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會考模擬測驗國文範圍與能力指標

pdf
2.09 MB
11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範圍
1-2
112 教育會考
模擬測驗
第  回命題範疇表
 範圍:
國文 J1 1-2
學習表現
4-IV-1 認識國字至少 4,500 字,使用 3,500 字。
4-IV-2 認識造字的原則,輔助識字,了解文字的形、音、義。
4-IV-4 認識各種書體,欣賞名家碑帖。
4-IV-5 欣賞書法的行款和布局、行氣及風格。
5-IV-2 理解各類文本的句子、段落與主要概念,指出寫作的目的與觀點。
5-IV-3 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式和寫作特色。
5-IV-4 應用閱讀策略增進學習效能,整合跨領域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5-IV-6 運用圖書館 ()、科技工具,蒐集資訊、組織材料,擴充閱讀視野。
6-IV-1 善用標點符號,增進情感表達及說服力。
6-IV-2 依據審題、立意、取材、組織、遣詞造句、修改潤飾,寫出結構完整、主旨明確、文辭優美的文章。
6-IV-4 依據需求書寫各類文本。
學習內容
Ab-IV-1 4,0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IV-3 基本的造字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Ab-IV-5 5,000 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Ab-IV-6 常用文言文的詞義及語詞結構。
Ab-IV-7 常用文言文的字詞、虛字、古今義變。
Ab-IV-8 各體書法與名家碑帖的認識與欣賞。
Ac-IV-1 標點符號在文本中的不同效果。
Ac-IV-2 敘事、有無、判斷、表態等句型。
Ac-IV-3 文句表達的邏輯與意義。
Ad-IV-1 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分析。
Ad-IV-2 新詩、現代散文、現代小說、劇本。
Ad-IV-3 韻文:如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詞、曲等。
Ad-IV-4 非韻文:如古文、古典小說、語錄體、寓言等。
Ba-IV-2 各種描寫的作用及呈現的效果。
Be-IV-2 在人際溝通方面,以書信、便條、對聯等之慣用
語彙與書寫格式為主。
Be-IV-3 在學習應用方面,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
劇本等格式與寫作方法為主。
命題內容
主題 細目
白話 (詩、文 )適合七年級程度的中外文學作品之賞析與綜合運用
古典散文 適合七年級程度的文言文之理解與綜合運用
古典韻文 近體詩(絕句、律詩)之賞析與綜合運用
語文能力 字形、字音、字義、詞語、成語、文法與修辭、篇章結構、風格欣賞、內容意旨
國學常識 中國文字(含六書)、標點符號、工具書的使用(含電子工具書)、書法常識
綜合 生活、時事、廣告、網路、產品、期刊等各類文字之解讀與應用
2
範圍
1-2
112 教育會考
模擬測驗
第  回命題範疇表
 範圍:
英語 J1 1-2
學習表現
1-IV-3 能聽懂基本或重要句型的句子。
1-IV-4 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的主要內容。
1-IV-11 能聽懂公共場所廣播的內容,如捷運、車站、機場廣播。
3-IV-2 能辨識課堂中所學的字詞。
3-IV-4 能看懂簡易的圖表。
3-IV-6 能看懂基本的句型。
3-IV-7 能了解對話的主要內容。
3-IV-8 能了解短文、簡訊、書信的主要內容。
3-IV-12 能熟悉重要的閱讀技巧,如擷取大意、猜測字義、推敲文意、預測後續文意及情節發展等。
3-IV-16 能閱讀不同體裁、不同主題的簡易文章。
學習內容
Ab-IV-3 字母拼讀規則(含字母拼讀的精熟能力、字彙拼寫的輔助)。
Ac-IV-3 常見的生活用語。
Ac-IV-4 國中階段所學字詞(能聽、讀、說、寫最基本的 1,200 字詞)。
Ad-IV-1 國中階段所學的文法句型。
Ae-IV-2 常見的圖表。
Ae-IV-3 公共場所廣播(如捷運、車站、機場廣播)。
Ae-IV-4 簡易賀卡、書信、電子郵件。
Ae-IV-5 不同體裁、不同主題之簡易文章。
D-IV-2 二至三項訊息的比較、歸類、排序的方法。
命題內容
主題 細目
辨識句意 辨識句意:單句與圖表
基本問答 基本問答:單一對話
言談理解 言談理解:對話、短文、廣告、書信
單題:字彙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接詞、介系詞
單題:片語 片語、慣用語
名詞 可數名詞的單複數形、不可數名詞
代名詞 人稱代名詞、指示代名詞
冠詞 定冠詞與不定冠詞
數量詞 基數與序數、數量詞 ( 代名詞與形容詞 )
頻率副詞 always / 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 seldom / never
連接詞 對等連接詞 and / but / or
地方介系詞 in / on / under / behind / near / next to / in front of / between
Yes / No 問句 Be 動詞為主的 Yes / No 問句及答句 (肯定與否定 )
3
範圍
1-2
WH- 問句
What / Who / Where / When / How / Which / How old? /
What time? / What day?/ What date?/ How much? /
How many? / How old? 引導的問句及答句
祈使句 祈使句的肯定與否定
引介句 There is/There are…的用法 ( There 為主的引介句 )
時態 現在簡單式、現在進行式
助動詞 can 的直述句與疑問句
題組 推論、主旨、細節、猜測字義、代名詞指涉
4
範圍
1-2
4
112 教育會考
模擬測驗
第  回命題範疇表
 範圍:
數學 J1 1-2
學習表現
n-IV-1 理解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
的意義及熟練其計算,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
解決問題。
n-IV-2 理解負數之意義、符號與在數線上的表示,並熟練
其四則運算,且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3 理解非負整數次方的指數和指數律,應用於質因數
分解與科學記號,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
問題。
n-IV-4 理解比、比例式、正比、反比和連比的意義和推理,
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9 使用計算機計算比值、複雜的數式、小數或根式等
四則運算與三角比的近似值問題,並能理解計算機
可能產生誤差。
g-IV-1 認識直角坐標的意義與構成要素,並能報讀與標示
坐標點,以及計算兩個坐標點的距離。
g-IV-2 在直角坐標上能描繪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直線
圖形,以及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唯一解的幾何意義
a-IV-1 理解並應用符號及文字敘述表達概念、運算、推理
及證明。
a-IV-2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能以等量公理
與移項法則求解和驗算,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
境解決問題。
a-IV-3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並應用於標示數的範
圍和其在數線上的圖形,以及使用不等式的數學符
號描述情境,與人溝通。
a-IV-4 理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以代
入消去法與加減消去法求解和驗算,以及能運用到
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s-IV-1 理解常用幾何形體的定義、符號、性質,並應用於
幾何問題的解題。
s-IV-3 理解兩條直線的垂直和平行的意義,以及各種性
質,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5 理解線對稱的意義和線對稱圖形的幾何性質,並能
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16 理解簡單的立體圖形及其三視圖與平面展開圖,並
能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側面積及體積。
d-IV-1 理解常用統計圖表,並能運用簡單統計量分析資料
的特性及使用統計軟體的資訊表徵,與人溝通。
學習內容
N-7-1 100 以內的質數
N-7-2 質因數分解的標準分解式
N-7-3 負數與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含分數、小數 )
N-7-4 數的運算規律
N-7-5 數線
N-7-6 指數的意義
N-7-7 指數律
N-7-8 科學記號
N-7-9 比與比例式
S-7-1 簡單圖形與幾何符號
S-7-2 三視圖
S-7-3 垂直
S-7-4 線對稱的性質
S-7-5 線對稱的基本圖形
G-7-1 平面直角坐標系
A-7-1 代數符號
A-7-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
A-7-3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與應用
A-7-4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意義
A-7-5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法與應用
A-7-6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幾何意義
A-7-7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
A-7-8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與應用
D-7-1 統計圖表
D-7-2 統計數據
命題內容
數與數線 正數與負數∕正負數的加減∕正負數的乘除∕指數記法與科學記號
標準分解式與分數運算 質因數分解∕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分數的運算∕指數律
一元一次方程式 式子的運算∕解一元一次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應用問題
線對稱與三視圖 簡單的平面圖形與線對稱∕三視圖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二元一次方程式∕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應用問題
直角坐標與二元一次方
程式的圖形 直角坐標平面∕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比與比例式 比例式∕正比與反比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統計圖表與資料分析 統計圖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5
範圍
1-2
112 教育會考
模擬測驗
第  回命題範疇表
 範圍:
自然
J1A
1-2
學習表現
ti-IV-1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概念,經由自我或團
體探索與討論的過程,想像當使用的觀察方法或
實驗方法改變時,其結果可能產生的差異;並能
嘗試在指導下以創新思考和方法得到新的模型
成品或結果。
tr-IV-1 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正確的 連結到所觀察到的自然
現象及實驗數據,並推論出其中的關聯,進而運用
習得的知識來解釋自己論點的正確性。
tc-IV-1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與概念,對自己蒐集與
分類的科學數據,抱持合理的懷疑態度,並對他人
的資訊或報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釋。
tm-IV-1 能從實驗過程、合作討論中理解較複雜的自然界模
型,並能評估不同模型的優點和限制,進能應用在
後續的科學理解或生活。
po-IV-1 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
書刊及網路媒體中,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進而
能察覺問題。
po-IV-2 能辨別適合科學探究或適合以科學方式尋求解決的
問題(或假說)並能依據觀察、蒐集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等,提出適宜探究之 問題。
pe-IV-1 能辨明多個自變項、應變項並計劃適當次數的測
試、預測活動的可能結果。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
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例如:設備、時間)等因素,規劃具
有可信度(例如:多次測量等)的探究活動。
pe-IV-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
科技設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記錄。
pa-IV-1 能分析歸納、製作圖表、使用資訊及數學等方法,
整理資訊或數據。
pa-IV-2 能運用科學原理、思考智能、數學等方法,從(所
得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發現新知、獲知因
果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並能將自己
的探究結果和同學的結果或其他相關的資訊比較對
照,相互檢核,確認結果。
pc-IV-1 能理解同學的探究過程和結果(或經簡化過的科學
報告),提出合理而且具有根據的疑問或意見。並
能對問題、探究方法、證據及發現,彼此間的符應
情形,進行檢核並提出可能的改善方案。
pc-IV-2 能利用口語、影像(例如:攝影、錄影)、文字與
圖案、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或
經教師認可後以報告或新媒體形式表達完整之探究
過程、發現與成果、價值、限制和主張等。視需要,
並能摘要描述主要過程、發現和可能的運用。
ai-IV-1 動手實作解決問題或驗證自己想法,而獲得成
就感。
ai-IV-2 透過與同儕的討論,分享科學發現的樂趣。
ai-IV-3 透過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索的各種方法,解
釋自然現象發生的原因,建立科學學習的自信心。
ah-IV-1 對於有關科學發現的報導,甚至權威的解釋(例如
報章雜誌的報導或書本上的解釋) 能抱持懷疑的
態度,評估其推論的證據是否充分且可信賴。
ah-IV-2 應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探究方法,幫助自己
做出最佳的決定。
an-IV-1 察覺到科學的觀察、測量和方法是否具有正當性,
是受到社會共同建構的標準所規範。
an-IV-2 分辨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和持久性,會因科學研究的
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變化。
an-IV-3 體察到不同性別、背景、族群科學家們具有堅毅、
嚴謹和講求邏輯的特質,也具有好奇心、求知慾和
想像力。
學習內容
Bd-IV-1 生態系中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量會經由食物鏈
在不同生物間流轉。
Gc-IV-2 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在生態系中擔任不同
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有助於維持生態系的
穩定。
INc-IV-6 從個體到生物圈是組成生命世界的巨觀尺度。
Gc-IV-3 人的體表和體內有許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對人
體有利,有些則有害。
Mb-IV-2 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以及不同性別、背景、
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
Da-IV-1 使用適當的儀器可觀察到細胞的形態及細胞膜、
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等基本構造。
Ka-IV-9 生活中有許多實用光學儀器,如透鏡、面鏡、眼
鏡及顯微鏡等。
Ga-IV-2 人類的性別主要由性染色體決定。
Ga-IV-3 人類的 ABO 血型是可遺傳的性狀。
Ga-IV-4 遺傳物質會發生變異,其變異可能造成性狀的改
變,若變異發生在生殖細胞可遺傳到後代。
Ga-IV-5 生物技術的進步,有助於解決農業、食品、能
、醫藥,以及環境相關的問題,但也可能帶
來新問題。
Gc-IV-4 人類文明發展中有許多利用微生物的例子,例如
早期的釀酒、近期的基因轉殖等。
Ma-IV-1 生命科學的進步,有助於解決社會中發生的農業、
食品、能源、醫藥以及環境相關的問題。
Mb-IV-1 生物技術的發展是為了因應人類需求,運用跨領
域技術來改造生物。發展相關技術的歷程中,也
應避免對其他生物以及環境造成過度的影響。
6
範圍
1-2
INc-IV-2 對應不同尺度,各有適用的「單位」(以長度單
位為例),尺度大小可以使用科學記號來表達。
INc-IV-3 測量時要選擇適當的尺度(單位)。
Da-IV-2 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Fc-IV-2 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層次是細胞,而細胞則由醣類、
蛋白質及脂質等分子所組成,這些分子則由更小
的粒子所組成。
Bc-IV-2 細胞利用養分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供生物生
存所需。
INc-IV-5 原子與分子是組成生命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微觀尺
度。
Da-IV-3 多細胞個體具有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等
組成層次。
Bc-IV-3 植物利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
轉變成醣類養分,並釋出氧氣;養分可供植物本
身及動物生長所需。
Bc-IV-1 生物經由酵素的催化進行新陳代謝,並以實驗活
動探討影響酵素作用速率的因素。
Bc-IV-4 日光、二氧化碳和水分等因素會影響光合作用的
進行,這些因素的影響可經由探究實驗來證實。
Gb-IV-1 從地層中發現的化石,可以知道地球上曾經存在
許多的生物,但有些生物已經消失了,例如:三
葉蟲、恐龍等。
Gc-IV-3 人的體表和體內有許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對人
體有利,有些則有害。
Gc-IV-1 依據生物形態與構造的特徵,可以將生物分類。
Db-IV-5 動植物體適應環境的構造常成為人類發展各種精
密儀器的參考。
Mc-IV-2 運用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可改善人類生活。
La-IV-1 隨著生物間、生物與環境間的交互作用,生態系
中的結構會隨時間改變,形成演替現象。
Bd-IV-1 生態系中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量會經由食物鏈
在不同生物間流轉。
Bd-IV-2 在生態系中,碳元素會出現在不同的物質中
:二氧化碳、葡萄糖),在生物與無生物間循
環使用。
Bd-IV-3 生態系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共同促成能
量的流轉和物質的循環。
Lb-IV-1 生態系中的非生物因子會影響生物的分布與生存,
環境調查時常需檢測非生物因子的變化。
Db-IV-1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經由攝食、消化、吸收獲
得所需的養分。
Db-IV-6 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內的維管束,具有
運輸功能。
Mc-IV-2 運用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可改善人類生活。
Db-IV-2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的循環系統能將體內的物
質運輸至各細胞處,並進行物質交換。並經由心
跳,心音與脈搏的探測了解循環系統的運作情形。
Dc-IV-3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禦系統,能阻止外來物
如細菌的侵入;而淋巴系統則可進一步產生免疫
作用。
Dc-IV-1 人體的神經系統能察覺環境的變動並產生反應。
Dc-IV-5 生物體能覺察外界環境變化、採取適當的反應以
使體內環境維持恆定,這些現象能以觀察或改變
自變項的方式來探討。
Dc-IV-2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能調節代謝作用,維持體內物
質的恆定。
Dc-IV-4 人體會藉由各系統的協調,使體內所含的物質以
及各種狀態能維持在一定範圍內。
Db-IV-3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藉由呼吸系統與外界交換
氣體。
Da-IV-4 細胞會進 細胞分裂,染色體在分裂過程中會發生
變化。
Ga-IV-1 生物的生殖可分為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有性生
殖產生的子代其性狀和親代差異較大。
Db-IV-4 生殖系統(以人體為例)能產生配子進行有性生
殖,並且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Db-IV-7 花的構造中,雄蕊的花藥可產生花粉粒,花粉粒
內有精細胞;雌蕊的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
細胞。
Ga-IV-6 孟德爾遺傳研究的科學史。
Fc-IV-1 生物圈內含有不同的生態系。生態系的生物因子,
其組成層次由低到高為個體、族群、群集。
Gb-IV-2 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在生態系中擔任不同
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有助於維持生態系的
穩定。
Na-IV-1 利用生物資源會影響生物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Lb-IV-2 人類活動會改變環境,也可能影響其他生物的
生存。
Ma-IV-2 保育工作不是只有科學家能夠處理,所有的公民
都有權利及義務,共同研究、監控及維護生物多
樣性。
Ma-IV-4 各種發電方式與新興的能源科技對社會、經濟
環境及生態的影響。
Ma-IV-5 各種本土科學知能(含原住民族與世界觀)對社
會、經濟環境及生態保護之啟示。
Me-IV-1 環境汙染物對生物生長的影響及應用。
Me-IV-4 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
Me-IV-6 環境汙染物與生放大的關係。
Na-IV-3 環境品質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維持生態平衡。
Na-IV-7 為使地球永續發展,可以從減量、回收、再利用、
綠能等做起。
Nb-IV-1 全球暖化對生物的影響。
Nb-IV-2 氣候變遷產生的衝擊有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
異常降水等現象。
Nc-IV-1 生質能源的發展現況。
Lb-IV-3 人類可採取行動來維持生物的生存環境,使生物
能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繁殖、交互作用,以維持
生態平衡。
Na-IV-2 生活中節約能源的方法。
Na-IV-4 資源使用的 5R:減量、抗拒、重複使用、回收及
再生。
7
範圍
1-2
命題內容
主題
生物
生命世界 生命的誕生∕豐富的生命世界∕科學方法與顯微鏡的使用
生物體的構造 細胞∕個體的組成層次∕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營養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酵素∕植物如何製造養分∕動物如何獲得養分
運輸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協調作用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動物的行為∕植物的感應
恆定性 血糖的恆定∕體溫的調節∕水分的恆定∕氣體的恆定(呼吸作用)∕排泄系統
生殖 細胞的分裂∕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遺傳 生物的遺傳∕人類的遺傳∕基因突變與遺傳諮詢∕生物技術及其應用
生物圈的生物 生物的演化∕生物的命名與分類∕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及菌物(真菌)界∕植物界∕
動物界
生物與環境 族群與群集∕生物與環境∕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生態系
人類與環境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生物的多樣性∕生態保育
8
範圍
1
3
112 教育會考
模擬測驗
第  回命題範疇表
 範圍:
自然
J1B
13
學習表現
ti-IV-1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概念,經由自我或團體
探索與討論的過程,想像當使用的觀 察方法或實
驗方法改變時,其結果可能產生的差異;並能嘗試
在指導下以創新思考和方法得到新的模型、成品或
結果。
tr-IV-1 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正確的連結到所觀察到的自然現
象及實驗數據,並推論出其中的關聯,進而運用習
得的知識來解釋自己論點的正確性。
tc-IV-1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與概念,對自己蒐集與
分類的科學數據,抱持合理的懷疑態度,並對他人
的資訊或報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釋。
tm-IV-1 能從實驗過程、合作討論中理解較複雜的自然界模
型,並能評估不同模型的優點和限制,進能應用在
後續的科學理解或生活。
po-IV-1 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
書刊及網路媒體中,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進而
能察覺問題。
po-IV-2 能辨別適合科學探究或適合以科學方式尋求解決的
問題(或假說)並能依據觀察、蒐集資料、閱讀、
思考、討論等,提出適宜探究之問題。
pe-IV-1 能辨明多個自變項、應變項並計劃適當次數的測
試、預測活動的可能結果。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
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題
特性、資源(例如:設備、時間)等因素,規劃具
有可信度(例如:多次測量等)的探究活動。
pe-IV-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
科技設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
測並詳實記錄。
pa-IV-1 能分析歸納、製作圖表、使用資訊及數學等方法,
整理資訊或數據。
pa-IV-2 能運用科學原理、思考智能、數學等方法,從(所
得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發現新知、獲知因
果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並能將自己
的探究結果和同學的結果或其他相關的資訊比較對
照,相互檢核,確認結果。
pc-IV-1 能理解同學的探究過程和結果(或經簡化過的科學
報告),提出合理而且具有根據的疑問或意見。並
能對問題、探究方法、證據及發現,彼此間的符應
情形,進行檢核並提出可能的改善方案。
pc-IV-2 能利用口語、影像(例如:攝影、錄影)、文字與
圖案、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或
經教師認可後以報告或新媒體形式表達完整之探究
過程、發現與成果、價值、限制和主張等。視需要,
並能摘要描述主要過程、發現和可能的運用。
ai-IV-1 動手實作解決證自己想法,而獲得成就感
ai-IV-2 透過與同儕的討論,分享科學發現的樂趣。
ai-IV-3 透過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索的各種方法,解
釋自然現象發生的原因,建立科學學習的自信心。
ah-IV-1 對於有關科學發現的報導,甚至權威的解釋(例如
報章雜誌的報導或書本上的解釋) 能抱持懷疑
的態度,評估其推論的證據是否充分且可信賴。
ah-IV-2 應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探究方法,幫助自己
做出最佳的決定。
an-IV-1 察覺到科學的觀察、測量和方法是否具有正當性,
是受到社會共同建構的標準所規範。
an-IV-2 分辨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和持久性,會因科學研究的
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變化。
an-IV-3 體察到不同性別、背景、族群科學家們具有堅毅、
嚴謹和講求邏輯的特質,也具有好奇心、求知慾和
想像力。
學習內容
Bd-IV-1 生態系中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量會經由食物鏈
在不同生物間流轉。
Gc-IV-2 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在生態系中擔任不同
發揮不同的功能,有助於維態系的穩定。
INc-IV-6 從個體到生物圈是組成生命世界的巨觀尺度。
Gc-IV-3 人的體表和體內有許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對人
體有利,有些則有害。
Mb-IV-2 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以及不同性別、背景、
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
Da-IV-1 使用適當的儀器可觀察到細胞的形態及細胞膜、
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等基本構造。
Ka-IV-9 生活中有許多實用光學儀器,如透鏡、面鏡、眼
鏡及顯微鏡等。
INc-IV-2 對應不同尺度,各有適用的「單位」(以長度單
位為例),尺度大小可以使用科學記號來表達。
INc-IV-3 測量時要選擇適當的尺度(單位)。
Da-IV-2 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Dc-IV-4 人體會藉由各系統的協調,使體內所含的物質以
及各種狀態能維持在一定範圍內。
Db-IV-3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藉由呼吸系統與外界交換
氣體。
Ea-IV-1 時間、長度、質量等為基本物理量,經由計算可
得到密度、體積等衍伸物理量。
Ea-IV-3 測量時可依工具的最小刻度進行估計。
Ea-IV-2 以適當的尺度量測或推估物理量,例如:奈米到
光年、毫克到公噸、毫升到立方公尺等。
Ab-IV-1 物質的粒子模型與物質三態。
Ab-IV-2 溫度會影響物質的狀態。
Ab-IV-3 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Ab-IV-4 物質依是否可用物理方法分離,可分為純物質和
混合物。
Jb-IV-4 溶液的概念及重量百分濃度(P%、百萬分點的
表示法(ppm)。
9
範圍
1
3
Fc-IV-2 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層次是細胞,而細胞則由醣類、
蛋白質及脂質等分子所組成,這些分子則由更小
的粒子所組成。
Bc-IV-2 細胞利用養分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供生物生
存所需。
INc-IV-5 原子與分子是組成生命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微觀尺
度。
Da-IV-3 多細胞個體具有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等
組成層次。
Bc-IV-3 植物利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
轉變成醣類養分,並釋出氧氣;養分可供植物本
身及動物生長所需。
Bc-IV-1 生物經由酵素的催化進行新陳代謝,並以實驗活
動探討影響酵素作用速率的因素。
Bc-IV-4 日光、二氧化碳和水分等因素會影響光合作用的
進行,這些因素的影響可經由探究實驗來證實。
Db-IV-1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經由攝食、消化、吸收獲
得所需的養分。
Db-IV-6 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內的維管束,具有
運輸功能。
Mc-IV-2 運用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可改善人類生活。
Db-IV-2 動物體(以人體為例)的循環系統能將體內的物
質運輸至各細胞處,並進行物質交換。並經由心
跳,心音與脈搏的探測了解循環系統的運作情形。
Dc-IV-3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禦系統,能阻止外來物
如細菌的侵入;而淋巴系統則可進一步產生免疫
作用。
Dc-IV-1 人體的神經系統能察覺環境的變動並產生反應。
Dc-IV-5 生物體能覺察外界環境變化、採取適當的反應以
使體內環境維持恆定,這些現象能以觀察或改變
自變項的方式來探討。
Dc-IV-2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能調節代謝作用,維持體內物
質的恆定。
Ca-IV-1 實驗分離混合物:結晶法、過濾法與簡易濾紙色
層分析法。
Ka-IV-1 波的特徵,例如波峰、波谷、波長、頻率、波速、
振幅。
Ka-IV-2 波傳播的類型,例如:橫波和縱波。
Ka-IV-3 介質的種類、狀態、密度及溫度等因素會影響聲
音傳播的速率。
Ka-IV-5 耳朵可以分辨不同的聲音,例如:大小、高低及
音色,但人耳聽不到超聲波。
Me-IV-7 對聲音的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確實
防範噪音的汙染。
Ka-IV-4 聲波會反射,可以做為測量、傳播等用途。
Ka-IV-6 由針孔成像、影子實驗驗證與說明光的直進性。
Ka-IV-7 光速的大小和影響光速的因素。
Ka-IV-8 透過實驗探討光的反射與折射規律。
Ka-IV-9 生活中有許多實用光學儀器,如透鏡、面鏡
、眼鏡、顯微鏡等。
Ka-IV-10 陽光經過三稜鏡可以分散成各種色光。
Ka-IV-11 物體的顏色是光選擇性反射的結果。
Bb-IV-1 熱具有從高溫處傳到低溫處的趨勢。
Bb-IV-5 熱會改變物質形態,例如:狀態產生變化、體積
發生脹縮。
Bb-IV-2 透過水升高溫度所吸收的熱能定義熱量單位。
Bb-IV-3 不同物質受熱後,其溫度的變化可能不同,比熱
就是此特性的定量化描述。
Bb-IV-4 熱的傳播方式包含傳導、對流與輻射。
Aa-IV-3 純物質包括元素與化合物。
Aa-IV-5 元素與化合物有特定的化學符號表示法。
Aa-IV-4 元素的性質有規律性和週期性。
Cb-IV-2 元素會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
Aa-IV-1 原子模型的發展。
Ja-IV-2 化學反應是原子重新排列。
命題內容
主題
生物
生命世界 生命的誕生∕豐富的生命世界∕科學方法與顯微鏡的使用
生物體的構造 細胞∕個體的組成層次∕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營養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酵素∕植物如何製造養分∕動物如何獲得養分
運輸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協調作用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動物的行為∕植物的感應
恆定性 血糖的恆定∕體溫的調節∕水分的恆定∕氣體的恆定(呼吸作用)∕排泄系統
基本測量 長度、質量與時間∕測量與估計∕體積與密度
物質的世界 認識物質∕溶液與濃度∕混合物的分離
波動與聲音 波的傳播與特徵∕聲音的形成∕多變的聲音∕聲波傳播與應用
光、影像與顏色 光的傳播∕光的反射與面鏡成像∕光的折射∕透鏡成像∕色散與顏色
溫度與熱 溫度與溫度計∕熱量∕比熱∕熱的傳播方式
物質的基本結構 元素與化合物∕生活中常見的元素∕物質結構與原子∕週期表∕分子與化學式
10
範圍
1-2
112 教育會考
模擬測驗
第  回命題範疇表
 範圍:
社會 J1
學習表現
S-1a-IV-1 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
的關係。
H-1a-IV-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H-1a-IV-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
變遷。
G-1a-IV-1 說明重要地理現象分布特性的成因。
G-1a-IV-2 說明重要環境、經濟與文化議題間的相互關係。
C-1a-IV-1 理解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S-1b-IV-1 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
現象。
H-1b-IV-1 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
關聯。
H-1b-IV-2 用歷行歷分析與詮釋。
G-1b-IV-1 解析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相互關係。
G-1b-IV-2 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C-1b-IV-1 比較社會現象的多種解釋觀點。
S-1c-IV-1 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
己的看法。
H-1c-IV-1 區別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H-1c-IV-2 從多元觀點探究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在歷史中
的作用與意義。
G-1c-IV-1 利用地理基本概念與技能,檢視生活中面對的
選擇與決策。
G-1c-IV-2 反思各種地理環境與議題的內涵,並提出相關
意見。
C-1c-IV-1 運用公民知識,提出自己對公共議題的見解。
S-2a-IV-1 敏銳察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及其淵源。
S-2a-IV-2 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發展本土
意識與在地關懷。
S-2a-IV-3 關心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其發展,並展現開闊的
世界觀。
S-2b-IV-1 感受個人或不同群體在社會處境中的經歷與情
緒,並了解其抉擇。
S-2b-IV-2 重不同群體文異性文化之美
S-2b-IV-3 重視環境倫理,並願意維護生態的多樣性。
S-2c-IV-1 從歷史或社會事件中,省思自身或所屬群體的
文化淵源、處境及自主性。
S-2c-IV-2 珍視重要的公民價值並願意付諸行動。
S-2c-IV-3 欣賞並願意維護自然與人文之美。
S-3a-IV-1 發現不同時空脈絡中的人類生活問題,並進行
探究。
S-3b-IV-1 適當選用多種管道蒐集與社會領域相關的資料。
S-3b-IV-2 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整理並檢視所蒐集資
料的適切性。
S-3b-IV-3 使用文字、照片、圖表、數據、地圖、年表
言語等多種方式,呈現並解釋探究結果。
S-3c-IV-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以同理心
與他人討論。
S-3c-IV-2 理解成員特質並相互學習與合作。
S-3d-IV-1 規劃與執行社會領域的問題探究、訪查、創作
或展演等活動。
S-3d-IV-2 提出保存文化資產、改善環境或維護社會正義
等可能方案。
S-3d-IV-3 執行具有公共性或利他性的行動方案並檢討其
歷程與結果。
學習內容
G-Aa-IV-1 全球經緯度座標系統。
G-Aa-IV-2 全球海陸分布。
G-Aa-IV-3 臺灣地理位置的特性及其影響。
G-Ab-IV-1 地形與海岸的分類。
G-Ab-IV-2 臺灣主要地形的分布與特色。
G-Ab-IV-3 臺灣的領海與經濟海域。
G-Ac-IV-1 天氣與氣候。
G-Ac-IV-2 臺灣的氣候特色。
G-Ac-IV-3 臺灣的水資源分布。
G-Ad-IV-1 臺灣的人口成長與分布。
G-Ad-IV-2 臺灣的人口組成。
G-Ad-IV-3 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
G-Ae-IV-1 臺灣農業經營的特色。
G-Ae-IV-2 臺灣工業發展的特色。
G-Ae-IV-3 臺灣的國際貿易與全球關連。
G-Af-IV-1 聚落體系與交通網絡。
G-Af-IV-2 都市發展與都市化。
G-Af-IV-3 臺灣的區域發展及其空間差異。
C-Ca-IV-3 中學生如何參與校園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
C-Ba-IV-1 為什麼家庭是基本及重要的社會組織?
C-Ba-IV-2 在原住民族社會中,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是什
麼?為什麼?
C-Ba-IV-3 家人間的親屬關係在法律上是如何形成的?親
子之間為何互有權利與義務?
C-Ba-IV-4 為什麼會產生多樣化的家庭型態?家庭職能如
何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
C-Ba-IV-5 公權力如何介入以協助建立平權的家庭和發揮
家庭職能?
C-Cd-IV-2 家務勞動的分擔如何影響成員的個人發展與社
參與?其中可能蘊含哪些性別不平等的現象?
C-Ad-IV-1 為什麼保障人權與維護人性尊嚴有關?
C-Ad-IV-2 為什麼人權應超越國籍、種族、族群、區域
文化、性別、性傾向與身心障礙等界限,受到
普遍性的保障?
C-Dc-IV-1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文化差異的例子?
C-Dc-IV-2 不同語言與文化之間在哪些情況下會產生位階
和不平等的現象?為什麼?
1-2
11
範圍
1-2
H-A-IV-1 紀年與分期。
H-Ba-IV-1 考古發掘與史前文化。
H-Ba-IV-2 臺灣原住民族的遷徙與傳說。
H-Bb-IV-1 十六、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各方勢力。
H-Bb-IV-2 原住民族與外來者的接觸。
H-Ca-IV-1 清帝國的統治政策。
H-Ca-IV-2 農商業的發展。
H-Cb-IV-1 原住民族社會及其變化。
H-Cb-IV-2 漢人社會的活動。
H-Ea-IV-1 殖民統治體制的建立。
H-Ea-IV-2 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
H-Ea-IV-3 「理蕃」政策與原住民族社會的對應。
H-Eb-IV-1 現代教育與文化啟蒙運動。
H-Eb-IV-2 都會文化的出現。
H-Eb-IV-3 新舊文化的衝突與在地社會的調適。
H-Fa-IV-1 中華民國統治體制的移入與轉變。
H-Fa-IV-2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H-Fa-IV-3 國家政策下的原住民族。
H-Fa-IV-4 臺海兩岸關係與臺灣的國際處境。
H-Fb-IV-1 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
H-Fb-IV-2 大眾文化的演變。
C-Aa-IV-1 什麼是公民?
C-Aa-IV-2 現代公民必須具備哪些基本的德性?為什麼?
C-Ab-IV-2 學生們在校園中享有哪些權利?如何在校園生
活中實踐公民德性?
C-Dc-IV-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C-Bc-IV-1 為什麼會有社會規範?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有
什麼不同?
C-Bc-IV-2 日常生活規範與文化有什麼關係?
C-Bc-IV-3 社會規範如何隨著時間與空間而變動?臺灣社
會之族群、性別、性傾向與身心障礙相關規範
如何變動?
C-Bb-IV-1 除了家庭之外,個人還會參與哪些團體?為什
麼?
C-Bb-IV-2 民主社會中的志願結社具有哪些特徵?對公共
生活有什麼影響?
C-Da-IV-1 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公不公平」有哪些例子
考量的原理或原則有哪些?
C-Da-IV-2 日常生活中,個人或群體可能面臨哪些不公平
處境?
C-Da-IV-3 日常生活中,僅依賴個人或團體行善可以促成
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嗎?
C-Db-IV-1 個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保障,和人性尊嚴及選擇
自由有什麼關聯?
C-Db-IV-2 為什麼國家有責任促成個人基本生活的保障?
命題內容
基本概念與臺灣地理 認識位置與地圖∕世界中的臺灣∕地形∕海岸與島嶼∕天氣與氣候∕水文∕人口與族群文化∕
農業∕工業與國際貿易∕聚落與交通∕區域發展與差異
臺灣歷史 歷史的基礎觀念∕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大航海時代的臺灣∕清帝國時期的臺灣∕日治時
期的臺灣∕戰後臺灣
公民身分及社群 公民身分∕人性尊嚴與普世人權∕家庭生活∕平權家庭∕校園生活∕原住民族的部落
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 社會中的多元文化∕社會規範∕團體與志願結社∕社會中的公平正義∕社會安全與國家責任
收藏 ⬇️ 下載