實施警察制度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
1894 年一場戰爭爆發,清帝國與日本為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發生戰爭,最終清帝國戰
敗。隔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由清朝大臣代表清帝國與日本談判,並同意將臺灣、澎湖
群島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這一條約引發臺灣人民的強烈不滿。
為避免直接落入日本統治,仕紳丘逢甲等人擁立當時臺灣巡撫爲臺灣民主國總統,於 1895
523 日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並制定「藍地黃虎旗」國旗,年號為「永清」,試圖維
持臺灣的自主政權,爭取外國支持。然而,臺灣民主國的統治僅維持短暫時間,日本軍隊迅速
登陸攻佔北部後,總統見局勢不妙,便逃往中國廈門,臺灣民主國隨之瓦解,臺灣正式進入日
本殖民統治時期。
‹說明›仕紳:地方上有錢有勢力且具有相當知識水準的
人物
沈葆楨
( )( )( )
劉銘傳
( )( )( )
人物
在臺事蹟
馬偕
( )( )
馬雅各
( )( )
4
()清帝國在經歷多次與外國的戰爭後,為了加強對臺灣的管理,推行了許多措施。請根據這些措
施的性質,將下列選項分類,並填入右方對應的空格中:
.重建二沙灣炮臺
.臺灣建省
.修建恆春城
.鼓勵漢人進入山區開墾
五、活用題(每答 1~2 分,共 12 )
()年甲班參觀展覽,看到「清帝國時期臺灣重要貿易港口地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根據地圖的說明,將正確地名寫在空格中。
(每答 1分,共 3)
2.關於當時臺灣的商業活動情形,請在正確的敘
述□ˇ。(每答 1分,共 4)
1.當時臺灣缺乏糧食,稻米都是從中國進口。
2.由於貨物出口到中國,臺灣內部物資缺乏。
3.由「一府二鹿三艋舺」,可看出三個港口的
重要性。
4.臺灣與中國貿易頻繁,帶動港口周遭市街發
展。
()總督府對透過臺灣民報爭取權利的行動會加以干涉,下圖為日治時期的臺灣民報內容,請觀
察並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的頁面中,有許多黑色長條、大片空白取代文字,看不到原本的內容,而且這樣的情形經
常發生,當時可能發生什麼狀況?(每答 1分,共 3)
□1.節省墨水成本 □2.機器印刷失誤 □3.被總督府刪除
2.承上題,承當時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外軍事防禦:
2.行政單位調整:
3.加強內部開墾: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