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求幼兒親師溝通三步驟:瞭解、聆聽、信任

pdf
2.99 MB
8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3113
主題文章
1
出  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總編|黃英培   編輯|王 靜、李秀臻、鄭舒予、黃雅芳
     王怡茹、張欣穎、林筠甄
發行|張明文       主  編|張文斌
設計印刷|九九創新設計
特殊需求幼兒親師合作與溝通(學校篇)特殊需求幼兒親師合作與溝通(學校篇)
中和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林筱婕
身為普幼老師該如何與特殊需求幼兒的家長進行親師合作與溝通呢?我覺得先從「溝通」開始,需要三
步驟:了解、聆聽、信任。
在開學前,班級老師可以邀請家長來學校相見歡,如果幼兒能一起與會,會建議邀請父母一同出席,一
方面可以讓老師認識父母,一方面當幼兒有情緒時,另一位家長就可以協助安撫幼兒,因特殊需求幼兒的狀
況有時比較難掌控。
相見歡前,老師可以準備以下資料:幼兒過去的IEP、聯合評估報告書…等。事先閱讀幼兒資料,可在討
論的過程中,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也可以事前準備好基本資料卡讓家長填寫,能更了解家庭狀況。
會議中,老師需要了解什麼呢?像是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幼兒目前身心理的狀況、過去的學習經驗、家
長的想法及期待。這樣老師可以更全面性的了解幼兒背景,在開學後可以更快掌握幼兒在校的適應情形。
會議後,老師可以思考特殊需求幼兒在班級中可能需要哪些課程調整,期望能幫助幼兒更快的適應團體
生活,班級經營方面也需要事前規劃,因為有穩定的班級,才有穩定的學生。
家長需要了解什麼呢?
像是班級一日作息、團體生活規範、班級活動、教學模式…等,以及與老師的溝通管道。讓家長有初步
了解,才能做好準備,例如:家長可以在開學前向幼兒介紹學校、預告學校的活動、介紹班級名稱、老師名
字…等,讓特殊需求幼兒先簡單認識學校班級、老師,開學第一天,才不會感到陌生緊張。
接著,可以讓家長說說看,在了解上述事情後,可能遇到的困難,老師從中給予一些建議,並且也能針
對家長提出的困難,在開學後加以留意及觀察。
相信在開學前,有了以上初步的了解及認識,對於往後的親師合作一定會更加分的。
開學後,特殊需求幼兒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如:人際互動、團體規範、生活自理…等問題,老師要主
動向家長說明幼兒的適應情形。這時,家長可能會出現擔憂及焦慮的狀況,老師應多聽聽家長的想法,並安
撫家長的心情。老師可以告訴家長遇到困難沒有關係,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現在發現困難並不是壞事,而
是改變的開始。
在開學初,老師盡量密切地與家長聯繫,可以將幼兒在班級適應的狀況拍照記錄下來,例如:喜歡在學
習區操作教具、與同儕一起看書、用餐狀況…等。可以在幼兒午休時間,透過班群的LINE向家長簡單說明幼
兒今天上學的狀況,搭配照片輔助。一方面能讓家長安心,一方面也可以紀錄幼兒的成長。
信任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從一開始的了解到聆聽,慢慢地老師會更了解幼兒的特殊需求,相信幼兒
一定會有所進步及成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任感就會慢慢建立起來。雖然幼兒的進步幅度不一定很多,但
是家長一定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
有了信任,接下來老師在班級為幼兒所做的課程調整、個別指導等,家長就不會覺得是標籤化,相對地
老師在進行融合教學時也會進行的比較順利。能融入班級參與活動,對特殊需求幼兒來說是成功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這部分老師要盡量傳達給家長知道,接下來才能攜手一起努力,進行下一步的親師合作。
一、了解
主題文章 1
身為普幼老師該如何與特殊需求幼兒的家長進行親師合作與溝通呢?我覺得先從「溝通」開始,需要三
步驟:了解、聆聽、信任。
在開學前,班級老師可以邀請家長來學校相見歡,如果幼兒能一起與會,會建議邀請父母一同出席,一
方面可以讓老師認識父母,一方面當幼兒有情緒時,另一位家長就可以協助安撫幼兒,因特殊需求幼兒的狀
況有時比較難掌控。
相見歡前,老師可以準備以下資料:幼兒過去的IEP、聯合評估報告書…等。事先閱讀幼兒資料,可在討
論的過程中,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也可以事前準備好基本資料卡讓家長填寫,能更了解家庭狀況。
會議中,老師需要了解什麼呢?像是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幼兒目前身心理的狀況、過去的學習經驗、家
長的想法及期待。這樣老師可以更全面性的了解幼兒背景,在開學後可以更快掌握幼兒在校的適應情形。
會議後,老師可以思考特殊需求幼兒在班級中可能需要哪些課程調整,期望能幫助幼兒更快的適應團體
生活,班級經營方面也需要事前規劃,因為有穩定的班級,才有穩定的學生。
家長需要了解什麼呢?
像是班級一日作息、團體生活規範、班級活動、教學模式…等,以及與老師的溝通管道。讓家長有初步
了解,才能做好準備,例如:家長可以在開學前向幼兒介紹學校、預告學校的活動、介紹班級名稱、老師名
字…等,讓特殊需求幼兒先簡單認識學校班級、老師,開學第一天,才不會感到陌生緊張。
接著,可以讓家長說說看,在了解上述事情後,可能遇到的困難,老師從中給予一些建議,並且也能針
對家長提出的困難,在開學後加以留意及觀察。
相信在開學前,有了以上初步的了解及認識,對於往後的親師合作一定會更加分的。
開學後,特殊需求幼兒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如:人際互動、團體規範、生活自理…等問題,老師要主
動向家長說明幼兒的適應情形。這時,家長可能會出現擔憂及焦慮的狀況,老師應多聽聽家長的想法,並安
撫家長的心情。老師可以告訴家長遇到困難沒有關係,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現在發現困難並不是壞事,而
是改變的開始。
在開學初,老師盡量密切地與家長聯繫,可以將幼兒在班級適應的狀況拍照記錄下來,例如:喜歡在學
習區操作教具、與同儕一起看書、用餐狀況…等。可以在幼兒午休時間,透過班群的LINE向家長簡單說明幼
兒今天上學的狀況,搭配照片輔助。一方面能讓家長安心,一方面也可以紀錄幼兒的成長。
信任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從一開始的了解到聆聽,慢慢地老師會更了解幼兒的特殊需求,相信幼兒
一定會有所進步及成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任感就會慢慢建立起來。雖然幼兒的進步幅度不一定很多,但
是家長一定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
有了信任,接下來老師在班級為幼兒所做的課程調整、個別指導等,家長就不會覺得是標籤化,相對地
老師在進行融合教學時也會進行的比較順利。能融入班級參與活動,對特殊需求幼兒來說是成功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這部分老師要盡量傳達給家長知道,接下來才能攜手一起努力,進行下一步的親師合作。
二、聆聽
三、信任
接著來談談,如何與家長『親師合作』
一、對於班級
(一)接送時間
規律的上學時間有益於穩定幼兒
情緒。家長須了解幼兒起床的習慣,
提早準備以配合學校團體生活。而回
家時間,許多特殊需求幼兒時常需提
早離校至醫療院所上療育課,早期療
育固然重要,但家長常忽略到一點,
參與學校課程和團體活動,以及與同
儕長時間相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所
以老師可以跟家長溝通,校外的療育
課程儘量集中安排,不要影響太多學
校上課時間,讓幼兒有更多時間可以
在學校與同儕相處,這也是在幫助幼
兒建立歸屬感,當幼兒認同這個地
方,相對在此環境的表現會更好、更
有自信。
(二)學校作業
親子共讀是幼兒園很常見的
親子作業,透過共同閱讀,建立
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可提醒家長
多觀察幼兒的語言表達、語言理
解,甚至是記憶力…等能力,讓
家長了解孩子的能力很重要,我
們期望幼兒能主動表達自己的需
求,這時候成人要了解幼兒,才
知道如何引導或提供協助。另外
可以嘗試讓幼兒畫出故事中最喜
歡的部分,這樣在全班分享親子
共讀內容時,口語表達能力較弱
的幼兒也可以參與其中,讓同學
更認識彼此,對於融入團體生活
也有所幫助。
(三)積極參與學校活動
家長多參與學校活動有助於
了解幼兒在校的適應狀況,像是
學校的成果展、高峰活動、教學
觀摩…等,過程中可以觀摩老師
如何引導幼兒,也可以觀察幼兒
的反應以及與同儕相處的狀況,
同時可以看見幼兒的成長軌跡。
當然,有的家長會發現特殊需求
幼兒與同儕間的差異,但沒有關
係,老師可以告訴家長:「每位
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本來就存
在個別差異,所以無需與他人比
較,我們要有自己的目標,努力
向前行」。
主題文章 1
二、對於幼兒
(一)讓幼兒學習負責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大人做得太多
了!其實適當的放手才不會剝奪幼兒學
習的機會。在團體生活中很重視對自己
的事情負責,讓幼兒不害怕從錯誤或是
失敗中學習,家長也可以藉此機會教
育,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二)給予幼兒更多時間與機會
幼兒從家庭到學校一定會有不適應或是需要重新學習的地方,
一開始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因為需要幼兒「自己來」的時間非常
多,自己整理書包、自己用餐、自己收拾桌面、自己擦拭桌子、自
己交朋友、自己解決問題…等,家長要給予幼兒嘗試的機會,許多
事情是需要不斷練習才會成功的,多給幼兒自己動手做的機會。學
習是一個過程,幼兒可以從中學習面對問題,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
能力。
三、對於家長
(一)給予家長時間去面對幼兒的特殊需求
其實在與家長合作之前,需要了解
家長在面對幼兒時的心理狀況。是正向
接受多一點,還是仍然對於幼兒的特殊
需求感到疑惑、不接受呢?老師了解之
後再決定要從哪個方向開始與家長合
作,才能讓家長接受並踏出親師合作的
第一步。
(三)邀請家長進班
曾經,班上有位血友病的幼兒,家長
相當正向且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讓所
有幼兒都能了解及接受這項特殊疾病,因
此我們邀請家長進班介紹,使老師及同儕
有機會學習如何與血友病孩子安全地相處
在一起。另一方面,到底學校生活是什麼
呢?讓家長直接進班了解,或許在親師合
作上的溝通會更加順利,因為家長了解幼
兒在校面臨的事情與困難,才能與老師共
同設想及規劃幼兒的學習目標,彼此一起
朝向目標努力。
(四)同步合作
當幼兒在學習新的能力時,往往需要學校及家庭共同努力,雙方
標準一致,才不會讓幼兒感到困惑,或是覺得可以不用遵守。例如:
戒尿布、獨立用餐、收拾書包…等。老師與家長事前需要溝通及確認
幼兒目前需要學習的方向,並列出短期目標,當雙方都一起努力,相
信定能事半功倍!
(二)換位思考
有時候,老師會對家長的做法感到困惑,這時我們要學習換位思
考。例如:約定的時間到了,家長怎麼不來接幼兒去上療育課呢?老
師嘗試了解之後才發現,原來家長是擔心幼兒等公車容易產生情緒,
所以每次都等公車快到時,再趕快來接孩子放學,減少等待時間讓幼
兒有穩定的情緒上療育課。當老師能設身處地由家長的角度去思考,
在親師合作上一定有幫助。因為能更準確知道該如何合作才能幫助到
幼兒,甚至能幫助家長減輕焦慮。
113113
主題文章
2
新月非營利幼兒園行政教保組長 王郁婷
家庭與學校的連結
近年來,隨著特殊需求幼兒人數逐年增加,融合教育策略的實踐備受重視。除了這些策略,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機制
也至關重要,共同創造一致性的支持,營造溫暖、友善的學習環境。特殊需求幼兒經常面臨不同的挑戰,包括人際
互動、溝通問題和情緒狀況等。因此,學校和家庭需攜手合作,建立相互支持與溝通的橋樑,陪伴孩子茁壯成長。
親師合作的基礎是信任,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的
需求和特質。有效的合作需要保持良好的溝通,才
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孩子在適切的環境中學
習與成長。在學校內,家長分為幾種類型:有些家
長過度焦慮,往往因為自身教養觀念不明確,對孩
子的某些行為進行過度解讀並進行醫學評估;也有
些家長認為「孩子在家不會這樣」,或認為「孩子
還小,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變好,老師太緊張了」。
我們曾經遇過一名高度敏感的幼兒,經過老師和園
方多次與家長溝通,最終家長感謝我們及早發現,
讓孩子在關鍵期獲得適當的幫助與介入。
建立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信任關係、保持密切
良好的溝通合作,能讓孩子感受到支持與安全感,
有助於孩子在學校中的良好表現。
營造包容性的環境
「這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或「是不是針對我家
小孩?」這些家長的質疑聲經常會在學校中出現,
甚至認為老師偏袒有需求的幼兒,忽略一般孩子的
權益。在幼教現場,時常會遇到這種困境。我們期
待能站在同理的角度,客觀描述當下的情境以及老
師協助的過程,透過家長協力團會議、家長日等活
動建立家長支持小組,讓家長們能聆聽不同孩子的
需求,分享彼此經驗和資源。溝通不僅限於老師和
家長,家長之間的相互扶持也很重要。唯有共同創
建包容性的環境,才能攜手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們的視角
特殊需求幼兒非常的敏銳,部分孩子因語言表
達能力有限,無法說出自己的想法,情緒表現往往
會先於行為表現,這些特質容易導致他們無法被他
人理解,同時影響其學習領域的發展。這時候,老
師與孩子建立信任或依附關係尤為重要,而這種關
係的建立需要家長的支持與信任。孩子能感受到老
師和家長間的關係,即使他們無法明確表達,但透
過大人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他們是可以感知的。
所以,當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時,孩子可以看到我
們的合作關係和對他們一致性的教育,這將有效幫
助幼兒建立人際關係,甚至促進社會情感發展。
提供一致性的支持
特殊需求幼兒在家中和學校都需要一致的支持。
透過親師合作,共同制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確保孩子的需求在不同的環境中皆能得到滿足,
也能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為了有效召開IEP會議
及撰寫IEP,學校規劃了相關的研習,幫助班級老
師擬定符合幼兒發展需求的教育計畫,並在IEP會
議中進行溫暖且專業的溝通,達到親師合作與凝聚
共識的目的。行政組長和巡輔老師也會參與會議,
支持班級老師所提出的計劃,並適時補充建議,讓
家長更加信賴學校。每學期專業團隊也會入班觀察
協助,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支持,並透過家庭與學
校密切配合,定期評估幼兒學習與適應狀況,調整
教學策略,讓孩子能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
因此,面對特殊需求幼兒,親師合作能提供更強大的支持網絡,共同面對困難,尋找解決方案,
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與理解。
最後,親師合作與溝通不僅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更是為了整個家庭的幸福。唯有大家攜手合作,
才能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成長環境。
113113
主題文章
3
~
成州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秦郡主
每年8–9月,新生家長總是特別緊張,寶貝的總總狀況都會不斷的與老師分享或關切,其中有一群家長
,總是等老師和其他家長談完後,默默上前和老師說:「我們家的寶貝有點特殊…」。
近年特殊需求幼兒融入普通班已是常態,尤其新北市的融合幼生比例著實不低,因此如何與家長進行有
效溝通,成為現場老師的挑戰!
還記得,有一位特殊需求的寶貝因前一所學校與媽媽無法取得共識、討論出一致的教育態度,溝通不良
使媽媽對學校的信任度非常低,且對幼兒園師資專業不放心,所幸家長堅信要讓孩子進行團體生活,建立同
儕關係,所以還是聽從巡輔老師的建議轉換安置場所,輾轉到了我的班級中。剛入學時,媽媽比寶貝還要緊
張,總是告訴我:「孩子不願意吃學校的食物,在上一間學校一整學期只吃過一餐,且跟其他小朋友相處不
融洽;在路上相遇時,之前的同學還會說:『老師說翔翔是個不乖的小朋友』,以致於孩子不喜愛上學。」
每每說到此,媽媽總是非常難過,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許多的無奈和不知所措。
我與媽媽建立信任關係的第一步-從「吃食」開始,我告訴媽媽:「沒關係,寶貝願意吃什麼類型的食
物,您可以先幫他準備帶來學校,讓他熟悉學校作息,等穩定以後我們再開始鼓勵他吃學校的食物。」與家
長取得共識後,慢慢從早點開始跟著大家一起吃水果,再到午餐加入孩子愛吃的水果當增強,孩子一步一步
願意吃學校的食物,媽媽看見成效後,對於老師的信任度提升,給予的策略也漸漸地配合。
但孩子的行為問題不僅是吃食,包含情緒不穩時會動手打人或牆壁等,各式各樣的狀況不定時的發生,
要如何與媽媽「溝通」這些「行為」成為我的一大課題;最後我採取的作法如下:
觀察孩子的進步並適時給予社會性鼓勵,增強正向行為。
運用孩子喜歡的增強物,加強欲建立之行為。
善用各式資源,採納各專業建議(如:巡輔老師、治療師的引導策略)。
為孩子尋找《小天使》,讓孩子能夠與同儕進行社會互動遊戲。
當行為建立起來後,孩子的同儕關係也逐漸改善,我再將以上策略和孩子的行為轉變與家長分享,讓家
長清楚知道孩子的校園生活,媽媽逐漸感受到學校的用心,慢慢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礎,親師雙方溝通順暢
,對於孩子的教育態度也終達到一致。
育兒的路途中有著太多千奇百怪的問題,在學齡前階段,許多爸媽都想放手讓寶貝成長,卻又因各種擔
憂而放不下手,教師運用溝通技巧讓家長信任學校,家長與教師、巡輔老師、治療師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有
效的讓慢飛寶貝擁有豐富的校園生活,進而成長茁壯。
1.
2.
3.
4.
開學小遊戲,認識同學 發現孩子很愛觀察植物,引導孩子
每日照顧教室植栽
逐步建立孩子嘗試學校食物,孩子很
喜歡恐龍,旁邊放置喜歡的增強物。
文德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王鋙倢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有不同的氣質,獨特的個性,以及值得驕傲的長處,特殊需求的孩子也是
如此,只是「長處」常常被他們的特殊需求掩蓋了,需要成人的協助,讓這些長處更容易被看見與理解。
小恩是班上特殊需求的孩子,對於身體的觸覺反應非常敏感,當同儕靠太近時,會有抗拒反應並用手
將周圍的朋友推開,因此常與同儕產生糾紛,造成小恩在班級中人際關係不佳,也因為使用了不符合社會
規範的方式表達,常被提醒或責備,生活中充斥著:你不行、你不要的否定詞彙,家長也擔心小恩過大的
動作對他人造成傷害,常常耳提面命小恩要遵守規則,種種原因下,我們發現小恩對自己並沒有自信,解
決問題的方法也顯得單一。
在主題課程的進行中,我們觀察小恩特別擅長組合建構的教具,不僅有將平面圖示轉換成立體的概
念,還能順利讀懂複雜的說明書,更能依照步驟組合出大型的立體作品,空間推理能力優於同齡的幼兒。
小恩在分享作品時,老師會特別描述小恩在建構過程中的耐心與努力,也會引導小恩擔任組合建構的小老
師,協助小朋友解決組合時遇到的困難,漸漸的小恩找到了一些自信,與同儕也開始有了正向的互動。
我們把小恩的學習狀況與家長分享,家長也提出對小恩的擔憂與期望,溝通後我們決定先提升小恩的
正向行為,並且讓家裡與學校一同進行,透過觀察找出小恩所有的好行為,像是認真吃飯、會照顧弟弟、
書包收得很整齊,甚至是使用適當的音量說話等等,再小的好行為我們都會給予小恩大大的鼓勵,希望藉
由這些正向行為的串聯,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例如:「我們有發現其實你是很溫柔的人,跟老師說話都
會輕輕說,那跟朋友一起也要當個溫柔的人,有事情也要好好的告訴朋友喔」。
執行正向言語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家長的鼓勵大多是「你好棒」,沒有具體的行為描述,使得小恩獲
得鼓勵後,沒有明確的方向可以努力,所以正向行為出現的頻率並未提升太多。為了讓小恩能確切的知道
自己好的部分,我們與家長一同進行愛之語的活動,學習《看見孩子的亮點》書裡提及的鼓勵句型,老師
與家長一起寫下小恩很棒的地方,除了明確的寫出正向的行為外,也會給予該行為正向的形容詞,接著製
造與小恩獨處的精心時刻,在溫馨的環境下唸給小恩聽,用這些小小的改變,增強小恩的正向行為。愛之
語的活動持續了幾週,小恩正向行為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交友圈,同儕關係也較為和
諧,親子間的關係也有所改善,對話不再只是提醒生活的規則,而是多了很多正向的言語,爸媽也從活動
中看見了小恩的長處與優點。
我們常常會因為不了解孩子,而無法理解其行為背後的原因,所以看不見孩子的好,曾經有人這樣
說:「越不可愛的孩子,越需要愛」,期許自己能藉由愛來認識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展現這個年紀該有
的可愛。
113113
主題文章
4
主題文章 4
親愛的家長、老師您好
稿
看過許多家長及現場教師們的分享經驗,您一定也有
許多寶貴的教養經驗或教學法寶,期待也邀請您一起
在「小蝸牛」中呈現,讓您可貴的心情點滴與愛的燃
燒,繼續延續下去。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於稿件中註明服務單位(學校)、姓名及聯絡方式。
「小蝸牛報報」將因有您的參與而更精采、豐富。
民國114期別
季號
季號
季號
季號
截稿日期
教師專業社群應用與實踐-
和諧粉彩篇
教師專業社群應用與實踐-
學前幼兒動作技能輔導策略
教師專業社群應用與實踐-
感官障礙幼兒認識與輔導策略
教師專業社群應用與實踐-
RDI人際關係發展介入法與
幼兒情緒行為問題處理
114.05.01
114.08.01
114.11.01
114.02.01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