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11. 有五個大小不同的實心金屬球,小莉分別將這些金屬球丟入水中,利用金屬球排
開水的體積來量得這些金屬球的體積(V),並以天平量測其質量(M),最後將
結果描繪如圖(七)。她發現圖上各點恰可連成一條直線,且此直線通過原點,
則她提出下列哪一個說明來解釋此一現象最合適? 
(A)因為這些金屬球的密度相同  (B)因為這些金屬球的比熱相同 
(C)因為這些金屬球的形狀相同  (D)因為量測球體積的方法相同 
 
答案:(A) 
解析【理化】: 質量(M)和體積(V)的關係圖在同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上,代表其為同一種物質,密度相同。 
故選【A】 
12. 圖(八)為一則新聞報導的畫面與資訊,報導中指出:「一輛載運廢土的砂石車突
然起火,消防人員灑水灌救,反而造成爆炸。原來是廢土中含有鋁粉,遇到熱水會
激烈反應,甚至會爆炸。鋁為活性很大的物質……。」下列哪一類的元素碰到水會
進行和上述鋁粉碰到熱水相似的反應? 
(A)與氬同一族的非金屬元素都會  (B)與氬同一週期的非金屬元素都會 
(C)與鉀同一族的金屬元素都會  (D)與鉀同一週期的金屬元素都會 
 
答案:(C) 
解析【理化】: 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與鉀同一族的金屬活性都很大,可與熱水起激烈反應。 
故選【C】 
13. 下列關於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的說明,何者最為合理? 
(A)自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地球上才開始有溫室效應 
(B)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吸收更多地表輻射,是全球暖化的主因之一 
(C)全球暖化的主因,是人類為了生活所需燃燒燃料時排放了過多熱量 
(D)減緩全球暖化最佳的方式,是以其他化石燃料來取代總量有限的石油 
 
答案:(B) 
解析【地科】: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自古以來一直存在於地球上,凡會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的氣體皆可被稱為溫室氣
體,故溫室氣體增加必然會造成全球溫度上升。若人類持續使用化石燃料,則依舊會排放像二氧化碳
般的溫室氣體,而無法有效地減緩全球增溫現象。 
故選【B】 
14. 一條彈簧的上端固定於支架上,下端未吊掛物體時,彈簧的長度為 10cm。在其下方吊掛一個質量未知的物體甲,
彈簧的總長度變為 12cm,接著在物體甲的下方,再加掛一個 60g 的砝碼,則彈簧的總長度變為 15cm。若移除物體
甲與砝碼後,彈簧恢復原長,則物體甲的質量應為多少? 
(A)24g    (B)40g 
(C)48g    (D)75g 
 
答案:(B) 
解析【理化】: 彈簧伸長量和受力大小成正比, 
∴
=
 
3W=2×60 => W=40 
故選【B】 
15. 如圖(九)所示,甲、乙為一臺複式顯微鏡上兩種不同倍率的物鏡。小閔使用此顯微鏡
觀察口腔皮膜細胞,他按照使用顯微鏡的標準步驟依序開始操作,有關物鏡的轉換及視
野亮度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亮度變暗  (B)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亮度變亮 
(C)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亮度變暗  (D)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亮度變亮 
 
答案:(A) 
解析【生物】: 如圖(九)所示,甲的鏡頭較短,為低倍物鏡;乙的鏡頭較長,為高倍物
鏡。使用顯微鏡時要先使用低倍物鏡再更換為高倍物鏡,且在低倍物鏡下的視野亮度較亮,在高倍物
鏡下的視野亮度較暗。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